他叫周樹人,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身世坎坷心境落寞性格冷峻且又看重感情,渴望愛情深懷柔情的普通人。陳光中著的《走讀魯迅(一代文學巨匠的十一個生命印記)》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寫魯迅的書,歷時十年走讀,行程逾萬公里,踏訪七城故地,解析性格成因。書中有二百六十余幅精彩圖片,光影之間,一代文學巨匠的足跡和身影清晰而鮮活。
陳光中,1949年9月生于大連。當過學生、插隊知青、鐵路養路工人、蒸汽機車技術員、計算機工程師、文字編輯?,F為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博物館學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 喜文字,好攝影,偶習繪畫。寫過若十小說、散文、評論,畫過些許漫畫、捅圖。發表作品360余萬字,包括長篇傳記《侯仁之》、《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八冊)、《北京胡同》、《走讀周有光》、《走讀魯迅》、《走讀京城角落》、《走讀京城人物》等。部分作品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同出版。
自序
一、人牛的個輪回——紹興的魯迅故居
1.周家臺門
2.家境敗落
3.從南京到日本
4.棄醫從文
5.被迫成婚
6.兄弟之間
7.無可流連的故鄉
二、"魯迅"誕生的地方——北京紹興會館
1.紹興會館
2.苦悶中的消沉
3."魯迅"誕生
4.走出會館
三、老宅中的待解之謎——北京八道灣胡同的魯迅故居
1.八道灣曾經的故事
2.老宅的見證人
3.關于"兄弟失和"的原因及經過之謎
4.流言與事實
5.關于八道灣胡同11號正房的"老虎尾巴"之謎
四、為誰"祝編"——北京磚塔胡同的魯迅故居
1.《幸福的家庭》
2.無奈的忙碌
3.一首晦澀的"詩"
4.悲哀中的祝福
五、"老虎尾巴"中的愛情故事——北京西三條胡同的魯迅故居
1.從"老虎尾巴"到女師大
2."魯迅師"與"廣平兄"
3.品嘗愛情
4.告別"老虎尾巴"
六、飛鴻遙系兩地心——廈門的魯迅故居
1.次同行與次暫別
2.廈門時日
3.寂寞中的猶疑
4.太陽、黑夜與月亮
5.迎著月色而去
七、"大夜壁月"及"紅鼻"——廣州的魯迅故居
1.大鐘樓上的孤獨宿客
2.遷居白云樓
3.奇怪的"官司"
4."惹禍"的信件
5.關于"剽竊"的舊事
6."剽竊"的余波與顧頡剛其人
7.在廣州的短暫徘徊
8.白云樓魯迅故居考
八、后的歲月——上海的魯迅故居
1.走進大上海
2.騰挪景云里
3."回眸時看小於菟"
4.拉摩斯公寓
5.刀叢下
6.大陸新村
7.人生終點
8.探訪上海魯迅故居
附錄:各地魯迅紀念館(室)簡介
1.紹興魯迅紀念館
2.紹興市中學魯迅紀念室
3.南京魯迅紀念館
4.浙江省杭州中學魯迅紀念室
5.北京魯迅博物館
6.北京魯迅中學魯迅生平展室
7.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
8.廣州魯迅紀念館
9.上海魯迅紀念館
后記
參考文獻
插圖索引
魯迅在廣州"四一五"前后的舉止,值得敬佩。后人曾賦予極高評價,稱其是"大義凜然地以實際行動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恥暴行",此言并非過譽。魯迅曾經說過,中國一向"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在形勢突變之時,許多人往往迷失了方向,甚至變身為屠殺者的幫兇,而魯迅卻敢于挺身而為"撫哭叛徒的吊客",堪稱勇士! 幾個月后,他為剛剛編訖的《唐宋傳奇集》寫了一篇"序例",文末有句: 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魯迅校畢題記。時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饕蚊遙嘆,余在廣州。 對于這段文字,后人曾經釋為:盡管反動派如"大夜彌天",而魯迅卻如一輪"璧月",堅持戰斗在黑暗勢力統治下的廣州,使那些"饕蚊"般哀鳴的敵人也無可奈何! 然而,事情的真相卻往往與人們的自我想象有很大距離。以這"大夜彌天"之句為例,其間內涵出人意料。魯迅自己曾經向友人解釋過這段話的意思,他不過是落筆時突有所感,順便刺了高長虹一句。當初聽說高長虹出于嫉妒之心寫詩抒懷,自稱太陽,說魯迅是黑夜,而許廣平則是投入黑夜懷抱的月亮,對此魯迅始終有些憤憤;如今"璧月"與"大夜"相聚,那高長虹只能如同"饕蚊"般遠遠地"遙嘆"了!作為獲勝的"大夜",魯迅很有些得意呢! 魯迅為何會突有所感呢?看看那個日子就會明白了:"十有六年九月十日"正是農歷的八月十五?。◆斞府斕斓娜沼泴懙妹靼祝?舊歷中秋。晴?!棺搿短扑蝹髌婕仿跃撸鱜序例`訖。"時逢中秋,夜空晴朗,舉頭忽見皓月臨窗,由月兒想到愛人,由愛人想到"情敵",由"情敵"想到一年來的許多事情,魯迅自然心生感慨,而要借機發揮一下了。 想必那些無端拔高魯迅的人們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他那朗朗上口如同警句般精練的文字,居然是一段愛情感言,而與"革命"全然無關! 還有,關于魯迅辭職的經過,也是別有隱情。 魯迅一向對青年寄予極大的希望與同情。眼看著青年學生橫遭迫害與殺戮而束手無策,是他萬難忍受的,在憤怒之下斷然辭職,自然合乎情理,但是,這卻并非是他離開中山大學的緣由。還有一個隱含的故事,也是促使他采取決行動的重要動機;甚至前不久搬出大鐘樓遷居白云路,也有同樣的因素在內,而與""毫無關聯一他遷居的時候,廣州還是"革命的大后方",人們正在為北伐軍取得節節勝利、順利攻克上海南京而歡欣鼓舞,就連魯迅本人,也寫了《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一文發表議論呢,誰也不曾預料到后來會發生""的事情。 他遷居與辭職背后掩藏著的那個故事,不久后竟然演變成為中國文壇上一段的公案。 3。奇怪的"官司" 1927年4月3日,入住白云樓后的第四天,魯迅日記有載:"作《眉問赤》訖。" 那是一篇小說,即《眉間尺》,4月25日在《莽原》發表;后改題為《鑄劍》,收入他的《故事新編》。 據魯迅所說,這篇超過萬字的小說起筆于廈門時期。 小說的主人公是眉間尺,故事卻以一只夜游時不慎掉入水甕的耗子作為開場。 ……那老鼠也隨著浮了上來,還是抓著甕壁轉圈子。只是抓勁已經沒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面,單露出一點尖尖的通紅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氣。 他近來很有點不大喜歡紅鼻子的人。但這回見了這尖尖的小紅鼻子,卻忽然覺得它可憐了,就又用那蘆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著,歇了一回力,便沿著蘆干爬了上來。待到他看見全身,——濕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覺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將蘆柴一抖,撲通一聲,老鼠又落在水甕里,他接著就用蘆柴在它頭上搗了幾下,叫它趕快沉下去。 老鼠后的結局,是被眉間尺一腳踏死。一般讀者難以發現這生動的情節有何異常:不過是一只倒霉的紅鼻子老鼠而已。 時隔9年,至1936年1月,《故事新編》結集出版,除了《鑄劍》等小說,還有幾篇是原先沒有發表過的,比如《理水》。讀者發現,這里再次出現了一個紅鼻子,身份是"學者"。 P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