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8月到11月之間,倫敦白教堂區有至少七名女子遭到謀殺。她們的悲慘遭遇在該區引發恐慌達數月之久。從此誕生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殺人狂——開膛手杰克,倫敦白教堂也因此成為了著名的旅游勝地。
一百多年來開膛手連環謀殺案始終居于歷史重大懸案之首,眾說紛紜的揣測使得兇嫌名單包括皇室成員、理發師、醫生和畫家多人。擁有深瀚法醫學背景的派翠西亞·康薇爾將二十一世紀犯罪調查技巧運用于現存的材料,根據血跡、刀痕、書信、證詞、死者的尸體、遺物以及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細微之處,抽絲剝繭追查案情,拼湊出當年整個兇案的原貌,證明這名殺人魔王就是世界知名的畫家華特·席格。
作者簡介:
派翠西亞·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gf 1956年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是美國當紅的犯罪小說大師。
她的職業生涯從主跑社會新聞的記者開始,1984年她在弗吉尼亞州的法醫部門工作。1984年至1986年間,康薇爾根據自身的法醫工作經驗寫下了3本小說,并且一炮而紅,先后獲得過愛倫玻獎、克雷西獎、安東尼獎以及法國的Prixdu Romand'Adventure獎。此后,康薇爾以女法醫為背景陸續寫了9本書,這些作品不僅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康薇爾精于調查真實的犯罪案件,追查真相到了癡迷的狀態。她自掏腰包600萬美元調查百年歷史懸案"開膛手杰克",并將調查結果寫成《開膛手杰克結案報告》,聲稱已經找到了世紀懸神機妙算的確鑿證據。
尸體斑塵封百年也難抑切喉恐懼
真兇是誰?名畫里暗藏末日兇兆?
1888年8月到11月之間,倫敦白教堂區有至少7名女子遭到謀殺,她位的悲慘遭遇在東區引發恐慌達數月之久,從此誕生了百年歷史重大懸案--開膛手杰克。擁有法醫工作背景的美國當紅犯罪小說大師派翠西亞·康薇爾精于調查真實的犯罪案件,追查真相到了癡迷的程度。她將二十一世紀的犯罪調查技巧運用于現存的材料,證明了這名殺人惡魔就是世界知名的畫家華特·席格。
導讀
1 無名小卒
2 回顧之旅
3 煙花女子
4 身份不明男子
5 天之驕子
6 華特和弟弟們
7 夜訪貧民窟的紳士
8 破碎的化妝鏡
9 黯淡的巡夜燈
10 法庭中的醫學
11 夏夜
12 年輕俊美的罪犯
13 尖聲驚呼
14 編織和鉤花
15 畫一封信
16 冥府般的暗寂
17 黎明前的街道
18 閃亮的黑色手提箱
19 流連街頭的男女
20 徹底毀容
21 惡作劇
22 荒野與煤渣堆
23 訪客留言簿
24 糧草箱
25 三把鑰匙
26 考柏登的女兒們
27 黝暗的迷宮
28 死亡的距離
無名小卒(1)
一八八八年八月六日星期一是倫敦的放假日。整座城市充斥著各式光怪陸離的樂子,都是花個幾便士就能享受的,只要你舍得。
溫莎教區教堂和圣喬治教堂的鐘聲整日回蕩。船只揚起旗幟,皇家禮炮鳴響于耳,慶祝愛丁堡公爵的四十四歲誕辰。
水晶宮推出一連串熱鬧的特別節目:包括風琴獨奏、軍樂隊表演、"一場煙火奇觀"、曼妙的芭蕾舞劇、腹語口技和"名噪全球的黑臉歌舞秀"。杜莎夫人蠟像館正展出腓特烈二世盛裝入棺的蠟像,當然還有它那著名的恐怖屋。此外,還有許多更引人入勝的驚悚娛樂等著那些負擔得起劇院門票并且有閑情欣賞道德劇或者傳統恐怖劇的人們。《杰柯醫生與海德先生奇案》(譯注: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又名《變身怪醫》,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名著)正上演。在亨利·歐文的萊辛劇院擔綱演出的杰柯與海德的著名美國演員理顫·斯菲爾演技。喜歌劇院也上演了同一出戲,只不過評論不佳,而且由于劇院并未獲得羅伯·路易斯·史蒂文生的改編授權,正飽受丑聞之擾。
在這個假日里有馬術馴牛表演;火車票價特別折扣;科芬園的名牌商店里堆滿雪菲爾銀餐盤、金飾珠寶和舊軍服。如果有誰想在這個輕松恣意的假日里裝扮成軍人,不必花太多錢就能辦到,而且不會有人過問。或者他也可以到康頓城市集的安琪戲服店去租一套真正的倫敦大都會警察制服來假扮成警察,而從這里漫步到英俊的華特·理查·席格的住處只有兩英里不到的路程。
二十八歲的席格為了更熱愛的藝術而放棄黯淡的演員生涯。這時的他已經是個油畫、版畫家。他是美國名畫家詹姆斯·馬奈爾·惠斯勒的學生,法國印象派畫家艾德加·竇加的門徒。年輕的席格本身便是一件藝術杰作:身材纖長,游泳鍛煉出的健壯上半身,弧度的鼻梁,濃密鬈曲的金發,銳利、深不可測的藍眼眸一如其隱晦又敏銳的心思。除了那時而緊抿成冷酷線條的嘴唇,他幾乎可稱得上漂亮。他的實際身高不明,不過他的一個朋友形容他略高于一般人。根據泰德美術館數據庫在一九八○年代所接獲的照片和衣物等捐贈品看來,他可能有五英尺八九英寸高。
席格精通德語、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拉丁文程度好得足夠當朋友們的教師。此外,他還懂丹麥和希臘語,或許也會說一點西班牙和葡萄牙語。據說他常閱讀原文經典著作,只不過難得讀完一整本。時常可以見到他屋內散置著許多小說,為了滿足好奇而直接翻到一頁。席格較常閱讀的還是報紙、小報和期刊。
一九四二年他去世時,他的工作室和書房儼然是一座資源回收站,塞滿歐洲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刊。你或許會問,一個工作如此繁忙的人哪來的空閑每天翻閱四、五、六、十份報紙,然而席格自有他的辦法。對于那些他不感興趣的新聞一概不予理會,不管是政治、經濟、國際事務、戰爭或者名人事件,凡是無法打動他的新聞都不算一回事。
大致上他都閱讀一些城里近期娛樂活動的報道,詳讀藝術評論,非常注意犯罪新聞,以及在特定的日子里尋找報上是否出現了他的名字。他很喜歡看報上登的讀者來信,尤其是他用筆名寫的那些。席格非常熱衷于探究別人都在做些什么,尤其是在維多利亞時期里放浪不羈的私生活。"寫吧,盡量寫!"他時常這么哀求他的朋友。"把你知道的全部告訴我,那些讓你覺得有趣的事情,所有經過、時間、地點,還有關于每個人的閑言閑語。"
席格十分鄙視上流社會,然而他本身卻是個"追星族"。他和當時的重要名人交際頻繁:亨利·歐文和艾倫·泰瑞、歐柏雷·畢茲雷、亨利·詹姆斯、馬克斯·畢爾波姆、奧斯卡·王爾德、莫內、雷諾瓦、畢加索、羅丹、昂德烈·紀德、埃德瓦·杜賈丹、普魯斯特以及國會議員。不過這并不表示他和這些人真的熟稔,而他身邊的人——不管是否為名人——也沒人真的了解他,包括他那還有兩周不到就要滿四十歲的及時任妻子愛倫在內。在這個假日里,席格或許沒把他妻子的生日掛在心上,但他也沒把它給忘了。
他的記憶力過人是出了名的。他喜歡在晚餐席間表演一長段歌舞劇和舞臺劇情節來娛樂賓客,穿上戲服扮演各種角色,毫無疏漏地背誦旁白。席格當然不會忘了愛倫的生日是八月十八日,也知道他可以輕易毀了這日子。也許他會"忘記";也許他會躲進那許多間租來當作工作室的秘密陋室里頭;也許他會帶愛倫到索霍區的某一家浪漫的咖啡館用餐,然后把她單獨留在那兒,自己則跑到音樂廳去消磨整個晚上。終其哀傷的一生,愛倫始終深愛著席格,即使他如此冷酷、慣于撒謊、自我中心,有著不事先告知或解釋便突然消失好幾天——甚至幾星期——的習性。
華特·席格是天生的演員而非受惠于職業訓練,生活在充滿秘密和綺想的舞臺上。隱身在荒僻暗巷里隨性游蕩或者身處熱鬧的街頭,都同樣令他感到自在。他有一副音域極廣的嗓子,而且專擅油畫和服裝,獨特的喬裝天賦讓他在小時候便能夠避過鄰居和家人的耳目到處游蕩。
開膛手杰克在一八八八年八月六日這個輕松愉快的假日開始將他的殘虐幻想變成事實,踏出暗室,開始展開他一連串即將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犯罪懸案的恐怖行徑。大眾有個普遍的錯誤認知,以為他的暴力饗宴和他突兀的起頭一樣很快便結束,以為他突然冒了出來,旋即消失無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