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等編著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從地域分布出發,選取人口較多的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為主要對象,兼收傣、苗、彝、佤等其他少數民族,通過對各民族歷史概況、舞蹈特征及其文化根源、舞蹈分類、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以及作品賞析等方面的簡明介紹,間以活潑的小百科,期待能夠較為立體地為讀者呈現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普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知識。
前言
一、親近土地——藏族舞蹈
1.藏族舞蹈概述
2.藏族舞蹈的典型形態
(1)羌姆
(2)卓
(3)諧
(4)堆諧
(5)果諧
(6)熱巴
(7)囊瑪
5.藏族舞蹈作品賞析
二、伸望天空一一蒙古族舞蹈
1.蒙古族概況
2.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征
3.蒙古族舞蹈的典型形態
(1)安代
(2)筷子舞
(3)頂碗舞與打盅子
(4)查瑪
(5)燈舞
(6)博舞
4.蒙古族舞蹈作品分析
三、燃燒——維吾爾族舞蹋
1.維吾爾族概況
2.維吾爾族文化對舞蹈的影響
3.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4.維吾爾族舞蹈的典型形態
(1)麥西來甫
(2)賽乃姆
(3)多朗舞
(4)夏地亞納
(5)盤子舞
(6)納孜爾庫姆
5.維吾爾族舞蹈作品分析
四、氣宇遼遠——朝鮮族舞蹈
1.朝鮮族概況
2.朝鮮族文化對朝鮮族舞蹈的影響
3.朝鮮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4.朝鮮族舞蹈的典型形態
(1)農樂舞
(2)長鼓舞
(3)象帽舞
(4)劍舞與刀舞
(5)扇舞
(6)扁鼓舞
5.朝鮮族舞蹈作品分析
五、綺麗繽紛——基他少數民族舞蹈
1.豐富多彩的傣族舞蹈
(1)孔雀舞
(2)象腳鼓舞
(3)魚舞
2.絢麗多姿的苗族舞蹈
(1)苗族蘆笙舞
(2)錦雞舞
(3)踩鼓舞
3.種類繁多的彝族舞蹈
(1)煙盒舞
(2)銅鼓舞
4.敬聊神靈的恒族鼓舞
5.妙趣橫生的壯族火貓舞
藏族民間舞蹈蘊藏豐富,可謂包羅萬象,種類繁多。不同的形式和跳法能夠產生各異的功能:有的宣揚教義,有的使人們在盡情歌舞中抒發情感,有的讓人們精神得到滿足與寄托。 首先,從地域分布來看。藏族生活的區域廣泛。而各地因受自然環境、人文習俗等影響,其舞蹈在共同特點的基礎上呈現豐富多彩的面貌。從這一層面,藏族舞蹈可以分為: 西藏藏族舞蹈 西藏自治區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地。其舞蹈主要有藏族人民自娛的"諧"、"卓"、"果諧"。以及偏重于表演性質的"堆諧"、"熱巴"、"囊瑪"等。 青海藏族舞蹈 青海也是我國藏族主要聚居區之一,分布在玉樹、果洛、黃南、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及海東八縣。代表性的舞蹈有"卓"、"依"、"熱巴"、"則柔"、"羌姆"等。 甘肅藏族舞蹈 甘肅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武威地區天祝藏族自治縣和張掖地區肅南祜固族自治縣,另外在隴南地區的武都、文縣、宕縣、岷縣等地部分區鄉也有分布。他們大都信仰藏傳佛教。甘肅藏族舞蹈歸納起來有兩大類:民間傳統舞蹈和寺院舞蹈,主要有"卓"、"多地"、"則柔"、"羌姆"四種。除此之外,在甘肅部分藏族地區還流傳有反映戰斗生活的"擺陣""瑪諧舞",以及帶有原始祭祀風貌的"老黑黑"、"猴子舞"、"尕巴舞"等。 四川藏族舞蹈 四川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孜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縣和鹽源、冕寧兩縣以及雅安地區的寶興、石棉和綿陽市平武等縣的部分區鄉。四川藏族主要的舞蹈種類有"卓"、"諧"、"雅卓"、"熱巴"和宗教舞蹈"羌姆"。除上述主要舞蹈形式外,在四川部分藏族地區還流傳有反映狩獵的舞蹈,譬如黑水縣的"沙爾普吉"是帶原始祭祀風貌的舞蹈,石棉縣的"跳狼"是祭祀性的面具舞,以及平武縣白馬藏族的"達納斯界",金山縣的"十三戰神"等等。 云南藏族舞蹈 云南藏族主要聚居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德欽、維西等縣,此外在麗江、洱源、貢山、寧蒗、大理等市縣也有分布。云南藏區的主要舞蹈種類有"卓"、"旋子"、"熱巴"、"羌姆"等,其總體風格、動律、特征與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同類舞蹈相似。 其次,從舞蹈功能來看,藏族民間舞蹈大致可分為自娛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兩大類。 自娛性舞蹈,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自我娛樂而跳的舞蹈。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這類舞蹈的目的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和相互交際的手段;其次,在舞蹈形式上有廣泛的群眾性,如場地不限,舞蹈簡便易學等;再次,舞蹈者之間有密切的交流,如手拉手、面對面,在頻頻交換位置和往返循環等歡舞中,人們得以廣泛接觸,交流感情。 表演性舞蹈,是指專門為觀眾欣賞而表演的節目。這種舞蹈除了在某種場合由舞蹈家即興表演之外,一般都有主題思想、情節和人物(角色),通過扮演者的表演感染觀眾。它的主要特征:首先是通過角色表達創作者的意圖;其次是舞蹈由編導編排而成,受音樂長度所限,舞者不能隨意發揮;后是它受舞臺或表演場地空間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臺的各種條件,如燈光、舞美等,來幫助表達作品的內容。 藏族廣場自娛性舞蹈主要包括"諧"、"卓"、"果諧"等,表演性舞蹈主要包括"堆諧"、"熱巴"、"囊瑪"等。從流傳的區域看,"果諧"、"堆諧"、"朗瑪諧"等主要流傳于雅魯藏布江流域,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廣大地區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諧"、"卓"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各類舞蹈正逐漸流行擴大至西藏全區及外省藏族居住區。 另外,從舞蹈風格來看,藏族各地民間歌舞在漫長的歷史文化中經過群眾的創作和濡染,在總的整體風格之下又各具獨特的風格和韻味,有的豪邁粗獷,有的柔美開朗,如"諧"的細膩精湛、"果諧"的灑脫奔放,"堆諧"的熱情歡快、"熱巴"的技巧勁道……真是各領風騷,自有獨到之處。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