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記述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風物。葉靈鳳表示這不是純粹的科學小品文,也不是文藝散文,而是一種嘗試,將香港的鳥獸蟲魚和若干掌故風俗,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和民俗學知識,將它們與祖國方面和這有關的種種配合起來,這里面有科學也有傳說,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成。
葉靈鳳先生較多引起當代讀書人關注,大概是因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由三聯書店出版其三大冊《讀書隨筆》所引發。作為一名"真正的愛書家和藏書家",葉靈鳳先生豐富過人的藏書、涉獵廣博的讀書興趣、勤奮高產的寫作、搖曳多姿的文筆,為喜歡書話的讀者貢獻了一份難得的盛宴,至今仍然讓諸多讀書人感覺齒頰留香、津津樂道。其實葉靈鳳先生亦是作家、畫家,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
除了早年的小說、隨筆與畫作,1938年起客居香港直至終老的葉靈鳳先生,還是"香港學"的開拓者。"葉靈鳳香港史系列"即以2011年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繁體字版為底本編輯而成。有《香港方物志》、《張保仔的傳說與真相》、《香港的失落》、《香海浮沉錄》、《香島滄桑錄》等傳世。在香港早已回歸祖國并得到快速發展的今天,讀到"香港研究人"葉靈鳳先生學術研究文化品格與愛國戀土情懷、知識性與可讀性雙美兼具的文字,尤其有一種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感受。"葉靈鳳香港史系列"除了個別明顯的文字訛誤,文字與圖片一仍其舊,未作改動。
葉靈鳳,1904年生,江蘇南京人。早年就讀上海藝術大學,二十年代開始以小說為主的寫作,是創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編《戈壁》、《幻洲》及《現代小說》等文藝刊物。
1938年,他南來香港,在此定居直到1975年逝世。期間先后主編《星島日報》及《立報》文藝副刊。著作轉以隨筆小品及翻譯為主,并從事香港掌故、方物的開創性研究。
葉氏著作甚豐,小說集有《未完成的懺悔錄》、《女禍氏的余孽》等;隨筆有《天竹》、《白葉雜記》;翻譯有《新俄短篇小說集》等。
《香港方物志》
"葉靈鳳香港史系列"出版說明
葉靈鳳生平簡介
陳云導讀:戀土懷鄉,乃有方志
二九五八年初版《香港方物志》的前記
序新版《香港方物志》
香港的香
舶寮洲的古物
英雄樹木棉
二月的野花
香港的哺乳類動物
香港的野馬騮
新蟬及時聲
夜雨剪春韭
后海灣的鷺鷥
青草池塘處處蛙
三月的野花
三月的樹
青竹蛇
四月的花與鳥
貓頭鷹
山狗和水獺
害蟲的天堂
從鱷魚談到爬蟲類
香港的茶花
幽豬和箭豬
蠔和蠔田
藍鵲香港最美麗的野鳥
香港蚊蟲的現在和過去
荔枝蟬,荔枝蟲
香港的馬騮和駱駝
海參的故事
西洋菜
香港的野鳥
呢喃雙燕
禾蟲和禾蟲癮
……
《香島滄桑錄》"葉靈鳳香港史系列"出版說明
葉靈風生平簡介
劉智鵬導讀
絲韋序
《新安縣志》中的香港
香港村和香港的由來
香港的地名和早年香港史的關系
港九街名小考證
裙帶路和阿群帶路的傳說
海旁的變化
新舊碼頭和填海的紛爭
維多利亞城
香港填海史話
大會堂懷舊
大會堂的噴水池
鬧市中的古老兵營
瑪利操場小考證
匯豐銀行和瓦特萊街
雪廠街的雪廠
政府山和督轅
閑話角的閑話
子旗桿
十皇殿的滄桑
西營盤的由來
香港的城隍廟
文武廟與斬雞頭
大笪地的痛心史
春園街的春園
香港造幣廠的始末
香港的避風塘
摩利臣山的滄桑
摩利臣山與老馬禮遜
黃泥涌與快活谷
石排灣的今昔
百年前的赤柱
…… 《香港的失落》
《香港浮沉錄》
《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