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的魅力就是要讓人的內心完善和強大起來!如此一來,還有什么具體的困難是人所不能克服的呢?還有什么成功,是我們所可望而不可即的呢?一代大儒黃宗羲即道:"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誠然,不學陽明,我們還要學誰呢? 《圣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是一部半小說體的歷史人物傳記,記載既詳細、生動,且通俗易懂;在介紹傳主生平及哲學思想的同時,主要突出他的心路歷程,及其成長與事功,以給予讀者心靈上的啟迪與鼓舞。
《圣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由明河在天編寫。
明河在天,當史圣手。孔子同鄉,懷上下求索之志,曾閉門讀書數載,博通文史、哲學、經濟、軍事等。其文以睿智、明達、幽默見長,帶有鮮明的思想色彩,著有《中國人的人格》、《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等。
序言:人皆可以為陽明 及時章、少年奇志 父子交鋒 語驚四座 狀元本色 及時等事 刮目相待 第二章、意氣風發 智賺繼母 長安游俠 上書請纓 妙論書法 新郎無覓 第三章、落第舉子 學至圣賢 峣峣者易折 風流雅士 再挫鋒芒 入山之志 第四章、初出茅廬 觀政工部 受贈寶劍 上陳邊務 禁豬吃人 誓殺陳犯 九華求道 第五章、結交同志 過勞成疾 陽明洞天 取才山東 得遇知音 第六章、身陷囹圄 大義上書 難兄難弟 獄中遣懷 圣人投江 他鄉故知 第七章、龍場悟道 三人拜師 同命相憐 陽明小洞天 天子無行 君子處逆 吾性自足 第八章、貴陽弘道 揚善去惡 是陸非朱 朱陸之辯 知行合一 書院主講 天涯淪落 第九章、造福一方 好訟之風 解民之急 第二把火 救民救火 第十章、三人之會 劉瑾倒臺 京師入覲 王門學子 再辯朱陸 知交送別 ……及時章 少年奇志 父子交鋒 語驚四座 狀元本色 及時等事 刮目相待 第二章 意氣風發 智賺繼母 長安游俠 上書請纓 妙論書法 新郎無覓 第三章 落第舉子 學至圣賢 峣峣者易折 風流雅士 再挫鋒芒 入山之志 第四章 初出茅廬 觀政工部 受贈寶劍 上陳邊務 禁豬吃人 誓殺陳犯 九華求道 第五章 結交同志 過勞成疾 陽明洞天 取才山東 得遇知音 第六章 身陷囹圄 大義上書 難兄難弟 獄中遣懷 圣人投江 他鄉故知 第七章 龍場悟道 三人拜師 同命相憐 陽明小洞天 天子無行 君子處逆 吾性自足 第八章 貴陽弘道 揚善去惡 是陸非朱 朱陸之辯 知行合一 書院主講 天涯淪落 第九章 造福一方 好訟之風 解民之急 第二把火 救民救火 第十章 三人之會 劉瑾倒臺 京師入覲 王門學子 再辯朱陸 知交送別 第十一章 歸越省親 舟中論道 王門顏子 拒不納妾 南越之行 第十二章 滁寧布道 表彰鄉賢 講學首地 述而不作 定論朱子 仕途轉機 第十三章 走馬南贛 小試身手 重典治亂 基層建設 初戰告捷 加強事權 第十四章 蕩平匪患 兵以詐立 道觀密謀 肅清殘匪 破心中賊 高賢滿座 名勝閑游 第十五章 生擒叛藩 寧王是非 緩兵之計 首克南昌 大戰鄱陽湖 國事家事 第十六章 苦心周旋 皇帝親征 兩害相權 南昌送神 上疏自劾 正德北歸 第十七章 父喪守制 王艮拜師 良知之教 回鄉省親 兩辭封爵 狂狷之議 第十八章 光大良知 大禮議之爭 天下大道 大本大源 書信論學 良知本體 第十九章 起征思田 天泉證道 南下勝景 改造思田 大鳴不平 第二十章 日暮途遠 謁伏波廟 魂歸家山 是非榮辱 附錄一 附錄二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