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了"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意義。生命教育是關乎全人的教育,是在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之間展開的對話。翻開本書,您收獲的將不僅僅是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更有對家庭、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與感悟。
本書優勢及賣點:
生命教育是根,品格是果,好樹結好果!
內功外功兼修,培養孩子的品質生命力。繁復的語法結構、難懂的代數幾何……正如武俠小說中的屠龍刀,是孩子們生活中必須掌握的外功;而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內功,卻需要他們在漫長的歲月里修煉習得。相對而言,屠龍刀易得,內功心法難求。
激勵與引導并舉,為孩子的健康人生鋪路。作為家長與老師,我們應該心中有感動、有眼光、有盼望,不因孩子們在學習上的一時失敗而對他們輕易評斷,而應看到他們在每次失敗后可能成長起來的希望。我們教會他們的,不應該只是改正錯題的技巧,而更應該賦予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我們培養他們的,不應該是盲目追求勝利和及時的思想,而更應該是讓他們感受到競爭的愉悅,源自伙伴們的扶持、合作和關愛……
陳進隆、謝慧燕夫婦:育有二女一子,從床邊說故事開始接觸生命教育,積極參與推動小學生命教育教學。二人不僅在家庭生活中實踐愛家理念,在人生的使命上也是搭檔,與眾多的彩虹志工一起見證了生命教育帶來的精彩人生。他們通過文字、影音傳播,講座、研習活動及教育培訓
序言 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
壹 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貳 我們要把孩子帶到哪里去?
叁 人生的三個追求
肆 什么是生命教育?
伍 生命信念的三個向度
陸 生命信念的啟動
柒 生命教育的范疇——人與己的教育
捌 生命教育的范疇——人與人的教育
玖 生命教育的范疇——人與環境的教育
拾 生命教育的范疇——人與生命的教育
拾壹 生命的動力
壹 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孩子的自信在流失中
根據0ECD(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調查,中國臺灣地區孩子的數學表現居世界及時.位,科學表現為第四位,但是對科學與數學的信心度卻是倒數第四。據統計,每4名小學生中就有一位覺得上學壓力大,更有將近一半(44.3%)的小學生擔心上課時被老師提問。這顯示出孩子的自信心的確不足。顯然,我們的孩子變成了只會讀書的機器,卻不知道為什么要瀆書,也沒有在讀書中找到樂趣。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求功名是自古以來傳統的價值觀。但若是不求功名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讀書呢?
閱讀本身自有它的樂趣,要追根究底了解一些事情就需要讀書。讀書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目的,但是許多家長無力引導孩子追求真理與知識。孩予們樂于嘗試,但難免做錯。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一個引導員而不是教練,要做一個啦啦隊長而不是裁判。教練會要求選手反復不斷地練習,直到熟練,引導員則會讓選手主動探索,并在適當的時機幫助選手了解自己的問題。裁
判總是告訴選手哪里犯錯了,啦啦隊長則會隨時在旁邊鼓勵選手:"你很棒,你做得到,再試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