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機光譜鑒定的教材, 本書深入地介紹了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基本原理、進展以及應用。本書第1版自1966年面世以來,先后連續修訂,目前已出至第6版,可見其生命力的旺盛及受讀者歡迎的程度。
本書的特點是注重應用光譜方法解決結構問題的實用性。作者僅以深入淺出的理論說明了這幾種譜學的工作原理,而將重點放在討論它們在有機化合物的鑒定以及構型、構象確定的實際應用上。書中配備了大量的圖表和數據,這樣不僅便于說明問題,也為讀者查找使用數據提供了方便。特別是在第5章中,作者給出了相當數量的實例,旨在幫助讀者提高用譜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還涉及發展的各種譜學方法。
新版更加突出光譜學新技術,特別是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的應用,并在數據表格的排版方面等進行了調整,使本書更加方便讀者使用。
本書對于學習應用光譜學課程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是一本極佳的參考書,也是從事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譜學研究的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本書深入地介紹了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四大光譜的基本原理、進展以及應用。
本書的特點是注重于應用各種光譜方法解決有機化合物結構問題的實用性。作者僅以深入淺出的理論說明了這幾種譜學的工作原理,而將重點放在討論它們在有機化合物的鑒定以及構型、構象確定的實際應用上。
本書可作為有機光譜鑒定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化學工作者案頭常備的工具書。
王劍波,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1990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年底回國到北京大學化學學院任教。2002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06-2010期間擔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現任教育部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第1章 紫外和可見光譜
1.1 引言
1.2 發色團
1.3 吸收定律
1.4 光譜的測量
1.5 振動精細結構
1.6 溶劑的選擇
1.7 選律和強度
1.8 溶劑效應
1.9 尋找發色團
1.10 一些定義和概念
1.11 共軛雙烯
1.12 多烯
1.13 聚烯炔和聚炔
1.14 酮和醛;π→π躍遷
1.15 酮和醛;n→π躍遷
1.16 α,β-不飽和酸、酯、腈和酰胺
1.17 苯環
1.18 取代苯環
1.19 稠環芳香碳氫化合物
1.20 雜環芳香化合物
1.21 醌類
1.22 咔咯,二氫卟吩和卟啉
1.23 非共軛相互作用的發色團
1.24 立體位阻對共平面性的影響
1.25 網絡
1.26 參考文獻
第2章 紅外光譜
2.1 引言
2.2 樣品的準備以及在紅外光譜儀中的測量
2.3 在拉曼光譜中的測量
2.4 選律
2.5 紅外光譜譜圖
2.6 官能團特征振動頻率表的應用
2.7 與氫形成的單鍵的吸收頻率3600~2000cm-1
2.8 叁鍵以及累積雙鍵的吸收頻率2300~1930cm-1
2.9 雙鍵的吸收頻率1900~1500cm-1
2.10 頻率
2.11 網絡
2.12 參考文獻
2.13 校正圖表
2.14 數據表
第3章 核磁共振譜
3.1 核自旋和共振
3.2 譜圖的測定
3.3 化學位移
3.4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3.4.1 影響化學位移的分子內因素
3.4.2 影響化學位移的分子間因素
3.5 與13C的自旋-自旋耦合
3.5.1 13C-2H 耦合
3.5.2 13C-1H 耦合
3.5.3 13C-13C耦合
3.6 1H-1H鄰位耦合(3JHH)
3.7 1H-1H偕二耦合(2JHH)
3.8 1H-1H遠程耦合(4JHH,5JHH)
3.9 一級耦合帶來的偏差
3.10 1H-1H 耦合常數的大小
3.10.1 鄰位耦合(3JHH)
3.10.2 偕二耦合(2JHH)
3.10.3 1H-1H遠程耦合(4JHH,5JHH)
3.11 線變寬與環境交換
3.11.1 有效弛豫
3.11.2 環境交換
3.12 改善NMR譜
3.12.1 改變磁場的效應
3.12.2 位移試劑
3.12.3 溶劑效應
3.13 自旋去耦
3.13.1 簡單自旋去耦
3.13.2 差譜去耦
3.14 核 Overhauser效應
3.14.1 起源
3.14.2 NOE差譜
3.15 碳譜中CH3、CH2、CH和季碳的歸屬
3.16 確定自旋系統:一維TOCSY譜
3.17 把化學位移和耦合分別顯示在不同的軸上
3.18 二維核磁
3.19 COSY譜
3.20 NOESY譜
3.21 二維TOCSY譜
3.22 1H-13CCOSY譜
3.22.1 異核多重量子相關譜(HMQC譜)
3.22.2 異核多重鍵相關譜(HMBC譜)
3.23 測量13C-1H 耦合常數(HSQC-HECADE譜)
3.24 確定13C-13C連接(INADEQUATE譜)
3.25 三維和四維核磁
3.26 光譜解析和結構鑒定指南
3.26.1 碳譜
3.26.2 氫譜
3.26.3 異核相關
3.27 網絡
3.28 參考文獻
3.29 數據表
第4章 質譜
4.1 引言
4.2 由易揮發分子產生離子
4.2.1 電子轟擊(EI)
4.2.2 化學電離(CI)
4.3 由難揮發的分子產生離子
4.3.1 快離子轟擊(FIB或LSIMS)
4.3.2 激光解吸(LD)和基質輔助激光解吸(MALDI)
4.3.3 電噴霧電離(ESI)
4.4 離子分析
4.4.1 磁質譜儀
4.4.2 聯合磁場靜電質譜儀---高分辨質譜(HRMS)
4.4.3 離子回旋共振(ICR)質譜儀
4.4.4 飛行時間(TOF)質譜儀
4.4.5 四極桿質譜儀
4.4.6 離子阱質譜儀
4.5 質譜提供的結構信息
4.5.1 同位素豐度
4.5.2 EI譜
4.5.3 CI譜
4.5.4 FIB(LSMIS)譜
4.5.5 MALDI譜
4.5.6 ESI譜
4.5.7 ESI-FT-ICR和ESI-FT-Orbitrap譜
4.6 與質譜連接的分離系統
4.6.1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
4.6.2 質譜-質譜聯用(MS/MS)
4.7 質譜數據系統
4.8 特定離子的監測和定量質譜(SIM 和 MIM)
4.9 未知物譜圖的解析
4.10 網絡
4.11 參考文獻
4.12 數據表
第5章 結構鑒定練習
5.1 概述
5.2 應用13CNMR譜的簡單實例
5.3 應用1HNMR譜的簡單實例
5.4 聯合應用多種光譜方法的簡單實例
5.5 應用13CNMR或綜合應用IR和13CNMR的簡單習題
5.6 應用1HNMR的簡單習題
5.7 應用組合光譜方法的習題
5.8 習題1~33的答案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