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傳》編著者張小午。
《奧黛麗·赫本傳》內容提要:一位詩人曾給自己的愛人寫下這樣的詩句:你是下一代少女的方向,我的病根和詩歌的源頭…… 費雯麗,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這四個名字,都值得我們用上面的詩句來詠嘆。但是,細細辨別,又自不同。
那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本書吧——不同的容顏,不同的掌紋,不同的背影。
著者有心,記載了她們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日子,還收納了她們自己寫下的詩,以及后人為她們寫下的歌曲。用她們的生平,印證了亦舒小說中一段最清醒的祈愿: "首先我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沒關系,我就要很多很多錢,如果錢也沒有,沒關系,我就要健康,只擁有健康也是好的。" 著者有心,從每個女星的童年,講到生命的終了 ——寫到她們乍逢乍享的輝煌和溫暖,著者總是流連不去——著者總想把她們寫成始終幸福,然而她們畢竟只是曾經幸運。
有一種美麗,只屬于天使,;有一種懷念,卻屬于很多的人,直到永遠。
奧黛麗·赫本,銀幕上最令人難以忘懷的身影,她是偉大的演員、慈祥的母親、追求天長地久的愛情的妻子、為第三世界貧困兒童奔走的親善大使。她是最美麗的天使,是一個真誠地在關心自己之前,先關心別人的明星,許多人因著她的存在豐富了自己的生命。奧黛麗?赫本在她的人生中刻下的痕跡,是那么清晰可見,讓她成為半個世紀來,最令人難忘的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面容之一。
眾說紛紜無法比擬的美
一、優雅:使用頻率較高之贊辭
二、慈悲:最為道德化之評語
三、特立獨行:恰如其分之定位
四、知足:最難捉摸之描寫
五、大度:最難執守之品格
一夜成名享譽世界只用了一個星期
一、《羅馬假日》:成名作與代表作
二、試鏡前從未演過電影主角
三、《金粉世界》一終場她就直飛羅馬
四、一炮走紅的同時結束初戀
五、享譽世界只用了一個星期
六、榮譽方面的"暴發戶"
友誼萬歲每個艾人都應有個藍顏知己
一、并非一部上乘之作
二、漢森之后又與霍登相戀
三、與設計師紀梵希結下一生的友誼
四、友誼比婚姻更穩固與持久
愛若成傷一段童話的破滅
一、與梅爾?費勒合作《美人魚》
二、與梅爾?費勒的婚姻傳出流言蜚語
三、曾爭取做一對好萊塢的模范夫妻
四、長達14年的婚姻壽終正寢
五、曾經也有甜蜜與幸福
六、她也曾經向往行云流水 96.
華麗背后演戲是個喜憂參半的活兒
一、《戰爭與和平》:評價與票房均不理想
二、開拍前她不幸早產
三、她很能吃但卻很瘦
四、《甜姐兒》:精湛舞技加漂亮服裝
五、讓青年才俊熱衷于高級女裝設計
六、《黃昏之戀》:輕松愉快與羅曼蒂克
大開戲路演過一個修艾,還演過一個妓艾
一、《修女傳》:曾經好評如潮
二、在非洲剛果靠近赤道處拍攝
三、《綠廈》:梅爾?費勒一手包辦
四、嚴肅有余而趣味不足
五、《恩怨情天》:在西部片中扮演印第安少女
六、騎馬摔斷椎骨并流產
七、《蒂凡尼的早餐》:嘗試扮演下層妓女
八、此時她出場就意味著成功
九、《雙姝怨》:講述女同性戀者的故事
十、她與一只叫"出名"的小狗形影不離
十一、拍完《雙姝怨》之后"出名"遭遇車禍
時尚先鋒從極簡中提煉極美
一、《謎中謎》:上乘的輕松喜劇片
二、與加利?格蘭特首度合作
三、《窈窕淑女》:她獲得百萬片酬
四、臺前幕后都不順
五、"簡單"是她的美麗秘訣
六、是你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你
七、《偷龍轉鳳》:搞笑的喜劇片
八、《麗人行》:"女性形象"已是爐火純青
九、最真與的表演
漫漫情路一直在尋找"靈魂伴侶"
一、《等到天黑》:把盲人演得活靈活現
二、前往希臘的船上巧遇安德烈?多蒂
三、與安德烈-多蒂陷入情網
四、一次特別的"相親"儀式
五、曾保障為多蒂生下一個孩子
六、第二段婚姻共11年
七、《羅賓漢與瑪莉安》:息影八年后的重出江湖
八、不僅僅是好菜塢的品牌明星
九、沃德斯捅破與赫本之間的那層窗戶紙
十、生命的五年
十一、向曾經的朋友告別
莫失莫忘一代影后:啟幕與落幕
一、希特勒進攻荷蘭
二、英國芭蕾舞團訪問荷蘭點燃她的舞蹈夢
三、母親為女兒的舞蹈夢找尋出路
四、啟幕:七歲時跳舞已成為她生活的追求
五、蘭柏特老師被她對芭蕾的癡情所打動
六、她在倫敦超負荷地半工半讀
七、舞蹈夢破滅后轉向電影
八、電影的大門向她慢慢打開
九、《金粉世界》:表演與愛情雙豐收
十、她根本不覺得自己長得很漂亮
十一、落幕:救助那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孩子
十二、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遺澤后世
人間天使一個家族的傷痛與榮耀
一、父親據說是銀行家
二、母親有荷蘭貴族血統
三、她出生于布魯塞爾一座豪宅
四、父母的關系處在緊張狀態中
五、父母離異后隨母親回到荷蘭 22t
六、童年與戰爭帶給她長期的心靈創傷
七、孩子成為療治憂傷的藥方
八、她曾盛贊自己的母親
九、她渴望自己成為溫柔和藹的媽媽
十、她渾身充滿慈愛
十一、天使:重回上帝身邊
十二、優雅中暗含淡淡的哀愁
十三、她曾經如是說
十四、游走于榮耀與憂傷之間
附錄 一赫本"演技"之分析
一、《戰爭與和平》:在舞臺上的生活
二、從影之初:不是演員的演員
附錄二 赫本年譜簡編
也有作者將赫本視為"銀幕上最美麗的女人",認為其"優雅"之關鍵,是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會"得意忘形": 《羅馬假日》是奧黛麗·赫本主演的及時部電影,這個可愛的公主的角色使她為世界所熟知,同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她于1993年因癌癥去世時,我們好像失去了一位夢想中的公主。
赫本1929年生于比利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荷蘭度過了她的青春時代。納粹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她經常感到難以忍受的饑餓,生活十分困頓。
戰爭是一場災難,但她挨過來了。她身上那種優雅的氣質使她成為戰后的人們最心儀的人,而在她塑造的銀幕形象中,她把人們向往的這種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羅馬假日》之后,赫本主演了《龍鳳配》,與威廉·霍登、漢弗萊·鮑嘉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赫本用她的魔力,用她的清純和她驚人的美麗俘獲了每一個觀眾的心。
除了她的天生麗質之外,的個性也是赫本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雖然已成為世人矚目的大明星,但她并不得意忘形,她經常感激那些與她合作的演員以及給她機會的導演們:威廉·懷勒,他使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利·懷爾德,她與他一起完成了一部最浪漫的喜劇;金·維多,在他導演的《戰爭與和平》中她扮演了娜塔莎;約翰·休斯頓,在他的《恩怨情天》中她飾演一個邊遠地區的女孩;斯坦利·唐南,他使她在《有趣的臉》中表現得十分活潑而在《謎中謎》中與加利·格蘭特配戲時卻又顯得很世故;喬治·顧柯,在他的《窈窕淑女》中她扮演了充滿活力的伊莉莎·多麗托;理查德·萊斯特,他給了她后期最令人難忘的角色——在《羅賓漢與瑪莉安》中與肖恩·康納利演對手戲。
盡管赫本早年曾是一個舞蹈演員,但看著她,仍然讓我們難以相信有人能表現出那樣的優雅。不僅在電影中,在生活中她的沉靜、秀美,也給人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在去世的前幾年,她住在瑞士,致力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去世前,她去了索馬里,電視上播出了她為災情的早日結束而做早禱告的鏡頭。
薩拉的文章,則以"姿態優雅,容貌圣潔,宛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描繪赫本。認為她有一種"精致而優雅的古典美": 說起奧黛麗·赫本,人們心中總會浮現出一個公主的身影,她姿態優雅,容貌圣潔,宛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穿著白色的紗裙,安靜地微笑;在無數影迷心中,赫本塑造的銀幕形象,她本人的品位和氣質,她的善良和愛心,都將她與天使的形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人們愛戴她,崇拜她,從她事業的巔峰一直到她死去。然而在電影的童話故事背后,在奧斯卡的舞臺之后,在記者和人群的簇擁之后,奧黛麗·赫本的一生卻有著幾分讓人心酸的悲劇色彩。
人人都夸贊赫本的長相無缺,她自己卻十分遺憾:眼睛太大,手腳太長,牙齒長得不好,赫本對自己非常不滿意,而且打心底覺得自己很丑,她甚至想去整牙,但是被勸阻了。然而正是這個纖細瘦弱、性格像個男孩子一樣的女孩引領了整個時代的風尚,《羅馬假日》里她的短發,讓所有女孩都模仿她的穿著和姿態:那標志性的白色襯衫、自己設計的裙子和芭蕾舞鞋似的平底鞋都體現出赫本獨特的品位。在她還不是很出名的時候,去當時已經大名鼎鼎的紀梵希的店里為《龍鳳配》挑戲服,兩人一見如故。紀梵希的設計有一種精致而優雅的古典美,又不落俗套,赫本的氣質和品位如此與其吻合。她的身材簡單明朗,十分適合他設計的服裝,他們的想法又能撞出絕妙的火花,從那以后他們成為終生摯友。赫本在《龍鳳配》《蒂凡尼的早餐》等影片中所穿的服裝皆出自紀梵希之手,連赫本結婚及參加頒獎典禮等重大場合的服裝都由紀梵希親自設計,他用自己的靈感和才華征服了她,而她則成為他創作的繆斯和源泉。
有一篇標題為《走近巨星》的文章,將赫本之" 優雅"具體化為"典雅、高貴、魅力及同情心": 那天晚上,她坐在樹上,傾聽著她所熱愛的晚會飄來的一陣陣輕柔的音樂。高高的顴骨,稍微張開的鼻孔,濃濃的微微斜睨的眉毛,乍看之下,這樣一個流浪兒,根本就不會令人感到吃驚。
P6-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