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美國聯邦較高法院的認識,是不是還停留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發生的那些時期?您了解現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經歷、個性與司法立場嗎?在這個Twitter、Facebook與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辦案?他們使用維基百科嗎?他們還閱讀法學期刊嗎?他們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嗎?他們為何在審判中扮演歷史學家角色?他們如何處理判決書中的"臟話"?他們退休之后,如何發揮余熱?這本書嘗試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同時,告訴您一個、最In的聯邦較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較高法院大法官們做出了一系列判決。他們加大了對在校學生言論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對學生的"光身搜查"違法;他們認為處決奸淫幼童者違憲,卻又確認了注射死刑的合憲性;他們要求民選法官必須在一方當事人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回避,又放開了企業、工會對政治選舉的資金介入:他們要求CSI專家必須出庭作證,還命令不雅詞匯退出電視節目。有人說他們與時俱進,順應時勢;有人罵他們禍國殃民,開歷史倒車。真相到底如何?這些判決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力量博弈與法理智慧?這本書將為您揭開謎底。
何帆,1978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較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刑事沒收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譯有《九人:美國較高法院風云》(上海三聯書店,2009)、《自由的精神:勒尼德·
序言 大法官說了算的國度
壹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別了,蘇特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產生?
選大法官,還是選政治家?
選法官,等于買法官?
民選法官應如何回避?
——卡珀頓訴馬西煤炭公司,2009年
律政偶像與法律文化傳播
貳 大理石神殿內的秘密生活
你辯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還是助理法官?
法官為什么疏離法學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歷史學家嗎?
"發揮余熱"的退休大法官
說出你的秘密
叁 網絡時代的較高法院
判決書腳注與"維基百科"
當攝像機與言論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們,請看鏡頭
肆 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律師說得,法官說不得
——布羅德曼訴司法懲戒委員會,1998年
憑什么限制法官候選人的言論自由?
——明尼蘇達州共和黨訴懷特,2002年
伍 請容我暢所欲言
公共圖書館電腦須裝過濾軟件嗎?
——美國訴美國圖書館協會,2003年
法律保護不雅言論嗎?
——聯邦通訊委員會訴FOX等電視臺,2009年
當判決書遭遇不雅字眼
國旗燒得,十字架燒不得
——弗吉尼亞州訴布萊克,2003年
常識沖突怎么影響民主走向
——公民聯盟訴聯邦選舉委員會,2010年
陸 毒樹怎能結出好果
藏進學生內衣怎么辦?
——薩福德統一學區訴瑞汀,2009年
"非法證據"一定得排除嗎?
——赫林訴美國,2009年
柒 律師不來,啥也不說
換個時間,再問一次
——馬里蘭州訴沙特澤,2010年
噓,請認真聽我宣讀你的權利
——佛羅里達州訴鮑威爾,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師欺騙了你
——帕蒂利亞訴肯塔基州,2010年
捌 沒有對質,如何反駁
"請看著我的眼睛指控我"
——克勞福德訴華盛頓州,2004年
為何令法庭科學家疲于奔命?
——梅倫德斯一迪亞茲訴馬薩諸塞州,2009年
法庭科學家VS.對質條款
——布里斯科訴弗吉尼亞州,2010年
大膽辦案,給你特權
——范·德·坎普訴戈爾茨坦,2009年
玖 生死豈能兩由之
死神的閘門再次打開了
——格雷格訴佐治亞州,1976年
智商決定命運?
——阿特金斯訴弗吉尼亞州,2002年
弱智死囚的"雙重危險"
——博比訴比斯,2009年
"請溫柔地殺死我"
——巴澤訴里斯,2008年
死刑民意該如何判斷?
——肯尼迪訴路易斯安那州,2008年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洗冤"是憲法權利嗎?
——地區檢察署訴奧斯本,2009年
誰有權剝奪孩子們的未來?
——格雷厄姆訴佛羅里達州,2010年
拾 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
較高法院里的"年輕人"
——約翰·羅伯茨
法庭上"偉大的一代"
——約翰·保羅·斯蒂文斯
特立獨行的"喜劇之王"
——安東寧·斯卡利亞
較高法院的掌舵人
——安東尼·肯尼迪
格格不入的沉默者
——克拉倫斯·托馬斯
女性權利的守護者
——露絲·巴德·金斯伯格
陽光心態的樂觀派
——斯蒂芬·布雷耶
"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名保守派"
——薩繆爾·阿利托
是夢想家,更是開拓者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附錄 美國聯邦司法年度報告(2006—2009)
參考文獻
后記
壹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大法官如何產生?
2009年5月,蘇特大法官宣布辭職后,提名一位新大法官成為奧巴馬總統的當務之急。在美國,聯邦較高法院大法官并非人民直接選出,而是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由于總統定期換屆,而大法官終身任職,并不是每一任總統都有提名大法官的機會。已故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就曾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總統所做的最重要任命,顯然是對較高法院那些人的任命。總統上臺又下臺,但較高法院所做的判決,卻會長期延續下來。"歷任總統對于挑選大法官都格外慎重,因為,選擇大法官,就是確立自己未來的政治遺產。
提名亦是政治姿態
歷史上,總統提名大法官時,常常蘊含著特定政治目的,或者將提名作為一種政治表態。二戰前夕,為表明全國團結一致的姿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將共和黨人哈蘭·菲斯克·斯通提升為首法官,這在和平時期是難以想象的。1969年,為迎合保守派勢力對沃倫法院的強烈不滿,理查德·尼克松通過任命保守的沃倫·伯格出任首法官,兌現其"恢復法律與秩序"的競選諾言。1981年,羅納德·里根為贏得女權主義者的支持,任命了美國首位女性大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