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策劃、組稿、運作到正式出版歷時一年之久,蘇秀老師以80多歲的高齡承擔了大量的工作,從組稿、寫稿、改稿到監督和參與隨盤MP3的制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勞,我們向她老人家致敬,祝她新年快樂,永葆青春:)
本書的制作過程中,lidodono1、左宥、法蘭、隆美爾等朋友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書也收錄了zhangfan、家干、monlight、本來老六、gog、上帝的指紋、懷念上譯等網友的文章,責任編輯還是文匯出版社的森林灣。這本書從裝幀設計到版式制作,堪稱《我的配音生涯》的姐妹篇,也可以說這本書本身就是中國配音網建站7年以來的一次重要的展示。
[序] 我深深地感謝大家
[陳敘一]
我們的"老頭兒"
教我如何不想他
陳敘一也要聽我的
一個有魅力的雜家
他幾個字就能叫你入戲
"哎,你談過戀愛嗎?"
享受
程玉珠口述:上哪兒再去找一個陳敘一?
父親
從陳敘一學翻譯
配音史記·高祖本紀
品敘四章
[邱岳峰]
如果,他能把一切都看淡
我和父親邱岳峰
"命運,這怎么說呢?"
牛棚中建立的友誼
我和邱岳峰夫婦當年的一段經歷
未完成的約稿——一組往來電郵
他把門重重地關上了
邱岳峰
我的邱岳峰
紳士邱岳峰
邱岳峰死的時候,我二十出頭
忘不了的24小時
于無聲處的懷念
他用聲音傳遞了人性
[畢克]
是金子總會閃光
回憶畢克
我所熟知的畢克
無話可說的代言人
衷心祈禱冥福
他有一雙溫暖的手
天堂有個錄音棚
天寒夢深讀畢克
[尚華]
他別無所求
老尚,希望你能聽見
老哥倆
我眼中的尚華
尚老二,你個老小子
尚二爺沒死在話筒前
和"斯坦尼斯拉斯"聊天
他們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生日禮物__石頭
職責與良知——聽尚華配沙威
[殷殷知音]
沃土
的獨白——紀念幾位老同事
兩代人的感激
伴隨我們的那些電影
天涯知音
聲音創造了歷史
上譯廠的半支樂隊
叫板原聲——說說我的寶貝電影《蛇》
印象即興
[灼灼其華]
提高譯制片質量,本子是關鍵
字兒·事兒·味兒
從"1+1=1"談起
我感到很幸福——給網友的一封信
[附錄]
陳敘一翻譯代表作
陳敘一導演代表作
邱岳峰配音代表作
邱岳峰導演代表作
畢克配音代表作
畢克導演代表作
尚華配音代表作
尚華導演代表作
MP3欣賞手冊(峰華畢敘電影錄音精選)
我們的"老頭兒"
"老頭兒",不知是誰給我們的老廠長陳敘一起的外號,后來就變成了我們大家對他的昵稱。是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更是為了表示跟他親密才這樣叫的。只有對他不滿的時候,表示要跟他劃清界限了,才叫他"陳廠長"。不知道他當時,是否能從這不同的稱呼里,體會到我們對他的感情變化。
他出身于上海一家買辦資產階級家庭。家里經常有外國客人,從小他就會說英語。而且熟知很多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他對英文文法倒不一定精通,但是他的聽力特別好,以至于40年代在"苦干劇團"時,大家都很窮,買不起頭輪影院的電影票,只能湊錢讓他一個人去看,回來講給大家聽,可見他聽電影的功夫有多厲害。50年代,社會上不放美國電影了。但是,中影公司經常會給我們一兩部美國電影看。那時,我們就會圍住他,叫他一邊看,一邊講給我們聽,就像"大光明"的同聲翻譯。
有24小時,不知他為什么事高興,拿來一張他青年時期的照片,得意地說:"給你們看一個美男子。"說實話,他不屬于濃眉大眼、五官英俊的美男子。但是他作風儒雅,瀟灑飄逸,這種氣質可以說,是很少有的。如果他也能像孫道臨在《早春二月》里那樣,穿一件長衫,圍一條圍巾,一定會是一個具有魅力的"五四青年"。他這種氣質恐怕只有生長在上海,生長在他那個文化圈子里的人才會有。
也許,正是因為他生長在上海這樣一個被資本主義理念浸潤的社會,他才會有那些先進的經營理念吧。
培養人才的理念
電影也好,話劇也好,編劇和導演的意圖都是要靠演員來體現的。因此,從翻譯片組成立,陳敘一就開始了對演員的培養。翻譯片組創建伊始,沒有人知道翻譯片演員應該具備什么條件。所以當年的領導會把一些既沒文化,也沒演戲經驗的人招進來,以為只要會說普通話就行了。當然,這些人很快就被淘汰了。
他培養演員的及時個點子,就是以老帶新。
他利用自己在話劇和電影界的老關系,向故事片組借來了孫道臨、舒繡文、衛禹平、高博等演員,這些在臺詞和表演上特別有造詣的人,使我們這些新人,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學會怎樣讀臺詞,怎樣塑造人物。不管是有過舞臺經驗的,像邱岳峰、尚華,還是我們這些沒有學過表演的,都很快成長起來了。
這也成了后來我自己做導演的時候,經常使用的方法。如讓曹雷在《南北亂世情》中帶林棟甫,讓畢克在《砂器》中帶施融,等等。
梯隊理念
陳敘一可謂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髓。拿我們女演員來說,50年代末期,姚念貽稍大一點,趙慎之和我才剛到三十歲,他就先后吸收了李梓、劉廣寧。到了70年代,當李梓、劉廣寧還只有三十多歲的時候,又招進了程曉樺、丁建華等人。到了80年代,我們演員組,橫向是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縱向有各種年齡層次的演員可供選擇。真可以說,在這塊調色板上,色彩豐富,特點鮮明。所以很多觀眾都說:"越是人物眾多的戲,越能顯示出上譯廠的實力。哪怕只有幾句話的角色,也人各有貌。"如《尼羅河上的慘案》《華麗的家族》等片的配音,都顯示了當年群戲的實力。
集中力量,各個擊破
在培養演員方面,老陳心里是有一盤棋的。他觀察我們每一個人,先是試探性地讓你配各種角色。然后,在一兩年內,密集地給你多部影片的主要角色,使你在短時期內,迅速積累起塑造各種人物的心得體會,從而躍上一個臺階。然后,再換一個人培養。隔些年,又會輪到你一次。這樣,你就從"本科"升到"研究生"了。
以我自己為例,從1950年到1954年,我配過《貨郎與小姐》中活潑、調皮的小侍女;配過《彼得大帝》的皇后;配過《偉大的公民》里白發蒼蒼的老布爾什維克;也配過《蕭邦的青年時代》里蕭邦的年輕戀人;還配過《不可戰勝的人們》中有一大群孩子的工人妻子……這可以說是我打基礎的時期。然后,到了1957、1958年,他就密集地給了我多部戲的主要角色。如《警察與小偷》的小偷妻子、《孤星血淚》的養女艾司黛拉、《紅與黑》的侯爵小姐瑪季德、《第四十一》的女紅軍瑪柳特卡、《漫長的路》年輕的革命黨人拉雅、《不同的命運》剛畢業的女中學生索妮亞等等,使我到達了一個新的層次。
1971年,我們從干校被召回上譯廠。在脫離開業務六七年之后,我配的及時部戲就是《戰爭和人》的女主角伍代由紀子。那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而我那時已經四十五歲了。是老陳的信任和器重幫我找回了話筒前的自信。我又得到了新一輪的培養。隨后是《羅馬之戰》的女王;《春閨淚痕》被戰爭奪去丈夫,又深恐再失去兒子的母親;《生的權利》的黑媽媽;《化身博士》的侍女艾維;《紅莓》里以妻子的愛拯救了丈夫靈魂的農婦柳巴……本來還有一個角色也應該是我的——日本片《啊,軍歌》的女主角,是個鄉下老太婆,一口土話,盡出洋相,是個非常有戲可配的喜劇人物。老陳原定是我,但是工宣隊認為我是配由紀子的,怎么可以配老太婆,堅決反對用我。老陳還不死心,提出讓我跟張同凝試戲。結果,大多數都認為我好。張同凝也認為:"這個人物`嗯嗯,啊啊`的小零碎,我抓不過你。"可工宣隊還說我聲音年輕,不適合配老太婆。老陳說:"聲音是可以做的。她配由紀子聲音也做過。"可那時候工人階級說了算,硬是把我反掉了。張同凝說:"你平時不喜歡配老太婆,這次怎么這么起勁?"她不理解,一般的影片,老太婆多半沒多少戲可配,可這個老太婆多么有戲呀。
不單是我,我們演員組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論是李梓、趙慎之、劉廣寧、曹雷、丁建華,還是胡慶漢、尚華、畢克、喬榛、童自榮,無一沒受過老陳的悉心培養。邱岳峰就更不用說了。
編輯制——初對
陳敘一在抓緊培養演員的同時,也在大力探索培養翻譯和導演的途徑。首先,是翻譯的編輯制。他立下定規:甲翻譯的劇本,由乙做編輯,與譯制導演及口型員一起對劇本進行修改、加工。這樣一來,無論是甲的翻譯水平,還是乙的校對水平,就都展示在大家面前了。因此,沒有人會不用功。也因此,既提高了劇本的質量,也提高了翻譯、編輯、導演的能力。這就是上譯廠特有的"初對"。
導演負責制
1958年全國各省都建立了電影廠,上譯的一些老導演多去支援其他廠了。廠里遂從演員組抽調了尚華、胡慶漢、我、張同凝和老導演時漢威組成了導演組。
導演組一創立,老陳就提出:"譯制片導演的基本功,就是理解原片。"并規定,每部影片錄音之前,導演要對全組講戲。講戲也就是檢驗你對戲理解的深淺。他說,講戲必須結合生產需要,不能講空話。比如,講到《惡夢》中黑人女大學生,她生活在北方的加利福尼亞州,那是個殖民城市,不太可能有種族歧視。她能在假期和白人女同學一起駕車出游,也說明,她從未因自己的膚色受到過歧視。所以,她對南方的黑人表現出的逆來順受,覺得不能理解。這些表明影片作者認為,美國的種族歧視,只是在南方。
在導演講戲的過程中,他經常會問:"這場戲什么意思?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他也特別鼓勵演員們提問。
所以,演員的戲配得不到位,他會責問導演:"你怎么通過的?你懂了沒有?"這就逼著導演不能馬虎。
從1951年開始,老陳就讓我做一些美術片的譯制導演了。后來又陸續讓邱岳峰、尚華、富潤生也斷斷續續做過幾部譯制導演工作。其實,那時我們廠并不缺導演。一般總有五六個人。那么,他為什么要培養我們呢?我猜想,原來那些導演,年齡和他差不多,資歷也和他差不多,他無法像對待我們那樣要求他們。而我們都是一張白紙,可以按照他的藍圖,來畫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圖畫吧。
實踐證明,他的做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廠導演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利用這種互相探討的做法,就保障了我廠出品的每部影片,都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他也是我們的"哥們兒"
他是嚴格的領導,是業務上的。可有時候他也會像個童心未泯的老小孩,是我們的"哥們兒"。
他有時候會念白字,我們就要笑話他,而且揪住他不放,想起來就要笑他一通。有一次他知道了一個大家都容易念錯的詞"粗糙"(音cucao),過去一般人多半會念cuzao。他以為這次一定會抓到一個念錯的,再有人笑他,他就可以還擊了。可他偏偏選中了我,我是特別喜歡24小時到晚字典不離手的,所以我沒有念錯。我至今記得,他那"沒勁"的樣子啊。
還有一次,我給他對口型。我說:"老頭兒,你這次的121型可真準,一個字都不差。"他得意地說:"怎么?你以為就你口型準?我也不差呀。"這時候,他不是領導,也不是老師,他是我的一個爭勝好強的"小阿弟"。
我記得,我們曾管他叫"趙慎之的大弟子"。可我想不起來他是趙慎之哪方面的大弟子了。我打電話問老趙,她在電話中吃吃地笑了起來,她說:"哪方面?十三點方面。"我也不禁放聲大笑了。只是他跟我們的這種"哥們兒"關系,僅限于50年代的老同事。60年代以后進廠的就不大敢跟他開這種玩笑了。70年代進廠的年輕人甚至說怕他,說"就沒跟他說過工作以外的話"。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也許因為,50年代剛剛解放,社會環境還是比較寬松的。一個單位里的同事,更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而后來,運動一個接一個,就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給破壞了。
不過,我們有他是多么幸運啊!
愛才的陳敘一
我們的老頭兒陳敘一,不惟是個極好的電影劇本翻譯、譯制導演、事業家,他更是個極其愛惜人才、庇護部下的領導。
多年來,我們的人事部門執行的都是有罪論定。也就是說,只要有人檢舉了你,不管你是否有此罪行,先就把你當作疑犯來對待。當年,據說有人檢舉了邱岳峰,說他解放前夕在國民黨政工隊工作時,曾參與抓捕過農會干部,而后,這個農會干部又被害死了。不過,這也是后來道聽途說的。到底是怎么回事,領導上從來也沒有明確地告訴過大家。那時,這種事也是不可以隨便問的。
我記得,最早是1956年評級的時候,我們演員組大部分能夠獨當一面配音的人都評為文藝十級,如姚念貽、張同凝、我、尚華、楊文元等。獨邱岳峰評為九級。可是評過之后一直沒有正式公布。據說,因為邱岳峰有歷史問題,他坦白了仍可評為九級,評級結果不公布,就是在等他。后來,說他吃老鼠藥企圖自殺,其行為屬于抗拒交代,由九級降為十級,并且戴上了"歷史反革命"帽子。
不過,這件事過去了,大家好像也就把老邱戴帽子的事淡忘了。因為,1956到1957的這兩年當中,他就主配了《好兵帥克》《做賊心虛》《警察與小偷》《漫長的路》《第四十一》《紅與黑》和《克倫上尉》等多部重點片。也許,正因為他在戴上帽子的當年就得到廠里如此重用,幾乎使大家忘記了他的帽子。在我的印象中,不單是我們演員組,就算全廠的同事,也沒有人歧視過他。
去年,富潤生在他的書稿中,寫到老邱的事。老富說,他受當時我廠支部書記柯剛委托,去做邱岳峰思想工作。書稿上說,邱岳峰受一個國民黨軍官邀請一塊去郊游,他并不知道是去抓共產黨。而且,邱岳峰既沒參與抓人,也沒參與審訊,只要他寫一個旁證材料,證明有這么一件事,可邱岳峰卻說他記不得了。我問老富:"既然組織上已經知道邱岳峰既沒參與抓人,也沒參與審訊,難道只為了他不寫旁證材料,就成了歷史反革命了嗎?"老富說:"按照當時的觀點,不寫旁證材料,就是不跟黨站在同一個立場,就是反對革命嘛。"
也許,真如老富說的那樣,邱岳峰確實沒有什么嚴重的歷史反革命罪行,因此,陳敘一才敢那樣重用他嗎?有一位曾擔任過支部委員的同事告訴我,在使用邱岳峰的問題上,陳敘一是打報告請示過領導的。即使如此,那樣一個對政治問題極其敏感的時代,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重用一個戴了帽子的"歷史反革命分子",如果有人送他一頂"包庇、重用反革命"的帽子,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給他戴上嗎?就算請示過,建議也是你陳敘一提出來的呀。難道他自己就從來沒有意識到,頭上懸著一柄"達摩克利斯"的劍嗎?
多年以來,我們總是說:"邱岳峰這輩子能遇到陳敘一,是他一生不幸中的大幸。"但是從來沒有站在老陳的角度去考慮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以來都在說,"邱岳峰是我們配音演員的驕傲"。由陳敘一打造的上譯廠,由邱岳峰領銜的配音隊伍,提升了譯制片的品位。編劇史航說:"我們要以欣賞唐詩、宋詞的心態,去欣賞上譯廠80年代的譯制片。那是可以傳世的藝術品。"也許,老陳正是預見到了邱岳峰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才冒險啟用他的吧?!
也許,他不僅僅是愛才,可能還有一種對不幸群體的同情心吧。他對我、對畢克、對胡慶漢都曾經有過疾言厲色的批評,甚至諷刺和挖苦。我忘不了,在《遠山的呼喚》鑒定時,他嫌翁振新配的小店主氓田不夠夸張,就首先指責我說:"這肯定是導演的責任。導演喜歡含蓄嘛。"又批評畢克的戲:"平時配戲以不變應萬變,這次的感情怎么那么豐富!?"
我們廠錄音時,導演一般是要提前一刻鐘到場的。有一次,胡慶漢在錄音前五分鐘從休息室過來,老陳站在錄音棚門前,兇巴巴地說:"你擺什么導演臭架子?就不能早點過來?"
我感到,我們幾個人都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學生,他把我們當成晚輩,因而比較隨便吧。而他對青年演員,雖然也直截了當指出他們的缺點,態度卻比較和善,好像怕嚇著他們。
而他對邱岳峰,近三十年里,簡直連一句重話都沒有說過,充分表現了對他人格的尊重。從這個角度說,老邱的生活并非永遠是凄風苦雨。所以當我的朋友孫潔問我"邱岳峰是怎么樣個人"時,我說:"他是很開朗的。"在陳敘一的庇護下,他是個有尊嚴的人;他在做他熱愛的工作,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享受著藝術創造的快樂。但是,每當運動來臨,邱岳峰便是專政對象了。那種被打入另冊的滋味,恐怕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他要面對某些平日友好相處的同事,忽然變成兇神惡煞般地厲聲呵斥。我還記得,在1956年那個會上,他及時次聽到有人這樣對他說話時,臉色馬上變了。那樣地惶惑、痛苦、無助,那神態,至今仍歷歷在目。""時,他被發配到木工車間監督勞動;他去掃馬路……這恐怕是一個有自尊心的人最難承受的。他兒子邱必昌告訴我,他曾三次自殺,一次是1956年,一次是""中在木工車間監督勞動時,一次就是1980年那次。那是在我們廠宣布復查結束之后發生的,他感到平反無望才萌生去意的吧。
這次,陳敘一也無能為力了。
為楊文元主婚
在我們小小的演員組,就有四個錯劃的右派——鄒華、聞兆煃、溫健、楊文元。我一直不知道鄒華的情況。聞兆煃后來調到了美影廠,""后,死于胰腺癌。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溫健竟然在勞改農場自學了德文,而且,學到了能做翻譯的程度。膾炙人口的《希西公主》就是他翻譯的。他應該是個特別堅強、特別有毅力的人吧。
""以后,老陳幾次提到楊文元,他說:"我并不是對右派特別有感情。我想到楊文元,因為他是我們演員組的缺一門,他是個銅錘花臉。"后來我才明白,他是在給楊文元回廠、回演員組造輿論,使楊文元右派問題改正后,得以順利回到演員組。
陳敘一是上天給我們譯制廠的禮物。 ——蘇秀 紳士邱岳峰有意無意地向社會傳遞著一種高貴,微弱地傳遞著。這種傳遞夾雜在城市活力四射的喧囂中,有所選擇,有所顧及。當一個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忽然從身到心都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