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當前我國高職高專的教學特點,介紹了學科的研究進展,增強了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突出應用性、前瞻性。全書在編寫體系和體例上進行了創新,體系健全,分3個單元:及時單元為作物遺傳學基礎,共10章,分別是:遺傳、變異和選擇,遺傳的細胞學基礎,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孟德爾遺傳定律,連鎖遺傳規律,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數量性狀遺傳,細胞質遺傳,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群體遺傳與進化;第二單元為作物育種方法,共9章,分別是:育種與農業生產,種質資源與引種,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誘變育種和倍性育種,現代生物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品種審定、區域化鑒定、保護和推廣。良種繁育;第三單元為實驗實訓,共13個。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成人教育種植類專業教材,還可作為農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學生的參考書,也可供農業技術人員參考使用。建議教學時數為90~120學時。
及時單元 作物遺傳學基礎
及時章 遺傳、變異和選擇
及時節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 遺傳變異與生物進化
第三節 遺傳學發展簡史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及時節 細胞的主要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染色體形態、結構和數目
第三節 細胞分裂與染色體行為
第四節 植物的繁殖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
及時節 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證據
第二節 核酸的化學結構與自我復制
第三節 DNA與蛋白質合成
第四節 基因的本質及表達調控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孟德爾遺傳定律
及時節 分離規律
第二節 獨立分配規律
第三節 孟德爾規律的補充與發展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連鎖遺傳規律
及時節 連鎖遺傳的表現
第二節 連鎖遺傳的原理
第三節 交換值及其測定
第四節 基因定位與連鎖遺傳圖
第五節 連鎖遺傳規律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及時節 基因突變
第二節 染色體結構變異
第三節 染色體數目變異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數量性狀遺傳
及時節 數量性狀的遺傳特征
第二節 數量性狀遺傳的多基因假說
第三節 遺傳率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細胞質遺傳
及時節 細胞質遺傳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植物雄性不育的遺傳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
及時節 近親繁殖及其遺傳效應
第二節 純系學說
第三節 雜種優勢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群體遺傳與進化
及時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群體的遺傳平衡
第三節 改變群體遺傳組成的因素
復習思考題
第二單元 作物育種方法
及時章 育種與農業生產
及時節 作物的育種目標
第二節 品種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第三節 作物育種的成就與展望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種質資源與引種
及時節 種質資源
第二節 引種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選擇育種
及時節 性狀鑒定與選擇
第二節 選擇育種的程序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雜交育種
及時節 雜交育種
第二節 雜交育種程序
第三節 回交育種
第四節 遠緣雜交育種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雜種優勢利用
及時節 雜種優勢利用的現狀與度量
第二節 利用雜種優勢的方法和技術
第三節 玉米雜種優勢的利用
第四節 雄性不育系的選育
第五節 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誘變育種和倍性育種
及時節 誘變育種
第二節 倍性育種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現代生物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
及時節 植物細胞工程育種
第二節 轉基因技術與作物育種
第三節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品種審定、區域化鑒定、保護和推廣
及時節 品種審定
第二節 品種區域化鑒定
第三節 品種保護與推廣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良種繁育
及時節 品種的混雜及其防止方法
第二節 作物良種繁育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第三節 種子質量檢驗
第四節 種子管理
復習思考題
第三單元 實驗實訓
實驗實訓一 作物根尖壓片技術及有絲分裂觀察
實驗實訓二 植物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制片與觀察
實驗實訓三 品種比較試驗的設計和種子準備
實驗實訓四 植物多倍體誘導及其細胞學鑒定
實驗實訓五 植物花藥培養技術
實驗實訓六 水稻三系的觀察
實驗實訓七 育種試驗地區劃
實驗實訓八 育種試驗地的播種
實驗實訓九 育種試驗地的田間調查
實驗實訓十 主要作物有性雜交技術
實驗實訓十一 玉米自交與雜交技術
實驗實訓十二 自花授粉作物雜種后代的選擇與鑒定
實驗實訓十三 作物室內考種
參考文獻
及時單元 作物遺傳學基礎
及時章 遺傳、變異和選擇
第二節 遺傳變異與生物進化
一、生物進化的概念
當今的生物世界,種類極其繁多,性狀千差萬別。這些豐富多彩的億萬種生物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就存在著爭議。19世紀以前,由于科學發展的局限性,人們對于物種的形成,存在著唯心的觀點,即上帝(神)造物的觀點占著統治地位,把生物看作是上帝創造的,并且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學的進步,許多唯物主義的思想家和科學家,通過長期觀察和研究,逐漸產生了生物進化的思想。特別是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派》,以極其豐富事實,無可辯駁的證據,論證了現在的各種生物,都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經過了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發展進化而來的,各種生物之間都有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自然科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生物的進化,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少數到多數,由水生到陸生,由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演變歷程。這個歷程是極其悠久的,從原始生命的出現至今大概已有32億年,而大量的生物是在距今約6億年前才開始出現。生物進化的歷程,已在古生物學、地質學、比較解剖學以及其他現代科學上取得了大量的資料和證據。例如,在植物的進化中,最原始的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的簡單藻類,由藻類進化到苔蘚和蕨類植物,并移向陸地。古代蕨類植物的一部分進化成了裸子植物,裸子植物進一步進化成被子植物,并且現在還在不斷地進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