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華文化傳播:任務與方法圖書
人氣:35

中華文化傳播:任務與方法

本書是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多年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留學生管理方面的結晶,從一個側面代表了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工作的發展歷程,對從事留學生教學、管理以及對外漢語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希望了...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事業  
  • 作者:[蔡建國] 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08081079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0
  • 印刷時間:2008-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344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多年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留學生管理方面的結晶,從一個側面代表了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工作的發展歷程,對從事留學生教學、管理以及對外漢語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希望了解留學生教育的讀者都會有直接的啟發。

本書收錄的文章涉及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同時還根據對外漢語教學實例,提出了留學生教學的因材施教和因國施教等具有創新意義的觀點,基于對外漢語是一門綜合性的大文化課程,本書也收錄了部分與留學生教育有關的文化和文學方面的文章。本書融基礎性、探索性和前瞻性于一體,對我國的留學生教育和中華文化的國際推廣這個偉大事業,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作者簡介

蔡建國,1953年生,浙江紹興人,士,教授。現任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任教15年。2001年起任同濟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發展委員會委員,兼任日本

目錄

加大海外中華文化宣傳力度,為提高我國軟實力而努力

淺談留日學生的多元作用

漢語國際推廣:任務、途徑及策略

日本"中國語"教學的新面貌

從學術上來看跨文化問題

漢語國際推廣三題

關于和法國合作培養"管理工學學士"的做法及思考

積極做好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上海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以努力創新與強化管理謀求更大的發展——同濟大學外國留學生教育與管理指導委員會的建立與作用

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軟實力建設

辦好特色短訓班,促進來華留學教育

關于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和本體研究

"V著"表示動作結果存續的句式分析

關于動詞"來"和"去"選擇的問卷調查報告

談談配價語法

論兩種不同性質的主題及漢語的類型學特點

中國(大陸地區)商務漢語教材編寫現狀調查

《會話結構分析》評介

"V+上/下"的語義、語法分析

對漢韓"程度副詞+名詞"中名詞的比較

處置式"拿"字句研究

"N.1比N.2要Adj."結構的研究

從"把"字句賓語的指稱性看"把"字句的篇章銜接功能

"發+X"式心理動詞的認知語義考察

現代漢語固定語中的羨余現象

在詞語教學中要重視詞語使用的語義背景

對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教學的探索

關于漢字教學模式及其課堂直觀形象教學手段的探討

《歐洲語言教學與評估共同綱領》下的漢語教學

日韓學生"有"習得偏誤及原因略析

論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近義成分辨析

對外漢語教學課前"三備"

上海城市地名的歷史人文特征——兼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地名詞語的教學

日本新派劇與春柳派悲劇

當代美國中國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及其模式的轉變

從文化到教育:中國動畫四題

魯迅上海書寫的再思考

日韓兩國文化的比較研究

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探究

明末江南文學社團與云間詞派

中國地域文化:戰略地區化差異的人文背景

編后記

在線預覽

加大海外中華文化宣傳力度,為提高我國軟實力而努力

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略和標志,孔子學院的建立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呈現了方興未艾的局面。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海外中國熱、漢語熱和中華文化熱的興起,我國順應這一潮流,國家漢辦自2005年起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在68個國家的205個城市,建立了262所孔子學院,發展非常迅速??鬃訉W院在很短的時間里,在海外從不被接受到積極爭辦的歷程充分證明,建立孔子學院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從中華民族繁榮的高度、從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對促進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深刻的論述和部署。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當今世界,文化的力量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元化日益深入的態勢下,在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日益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突破了曾經對我敵意很深的西方國家的封鎖,戰勝了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對我的橫加牽制,以孔子學院的文化傳播形式深入這些國家,并在那里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中華文化宣傳工作,受到當地從青年學子到高齡人士的歡迎,人們從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中認識了中國。這種從不接觸、不了解到主動學習,逐漸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的過程,證明了孔子學院這一對外文化傳播方式是切實可行的。這種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正在轉化成中外民間交流、進而達到促進相互理解的動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突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偉大勝利。這種以漢語為抓手、以文化為紐帶的中外交流和公眾外交方式可以對官方外交產生補充作用。

由于文化具有強輻射性和高滲透性的特征,因此,孔子學院廣泛布點的工作,就更顯示其深遠的意義。這除了文化自身的魅力外,還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重要渠道。這是因為,在孔子學院設立的地區大多為我國外交和外宣工作觸角比較薄弱的地方,公務訪問團組往往集中在首都和大城市,而孔子學院的布點有些已深入這些國家的腹地,這對宣傳中國、促進友好工作是大為有利的。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