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保障支出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支出是否能夠兼顧效率與公平等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統籌層次的提高對效率與公平的影響對我國是否進一步由省級統籌向全國統籌邁進至關重要。《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實證分析》使用數量分析的實證研究方法,分析了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的影響,揭示了我國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同時,為了更加充分地研究社會保障支出的積極作用,定量地分析了我國社會保障省級統籌制度演進中社會保障支出作用的變化,評價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實證分析》的創新之處:
(1)將社會保障的新理論模型——三期生命周期人模型應用到我國的社會保障研究中。
三期生命周期人模型比之兩期生命周期人模型的特點在于,在引進了教育及人力資本因素并且使教育及人力資本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的基礎上,考慮了工資收入的預期問題,使得模型更具說服力。新增長理論證明物質資本的積累并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一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是由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積累等因素決定的。這樣,國外經濟學者紛紛從社會保障影響人力資本及其形成過程的角度來進一步詮釋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實證分析》實證部分的計量模型以此理論模型為基礎,并結合國外新研究成果,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多個國外計量模型的變量以及表達形式進行選擇、篩選,終形成本書的計量模型,然后結合我國的實際數據進行計量分析。
(2)使用全國的時間序列進行協整及因果檢驗分析。
根據協整理論進行研究,發現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與基尼系數是負相關關系,與經濟增長是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社會保障支出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還提高了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雙向因果關系,而與基尼系數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這一結果說明了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能夠兼顧效率與公平,并且這一作用是長期動態穩定的。
(3)使用省級的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定量的分析,研究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經濟增長以及社會公平的影響效應。
面板數據的研究結果證明:在經濟增長模型中,促進經濟增長的變量是社會保障支出的優勢地位值,阻礙經濟增長的變量是社會保障水平;而在公平程度的模型中,卻是社會保障支出的優勢地位值降低了公平程度,提高公平程度的反而是社會保障水平。也就是說,在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確存在一個兩難的選擇,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的優勢地位值會促進經濟增長,但是會降低公平程度;反過來,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將提高公平程度,卻又會阻礙經濟增長。如何才能做到在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優勢地位值以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不加重社會保障負擔呢?一個可行的解決途徑是:盡快實行社會保障的全國統籌。進行全國統籌后,凍部經濟發達省份可以適當提高社會保障支出額度,并且把一部分資金轉移支付到西部落后省份。這樣,一方面,西部落后省份增加了社會保障支出的優勢地位值,促進了西部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在沒有提高西部的社會保障負擔的前提下,實際的社會保障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進而又提高了公平程度。當然這對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從東部的公平模型來看,東部地區的公平程度對社會保障支出的優勢地位值以及社會保障水平都不敏感,而對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以及政策虛擬變量比較敏感,東部地區公平程度的損失可以通過提高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來彌補。
(4)對我國社會保障省級統籌制度改革的效果進行模擬、仿真和評價。
在面板數據模型中,使用虛擬變量模擬我國社會保障省級統籌的制度變遷。在經濟增長模型中,發現省級統籌的制度變遷可促進經濟增長;而在收入公平模型中,發現省級統籌的制度變遷也會促進公平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說,省級統籌的制度安排同時促進了效率與公平。這對我國進一步實行社會保障的全國統籌,提供了實證依據。
結合以上公平與效率兩方面的分析,本書得出如下結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省級統籌的改革,對效率與公平都具有積極作用。這預示著我國社會保障實行全國統籌改革的時機正漸趨成熟。
董擁軍,男,1969年3月20日出生,籍貫陜西禮泉,研究方向為數量經濟學。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讀于西安財經學院(原西安統計學院)統計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9年3月(碩博連讀)就讀于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數量經濟學專業,獲應用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參加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國家重點課題"陜西省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該課題榮獲一等獎。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先后發表CSSCI論文四篇:《中國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及因果分析》;《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中國社保支出與基尼系數關系的實證分析》;《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實證研究》。現任教于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經濟貿易系統計學教研室。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經濟高速增長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同時并存
1.1.2 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但是水平較低
1.1.3 社會保障基金統籌層次不斷提高,統籌呼之欲出
1.2 國內外研究文獻評述
1.2.1 國外關于社會保障影響效率與公平的文獻評述
1.2.2 我國關于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評述
1.3 研究思路和論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論文框架
2 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經濟理論及模型
2.1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演變及其評析
2.1.1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演變過程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經濟高速增長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同時并存
1.1.2 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但是水平較低
1.1.3 社會保障基金統籌層次不斷提高,統籌呼之欲出
1.2 國內外研究文獻評述
1.2.1 國外關于社會保障影響效率與公平的文獻評述
1.2.2 我國關于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評述
1.3 研究思路和論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論文框架
2 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經濟理論及模型
2.1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演變及其評析
2.1.1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演變過程
2.1.2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特點
2.1.3 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科學成就
2.1.4 當代西方社會保障經濟理論的啟示與借鑒
2.2 社會保障支出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研究
2.2.1 社會保障支出的經濟效應分析
2.2.2 社會保障支出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研究
2.3 社會保障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模型
2.3.1 三期生命周期的人模型
2.3.2 對三期生命周期的人模型的研究及評價
2.4 社會保障支出對公平影響的理論模型
2.4.1 退休一代
2.4.2 工作一代
3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統籌層次提高制度改革的歷史、評述及展望
3.1 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歷程
3.1.1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綱領
3.1.2 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歷程
……
4 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與公平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時間序列的證據
5 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
6 我國社保支出對效率影響的地區差異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
7 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公平影響的及地區差異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
8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