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八篇,作者以典型病例分析為主線,介紹婦科炎性疾病、婦科腫瘤、婦科癌前病變與交界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內分泌疾病、女性生殖器官損傷與發育異常等疾病的病因、病理改變、臨床診斷與治療。本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突出近年來婦科常見疾病在臨床診治方面的新知識、新進展,適合于廣大婦科醫師及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參考。
及時篇 婦科炎性疾病
第1章 盆腔炎
第2章 宮腔積膿
第3章 盆腔結核
第二篇 婦科腫瘤
第4章 外陰良性腫瘤
第5章 外陰惡性腫瘤
第6章 陰道良性腫瘤
第7章 陰道惡性腫瘤
第8章 宮頸癌
第9章 子宮肌瘤
第10章 子宮內膜癌
第11章 子宮肉瘤
第12章 原發性輸卵管惡性腫瘤
第13章 卵巢良性腫瘤
第14章 卵巢惡性腫瘤
第15章 卵巢轉移性腫瘤
第16章 原發性腹膜癌
第17章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第三篇 婦科癌前病變與交界性腫瘤
第18章 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第19章 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
第20章 卵巢交界性腫瘤
第21章 子宮交界性平滑肌瘤
第四篇 子宮內膜異位癥
第22章 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
第23章 子宮腺肌病
第五篇 婦科內分泌疾病
第24章 多囊卵巢綜合征
第25章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第26章 閉經
第27章 更年期綜合征
第28章 性早熟
第六篇 女性生殖器損傷性疾病
第29章 陰道壁膨出
第30章 子宮脫垂
第31章 壓力性尿失禁
第32章 陳舊性會陰Ⅲ度裂傷
第33章 尿瘺
第34章 直腸陰道瘺
第七篇 女性生殖器發育異常
第35章 外陰與陰道發育異常
第36章 子宮發育異常
第37章 性分化與發育異常
第八篇 其他婦科疾病
第38章 異位妊娠
第39章 子宮瘢痕妊娠
第40章 外陰白色病變
急性子宮內膜炎患者常有白帶增多和下腹痛,可有發熱、全身無力等全身癥狀。白帶可呈黃色水樣或膿性,也可混有血,如果為厭氧菌引起的感染,則分泌物帶有惡臭。下腹痛的程度根據病情而異。發生在產后、剖宮產后或流產后可表現為惡露不凈或陰道出血不止,有臭味,同時有子宮復舊不良,子宮區有壓痛。如果未得到控制,炎癥可擴散至子宮肌層、輸卵管、卵巢及盆腔結締組織。由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菌所致者起病急,全身反應重,如高熱、寒戰、白細胞增高明顯,而局部反應較輕;由大腸埃希菌和厭氧性球菌引起者局部反應明顯,而全身毒血癥狀較輕。
急性子宮內膜炎伴急性子宮肌炎患者查體時可見下腹中部有壓痛,但反跳痛和肌緊張不明顯,有時有發熱和脈搏增快。婦科檢查可見子宮頸口有膿性或渾濁血性分泌物,子宮頸有舉痛,子宮可增大,有壓痛。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升高。取宮腔分泌物或宮頸口分泌物做病原微生物培養,包括需氧菌、厭氧菌、淋病雙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可明確病原學診斷和藥敏結果。
2.急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膿及輸卵管卵巢膿腫 婦科炎癥中以輸卵管炎最常見,由于相互鄰近的關系,往往輸卵管炎、卵巢炎及盆腔腹膜炎同時存在,臨床上將輸卵管炎和卵巢炎稱為附件炎。
產后、剖宮產后和流產后,細菌可經胎盤剝離面、創面等至輸卵管,引發炎癥。月經期性交或使用不潔衛生墊,可使細菌侵入發生炎癥。各種婦科手術操作后,如放置宮內節育器、輸卵管通液、診斷性刮宮或人工流產術,由于消毒不嚴或適應證掌握不嚴造成感染。鄰近器官炎癥,如急性闌尾炎、腹膜炎,治療不及時者可直接蔓延至輸卵管。此外,全身性疾病,如敗血癥或菌血癥時,細菌也可到達輸卵管、卵巢,發生急性炎。
急性輸卵管炎常見病原菌為鏈球菌、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和厭氧菌。厭氧菌包括消化鏈球菌和脆弱類桿菌。淋球菌、衣原體和支原體也是常見的病原微生物。
如果細菌沿宮頸管黏膜上行,經宮頸的淋巴播散至宮旁結締組織,又經淋巴或直接擴散到輸卵管漿膜層,則形成輸卵管周圍炎,進一步累及肌層,輸卵管水腫,充血變粗,輸卵管黏膜層可不受累或受累極輕。病變以輸卵管間質炎為主,管腔可保持通暢,重者因纖維素性膿性滲出物多,造成輸卵管周圍粘連。如果細菌沿宮腔黏膜上行蔓延,引起輸卵管黏膜腫脹,間質水腫、充血,白細胞浸潤,黏膜上皮退行性變或成片脫落,使管腔粘連閉鎖。如果粘連造成輸卵管Vl封閉,可引起輸卵管積水或積膿。卵巢很少單獨發炎,白膜是很好的防御屏障,多與輸卵管傘端粘連,發生卵巢周圍炎,也可形成卵巢膿腫,如膿腫壁與輸卵管粘連穿通,則可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
……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