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已降,對于中西文化的對比研究可謂多矣。但把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概括為“王道”與“霸道”,把中國“王道”文化視為一個發酵于夏商周三代,由孔子引發、孟子、荀子等儒學大師的詮釋和擴展,經老子道家、墨子墨家、孫子兵家、禪宗佛教等學派釋微與闡發,內涵異常豐富、具有廣泛包容性和東方倫理智慧的龐大思想文化體系。并與西方的“霸道”文化進行分析比較探究,從而闡明二者在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群己、社會、民族國家)、人與己三方面關系上的思維差異及現實態度。剖析西方文化中造成嚴重生態危機、資源短缺、個體靈肉分離、精神危機和群體、民族國家關系緊張、對抗沖突的主要理論根源,諸如征服自然、“戡天役物”、“人類中心主義”的二元思維,惡性競爭、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物質主義、霸權主義等思想原則。進而彰顯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生態環保、適度消費、和諧、正義、和平主義、“天下意識”、靈肉統一、內外兼修等思想和主張的時代超出價值與普適倫理。或許筆者孤陋,但以此為視角與路徑的研究尚不多見。筆者愿拋磚引玉,以期達到溝通思想,交流學術之目的。
及時篇 中國“王道”文化的精神特質及其現代價值
及時章 儒家“王道”文化之內在情感與外在規范
第二章 儒家“王道”文化之思維方法與終極歸宿
第三章 道家、墨家、佛教、兵家、中華武術等“王道”文化視閾
第二篇 西方“霸道”文化的思想特征與現實考量
及時章 西方“霸道”文化之內在情感與外在表現
第二章 西方“霸道”文化之思維方法與現實歸宿
第三篇 以“王道”之理想培育“霸道”之精神,構建和諧中國與和諧世界
及時章 以“王道”之理想培育“霸道”之精神
第二章 以和平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指導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再版說明
《中國書籍 學術之星文庫 王道與霸道: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自覺與路徑選擇》:
一、和平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在人類5000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文明曾經引領世界文明數千年。中華文明以其禮儀文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仁愛的胸懷、和平主義的特質而著稱,并且極大地影響了東南亞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文化進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合是中國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價值……這種泛愛眾的精神,是一種人類普遍精神的升華,是一種文明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根源。無論是儒教文明,還是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佛教文明,都具有這種精神,并以此為一切觀念、行為的基點和核心,推廣輻射出去,而稱為東西方文明的普遍理念、黃金法則。”
如前所述,自近代以來,具有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西方列強的崛起模式,都是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霸道方式實現的,不管是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法國、日本還是美國,概不例外。“二戰”之后,就某種程度而言,許多原來奉行霸道原則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某種程度上也實現了“和平崛起”。原來一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等基本上也是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前行的。但這都不具有“中國崛起”對世界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文化意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近代以來霸權主義主導世界歷史發展的格局和趨勢。而中華文明,自秦代以來,包括漢唐宋等王朝盛世,就一直奉行和平崛起的理念與政策,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并付諸行動的和平主義思維一直是主流趨勢。強大的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實力主要是依靠獨立自主,以和平的途徑與周圍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交流,而不是依靠軍事霸權的方式,依靠武力征服和寄生的手段,劫掠其他民族的財富資源供其揮霍,或者摧殘、摧毀其他文明的方式。
19世紀中葉以來,中華文明被西方文明趕超。在民族危機、亡國滅種的窘遇面前,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成為在近代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兩大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以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完成了及時個歷史使命。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完成第二個偉大的歷史使命,經過不斷的總結國際國內、歷史與現實的經驗與教訓,終于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盡管這一道路還處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當中,但是其所蘊涵的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時代精神、價值理念和基本原則,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標志性維度和最鮮明特征。中華文明又逐漸展現出超越時代與民族國家地域的思想價值和倫理向度,這就是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等理論思維及其實踐路徑。雖然現在直言中國和平崛起道路已經成功,并可成為與近現代西方霸道崛起相抗衡的另一種現代化模式為時尚早,但至少從理論上并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關于這一點,甚至連亨廷頓也已經看出“現代化和西化的搭檔關系已被打破”,西方模式“也許不能成為有意義的模式”,“建立更是和各國自己文化的現代伊斯蘭社會模式或現代儒教社會模式的時機可能已到來了”。①用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的概括就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在強調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別國長處;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條道路最鮮明的特征是科學發展、自主發展、開放發展、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道路必然是和平主義性質的,這種和平主義雖然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本質上是由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性實踐為其制訂方向的。由于這條道路不可能依循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建制來為自己取得全部規定,所以它在批判地澄清現代沖突與戰爭之主要根源的同時,為中國和平主義傳統的復活與重建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