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附光盤精編本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為經典暢銷教材《中國文化概論(第二版)》的精編本,系統而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文化的起源、發展、變革與轉型,分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征,從理想人格角度對儒、釋、道等傳統文化的內涵做了深入發掘,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科技等做了宏觀考察,并對傳統文化在近代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變做了整體闡述。
本書章后設置了富于啟迪的思考與研討題,書后還配有圖文并茂、內容生動豐富的教學光盤,包括制作精美的PPT及拓展閱讀文選,是一本獨具特色、系統完備的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理想教材。本書篇幅適中,尤其適合非中文專業必修課教材及全校公選課教材。
金元浦,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文化研究》卷主編,輯刊《文化研究》主編、編委,《文學評論》編委。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內外報刊上280余篇,主持國家、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重大項目及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等10余個,兼任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客座教授、研究員。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為經典暢銷教材,在國內產生很大影響。
緒論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及時節 文化的概念、分類、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與理想人格
思考與研討
上篇 中國傳統文化總論
及時章 天道有常 周行不殆
——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的總體概貌
及時節 中國傳統社會特征之一:農業自然經濟
第二節 中國傳統社會特征之二:血緣宗法制度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概觀
思考與研討
第二章 文律運周 日新其業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及時節 先秦:中國文化的萌發與爭鳴
第二節 漢魏六朝:中國文化的一統與多元
第三節 唐宋:中國文化的成熟與輝煌
第四節 明清:中國文化的繼往與開來
思考與研討
第三章 陰陽發散 變動自如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及時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思考與研討
中篇 中國傳統文化分論
第四章 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儒家文化精神與理想人格
及時節 先秦儒家人倫
第二節 漢代儒家觀念
第三節 宋明理學:儒家文化新形態
第四節 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思考與研討
第五章 守靜致虛 道法自然
——道家文化精神與道家理想人格
及時節 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節 道家思想在封建社會的演變
第三節 道家的理想人格
第四節 道家與儒家的互補
思考與研討
第六章 雄贍浩博 赫奕天下
——墨、法、兵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及時節 墨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第二節 法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第三節 兵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思考與研討
第七章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及時節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佛教文化的演變和發展
第三節 中國的佛教——禪宗
第四節 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思考與研討
第八章 流麗萬有 東方意境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
及時節 以意境為核心的中國詩文化
第二節 以泛文學為特征的中國古代散文
第三節 俗文化與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的輝煌成就
第四節 中國古代藝術的巨大成就與東方形態
思考與研討
第九章 推本天元 順承厥意
——中國古代科技
及時節 中國古代對科技的巨大貢獻
第二節 中國古代科技的整體觀和方法論
第三節 中國古代科技在近展遲滯的原因
思考與研討
下篇 中國傳統文化新論
第十章 文變染乎世情 興廢系乎時序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變革
及時節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論爭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變革
思考與研討
第十一章 物一無文 同則不濟
——中西文化的差異
及時節 中西文化的自然觀比較
第二節 中西文化的社會觀比較
第三節 中西文化的世界觀比較
第四節 中西文化的思維方式比較
思考與研討
第十二章 海納百川 和而不同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與中西文化交流
及時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文化討論與"文化熱"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中國文化的變革與大眾文化的興起
第三節 中西文化的交流與會通
第四節 當代"國學熱"和傳統文化教育
思考與研討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