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若、金輝編著的《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關于糖尿病防治的普及讀本,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與分析,幫助廣大糖尿病患者早發現、早治療,趨利避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擺脫終生服藥的痛苦。同時可使普通大眾、正確地認識糖尿病,提早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分為六個部分,分別介紹了如下內容:糖尿病的病因、征兆、分型、易患人群、病情監測等基本知識和糖尿病的認識誤區;糖尿病的西醫防治措施,如降糖藥治療、胰島素治療、醫療儀器的使用和移植手術等,同時指導糖尿病患者科學就醫、正確服藥;糖尿病的中醫防治措施,包括糖尿病病因、分類、治療措施和各類中藥方劑的使用;近20種糖尿病并發癥的原因及治療,包括糖尿病足、酮癥酸中毒、心臟病、神經病變等,同時傳授了很多處理糖尿病急癥的實用技巧;糖尿病的自然療法,如營養素療法、飲食療法、中草藥療法、藥膳療法、運動療法、心理療法等,讀者可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素、蔬菜、水果、菜肴、常用降糖中草藥,以及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古方、驗方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方面和保健方法,介紹了患者家屬應掌握的輔助治療手段,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中提供的治療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有效,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均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馮若、金輝編著的《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關于糖尿病防治的普及讀本,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與分析,幫助廣大糖尿病患者早發現、早治療,趨利避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擺脫終生服藥的痛苦。同時可使普通大眾、正確地認識糖尿病,提早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分為六個部分,分別介紹了如下內容:糖尿病的病因、征兆、分型、易患人群、病情監測等基本知識和糖尿病的認識誤區;糖尿病的西醫防治措施,如降糖藥治療、胰島素治療、醫療儀器的使用和移植手術等,同時指導糖尿病患者科學就醫、正確服藥;糖尿病的中醫防治措施,包括糖尿病病因、分類、治療措施和各類中藥方劑的使用;近20種糖尿病并發癥的原因及治療,包括糖尿病足、酮癥酸中毒、心臟病、神經病變等,同時傳授了很多處理糖尿病急癥的實用技巧;糖尿病的自然療法,如營養素療法、飲食療法、中草藥療法、藥膳療法、運動療法、心理療法等,讀者可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素、蔬菜、水果、菜肴、常用降糖中草藥,以及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古方、驗方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方面和保健方法,介紹了患者家屬應掌握的輔助治療手段,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中提供的治療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有效,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均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多方位指導糖尿病患者就醫、用藥、飲食、運動、養生、調節情緒,積極治療各類并發癥,提供了大量降糖古方、驗方、食譜、藥膳,傳授處理糖尿病急癥的實用技巧,一本書即可解決糖尿病患者的所有難題。馮若、金輝編著的《糖尿病治療與保養大全》融合中西醫針對糖尿病的研究成果,搜集大量有關文獻,科學指導患者怎樣吃、怎樣治、怎樣養,有效防控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足等并發癥。書中提供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且實用有效,可供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選擇采用。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與分析,幫助糖尿病患者早發現、早治療,減少并發癥,擺脫終生服藥的痛苦;使患者家屬掌握一定的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早日康復;亦可使健康的人、正確的認識糖尿病,提早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引"糖"上身。本書內容分類清晰,即查即用,可時間解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疑惑,隨時隨地指導患者的日常生活,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糖尿病。
及時部分 認識糖尿病
及時章 糖尿病的基礎知識
糖尿病的概念
血糖與胰島素的關系
血糖是什么
胰島素是什么
兩者之間的關系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
糖尿病的分類與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臨床癥狀
糖尿病的病癥信號
糖尿病的嚴重危害
糖尿病易患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肥胖者
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者
妊娠期婦女
愛喝酒的瘦弱男性
每天睡眠不夠者
第二章 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與診斷
確診糖尿病需做哪些檢查
血糖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尿液分析
血脂質分析
胰島β細胞功能測定
胰島素抗體和血清胰島細胞抗體測定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診斷注意事項
第三章 走出糖尿病認識誤區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嗎
糖耐量減低者離糖尿病很遠嗎
沒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不會患糖尿病嗎
糖尿病遺傳無法預防嗎
糖尿病是富人病嗎
吃糖易得糖尿病嗎
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糖尿病嗎
孩子小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消瘦者不會患糖尿病嗎
能吃能喝,不會得糖尿病嗎
吸脂術有助于治療糖尿病嗎
1型糖尿病"蜜月期"就是治愈嗎
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嗎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是不可避免的嗎
糖尿病患者不能結婚嗎
糖尿病無法手術嗎
保健品和降糖藥哪個更好
依賴藥物,忽視調節對嗎
第二部分 糖尿病的西醫防治
及時章 糖尿病的預防
預防比治療好
預防糖尿病的方針
及時方針:多懂
第二方針:少吃
第三方針:勤動
糖尿病的一級預防
糖尿病的二級預防
糖尿病的三級預防
老年人怎樣預防糖尿病
從飲食上預防
從運動上預防
中年人怎樣預防糖尿病
兒童怎樣預防糖尿病
第二章 糖尿病治療總則
糖尿病治療的目標
糖尿病治療的目的
糖尿病治療的3大目標
糖尿病治療的關鍵
治療糖尿病的"四大轉變"
糖尿病治療的準則
重視糖尿病的前期干預
治療糖尿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
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到"五戒"
糖尿病治療不容忽視的指標
治療糖尿病的"六個不等式"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就醫
糖尿病患者如何評估病情輕重
糖尿病患者何時需要住院治療
第三章 口服降糖藥治療
藥物治療基本常識
糖尿病患者必須使用降糖藥嗎
藥物治療糖尿病須知
如何選擇口服降糖藥
口服降糖藥的服法
降糖藥物漏服的補救方法
如何選擇保健品
克服錯誤用藥傾向
糖尿病藥物的保存
藥物的副作用
常用口服降糖藥
關于口服藥物
磺脲類降糖藥
格列奈類藥物
雙胍類藥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口服降糖藥物的聯合應用
口服降糖藥物的聯合應用概述
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
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
抑制葡萄糖吸收的藥物
第四章 胰島素和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的生理作用
盡早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治療的適應證
胰島素的種類
胰島素制劑的選用原則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
胰島素臨床用法
胰島素劑量的調整
使用胰島素的注意事項
胰島素強化治療
如何使用胰島素筆
胰島素泵及其應用
胰島素泵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胰島素治療的副作用及處理對策
胰島素補充治療和代替治療
補充治療
代替治療
胰島素的保存
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的聯合應用
磺脲類藥物與胰島素的聯合使用
雙胍類藥物與胰島素聯合使用
α—葡萄糖甘酶抑制劑與胰島素聯合使用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與胰島素聯合使用
第五章 糖尿病移植手術治療
胰腺移植
胰島細胞移植
第三部分 糖尿病的中醫防治
及時章 中醫對糖尿病病因的認識
歷代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五臟虛弱
七情不調和勞逸內傷
吃飯與服藥
淤血與痰阻
第二章 中醫對糖尿病病機的認識
陰虛燥熱
上焦消渴(上焦型糖尿病)
中焦消渴(中焦型糖尿病)
下焦消渴(下焦型糖尿病)
第三章 中醫預防糖尿病
要有良好的睡眠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保持精神內守
勤思考、多運動
保持積極的思想和語言
有規律地生活
置身于健康的環境中
維持理想體重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四章 中醫對糖尿病的分型診斷與治療
上焦消渴的辨證分型
心火亢盛型消渴病
肺熱津傷型消渴病
肺胃熱燥型消渴病
中焦消渴的辨證分型
胃陰不足型消渴病
胃熱亢盛型消渴病
脾氣不足型消渴病
腸燥津傷型消渴病
濕熱中阻型消渴癥
下焦消渴的辨證分型
肝氣郁結型消渴癥
肝腎陰虛型消渴病
陰陽兩虛型消渴病
消渴病在中后期的辨證分型
氣陰兩虛型消渴病
脾胃虛弱型消渴病
濕熱中阻型消渴病
淤血內滯型消渴病
中醫的糖尿病診斷標準
診斷依據
類別診斷
療效診斷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法則
法則一:清熱滋陰
法則二:健脾補氣
法則三:疏肝解郁
法則四:補腎填精
法則五:活血化淤
法則六:潤燥瀉下
法則七:"三消"辨治
法則八:中后期消渴病分型辨治
第四部分 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
及時章 何謂糖尿病并發癥
糖尿病并發癥的分類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病理改變機制
糖尿病為什么易并發感染
怎樣防止糖尿病并發感染
糖尿病的并發信號
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
第二章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糖尿病性低血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并發急性感染
第三章 糖尿病性心臟病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主要表現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分類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中醫防治
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
第四章 糖尿病性高血壓
糖尿病性高血壓的類別和原因
糖尿病性高血壓的表現和危害
糖尿病性高血壓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高血壓的中醫防治
第五章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病因和癥狀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危害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并發癥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診斷要點及標準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高脂血癥的中醫防治
第六章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發病概況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特點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并發癥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的中醫防治
第七章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癥狀表現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中醫防治
第八章 糖尿病性腎病
糖尿病性腎病的原因及發展
糖尿病性腎病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
糖尿病性腎病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腎病的中醫防治
早期糖尿病性腎病的分型和防治
中期糖尿病性腎病的分型和治療
晚期糖尿病性腎病的治療
第九章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原因和癥狀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種類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中醫防治
第十章 糖尿病并發泌尿系統感染
糖尿病并發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病概況
糖尿病并發泌尿系統感染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并發泌尿系統感染的中醫治療
第十一章 糖尿病并發前列腺炎
糖尿病并發前列腺炎的分類及表現
糖尿病并發前列腺炎的西醫防治
糖尿病并發前列腺炎的中醫治療
第十二章 糖尿病足
何謂糖尿病足
導致糖尿病足發生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和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
診斷要點
糖尿病足的治療原則
糖尿病足西醫防治
預防措施
治療方案
足部保護須注意的事項
糖尿病足的中醫防治
第十三章 糖尿病性腸病
糖尿病易并發的腸病
糖尿病性腸病的西醫治療
糖尿病性腸病的中醫治療
第十四章 糖尿病并發肝膽疾病
糖尿病對肝臟的影響
糖尿病并發脂肪肝
中西醫治療方案
糖尿病并發肝硬化
中西醫治療方案
糖尿病并發膽囊炎與膽石癥
第十五章 糖尿病并發感冒
糖尿病并發感冒的危害與治療
糖尿病并發感冒要慎用感冒藥
第十六章 糖尿病并發呼吸系統疾病
糖尿病并發支氣管炎
糖尿病并發肺炎
糖尿病并發肺結核
第十七章 糖尿病并發皮膚疾病
糖尿病對皮膚的影響
糖尿病常并發哪些皮膚病
糖尿病患者皮膚感染的危害
糖尿病并發皮膚感染的康復措施
糖尿病并發皮膚感染的治療
糖尿病合并皮膚瘙癢癥的中醫防治
糖尿病合并手足癬的中醫防治
第十八章 糖尿病性骨病
糖尿病對骨骼的影響
常見的糖尿病性骨關節病
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骨折
糖尿病性骨關節病的診斷與治療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特點
診斷與防治
糖尿病性代謝性骨病的中醫治療
第五部分 糖尿病的自然療法
及時章 自然醫學和糖尿病
自然醫學對糖尿病的看法
自然療法對糖尿病的檢驗
自然醫學在糖尿病上的治療方向
第二章 糖尿病的營養素療法
營養素與糖尿病
什么是營養和營養素
三大營養素與糖尿病
維生素對糖尿病的影響
食物纖維對糖尿病的影響
礦物質對糖尿病的影響
關于營養缺乏病
糖尿病人的營養素補充
糖尿病人最缺乏哪些營養素
必需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
膽堿
礦物質
維生素
糖尿病的特別營養素補充
第三章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
糖尿病患者必知的飲食常識
糖尿病飲食基本方針
飲食的計算方法
制定飲食療法的依據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進餐時保持情緒愉快
講究飲食衛生
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
控制飲食總熱量
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
三餐定時定量
少量多餐
進食多樣化
科學安排主食與副食
經常補充水分
三餐后有加餐
第三章中醫預防糖尿病糖尿病對人類的危害巨大,不僅會引起飲食增多、排尿增多、體重減輕等癥狀,而且還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腎病、眼病、肝病、神經病變等并發癥。要避免糖尿病帶來的痛苦,治療并不是上上策,而應該積極預防。
有效預防糖尿病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從中醫角度上說,預防糖尿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要有良好的睡眠中醫認為,睡眠和覺醒是高等動物維持生命活動有規律性的一種生理現象。睡眠與臟腑、經絡、氣血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具體表現在:(1)心主神,而睡眠是神的體現;脾主運化,能為睡眠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肝藏血,有安神養魄、調節睡眠的作用;而腎精是正常睡眠的保障;肺氣可推動心神肺魄,使人睡眠如常,此外,胃、膽、三焦等也與睡眠關系密切。
(2)經絡貫穿全身,只有經絡通暢,五臟方可正常運轉,睡眠才有一定的保障,因此經絡的通暢與否決定了睡眠的好壞。
(3)氣血滋養了全身的各個器官,為身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基礎,睡眠也不例外。氣血通暢了,睡眠自然也會好起來。
作用是相互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通暢可以保障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對臟腑、經絡、氣血也有極好的調節作用。相反,如果一個人的睡眠節奏被打亂,身體會受到很大壓力,而這些壓力則會誘發炎癥、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為例,良好的睡眠可以較好地調節人體內糖代謝活動,而糖代謝是否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體各項生理活動是否`平衡。血糖偏高的人,多腎精虛衰、氣力不足,睡眠對他們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家認為,睡眠時,人處于黑暗環境中,身體會釋放松果體素,這種激素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抵抗。睡眠不足的人,松果體素分泌減少,胰島素作用可能就低,因而會影響糖代謝。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睡眠質量呢?對此,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希望對睡眠質量不佳的朋友有所幫助。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良好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更快地入睡,而且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如在睡眠前兩到三個小時就把燈光調暗,睡眠時要保障臥室的黑暗、干凈和通風。另外,要保持被褥的清潔、舒適,選用高度適中的枕頭等等,這些都是保障良好睡眠的外界條件,舉手之勞,卻受益無窮。
·睡前不要思考問題。有些人總是喜歡在睡覺之前把這24小時或幾天所做的工作總結一下,整理一下,定時、定期地總結工作雖然是一種很好的工作習慣,但是卻不應該把它放在睡覺之前進行。睡覺之前要避免思考任何問題,讓身心放松,這樣才更有利于睡眠。如果在睡覺之前思考問題,就會讓大腦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使人無法入睡。好的方法就是在記事本上記下來,留到明天再去解決。 第三章中醫預防糖尿病糖尿病對人類的危害巨大,不僅會引起飲食增多、排尿增多、體重減輕等癥狀,而且還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腎病、眼病、肝病、神經病變等并發癥。要避免糖尿病帶來的痛苦,治療并不是上上策,而應該積極預防。
有效預防糖尿病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從中醫角度上說,預防糖尿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要有良好的睡眠中醫認為,睡眠和覺醒是高等動物維持生命活動有規律性的一種生理現象。睡眠與臟腑、經絡、氣血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具體表現在:(1)心主神,而睡眠是神的體現;脾主運化,能為睡眠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肝藏血,有安神養魄、調節睡眠的作用;而腎精是正常睡眠的保障;肺氣可推動心神肺魄,使人睡眠如常,此外,胃、膽、三焦等也與睡眠關系密切。
(2)經絡貫穿全身,只有經絡通暢,五臟方可正常運轉,睡眠才有一定的保障,因此經絡的通暢與否決定了睡眠的好壞。
(3)氣血滋養了全身的各個器官,為身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基礎,睡眠也不例外。氣血通暢了,睡眠自然也會好起來。
作用是相互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通暢可以保障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對臟腑、經絡、氣血也有極好的調節作用。相反,如果一個人的睡眠節奏被打亂,身體會受到很大壓力,而這些壓力則會誘發炎癥、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為例,良好的睡眠可以較好地調節人體內糖代謝活動,而糖代謝是否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體各項生理活動是否` 平衡。血糖偏高的人,多腎精虛衰、氣力不足,睡眠對他們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家認為,睡眠時,人處于黑暗環境中,身體會釋放松果體素,這種激素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抵抗。睡眠不足的人,松果體素分泌減少,胰島素作用可能就低,因而會影響糖代謝。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睡眠質量呢?對此,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希望對睡眠質量不佳的朋友有所幫助。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良好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更快地入睡,而且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如在睡眠前兩到三個小時就把燈光調暗,睡眠時要保障臥室的黑暗、干凈和通風。另外,要保持被褥的清潔、舒適,選用高度適中的枕頭等等,這些都是保障良好睡眠的外界條件,舉手之勞,卻受益無窮。
·睡前不要思考問題。有些人總是喜歡在睡覺之前把這24小時或幾天所做的工作總結一下,整理一下,定時、定期地總結工作雖然是一種很好的工作習慣,但是卻不應該把它放在睡覺之前進行。睡覺之前要避免思考任何問題,讓身心放松,這樣才更有利于睡眠。如果在睡覺之前思考問題,就會讓大腦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使人無法入睡。好的方法就是在記事本上記下來,留到明天再去解決。
·避免睡前興奮。在睡覺之前要避免飲用咖啡、可樂、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免造成睡前興奮,使人無法入睡。在睡前大量吸煙也會使人興奮,打消睡意。還有些人喜歡在睡前洗漱,這也是不利于入睡的。我們可以把洗漱的時間提前,這樣就可以避免在睡意來臨時洗漱而造成的興奮,影響睡眠。此外,喝酒雖然會讓人產生一時的睡意,但是卻不會維持整晚,隨著體內酒精度的下降,人的頭腦也會越來越清醒,所以喝酒之人經常會半夜醒來,而且醒后便難以入睡,這對睡眠也是十分不利的。
·適量做一些運動。在白天的時候適量做一些運動,讓身體興奮,這樣在晚上的時候就會產生疲倦的感覺,很容易入睡。但是要切記,千萬不要在睡前進行運動,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難以入睡。
·只把床當成睡覺的地方。很多人都對床的功能進行了放大,可以在上面看電視、吃東西、玩游戲等。其實床只是讓人睡覺的地方,上了床,就應該馬上睡覺,不要再做其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養成上床就睡覺的良好習慣,這有利于糾正我們對床的正確認識,長此下去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對睡眠很有幫助。
·白天盡量不要小睡。其實如果人的睡眠良好,在白天就不會出現睡意,一整天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如果在白天小睡,就會出現在晚上難以入睡的現象,影響睡眠質量。所以除非是覺得精神非常不濟,而接下來又有重要的事情,否則不要養成白天小睡的習慣。
·裸體睡覺。裸睡可以使身體得到的放松,對健康有利。專家們認為,裸睡有種無拘無束的快感,有利于血液循環,促進皮腺和汗腺的分泌,有利于皮膚的排泄和再生。此外,裸睡還有利于神經的調節,消除緊張感和疲勞,更有利于睡眠。對于婦科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放松身體。我們都知道,人體在放松的情況下是最容易入睡的,所以我們可以在睡前采取一些行動,來放松一下身體。如在睡前泡個熱水澡,或者是進行按摩,這都有助于消除精神壓力,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在睡前給自己減負。為了保障在睡眠時身體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之下,在睡覺之前,我們就應該清除自己身上的多余物品,如手表、假牙、假發、飾品等等,另外,不要帶著殘妝入睡,以免妨礙到皮膚的正常呼吸,影響睡眠。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不節是糖尿病發生的誘因之一。中醫認為,過度進食性質溫燥的食物或藥物,可導致人體氣陰、津液損耗過多,長期下去就會引發糖尿病。長期進食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也容易導致發生糖尿病。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攝入體內合理的營養對預防糖尿病是尤為重要的,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有利于血糖的穩定。對預防糖尿病較為有利的營養素有:膳食纖維、脂肪酸、釩、鉻、鋅、硒。日常生活中,可適量多進食含有以上營養元素的食物。
此外,還應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幾乎所有的營養專家都認為,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使人獲得更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對于改善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以及促進人體本身的自愈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究竟什么樣的飲食習慣才是健康的呢?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科學家們對此也存在著分歧。
但是,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遵循細嚼慢咽的原則。吃飯的速度與健康狀況是不成正比的,并不是說你吃得越快,吸收的營養就越多,身體就越健康。相反,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咽還會傷害腸胃,對健康極為不利。事實表明,細嚼慢咽可以對人體產生多種有利影響,促進人體健康。它不僅可以促進營養的吸收、增加食欲,而且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視力、激活大腦、抗擊衰老,有利于美容和減肥,甚至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如口腔疾病、腸胃疾病以及癌癥等。
·遵循寧少不多的原則。每個人的飯量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對于自身而言,卻只有一套標準,所以能掌控好食量的也只有自己。在自己的標準下,我們應該攝取比標準略低的食物。有實驗表明,每天被喂食物的熱量低于標準需求的動物,平均壽命比較長,而且罹患疾病的幾率也比較低。一些科學家認為,微量的 "營養不足"是有益健康的。相反,如果攝取的食物過多,甚至暴飲暴食,則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很容易出現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導致胃腸炎、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
·遵循葷素搭配的原則。葷食中含有蛋白質、鈣、磷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而素食中又含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因此,人體對葷食和素食都是有需要的,只吃葷食或只吃素食都是不利于健康的。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葷素搭配,實現營養互補,讓身體獲得的營養,這樣才有利于促進身體的健康。
·遵循多醋少鹽的原則。醋中含有多種有機酸、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對于人體有諸多益處,如幫助消化、消除疲勞、調節血液酸堿平衡、增強肝臟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腎臟功能、預防肥胖、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功效。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的發病率成正比,而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因此,不宜多攝入食鹽。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用量不應超過6克。
·不要讓零食"喧賓奪主"。很多人非常偏愛零食,甚至24小時到晚都不離口,打亂了正常的用餐時間,有些人干脆以零食來替代飯菜。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大多數零食都沒有什么營養,如果以它來代替正常的飯菜,人體就得不到充分的營養。而且有些零食中還含有致癌物質,如果進食過多,甚至會引起癌癥。因此,不要過多地食用零食,更不可讓其取代正餐的地位。
·科學食用剩飯剩菜。剩下的飯菜如果倒掉難免會讓人覺得可惜,但是如果食用不當卻會危害健康。我們可以在食用前,進行一下加熱處理,并保障熱透,即使是剩下的涼菜也要進行加熱,改制成湯菜或燉菜,這樣就可以避免引起食物中毒。如果是已經變質的,那就要堅決倒掉了。
·不要養成吃飯時喝水的習慣。有些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喝大量的水,其實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為在吃飯的時候喝水,會稀釋胃酸,使消化的過程受到抑制,從而影響熱量的消化吸收。因此,喝水雖然對健康有益,但是卻不要選在吃飯的時候。
·不要偏食、挑食。每種食物都有它獨特的營養價值,挑食、偏食必然會導致身體缺乏相應的營養元素,造成營養失衡,從而影響健康。人攝入的食物應該多樣化,這樣才能保障體內營養的、均衡。
·站立是最科學的用餐姿勢。醫學專家指出,站立吃飯是最科學的用餐姿勢,因為站立時人的血液循環最順暢,最利于消化。但是人們大都采取坐姿,因為這樣比較舒服。最不利于健康的是下蹲位,因為在下蹲時會使腿部和腹部的壓力增大,阻礙血流,影響胃液的供給,不利于消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妨多采用站立的方式來用餐,也許你會覺得這種方式更適合你。
·適當吃點"苦"。苦食中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尤其是氨基酸,更是促進人體發育,使人健康長壽所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此外,苦食還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人的不良情緒。
在夏季食用苦味食品,還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因此,適當地吃一些苦食,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
·使三餐合理化。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也是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要遵守"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飲食原則,合理進行分配。此外,還應該養成定時用餐的好習慣,不隨意破壞這種規律。
·飯前喝湯。在飯前喝少量的湯,可以使整個消化系統都先活動起來,并促使消化腺分泌出足量的消化液,有利于進食后的消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我們還應該注意改正飯后的一些不良習慣: ·飯后散步。有人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種說法并不適合所有人,對于平常運動較少的人,可以選擇在飯后散步20 分鐘,有助于減少胃酸的分泌以及脂肪的堆積。但是也應該休息一會兒再去,而且強度不要大,主要以漫步為主。如果是老年人,則不要采取這種方式,應該適當休息,以改善心肌供血功能。
·飯后喝茶。飯后立即飲茶,會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甚至還可能造成貧血,因此要盡量在食物已經消化的情況下再飲茶。
·飯后洗澡。飯后洗澡會使體表的血流量增加,而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
P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