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中心人物蔣夢麟與蔡元培、胡適、張伯苓、梅貽琦同為近代著名教育家,同時也是社會活動家。他服務北大二十余年,謹守蔡元培余緒,把學術自由的風氣維持不墮,為北大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其間又任或兼任浙江大學校長、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教育部部長等,對現代中國教育制度的建立貢獻巨大。后半生致力于中國農村復興,為中國臺灣的現代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全書以詳實的史料,紀實的手法,介紹了蔣夢麟的生平及他的學術成就。作者馬勇是目前對蔣夢麟研究最有影響的學者,本書初版后,被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列入近代史必讀書目傳記類書籍50本之一,其紀實的寫法、典雅的文風,頗具可讀性。
北大校史上,世人多只知道有個蔡元培,而鮮有人知道還有個主持了北大校務多年的蔣夢麟,本書為讀者揭開這段歷史。
馬勇作品集歷史名人傳記系列:
中國圣雄:梁漱溟傳
盜火者:嚴復傳
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帝國設計師:董仲舒傳
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著《漢代春秋學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及時屆青年成果專著類二等獎;《梁漱溟評傳》(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992年獲華東地區政治理論讀物一等獎,199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成果專家提名獎;《中國現代化歷程》(及時副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該書獲近代史所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一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郭沫若歷史學獎等;《從維新運動到義和團》(《中國近代通史》第四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獲新聞出版總署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工程獎、中國社會科學院成果獎及第七屆國家圖書獎等;所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獲廣東南方閱讀盛典2011年"最受關注歷史類圖書"獎、《中華讀書報》評為"2011年十大好書"、"2012書業發展論壇十大好書"、《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度圖書等。
引 子
及時章 科舉路上
一方水土
小康之家
童年教育
結緣蔡元培
求學上海
在浙江高等學堂
中秀才
第二章 大洋彼岸新生活
向往西化
初到美國
尋找職業興趣
書本之外
大學之外
追隨孫中山
紐約印象
第三章 新文化與新教育
又見上海
衣錦還鄉
中國在轉變中
商務印書館的小伙計
江蘇教育會理事
中華職業教育社總書記
知識分子的覺醒
主編《新教育》
現代教育理念的鼓吹者
第四章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
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東西文化的沖突與調和
救亡壓倒啟蒙
蔡元培"引咎請辭"
"挽蔡風波"
一個聰明的"留蔡助蔣"方案
第五章 為北大輝煌奠定基礎
無招勝有招
體制創新
轉型期的青年心理問題
對于學生的期望
知識階級的責任
北大之大
大學之難
第六章 建構現代中國教育體制
別了,馬神廟
投身"革命"
大學區的嘗試與失敗
"大臣之風"
第七章 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
"再作馮婦"
重建北大新班底
風雨飄搖中的舵手們
和比戰難
郭子儀第二
第八章 亦官亦學亦丈夫
到后方去
奇跡是這樣誕生的
學而優則仕
大丈夫仗義執言
推不動的僵硬體制
第九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拯救農村
耕者有其田
以科學技術提升農業
"臺灣馬寅初"
第十章 一個情種
平凡婚姻中的寂寞
愛屋及烏
這個女人不尋常
尾 聲 世上已無蔣夢麟
引子
蔣夢麟是近代中國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只是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意識形態特別是兩岸隔絕的原因,蔣夢麟的大名在中國大陸已很少有人知道。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和大陸政治清明,學術發展,有關蔣夢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蔣夢麟的著作特別是他的《西潮》、《新潮》幾個版本的大量印行,使人們對蔣夢麟逐漸有了新的認識,逐漸體會到他在近代中國教育制度建立、農村復興兩個方面的貢獻。
在現代教育制度創建方面,蔣夢麟在爆發后曾一度代表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學,度過北大歷史上最難受最痛苦的一段日子。在蔡元培離職后,蔣夢麟接過蔡元培留下的這個攤子,獨立主持北京大學近二十年。這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是北大歷史上最為燦爛奪目的年代,大致奠定了北京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北大走上現代教育之坦途和后來成為中國最著名大學的關鍵年代。在蔣夢麟主持北大校政的日子里,內憂外患不斷困擾,但蔣夢麟以堅毅性格,勇于負責,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成為北大歷史上最重要、貢獻較大的掌舵人之一。北大后來之成就,自然有蔣夢麟的一份心血。現在再說北京大學的歷史輝煌,北大人總是津津樂道"我們的老校長蔣夢麟",盡管北大的校史一度不曾出現過蔣夢麟的名字。
就教育主張及教育理念而言,蔣夢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重要創建者之一。早在1918年,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蔣夢麟就在中國首先倡導進化社會的人格教育,以高等學術作教育的基礎,培養活潑的、能生產的個人,以為家庭增資產,為國家求富強。此后數十年,蔣夢麟努力邁向這一目標,始終不懈地艱苦奮斗。
抗戰爆發后,蔣夢麟和北大與清華、南開兩所大學的師生通力合作,創建并長時期主持西南聯合大學,這所大學在短短八年時間里取得驚人的成就,培養出一大批棟梁之材,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在這個奇跡中,自然有蔣夢麟的心血與智慧,因為他是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
抗戰勝利,北大北遷,蔣夢麟接受的征召,棄學從政,離開北大,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稍后又臨危受命,出而主持中美兩國政府聯合組織的"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致力于拯救日趨破敗的中國農村。無奈大勢已去,蔣夢麟也只好隨著他的這位小老鄉退居臺灣。
到了臺灣,蔣夢麟繼續擔任"農復會"主任委員。在、陳誠等國民黨政治高層的支持下,蔣夢麟后半生的全部心血幾乎都投入到臺灣的和農村復興事業上來了。在這一工作過程中,蔣夢麟格外注意社會改革,注意農業增產豐收,注意提倡"四健教育",推行家庭計劃。臺灣人民生活水準由此得以提高,社會經濟基礎得以鞏固。在一定意義上說,臺灣之所以有后來的繁榮與富強,實在說來也有蔣夢麟的一份功勞。 引子
蔣夢麟是近代中國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只是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意識形態特別是兩岸隔絕的原因,蔣夢麟的大名在中國大陸已很少有人知道。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和大陸政治清明,學術發展,有關蔣夢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蔣夢麟的著作特別是他的《西潮》、《新潮》幾個版本的大量印行,使人們對蔣夢麟逐漸有了新的認識,逐漸體會到他在近代中國教育制度建立、農村復興兩個方面的貢獻。
在現代教育制度創建方面,蔣夢麟在爆發后曾一度代表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學,度過北大歷史上最難受最痛苦的一段日子。在蔡元培離職后,蔣夢麟接過蔡元培留下的這個攤子,獨立主持北京大學近二十年。這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是北大歷史上最為燦爛奪目的年代,大致奠定了北京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北大走上現代教育之坦途和后來成為中國最著名大學的關鍵年代。在蔣夢麟主持北大校政的日子里,內憂外患不斷困擾,但蔣夢麟以堅毅性格,勇于負責,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成為北大歷史上最重要、貢獻較大的掌舵人之一。北大后來之成就,自然有蔣夢麟的一份心血。現在再說北京大學的歷史輝煌,北大人總是津津樂道"我們的老校長蔣夢麟",盡管北大的校史一度不曾出現過蔣夢麟的名字。
就教育主張及教育理念而言,蔣夢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重要創建者之一。早在1918年,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蔣夢麟就在中國首先倡導進化社會的人格教育,以高等學術作教育的基礎,培養活潑的、能生產的個人,以為家庭增資產,為國家求富強。此后數十年,蔣夢麟努力邁向這一目標,始終不懈地艱苦奮斗。
抗戰爆發后,蔣夢麟和北大與清華、南開兩所大學的師生通力合作,創建并長時期主持西南聯合大學,這所大學在短短八年時間里取得驚人的成就,培養出一大批棟梁之材,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在這個奇跡中,自然有蔣夢麟的心血與智慧,因為他是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
抗戰勝利,北大北遷,蔣夢麟接受的征召,棄學從政,離開北大,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稍后又臨危受命,出而主持中美兩國政府聯合組織的"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致力于拯救日趨破敗的中國農村。無奈大勢已去,蔣夢麟也只好隨著他的這位小老鄉退居臺灣。
到了臺灣,蔣夢麟繼續擔任"農復會"主任委員。在、陳誠等國民黨政治高層的支持下,蔣夢麟后半生的全部心血幾乎都投入到臺灣的和農村復興事業上來了。在這一工作過程中,蔣夢麟格外注意社會改革,注意農業增產豐收,注意提倡"四健教育",推行家庭計劃。臺灣人民生活水準由此得以提高,社會經濟基礎得以鞏固。在一定意義上說,臺灣之所以有后來的繁榮與富強,實在說來也有蔣夢麟的一份功勞。
蔣夢麟,浙江余姚蔣村人。生于1886年1月20日,清光緒十一年乙酉,即舊歷一八八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所以有的資料上籠統地說蔣夢麟生于1885年,有的籠統地說生于1886年,都對,也都有點不,蓋因兩種紀年或在年末,或在年初。
當蔣夢麟出生的時候,蔣家已有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即長兄夢蘭,次兄夢桃,三兄及姐姐名不詳,待考。
據蔣夢麟后來回憶說,當他出生的前夜,他的父親在夢中見到一只熊來到他家,按照當地風俗傳說,那是生男孩的征兆。第二天這個吉兆應驗了,托庇祖先在天之靈,蔣家又添了一個兒子,所以蔣父為其命名為夢熊。后來,蔣夢熊在浙江高等學堂因參加學潮鬧事,夢熊的名字進入了黑名單,蔣夢熊由此改名蔣夢麟。夢麟有時也寫作夢鄰,或夢麐。①蔣夢麟字兆賢、少賢,號孟鄰,筆名有唯心等。
與蔣夢麟的命名非常相似,他的大哥、二哥的得名也是因為他們出生前夜,蔣父分別夢到了蘭花、桃子,所以他們分別被命名為夢蘭和夢桃。至于蔣夢麟的三哥、姐姐出生時,蔣父似乎什么也沒有夢到,所以他們的名字也就沒有什么特色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