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門人物志》是明代郭子章任山西按察使期間所輯,是對迄明代為止歷代對孔子和門人以及文廟配享、從祀諸儒言行志業的傳略。全書共十二卷,先介紹孔子及其世系,再介紹"四配"、"十哲"、"先賢"、"先儒",兩卷分別介紹啟圣祠以及會典祀儀情況。全書大體上采用紀傳體,每傳首介紹人物生平,次略述其事跡及從祀經過,末附以贊。本書對孔門人物及祭祀制度研究均有裨益。
"僧言佛子在西空,道說蓬萊住海東。唯有孔門真實事,眼前無日不春風。"
那位被稱為"金枝玉葉之裔"的明代江蘇泰和人郭子章,在任山西按察使期間抽空編著了一本書——《圣門人物志》,被山西巡撫作為"指定教材"刊發各學宮。該書對迄明為止歷代對孔子和門人以及文廟配享、從祀諸儒的言行志業進行了一番簡明扼要的梳理,包括孔子及其世系、"四配"、"十哲"、"先賢"、"先儒",以及啟圣祠和會典祀儀等。迄今,該書對系統了解這些人物的生平志業以及享祀制度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對于這些傳統的東西,只有有所了解才談得上繼承。
郭子章(一五四三-一六一八),字相奎,號青螺,自號玭衣生,別號默逸拙者,明代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人。隆慶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萬歷四十六年卒,年七十六。謚文定。其人文武兼資,在政治、軍事、史學、文學、醫學等方面皆有造詣。著有《黔中止榷記》、《西南三征記》、《黔中平播始末》、《郡縣釋名》、《圣門人物志》、《名馬記》等二十余種。
序一(馮琦)
序二(郭子章)
刊發《圣門人物志》的飭令
凡例
卷一 孔子世家
卷二 四配
顏子
曾子
子思子
孟子
卷三 十哲 上
閔子
冉子
端木子
仲子
卜子
卷四 十哲 下
冉子
宰子
冉子
言子
顓孫子
卷五 先賢 上
澹臺子(滅明)
宓子(不齊)
原子(憲)
公冶子(長)
南宮子(括)
公皙子(哀)
商子(瞿)
高子(柴)
漆雕子(開)
樊子(湏)
司馬子(耕)
公西子(赤)
有子(若)
梁子(鳣)
巫馬子(施)
卷六 先賢 下
冉子(孺)
顏子(辛)
伯子(虔)
曹子(?)
冉子(季)
公孫子(龍)
漆雕子(徒父)
秦子(商)
漆雕子(哆)
顏子(高)
商子(澤)
壤駟子(赤)
任子(不齊)
石作子(蜀)
公良子(孺)
公子(夏首)
公子(肩定)
后子(處)
子(單 )
奚子(容蒧)
罕父子(黑)
顏子(祖)
榮子(旗)
句子(井疆)
左人子(郢)
秦子(祖)
鄭子(國)
縣子(成)
原子(亢)
公祖子(句茲)
廉子(潔)
燕子(伋)
叔仲子(會)
樂子(欬)
公西子(輿如)
狄子(黑)
邽子(巽)
孔子(忠)
陳子(亢)
公西子(蒧)
琴子(張)
顏子(之仆)
步叔子(乘)
施子(之常)
秦子(非)
申子(棖)
顏子(噲)
卷七 先儒 一
左子(丘明)
公羊子(高)
榖梁子(赤)
伏子(勝)
高堂子(生)
毛子(萇)
后子(蒼)
孔子(安國)
董子(仲舒)
杜子(子春)
卷八 先儒 二
王子(通)
韓子(愈)
周子
程子
歐陽子(修)
邵子(雍)
張子(載)
司馬子(光)
卷九 先儒 三
程子(頤)
胡子(安國)
胡子(瑗)
楊子(時)
朱子(熹)
張子(栻)
呂子(祖謙)
陸子(九淵)
蔡子(沉)
真子(德秀)
許子(衡)
卷十 先儒 四
薛子(瑄)
王子(守仁)
陳子(獻章)
胡子(居仁)
卷十一 啟圣祠
啟圣公(孔氏)
顏氏(無繇)
曾氏(點)
孔氏(鯉)
孟孫氏(激公宜)
程氏(珦)
朱氏(松)
蔡氏(元定)
卷十二 會典祀儀
先師孔子(釋菜)
月朔釋菜儀
啟圣祠祭儀
孔子觀于東流,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何也?"孔子曰:
夫水大,徧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徇必徇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向,其赴千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
曾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南武城人皙之子也,少孔子四十六歲。家貧,躬耕,缊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魯君聞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辭不受,曰:"吾聞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吾豈能勿畏乎?吾與其富而畏人,不若貧而無屈。"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不然,則人何以稱其廉哉?"
性至孝,嘗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父母愛之,嘉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馬盡然,而況于人乎!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故養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余必曰有,則可謂養志矣。
嘗出薪于野,客至家,母以手搤臂。參即馳歸,問母曰:"臂何恙乎?"母曰:"今者客至,搤臂以呼汝耳。"
親沒,每讀《喪禮》,泣下沾襟,曰:
往而不可還者,親也。孝欲養而親不待,是故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待親存也。初,吾為吏,祿不過鐘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后,吾嘗南游于楚,得尊官,堂高九仞,榱題三尺,車轂百乘,然猶北向而泣者,非為賤也,悲不逮吾親也。
……
邵子
邵子,名雍,字堯夫,河南人。
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于古,吾獨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
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聞雍好學,受 "授",原文為"受",今據文意改。《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多其所自得。
嘉祐詔求遺逸,授將作監主簿,復舉逸士,補潁州團練推官,皆固辭乃受命,竟稱疾不之官。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每旦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風雨常不出,出則乘小車,一人挽之,惟意所適。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童孺廝隸皆相謂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稱其姓字。好事者別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