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三位具有勞動案件訴訟經驗的律師所作,將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勞動法律問題提出并給予解答和案例說明,為勞動者提供勞動糾紛維權的應對方式和技巧。本書同時也適合管理公司企業的人士閱讀,了解勞動者所擁有的合法權利,清楚明白作為用人單位應該如何合法用工規范管理。
實務 與勞動法律實務零距離 匯集勞動用工常見問題
典型 所有案例來自法律實務 形象 勞動法律疑問看圖一點通
張揚:廣東粵廣律師事務所律師。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畢業。經常受邀在報紙、電臺和電視新聞上點評法律問題,律師執業至今辦理了大量訴訟案件并擔任多家大型國企及外資公司的常年法律顧問。
郭旺生:廣東唯杰律師事務所律師。辦理過大量勞資糾紛案件,擅長處理民商事領域的非訴及訴訟法律事務。
吳春婉:廣東粵廣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在大型房地產公司擔任法務,為公司處理勞資糾紛和經濟糾紛。律師執業至今辦理了大量訴訟案件,常受邀為企業做法律培訓。
及時章 勞動法律關系
及時節 勞動法律關系的以定
1 什么是勞動法律關系?
2 法律上關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范圍分別包括哪些?
第二節 事實實勞動關系
1 什么是事實勞動關系?
2 當事實勞動關系成立時,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追討哪些利益?
3 如何向司法機構證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第三節 特殊主體現的勞動法律關系
1 掛靠關系中的勞動法律關系如何認定?
2 退休人員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法律關系?
3 勞動者為沒有用工資格的用人單位服務,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4.外國人的勞動法律關系是否應遵循中國的勞動法律法規?
第四節 勞務法律關系s法律關系及時章 勞動法律關系
及時節 勞動法律關系的以定
1 什么是勞動法律關系?
2 法律上關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范圍分別包括哪些?
第二節 事實實勞動關系
1 什么是事實勞動關系?
2 當事實勞動關系成立時,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追討哪些利益?
3 如何向司法機構證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第三節 特殊主體現的勞動法律關系
1 掛靠關系中的勞動法律關系如何認定?
2 退休人員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法律關系?
3 勞動者為沒有用工資格的用人單位服務,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4.外國人的勞動法律關系是否應遵循中國的勞動法律法規?
第四節 勞務法律關系s法律關系
1 勞務法律關系與勞動法律關系之間有什么區別?
2 勞動者單位處理事務出現糾紛責任如何承擔?
第五節 勞務派遣
1 什么是勞務派遣?
2 勞動者基于勞務派遣的形式到用人單位工作,到底是和誰建立了勞動法律關系?當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3 勞務派遣公司有何資質要求?勞務派遣公司不符合資質的,派遣協議效力如何
4 勞務派遣工在沒有工作任務時,工資怎么計算?
第六節 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
1 工會是個什么性質的組織?
2 職工代表大會是個什么性質的組織?
第七節 實習、求職應聘的過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
1 大學生在外實習,有哪些法律問題需要注意?
2 勞務市場中的中介服務,勞動者如何提防上當受騙?
3 求職和面試的過程中,勞動者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4 應聘過程中,勞動者有哪些知情權?
5 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的哪些行為屬于違法?
6 收到錄用通知未簽合同,用人單位取消錄用怎么辦?
第二章 勞動合同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四章 勞動報酬
第五章 社會保障和福利
第六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
第七章 經濟補償金與經濟賠償金的法律糾紛
第八章 勞動安全、女職工及未成年人保護、特殊工時制度
第九章 勞動仲裁與訴訟的規定(勞動爭議救濟機制)
及時章.勞動法律關系
本章導讀
當勞動者向勞動仲裁委提起勞動仲裁或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班費或者其他賠償費用,在法律上首先應當要先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了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存在,是一切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的前提條件,沒有勞動關系,勞動者就沒有提起仲裁或提起訴訟的權利。
本章開頭及時節,筆者首先討論勞動法律關系的概念和范圍。在勞動法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存在一種"事實勞動關系",筆者在第二節會做詳細的闡述。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一些主體特殊的情況下,法律又是怎樣處理的?在第三節中,筆者提出了掛靠性質的工作、退休人員、外籍人士以及當勞動者為沒有用工資格的單位服務的時候,所出現的一些比較常見的勞動問題。除了勞動法律關系(包括了事實勞動關系)外,筆者在第四節中,討論與勞動法律關系相類似的勞務法律關系和法律關系,指出勞務法律關系與勞動法律關系的區別以及勞動者在作為人時以用人單位的名義為他人處理相關事務的情況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筆者在第五節所討論的勞務派遣制度,是一種新型的勞動用工模式,近來常被很多勞動者所提及。新的勞動用工模式,有其優點,但也會被一些用人單位作為逃避勞動用工法律責任的一個工具。2008年的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中對勞務派遣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對這種勞動用工制度做出了明確的規范。第六節討論有關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的問題。對于平日上班的朋友來說,在他們的印象里,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也就僅僅是發一下米和飲料作為職工福利、組織一些活動和會議。但真的就僅僅是這么簡單嗎?法律對他們的職責是如何定義的呢?,在本章的第七節,筆者會探討有關大學生實習、求職者(尤其是初入社會的求職者)在求職和面試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
筆者在實務經驗中,經常發現大學生和初入社會求職的年輕人,對未來的工作之路充滿希望,但卻因為社會復雜和缺乏法律知識,遇到權利被侵犯的情況。筆者將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做了歸納,試圖提醒求職者注意相關的法律問題,從而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及時節.勞動法律關系的認定
1什么是勞動法律關系?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在勞動法律規范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了實現勞動過程所形成的一種權利和義務關系。因此,勞動糾紛的認定以及勞動者的勞動行為是否受到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都是建立在是否存在勞動法律關系的前提基礎之上。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有兩方,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兩者之間在現實中并不是平等的關系。因為在勞動用工的過程中,無時無刻地存在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約束與被約束的情況。在平日的生活中,常聽到許多朋友抱怨:"我們這些打工一族都是弱勢群體,總是被公司欺負。"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十分錯誤的。對于勞動法律關系的保護,法律上有很大的傾向性。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兩者之間的地位極度不平衡,勞動法律法規會對勞動者作出特別的保護,對用人單位的束縛則很大。翻開厚厚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法規政策匯編就可以看到,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是圍繞著怎樣保護勞動者來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