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德國著名的來華傳教士、文化交流者湯若望的一生。湯若望學識淵博、不倦於學,熱心傳道,歷經明清交替,為中國的歷法、科技與宗教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者魏特從家世、出生、童年、學習、傳教活動方面,對其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予以揭示。同時通過湯若望的相關記載,也展示了明清歷史的若干片斷。下冊主要記述他與清朝皇帝之間的交往、其傳教之努力、其去世後的毀譽等內容。
本書是《民國文存》之一種,作為民國時期的出版物,主要從文學、人物傳記、新聞事業發展及地理考證方面對民國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研究的一些著作,同時也不乏趣味性的讀物。本書可以作為圖書館的館藏替代物,也可以作為一般大眾讀物。
楊丙辰,1891年出生,德語文學學科的創始人;北大、清華的代中國籍德語教授(他果然是馮至先生的老師);北大德文系任系主任(英文系主任為胡適);中德學會中方創始人;蔡元培曾為他的本譯著寫序;開拓歌德研究的代學者之一。
第九章"尚父"和他的皇帝學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十章傳教士與中國基督教之總機關
一六五六年之荷蘭使臣團
謀救澳門之毀滅
第十一章湯若望之性格——他為他的美譽令聞之奮鬬
第十二章關於欽天監監正職務的爭議與關於曆書問題
之聚訟
欽天監與曆書
爭論之問題與爭論之文件
抗辯
羅瑪教廷之裁決
第十三章湯若望晚年所受之陷害及其逝世
第十四章後世毀譽中之湯若望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