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家企業,是看其董事長。而評價一名董事長,格局、視野、胸懷顯然應該排在位。比如馬云?,就是他的格局成就了今天的格局。一個領導人的素質就是眼光、胸懷和實力。本書深入闡述馬云的格局,是如何超越以浙商思維為代表的主流傳統商業思想的?是如何超越互聯網常規思維并不斷跨界打破規則走向世界的?
1. 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選手與高手之間,差的就是格局與遠見。這也是馬云所做之事多年后才為大家明白的原因。 2. 馬云說:一個領導人的素質就是眼光、胸懷和實力。本書通過剖析馬云的人生歷練和成長史,讓你真正領悟決定成敗的,其實是你的格局、眼光、思想和速度,而不是對手。
張莉平,企業高管,致力于企業戰略方向規劃與研究。長期關注一線財經熱點人物,思考企業經營成敗,研究企業經營得失。
NO.1 用遠見,贏未來:馬云談戰略的格局1.小公司的戰略:活下來,掙錢 // 003
NO.2 用包容,贏人心:馬云談團隊建設
NO.3 用眼光,贏市場:馬云談營銷策略
NO.4 用實力,贏機遇:馬云談競爭的謀略
NO.6 用膽識,贏財富:馬云談資本的市場
NO.7 用委屈,贏成長:馬云談成長哲學
NO.9 用胸懷,贏人生:馬云談處世哲學
1.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懷 // 275
2.成功需要一股傻勁 // 278
3.心態決定姿態,姿態決定狀態 // 281
4.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 284
5.想成功就要瘋狂一點 // 287
6.昨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 290
7.能進能退,學會放棄 // 293NO.1 用遠見,贏未來:馬云談戰略的格局 1.小公司的戰略:活下來,掙錢 // 003
NO.1用遠見,贏未來:馬云談戰略的格局1.小公司的戰略:活下來,掙錢馬云說過:“戰略有很多意義,小公司的戰略簡單一點,就是活著,活著最重要。”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生存下來。只有盈利,才能有機會繼續發展,如果罔顧公司的財務狀況而一味地擴張,即使名聲再大,這家企業也不會走得太遠。活下來,掙錢盈利,這一簡單的生存戰略無論是對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而言,都同樣適用。先生存,再盈利戰略是一個公司不斷前進的方向,它如同浩瀚海洋上的燈塔一般。如果戰略失誤,企業那艘大船就難免偏離航線,甚至觸礁沉船。在阿里巴巴發展初期,馬云有一段時間一味追求國際化,并過早實施向海外市場進軍的戰略,這次重大決策的失誤一度讓阿里巴巴瀕臨險境,甚至差點破產。在成立阿里巴巴之前,馬云已成功地做出了中國黃頁,同時還在在外經貿部工作過,這些經驗讓他在剛成立阿里巴巴時,對未來的走向就極其明確。馬云將阿里巴巴定位為“中國中小企業貿易服務商”,這不僅吸引了大批客戶,而且使其名頭在互聯網世界里越來越響亮。連續4年,阿里巴巴都被《福布斯》評為全球電子商務網站及時名。阿里巴巴飛速發展,成為從互聯網世界脫穎而出的一匹黑馬。1999年2月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同年7月便擁有3.8萬名會員,到了9月,會員數量呈幾何狀增長至8萬名,庫存買賣信息已經超過20萬條,平均每日新增800條。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注冊會員總數已突破10萬。可以說,短短一年時間里,阿里巴巴就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奇跡,也讓人們看到了電子商業的巨大潛能。阿里巴巴就這樣高調地走入人們的視野當中,馬云也迅速籌集到充裕的資金。他決定放手大干一場,讓阿里巴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2000年,馬云順利融資幾千萬美元,決定正式向海外市場進軍。同年2月,馬云帶領阿里巴巴的一批精銳力量來到歐洲。他將歐洲作為阿里巴巴走向世界舞臺的及時塊跳板,并豪情萬丈地表示:“我們將從這里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殺過去,從歐洲殺到南美洲,再殺到非洲。要不了多久,也許是9月,我們就會把旗幟插到紐約,插到華爾街。告訴世界:嘿!我們來了!”然而,天不遂人愿,時間一晃就到了9月,阿里巴巴并沒有如馬云當初所設想的那般進軍紐約市場,反而為他的一時沖動和快速擴張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高速擴張為阿里巴巴賺足了眼球,但同時也導致其運營成本不斷攀升,設立在世界各地的辦事處每天都在燒錢,且花銷相對當時的收入來說相當大。2000年年底,盛極一時的互聯網泡沫徹底破裂,給了阿里巴巴致命一擊。當時的阿里巴巴賬面上只剩下700萬美元。仿佛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般,當時許多家不久前還在市場高度活躍的互聯網公司一夜之間就從資本市場上銷聲匿跡了。可見,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處處是誘惑、處處是陷阱。當企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時,最重要的是要打牢根基,以生存和盈利作為根本戰略指南,才能為之后的發展夯實基礎。盲目擴張的結果就如同為公司披上一件外表華麗而里面卻布滿虱子的袍子,只會讓企業迅速隕落。壯士斷腕,回歸起點馬云心里很清楚,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阿里巴巴很快會步那些公司的后塵,關門大吉。那段日子里馬云日日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苦苦思索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方向。為了保住阿里巴巴,馬云決定停止市場擴張,保存元氣,全球大幅裁員。而裁員必然會引起公司上下躁動,馬云為了安撫公司員工,切實可行地提出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目標與計劃,讓員工原本躁動不安的情緒安定了下來。馬云對員工說:“如果你認為我們是瘋子,請你離開;如果你專等上市,請你離開;如果你帶著不利于公司的個人目的,請你離開;如果你心浮氣躁,請你離開。”除了大批裁員、穩定局面以外,馬云還將這次的戰略稱為“回到中國”,就像他后來在寧波進行演講時所說的:“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整個互聯網最艱難的時刻,阿里巴巴回到中國,把總部從上海撤回了杭州。放棄國內其他市場,對阿里巴巴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選擇,但我認為這次最重要的是回顧起點,實實在在地做事。迄今為止,這是阿里巴巴及時次裁員。我跟會員們說,2000年我們選擇把美國工程師滅了,如果再晚半年,可能連公司都沒了。不是我們聰明,而是沒有辦法了。當時我們已經在實施‘回到中國’戰略,但是沒有向外透露。對外,我們一直說阿里巴巴仍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結果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跟風去打海外市場,去了,就關門了,沒能回來。”所以說,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生存是及時要務,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機會去迎接下一步的挑戰。如果企業走到了破產的境地,那么挑戰和競爭也就無從談起,任何所謂的發展戰略也就毫無意義。雖然馬云一開始和大部分企業家一樣,忽視了潛在的危機,一味地加入搶占市場的戰爭中,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他適時調整了戰略,將生存作為企業發展的較高戰略。正因如此,阿里巴巴才在以后的日子里發展成為互聯網界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