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圖書
人氣:28

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

(一部探究馬的歷史與藝術的百科書)

內容簡介

本書講訴的是馬的故事,一部馬的進化與馴化歷史,也是一部人類文化前進的歷史。人類歷史畫卷上各種與馬相關的器具欣賞、文化典藏、馴化考古、藝術作品的趣談,由作者拈來,他把目光投向深邃的東西方人類生活長河,挖掘這部以馬為主角的偉大的歷史。

編輯推薦

欣賞大自然的尤物,探古尋今;縱覽令人嘆息的馬之美,試做馬的伯樂。

作者簡介

劉文鎖,1988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考古學專業畢業,歷史學學士;1988~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學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9月~2002年7月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7月至今,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外關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目錄

及時章 馬的進化與馴化

一 迷人而的動物 / 2

二 漫長的進化史 / 5

三 馴化與命名 / 10

第二章 古代的馬車與騎馬

一 騎馬的時代到來了 / 16

二 征服者的伙伴 / 21

三 血腥而神圣的祭禮 / 27

四 四輪金馬車 / 32

第三章 馬具的發明與改良

一 好馬配好鞍 / 38

二 馬具百科 / 45

三 中外馬具趣談 / 64

四 新疆馬文化遺存 / 71

第四章 與馬為伍的生活

一 騎馬民族,來去如風 / 82

二 光榮的騎士時代 / 106

三 驕傲的大地之子 / 111

四 養馬之術 / 121

五 伯樂的相馬術 / 146

第五章 馬的藝術

一 神秘的壁畫巖雕 / 164

二 從漢馬到唐馬 / 168

三 彼得大帝寶藏與希臘木馬計 / 178

在線預覽

馬的進化與馴化

馬最迷人之處似乎在它的奔走姿態(步態),這是一般動物包括人類都不具備,或者必須專門訓練才能達到的。據專家們說,馬的步態一共有十二種,但本質上可以歸結為四種類型:

慢步。相當于音樂節拍的四拍步態,四條腿按照先后順序各自移動,姿勢優雅而從容,類似于我們人類的舞步。

小跑。這是一種對角雙腿同時移動的步態,其節奏是二節拍式的。這是馬在自然狀態下經常性的行走姿態之一。

溜蹄。當這種步態時,馬同側的前后腿同時移動。這種姿態看上去令人覺得很可愛,憨態可掬。但在現實中,馬自身是很少這樣走動的,這是當騎手長時間的騎乘后,為了恢復其體力而有意驅使的步態,看上去既愜意又溫柔。對歐亞草原東部的游牧民來說,他們很善于驅使其愛騎做這樣的類似表演的步態,也借機炫耀愛騎的訓良和他們的高超騎術。

疾馳。馬的另一種常見的步態,這是馬最擅長發揮的技能。當馬處于疾馳狀態時,保持的是類似三節拍的節奏:起步,停頓,快兩拍躍進。如是循環。這種步態,實際是人類將馬當作交通工具時最需要的,也最能展現馬的動作美感。

英國式的馬術表演,還有人為訓練的其他姿態,主要是訓練馬的四肢的運動組合,像人類的各種舞步一樣,表演各種藝術趣味的姿態。騎手的水準是通過其對坐騎的指揮和合作而展現的。

雖然像牛一樣,馬是最有人類價值的物種之一,它的優點很明顯,但在生物性上說,這個物種也有自身的劣勢。例如,作為草食動物,它的胃的結構顯得簡單,它只有一個單室胃,這意味著,它吃下的纖維素飼料的消化,在小腸之后需要在更大的盲腸中進行。從消化系統上說,這種結構不如復式胃和反芻胃那樣有效能,因而也需要花費更多的飼料。

和人類一樣,馬族也有一部漫長的進化史,而且比人類更古老。

馬作為一個新物種出現于第三紀的始新世,那是始祖馬生活的時代。距離人類的出現還有漫長的幾千萬年。在洪荒的地球上,新生命顯得孤獨,它在進化中似乎等待著人類的出現。

從野馬馴化而來的家馬,其故鄉在內陸歐亞的草原,那里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游牧民族的故鄉。如今,世界上僅存的普氏野馬,還生息在準噶爾盆地的大漠上。

在敘述馬的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家馬(相對于野馬而言)的動物學常識做一個了解。家馬屬于哺乳動物奇蹄目,即每條腿上只有一個腳趾(原生的第三趾),其余的四個趾都先后退化了(及時、五趾退化得最徹底,但第二和第四趾有時會出現返祖現象,隱然有三個趾)。趾的減少有利于快速奔跑。有些動物行走起來慢條斯理,是因為它們只能用整個手掌或腳跖在地面上移動的緣故。

馬的身體結構之體現在當它奔馳的時候。它用蹄尖著地,配以合理的上、下腿骨和韌帶運動,像一架生物機器。

馬的性成熟是當其步入三歲半到四歲的年齡后開始的。與人類不同,它的發情周期顯得漫長了點,有21天,而發情的時間維持在3到 7天。母馬的妊娠期也比人類要長,在11個月至11個半月。馬一般都是單胎。作為動物來講,它的壽命還算是比較長的,可達 40歲。另一個小知識是:所有家馬的染色體數量都是64,世界上現存的普氏野馬染色體數是 66。家馬和普氏野馬可以雜交,其后代兩性皆具生育能力,二倍體數是65。在這點上,我們可以比較馬和驢(包括野驢),它們雖然也可以雜交,但其后代是不能生育的(如騾)。

側鞍的出現

在歐洲,側鞍的發展受到了社會教化的制約。人們認為,女人是不能分腿跨坐在馬背上的,這看上去不雅觀。更進一步,長裙雖是婦女普遍的衣裝,但以這種裝束跨坐在馬上是不可以的,既不方便,也不時尚。但在現實生活中,女人不但需要騎馬,而且要求自己駕馭坐騎。于是,為了滿足這一社會需求,新式馬鞍的設計出現了。這種新馬鞍,既滿足了女人馭馬的渴求,又滿足了騎馬的時尚。

現存最早的實用側鞍,是為波西米亞的安娜(1366—1394)制作的。她是英格蘭女王,理查二世(Richard II)的原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的長女。鞍匠為她特別設計的馬鞍,是一具座椅形的坐具。女騎士可以側身坐在其中,雙足踏在一個專門設計的小踏板上。不過,這種坐姿實際上既難以讓端坐的女騎手保持體面的姿勢,又難以使她操縱韁繩控馭其坐騎。于是,當時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由另一個騎手跨坐在前面駕馭馬匹。顯然,這時的側鞍在設計上是不安全的。在當時,人們把它用在了大眾化的矮型馬帕爾弗雷馬上,為此還配制了一種光滑的步榻,以便婦人們可以輕快地攀上馬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