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上的紋樣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文字",如何解讀這些歷史傳承中的"文字",是該書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作者運用實地觀察與文獻考證相結合的方式,在服飾本體方面,分別對長角苗人服飾文化特征、族源考證、現代民族服飾類型、文化傳播與服飾演變、儀俗中的服飾、幾何紋樣的文化解讀、傳統服飾紋樣制作工藝與現狀等多方面展開討論;在長角苗的服飾主體方面,分別就社會性別關系與價值取向、文化教育觀與服飾傳承、現代長角苗大眾從傳統勞動中解放的愿望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文章總結了民族服飾發展的一般規律,并對民族服飾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安麗哲,1978年生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先后就讀于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韓國慶尚大學中文系,2007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現工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為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藝術人類學研究。 先后
上編 服飾本體研究
及時章 長角苗人及其服飾源流探
及時節 梭戛長角苗的空間環境
第二節 文獻中的長角苗及其服飾探源
第三節 民間口頭流傳的三個版本
第四節 隴戛寨長角苗家族源流探
第二章 長角苗的民族服飾類型與特征
及時節 現代民族服飾類型
第二節 長角苗民族服飾的特征
第三節 長角苗民族服飾文化特征
第三章 文化傳播與服飾演變
及時節 女性服飾的文化整合
第二節 男性服飾的涵化
第三節 聚居的力量
第四章 禮俗中的服飾
及時節 成年禮中的服飾
第二節 婚嫁禮俗中的服飾
第三節 喪葬禮俗中的服飾
第五章 長角苗服飾中有意味的藝術符號
及時節 長角苗服飾紋樣的本質——藝術符號
第二節 "有意味的形式"——符號傳達體系
第三節 長角苗人的記錄符號系統
第六章 長角苗服飾紋樣的制作工藝及現狀
及時節 蠟染的制作工藝與現狀
第二節 刺繡的種類與工藝現狀
下編 民族服飾與服飾主體研究
第七章 長角苗社會性別關系與服飾的傳承
及時節 長角苗人的性別角色
第二節 長角苗婦女的婚姻與服飾問題
第八章 長角苗的教育觀與服飾傳承
及時節 長角苗傳統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第二節 現代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第三節 兩種教育觀念的碰撞及其對長角苗服飾的影響
第九章 正在變化中的服飾觀
及時節 生態博物館的理念與發展
第二節 長角苗婦女視野的變化
第十章 從傳統勞動中解放
及時節 工具的革新帶來的初步解放
第二節 傳統服飾的發展趨向
第三節 傳統服飾何去何從
結論
及時節 民族服飾演變的主導方式
第二節 民族服飾消亡的步驟
第三節 從民族服飾文化遺產研究中受到的啟發
附錄一 長角苗服飾部位及紋樣發音注音
附錄二 調查圖表
附錄三 梭戛歌曲搜集整理
參考文獻
專著類
期刊論文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