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旅寧所著的《秦漢魏晉法制探微》利用秦漢法 律簡牘、晉代紙文書及傳世文獻,探討了秦漢魏晉法 律演變與律令法系形成諸問題。《秦漢魏晉法制探微 》作者認為傳統的法律沿革,所謂法經六篇及漢律九 章不能成立;討論了秦《公車司馬獵律》、秦《祠律 》、秦漢《□律》、漢《復律》、漢《朝律》、漢《 葬律》、漢《錢律》的內涵;討論了里耶秦令、岳麓 秦令、漢《功令》及《令丙九》的真相;對秦漢徒隸 、庶人身份做了深入分析;考察了玉門花海晉律注的 內容,首次揭示了晉律的真實面貌。
曹旅寧所著的《秦漢魏晉法制探微》通過對秦漢魏晉時代出土的資料的研究,促使人們更細致地了解我國古代的法律制度的源流及其發展情況。在封建法律史中漢律承秦制,而秦律又是商鞅攜《法經》變法為律后,歷經多載發展而成。作者通過對秦律漢律出土文獻的微觀研究對秦律淵源、秦律特征、秦律的經濟管制、秦律與漢律的關系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探討。盡管書稿不是對秦律漢律研究的通論,而是若干專題研究的結果,但實際上書稿涉及的問題十分廣泛,稱之為秦律研究的"小百科全書",亦不為過。對這些文獻資料的深度研究會對中國法律史以及法律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自序
秦漢律篇二級分類說辨正
一 學術史與問題的提出
二 就文獻著錄看傳統的法律沿革
三 《二年律令》中的二十七種律不存在二級分類
四 睡虎地秦律不存在二級分類
五 從出土秦漢律的內容來看秦漢律篇不存在二級分類
六 魏晉以后律的演變不能證明秦漢律篇存在二級分類
七 漢初律中不存在所謂正律與旁章的區別
薛允升《漢律輯存》稿本與漢律沿革
一 薛允升《漢律輯存》解題
二 《漢律輯存》與漢律復原
從秦簡《公車司馬獵律》看秦律的歷史淵源
一 秦律的部落法時代
二 田獵生產中的勞動紀律
三 《公車司馬獵律》與石鼓文
四 《公車司馬獵律》與大蒐禮
五 《公車司馬獵律》的律名問題
六 《公車司馬獵律》中的"泛蘚"及其他
睡虎地秦簡《編年記》性質探測
一 秦漢之際相關歷史讀物的出土
二 《編年記》與官修編年史的關系
三 私家事務為后來標注的性質
陳勝吳廣起義原因"失期"辨析
沙丘之變與律令體制
從岳麓秦簡內史郡諸令推測睡虎地秦律簡的性質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為法律實務題集說
一 問題所在
二 廷行事既非判例也非自由裁量權
三 《法律答問》是一部法律實務題集
四 《法律答問》是學吏制度的產物
五 岳麓書院藏秦簡《奏讞書》與《法律答問》
岳麓書院所藏秦簡叢考
一 岳麓書院秦簡0552號與秦傅籍之年
二 岳麓秦簡"奔敬律"補考
三 岳麓秦簡中的內史雜律
四 岳麓秦簡中的關市律
五 岳麓秦簡中的田律
六 岳麓秦簡中涉及有罪罰當戍者的秦令
七 岳麓秦簡865號與秦漢遷刑
八 岳麓秦簡0370簡與秦郡尉
九 岳麓秦簡2026號秦令與秦的禮儀制度
十 岳麓秦簡所見秦令與《奏讞書》案例十八"復獄"案
十一 岳麓秦簡中的《戍律》及《捕盜賊令》條文
新出里耶秦簡中所見律令叢考
一 里耶秦簡戶籍簡的律令統制
二 里耶秦簡8—455號內容正面所見秦制的變遷
里耶秦簡《祠律》考述
一 里耶秦簡祠先農簡
二 秦《祠律》探討
三 從秦《祠律》看秦的宗教政策
釋"徒隸"兼論秦刑徒的身份及刑期問題
一 奴隸買賣的對象包括刑徒
二 刑徒為終身服役的罪犯奴隸
秦漢法律簡牘中的"庶人"身份及法律地位問題
一 庶人來源為赦免的奴婢及刑徒
二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新證
張家山336號漢墓《朝律》的幾個問題
一 珍貴的漢初《朝律》條文
二 《朝律》的制定及其時代
三 幾點認識
睡虎地77號漢墓漢《葬律》簡出土的歷史意義
一 漢初《葬律》條文
二 漢初《葬律》內容蠡測
三 漢初《葬律》簡出土的歷史意義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與秦漢繼承法
一 秦律中應有《置后律》
二 《置后律》的性質及原則
三 以析產分家為核心的財產繼承制度
睡虎地77號漢墓《窬律》與秦代財產刑的執行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錢律》中的行錢問題
釋漢律"復兄弟、季父伯父之妻、御婢"兼論《復律》性質
一 《復律》是懲罰親屬間"不以義交"的刑律
二 漢律對婚姻及繼承關系的調整
三 "蒸"、"因"、"報"及其被禁止
四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復律》之推測及復原
松柏木牘與漢初法律的實施
一 松柏木牘與《傅律》的實施
二 松柏木牘與《徭律》的實施
張家山336號漢墓《功令》的幾個問題
一 秦令與漢令
二 張家山336號漢墓所出《功令》
三 《功令》制定的背景及意義
新出松柏漢簡"令丙第九"試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刑手"、"刑足"考釋
《晉書·刑法志》"汗潴"釋義
玉門花海所出《晉律注》初步研究
一 《晉律注》寫本的年代
二 《晉律注》的作者與篇目
三 玉門花海《晉律注》的《捕律》論考
四 玉門花海《晉律注》的《諸侯律》論考
五 玉門花海《晉律注》與河西律學的關系
附錄一 張俊民:玉門花海出土《晉律注》概述
一 以《諸侯律注》為線索判定其是《晉律注》
二 晉律注出現的背景
三 《晉律》的相關文獻記載與出入
四 《晉律注》文獻學、古文字學的價值
五 為法制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及時手資料
附錄二 秦漢簡牘與秦漢法制史研究的心路歷程
一 高恒先生問學錄
二 劉海年先生問學錄
三 彭浩先生問學錄
四 張德芳張俊民先生問學錄
主要參考書目文獻舉要
后記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