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人權宣言》在人權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國內學術界相關研究卻不多見。此書圍繞《人權宣言》的思想淵源,輯錄德國學者耶利內克與法國學者布特來在一百年前進論戰的原始文獻,以及我國著名學者張奚若和英國學者鄧肯·凱利的研究論文,以學術演變的脈絡為背景,再現了論戰的實況和雙方的學術觀點與爭論焦點,為我們了解這一歷史文獻提供豐富的學術史料與思想啟迪,是研究人權思想流變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韓大元
傳統觀念認為1789年《人權宣言》受到盧梭思想的影響,但德國近代公法學巨擎耶利內克則對此說提出了有力挑戰,而大國近代公法學民宿布特米隨即反擊耶利內克,同樣有力地捍衛了傳統觀念。兩位高手間的切磋不僅招式精彩,而且對現代人權理論的諸多難題不乏啟發意義。此書圍繞1789年《人權宣言》思想淵源之爭而收錄的各篇論著,均為珍貴資料,實在頗具學術價值。
——清華大學法學院 林來梵
這些論文以中文匯輯出版是個好消息,我謹致以熱烈祝賀。耶利內克和布特米之間的論戰,遠遠超出關于人權起源的民族自尊問題,它涉及具有普遍性的人權性質和人權地位的根本觀念。
——巴黎第十大學榮休教授 米歇爾·托貝
王建學,現任廈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1789年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De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de 1789
人權宣言論——近代憲政史研究析論]
([德]格奧爾格·耶利內克)
原作者自序
英譯版序言
法譯版序言
及時節 人權宣言于法史上之地位
第二節 盧梭民約論非人權宣言之淵源
第三節 人權宣言之模范在于美國各州之權利宣言
第四節 弗吉尼亞及其他美國諸州之權利宣言
第五節 人權宣言與美國諸州權利宣言之對照
第六節 美國諸州之權利宣言與英國權利宣言之異
第七節 以法律規定一般人權之思想,其根源在于美國在英國殖民地信教之自由
第八節 美國規定各種人權之由來
第九節 人權思想與日耳曼民族固有法律思想之關系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與耶利內克先生
([法]埃米爾·布特米)
及時節 引言
第二節 《人權宣言》受盧梭社會契約論之啟示
第三節 《人權宣言》和北美權利法案均源于18世紀精神
第四節 《人權宣言》和北美權利法案的條文差異
第五節 北美權利法案的真正淵源
第六節 結語
人權宣言的來源問題(張奚若)
及時節 《人權宣言》來源問題的雙重性:目的與內容
第二節 以人權限制國家權力之目的并非來自盧梭
第三節 以人權限制國家權力之目的可能源于北美
第四節 《人權宣言》的內容并未抄襲北美
第五節 從起草過程看《人權宣言》內容的原生性
第六節 18世紀政治哲學是《人權宣言》內容的理論淵源
重溫人權——耶利內克論人權與國家([英]鄧肯·凱利)
及時節 格奧爾格·耶利內克與埃米爾·布特米關于人權的論戰
第二節 耶利內克與個人權利的智識淵源
第三節 北美立憲主義在19世紀的德國
第四節 耶利內克與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國法學
第五節 重溫人權:耶利內克與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