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宇、陳煜、江照信著的《中國近代法律史講義》介紹從1901年到1949年中國近代法律制度與思想的變遷。主要以近代法律部門為體例,圍繞重大的法制變革、重要的法律文本、代表性法律人等問題展開考證與討論,反思晚清以降法治建設的利弊與得失,總結其特質與規律,為當代法治建設提供經驗與借鑒。
陳新宇,清華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日本名城大學研究員。清華法學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日本東洋法制史學會會友,《歷史法學》、《清華法學》編輯。出版專著2本,在《法學研究》、《政法論壇》、《名城法學》(日本)、《法制史研究》(中國臺灣)等刊物上2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曾獲首屆首都法學很好成果獎三等獎、第三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二等獎,靠前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很好青年成果獎、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挑選個人、清華大學很好班主任一等獎、清華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清華大學第五屆"我很喜愛的老師"法學院候選教師、清華法學院首批"凱原學者"、岳成獎教金。
陳煜,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教授,法學博士。著有《皇帝如何斷案》、《清末新政中的修訂法律館》、《輝煌的中華法制文明》(合著),譯有《傳統中國法的精神》,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十余篇。
江照信,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學史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史學碩士,北大法學碩士,著有《中國法律"看不見中國"》、《民國司法志:法律民族化運動》(即將出版),發表民國司法相關論文十余篇。
及時章晚清法律改革
及時節晚清法律改革的開啟與動因
一晚清法律改革的開啟
二晚清法律改革的外因
三晚清法律改革的內因
第二節晚清法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改造舊律
二制定新法
三設立新的法政機構
四出國考察
五開辦近代法律教育
六籌建近代司法體制
第二章近代公法的變遷
及時節近代公法概論
第二節清末及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公法
一清末的預備立憲活動與憲法性文件
二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三清末及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行政法制
第三節北洋政府時期(北京政府)的公法
一《中華民國約法》與"袁記法統"的確立
二法統斗爭的繼續與1923年的《中華民國憲法》
三北洋政府時期的行政法制
第四節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公法
一從"護法"到"訓政"
二"訓政"時期的制憲活動與憲法性文件
三《中華民國憲法》("蔣記憲法")的主要內容和特征
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行政法制
第三章近代刑法的變遷
及時節近代刑法的編纂
一《大清現行刑律》
二《大清刑律》(通稱《大清新刑律》)
三《暫行新刑律》
四《中華民國刑法》(舊刑法)
五《中華民國刑法》(新刑法)
六刑事特別法
第二節"分別民刑"考
一"分別民刑"問題的提出
二從《大清律例》到《大清現行刑律案語》的變化
三從《大清現行刑律案語》到《欽定大清現行刑律》的變化
四"分別民刑"問題的實質
第三節比附援引與罪刑法定之爭
一論爭的焦點問題
二沈家本對比附援引的批判
三論爭的解讀與評價
第四節綱常禮教條款之爭
一舊新兩派與論爭問題
二新派阻撓新刑律的議決
三新派在民國時期的思想倒退
第四章近代私法的變遷
及時節近代私法概論
第二節清末私法
一商部(農工商部)的設立與清末商法的制定
二清末民法典的起草
三《欽定大清商律》的完善和《大清商律草案》的起草
第三節北洋政府時期的私法
一民初的民事立法:援用"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二北洋政府時期的民律草案(第二次民律草案)
三北洋政府時期的商事立法
第四節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私法
一民國民法典的制定
二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及其特征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商事立法
第五章近代司法的變遷
及時節司法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法庭化與法官化
第三節無法狀態:中國法律"看不見中國"
第四節法官罷工:司法不只是獨立問題
一民初司法革命:司法的價值大于獨立
二法官罷工:民初司法革命的失敗
第五節法律與政治:司法黨化問題
一法律政治化:司法黨化的二段論
二司法黨化的理論闡釋:司法黨義化
三關于民國司法黨化的一個總體觀察
第六節法律民族化:重建中華法系論潮
一法律民族化的歷史語境
二法律民族化運動之先聲:中華民國法學會綱領
三法律民族化運動的兩段論:中國固有與重新建立
第七節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