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當今世上偉大的城市之一,它不僅是德國首都,也是歐洲重要的經濟文化重鎮之一。進入此書,仿佛自己靜止站立在柏林的街市,幾百年的歷史事件、聲色犬馬、白日、黑夜、浪漫、血腥,都風馳電掣般從眼前掠過。對歷史的回顧使內心充盈,思想活躍。那些曾經走在柏林城中的人,如中世紀的民謠詩人、建筑師申克爾、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電影巨星黛德麗等人的故事,如小說般迷人,襯托出真實而宏大的歷史敘事。城與人在歷史中彼此形塑、影響、交融。這個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這座矛盾之城,如般憨拙而兇猛。
打開一本書,許你一座城
500年城市歷史,21位柏林人,1個柏林。
榮獲《華盛頓郵報》Top 10。
集英國皇家學會文學獎、加拿大評委會、英格蘭評委會榮譽獎,溫斯頓 丘吉爾旅行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于一身的歷史傳記作家羅里 麥克林代表之作。
羅里 麥克林為非虛構類社科作品賦予了創造性的寫法,這是一本比小說更好讀的城市歷史文化傳記。
特邀屢獲“中國zui美的書”設計師 職業插畫師聯袂打造。
精美柏林手繪地圖 手繪明信片傾情贈送!
沒有一個人可以看盡一座城市的全部,因為人生命的短暫性注定只能窺見城市的一部分,而一本好書,既可以帶人窺探城市的細部,也可以帶人俯瞰歷史的全貌。讓“讀城系列”為現世生存在城市中的人提供一些關懷,開啟一場紙上的古今之旅。
簽名本推薦鏈接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讀城系列)(簽名本)》 :限量簽名本,售完即止
羅里•麥克林(Rory MacLean),集英國皇家學會文學獎、加拿大評委會、英格蘭評委會榮譽獎,溫斯頓•丘吉爾旅行獎,并獲得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于一身。這本《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是其定居柏林后的杰作,榮登華盛頓郵報十佳讀物。至今為止他已有九本著作,其中包括十分暢銷的《斯大林的鼻子》和《巨龍之下》。他給予了非虛構類社科作品創造性的寫法,不僅學識深厚,且文筆優美,令人喟嘆。他的作品廣受青睞,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扎實的學識征服了學界與大眾。除此以外,作者還為BBC寫廣播劇本,以及創作電影劇本。
譯者簡介:
傅敬民,博士,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上海翻譯》執行主編。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外文學會常務理事。翻譯出版巜年輕的獅子》,巜亞當.比德》等譯著十四部。
001 序幕
003 康拉德 馮 科林和真愛
023 科林 奧爾巴尼和演員們
037 腓特烈大帝和普魯士的締造
055 卡爾 弗里德里希 申克爾和帝國的夢想
075 莉莉 諾伊斯和貓頭鷹
089 瓦爾特 拉特瑙和《遺失的美好》
105 埃爾西 赫希和她的幻想
119 瑪格麗特 泊梅和《迷失少女日記》
137 弗里茨 哈伯和《惡魔的地理位置》
157 凱綏 珂勒惠支和《母與子》
177 生活在想象之城的克里斯托弗 伊舍伍德
197 貝爾托 布萊希特與《運氣和史詩》
207 玫瑰人生
229 萊尼 里芬斯塔爾及其致命弱點
253 阿爾貝特 施佩爾和他的日耳曼尼亞
267 約瑟夫 戈培爾,成就希特勒的男人
295 迪特爾 沃納,修建柏林墻的人
315 比爾 哈維與柏林隧道
339 約翰 F 肯尼迪,政治如戲
353 大衛 鮑伊和他的專輯《英雄》
375 劉瘋哈和他的槍
389 人民,讓我們跳舞吧!
407 伊爾絲 菲利普斯,在另一個柏林
414 尾聲
418 后記與參考文獻
427 致謝
429 譯后記
433 索引
1.當詩句不由自主從他嘴里噴吐而出,他從評委面前轉過身,面向普羅大眾。在普羅大眾面前,為普羅大眾吟誦,他一下子擺脫了恐懼和怨懟。他的內心充滿了愛,愛他含羞帶憤死去的父親,愛他并不的妻子,愛那千瘡百孔的柏林。他的聲音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響亮,沉醉于自己的音色和音域。這詩歌解放了他的思想,為他的思想插上了翅膀,戳穿了這位勃蘭登堡藩侯的謊言和暴行,將所有的清規戒律都拋諸腦后。——及時章
2.申克爾實在不明白,實用建筑為什么不能同時也是藝術品,為什么不能改觀環境,讓生活熠熠生輝。于是,他開始讓磚塊——工業時代用途廣泛的建筑材料——為藝術服務。起初,他用磚建了一座教堂,1832年,又建了柏林建筑學院。
他建造的建筑學院外形雅致,風格前衛,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它的形狀、實用性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正面外觀,比包豪斯建筑學派的極簡現代主義還要早一個世紀。同柏林舊博物館一樣,申克爾賦予這些建筑文化內涵,建筑墻面上的陶制嵌板,栩栩如生地圖解了建筑發展史上的重大時刻:赫爾克里斯擁抱著多立克式的柱子;頭上戴著玉米穗、雙膝跪地的女孩象征著科林斯柱式和愛奧尼克柱式;一個赤身裸體的婦女用鉛垂線測量空間。他熟諳歷史,觸及未來。——第四章
3.窗外,季節變換,斗轉星移,世事滄桑,施普雷河的河水顏色也從暗藍變成烏黑,可是在埃爾西的房間內,弗雷德里克只是關注她臀部的曲線和上翹的下巴。有一次,他在她腳邊坐了整整一個小時,畫她的腳后跟和腳趾頭,他的手指頭就擱在她的腳踝上。——第七章
4.希特勒和戈培爾深知如何玩弄民眾,如何安撫他們的沮喪和恐懼,如何引導他們熾熱的、壓抑許久的激情。他們的喪心病狂需要有受害人,于是戈培爾那些“勇敢的小伙子”便將猶太人推下公共汽車,對他們拳打腳踢,公然施以暴行。而戈培爾他們對年輕人的這種殘暴聽之任之,蓄意縱容。在街角處,在影院里,在下午三四點鐘,這種仇恨隨時隨地都會突然爆發。陽光下閃爍著刀光劍影,庫達姆大街上猶太人的商店遭遇砸搶。一位捷克外交官在格魯內瓦爾德森林中,看見三個年輕人騎著單車,邊騎邊唱:“當復仇的時機來臨,我們隨時準備大屠殺。”在諾倫多夫大街的咖啡廳里,伊舍伍德無意中聽到一個年輕的納粹分子正與他的女友討論未來。
“噢,我知道我們將贏得勝利。”男的高聲叫嚷,用拳頭砸著桌子。“但這遠遠不夠!必須血流成河!”
女孩安慰性地摸了摸他的胳膊。她正試圖將他哄回家。
“但這是毫無疑問的呀,親愛的,必然要血流成河。”她柔聲細氣地說,“元首在我們的計劃中就是這般保障的。”——第十六章
5.那年的冬天,尤其寒冷漫長。1955年3月初,威克帶領的1號專家小組接手了美軍的任務。24小時早晨,霧氣彌漫,他們已經開始向上挖掘隧道。因為隧道擁擠,工程兵的體溫導致隧道變得越來越暖和,致使隧道地表上的積霜漸漸融化,整條隧道的地面上形成了一條十分顯眼的路線,一直穿過邊境線蜿蜒至蘇聯紅軍駐地。一個巡邏小分隊碰巧經過這條路線,還停下來跺腳取暖。不過,巡邏小分隊和蘇聯軍的哨兵都沒有向地面上看。幸虧此時地面霧氣繚繞,再加上及時往隧道里灌進刺骨的寒風,才使得這次作業沒有暴露。
比爾 哈維對地下世界的迷戀,幾近病態。對于基督徒而言,地下世界是一個不為人知的、與死神共舞的地方。他在印第安納的一個小鎮上長大,自小就喜歡在他家房后的樹林里挖秘密小洞,把死去的寵物藏進洞里。在柏林的時候,他發現了希特勒曾經于沃斯大街旁建造的地堡入口,使他得以進入那個位于滕珀爾霍夫機場地底下巨大的隱蔽世界。德國的梅塞施米特式戰斗機就是在這一機場集結出發的。他還曾爬進過位于格森布魯能火車站地下那濕冷幽閉的防空洞中。如今,他每隔一晚就會讓人開車帶他去隧道一次。為了避人耳目,他每次都坐不同的車,然后乘坐一輛封閉式貨車抵達隧道口,以防敵軍有所察覺。他喜歡順梯而下,感受周身被冷空氣包圍,同時他也洋洋得意,因為他自己所做的,常春藤聯盟那些趾高氣揚的同僚們卻力所不能。他也喜歡這種絕處逢生、自謀生路的感覺。——第十八章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是我讀到的非凡的歷史作品……這是一本關于想象、沉思、崇敬、困惑,以及夾雜著作者對這座城市愛恨交加情感的作品……是一本令人震驚的美妙作品。——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麥克林展現出其講故事的超絕能力,無瑕地將歷史、事實和民俗編織在一起……他通過這座城市的碎片與那些鮮活的人物,把我們帶進了這座城市豐富而動蕩的過去。——出版人周報(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生動的,富有創造力的,精彩的作品。麥克林這本《柏林》的突出之處在于這是一本強烈的關于人的書。橫跨五個世紀,猶如一塊華麗的織錦,編織著21位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物,以此帶出這座城市的敘事。他們的故事如同小說般迷人、精彩。——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麥克林對柏林城市歷史精彩豐富的回看解釋了這個地方持續迷人的原因。——英國衛報(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