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學家、文化史專家威爾•杜蘭特夫婦歷時四十余年寫就的曠世巨著,是舉世公認的傳世經典,威爾•杜蘭特因此榮獲1968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77年自由勛章獎。
這是一套揭示人類文明遺產的曠世巨作,打破國別、學科等界限,以文明及時代特征為單元,敘說全部人類歷史。這套書總共11卷,記載了人類發展史上的種種文明成果,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學、歷史、教育、藝術、音樂等諸領域,具有可讀性。作者對于“世界的”“歷史的”這樣的宏大敘事選擇了從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線索貫穿,把每一時代的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變動與路線之流變都加以綜述,譜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文化圖景。
世界文明史(全11卷)》包括:
◎《東方的遺產》
◎《希臘的生活》
◎《愷撒與基督》
◎《信仰的時代(上下冊)》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理性開始的時代》
◎《路易十四時代》
◎《伏爾泰時代》
◎《盧梭與大革命(上下冊)》
◎《拿破侖時代(上下冊)》
◎世界著名哲學家、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夫婦用時四十余年寫就的巨著,基本上涵蓋了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文明史”。
◎在全世界,有近2000萬個家庭收藏它。這套書能開闊你的人生格局,提升你家的氣質,滋養你的孩子
◎榮獲美國普利策獎的傳世經典,杜威、季羨林、湯一介等著名學者隆重推薦
◎西方學者稱威爾•杜蘭特的《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把無羈的熱情和橫溢的才華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臺灣學者譽之為 “20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
◎全書超過1000萬字,橫貫人類110多個世紀的歷史,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 文化、哲學、歷史、教育、藝術、音樂等諸領域
◎與純粹學術的呆板文風不同,《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流暢優美的故事集
◎這是一部個人專著,而與眾手編纂有別; 這是一部“文明大典”,而與一般的史書有別; 這是一部頗具“史識”的歷史哲學著作,而與“流水賬”式的史書有別。
◎精裝修訂版,每冊改動達上萬處
◎全書后的結論部分——《歷史的教訓》,2015年年初,曾被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作為“開年書”鄭重推薦
◎封面選用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11幅名畫,如同11顆珍珠,串聯起人類文明的歷史。外封覆觸感膜,手感溫潤;內文有近千幅精美插圖,圖文并茂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先后在美國圣彼得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后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物學,并在杜威的指導下攻讀哲學,1971年獲哥大博士學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學的故事》,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隨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時間完成了廣受好評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
他于1968年獲得普利策獎,1977年獲得自由勛章獎。終其一生,杜蘭特都致力于將哲學和知識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解放出來。
第三章 | 巴比倫
從漢謨拉比到尼布甲尼撒
文明有如生命,要生存必須和死亡不斷斗爭。生命和死亡斗爭的方法,最巧妙的就是新陳代謝——不斷創造新細胞,不斷創造新生命。世界上,許多文明之所以綿延不絕,就是由于它們不斷開創新境,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可以說,巴比倫及猶太文明是烏爾文明的新鮮血液;尼尼微文明是巴比倫文明的新鮮血液;波斯波利斯、薩迪斯(Sardis)、米利都等文明,是尼尼微文明的新鮮血液;埃及、克里特、希臘、羅馬等文明,是烏爾以后各種文明的新鮮血液。
今天,凡是去巴比倫遺址參觀的人,差不多都會這樣想:沿幼發拉底河這一片干燥的荒丘,竟會是一個擁有璀璨文化富強古國的首都所在地?但歷史斑斑可考,巴比倫創造了天文學,豐富了醫學,建立了語言學,制定了及時部偉大法典。希臘人從這里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這里學到了神學,并將之弘揚于世;阿拉伯人從這里學到了建筑學,并以之影響了整個中世紀歐洲。但站立在靜靜的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河畔,實在令人有點不相信,這兒會是蘇美爾、阿卡德及巴比倫文明的搖籃,而所謂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就是在這里。
事實上今天這里流淌的,已非往昔的那些河流。當然這不僅是“涉足于水,抽足復入,已非前水”的問題,而是河流曾經多次改道,以致形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問題。和埃及的尼羅河一樣,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這兩條河,不但從南到北數千英里有舟楫之利,而且在其南端每年也有天然泛濫,形成沃土以利農耕。不過,這兩條河的泛濫,不在夏天而在春天。因為巴比倫除冬季之外,5月至11月間無雨。這一帶地區,一旦河流不再泛濫,轉眼就會變成不毛之地。古巴比倫之所以成為閃米特傳說中的伊甸園、西亞的谷倉,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濫。
就歷史文化及人類血統方面分析,巴比倫是阿卡德人及蘇美爾人的綜合產物。巴比倫具有阿卡德人的血緣,但其文明卻充滿蘇美爾人的形態。
巴比倫歷史的開端者,是一位強有力的人物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他是法律秩序的創造者,一共統治巴比倫43年。根據歷史文獻的描繪,漢謨拉比是一位聰明絕頂、脾氣火暴的青年。他率領部隊,翻山越嶺,來去如風。他一生打過很多次仗,每戰必勝。他對敵人或叛逆,手段非常殘酷,五馬分尸是他最喜歡的方式。漢謨拉比以鐵腕制服了兩河流域諸小邦,同時公布了一部史無前例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于1902年在蘇薩出土,條文刻于綠玉圓柱之上。此綠玉圓柱,曾于公元前1100年以戰利品流入埃蘭。
像摩西的“十誡”一樣,《漢謨拉比法典》也是天賜的。綠玉圓柱的一端,刻有“《漢謨拉比法典》謹受于太陽神沙瑪什”字樣。下面是法典的前言,這些話說得神乎其神:
當神圣莊嚴的眾神之王安努(Anu),與皇天后土的主宰兼巴比倫命運決定者貝勒(Bel),伴同馬爾杜克(Marduk),對全人類進行統治時……當諸神鄭重提及巴比倫之名時,當諸神就全世界特別選定巴比倫,并于其上建立1萬年不拔之基的王國時,安努及貝勒叫道:漢謨拉比,值得贊美的人君,諸神的虔敬者,你當使正義廣被四方,你當鏟除邪惡,你當抑強扶弱……你當教化萬民,你當增進萬民福祉。漢謨拉比,貝勒指著我的名字說,你使巴比倫繁榮昌盛;你敬奉尼普爾及杜里努(Durilu)……你保全了烏魯克(Uruk)的全城生命;你使百姓用水無缺……你美化了博爾西珀(Borsippa)大城……你為烏拉什(Urash)儲藏糧食……你滿足了百姓的需要;你保全了巴比倫的生命財產,你確是我們的忠心奴仆,你的所作所為,使我們深感高興。
在這篇前言中,有些話,例如法律之目的在“抑強扶弱”、“教化萬民”和“增進萬民福祉”,在近代我們還常常聽到。這些話,當然也不是這位東方君主一個人所發明的,因為有些話,距此6000年前,蘇美爾人早已說過了。
一部《漢謨拉比法典》,可說是以蘇美爾人的法典為依據,并參酌當時巴比倫人的實際情況草擬而成。就現代眼光來看,這部法典有許多地方是不倫不類的。例如,開頭假借神的口吻說話,但轉入世俗的條文后把神拋開了。又例如,有些條文非常進步,有些條文又非常野蠻——進步的,如精密的審判程序;野蠻的,如采用“復仇法”及許多不合理的婚姻規定等。不過,大體上說,這285條法規,各方面都顧到了。按其順序,所規定者有“私有財產”、“不動產”、“商務”、“親屬”、“傷害”及“勞動”等。這部法典總的來說是文明的、進步的,不但較它晚出1000多年的《亞述法典》趕不上它,就是以之與現代歐洲某些國家的法規相比,亦并不遜色。
在《漢謨拉比法典》之末有一段話,是歷史上任何法典所沒有的:
這部合乎正義的法典,是漢謨拉比——一代賢明君主制定的。這部法典乃社會安寧、政治清明的根基……他是萬民的保護者……無論蘇美爾人或阿卡德人,他均給予同等的重視……漢謨拉比之所以要制定這部法典,目的在勿恃強凌弱,在保護孤兒寡婦……任何受壓迫的,都可到正義之王的面前來申訴。王會讓他知道,這部法典是有效的。漢謨拉比希望每一個人通過這部法典,知道什么是他的權利。漢謨拉比希望他們的問題都能獲得解決,(他們當這樣說):“漢謨拉比真是愛民如子……他使人民富足,政治修明……”
在未來乃至永遠,漢謨拉比虔誠希望巴比倫的每一位國君,都能重視其所刻的代表正義的這部法典。
一部完整的法典,只是漢謨拉比的若干偉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在他的策劃下,開了一條溝通基什與波斯灣的運河。這條運河不但使一大片荒地變成良田,而且使南部許多城市永絕水患之災——未開運河前,這些城市常因底格里斯河泛濫成災。另就留存于今的許多碑文中,我們還可看到他的其他貢獻,諸如,給水(水在巴比倫無論貴賤都是一種奢侈品)、維持治安、撫恤流亡等。
當安努及恩利爾(烏魯克及尼普爾之神),把蘇美爾和阿卡德兩地治理的責任交付給我時,我即決心要開一條運河。現在運河開通了,大家把它叫作Hammurabi-nukhush-nishi運河(意即漢謨拉比惠澤運河)。有了這條運河,不但蘇美爾及阿卡德兩地用水不致匱乏,而且運河兩岸,由荒地變成了良田。現在,人民有著堆積如山的糧食,有著喝不完用不盡的水……流亡的百姓,我收容他們。給他們吃,給他們穿,給他們住。
一部盡是規定俗事的法典,漢謨拉比卻使其穿上了神制的外衣。這是他的聰明過人之處。因為要利用神,所以大修廟宇,示惠祭師。他為巴比倫之神馬爾杜克修了一座巍峨壯麗的神廟,把糧食裝滿神廟的谷倉。這項投資所獲報酬是很豐碩的。人民的守法奠定了社會秩序。社會的安定帶來了充足的財富。他美化巴比倫,他美化宮殿,他美化廟宇。他橫跨幼發拉底河修了一座大橋,使兩岸可以交通,還造了許多大船,每船足容百人乘坐,往來于大河上下。經由漢謨拉比的整頓,巴比倫大城在公元前18世紀即已成為世界最為壯觀的都會。
巴比倫在種族上有著許多閃米特的特點:黑頭發,多胡須,膚色略黑。男女均喜蓄長發。兩性,特別是男性,極喜使用香料。男女平素所著服裝,均為白麻布長可及地的緊身衣。女性著緊身衣時,常以一肩裸露在外。男性除緊身衣外,加穿披風及罩袍。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對顏色漸感興趣。此時的罩袍,有紅底、藍底,其上花紋有點、長條、格子、圓圈。蘇美爾時代的赤腳風氣不見了,大多數人都穿一種精致的涼鞋。漢謨拉比時代,男性都用布包頭。女性一般都戴項圈、手鐲、護符及首飾。男性喜歡提一根手杖,杖頭雕刻得很精致。在男性的腰帶上,經常掛著一顆小巧的私章,因為無論公私文書,非蓋章不生效。祭師可能是不愿以真面目見人,常戴一頂圓錐形的大帽子。
威爾•杜蘭特夫婦共同撰寫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該書使他們成為當前著名的通俗哲學史學家、歷史學家。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體裁新穎,說理充分,雄辯有力,見解獨特。……此書真正的精華在于它如何敘述當代人的思想,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
——《紐約時報》
值得稱道的不僅有寫成這套書所做的大量研究,還有該書流暢的風格,特別是杜蘭特先生言簡意賅地表達能力和對偉大時代的敏銳鑒賞力。
——《紐約客》
他的敘述高潮迭起,戲劇性強,他的風格流暢而富有機智。正因為這些突出特點,再加之本書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所以我們極力推薦,此書值得珍藏。
——《圖書館雜志》
行文生動,既有通俗的風格,又有不厭其煩的舉例說明、廣泛的涉及面和不倦的熱情!
——《紐約先驅論壇報》
該書的政治部分讀起來津津有味,而此書真正精華在于它如何敘述出當代人的思想,杜蘭特夫婦的協作明曉流暢,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
——(《時代周刊》)
西方學者稱威爾•杜蘭特的《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把無羈的熱情和橫溢的才華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臺灣學者譽之為 “20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是很有見地的,決不是溢美之辭。因為它具有獨立而深刻的見解,字里行間充滿了一個哲學家的真知灼見。我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書的后一部《歷史的教訓》,它集中表達了杜蘭特博士對文明史的獨到見解。
杜蘭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筆生花,見識超凡,極富冒險精神,他冒著專門史家的各種批評,一往無前地沖進了人類文明的致命深處。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大教授、著名學者 季羨林
私家撰述,見識超凡。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學上一大巨構:耗四十年光陰,終成一家之言。與司馬遷之《史記》、班固之《漢書》,可謂前后輝映,中西媲美。
——北大教授著名學者 湯一介
言簡意賅,明曉流暢,高潮迭起,栩栩如生。在書頁的翻動中,讀者渾然不覺時光的流逝。嚴肅史書在這里首次成功地走向大眾視野。
——著名出版家 戴文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