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民族、國家、區域之間的文化傳播,離不開"人"與"物"。東亞的文化交流,同樣不能忽視甘冒"鯨波之險"的跨國人物。《東亞坐標中的跨國人物研究》由王勇主編,共分"歷史足跡"、"意象傳播"、"信息互動"、"以文會友"4編,從各個角度發掘歷史上有名或無名人物的事跡,援引大量中外史料演繹他(她)們的故事。這里面既有不為世人關注的唐代中日混血兒,又有足不出境而意象遠播的李白;既有外交使節如司馬曹達、遣唐使、一山一寧等,也有文人雅士如宋濂、王國維,倉石武四郎等。除此之外,還有求法僧、留學生、商人、官員、技師、畫家、船工等往返于東海,他(她)們帶動了物資流通,加速了信息傳播,促進了文化交流,增進了互相理解,成為東亞文化圈的強韌紐帶。《東亞坐標中的跨國人物研究》適合相關研究者閱讀。
《東亞坐標中的跨國人物研究》以"東亞"大視野考察區域文化交流,自2004年啟動至今,這個學科交叉的國際合作項目,已經開展多年,其間舉辦過5次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累計300余篇,其中海外學者約占半數,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以"人物"作為聚焦點,并非個人興致使然,而與我的學術理念及研究思路密切相關。回顧自身的學術歷程,受先師石田一良影響甚多,最初從圣德太子入手,延伸到鑒真、最澄,擴展至遣唐使、中日混血兒等,走的是為人物立傳的路子。與此同時,在追蹤古人足跡的過程中,發現囿于東亞特殊的地緣條件,古人往返海途極其艱難,因而"書籍"成為傳播文明的重要媒介,于是開拓了"書籍之路"的研究領域。
王勇,北京大學教授,歷任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浙江工商大學東亞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文部省國文學研究資料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擔任客座教授、研究員。專事中日及東亞文化交流史研究,倡導"書籍之路"理論,出版各類著作36部(其中國外1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