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東北民間故事(上冊)圖書
人氣:65

東北民間故事(上冊)

流傳千百年、縈繞幾十年、歷時四五年、搶救性挖掘、正能量奉獻 !大碴子味兒的陳芝麻爛谷子! 口耳相傳的人文活化石! 寒地黑土的民間文學奇葩!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民間文學  
  • 作者:[李海生]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1687245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
  • 印刷時間:2016-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都是太奶輩的人講的民間故事,是幾百年來人們口耳相傳的產物。內容包羅萬象,每個故事里都潛移默化地發揮著益智、警世、勵志的作用。全書用東北方言采錄,保持了原汁原味,語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十足。本書歷經四年時間,共采訪上百個鄉村老人,對這些故事進行講述采錄,做了近百萬字的筆記,五易其稿,整理而成,分上下冊,為喚起同齡人的記憶和下一代人的傳承助力。上冊由《傳說由來》《鬼狐神怪》兩個部分組成。下冊由《懲惡揚善》《故事笑話》《睿智哲理》三個部分組成。

傳說由來——文字是怎么有的?猴子的屁股為什么是紅的?老牛為什么沒有上牙?土地廟里為啥沒有土地奶奶?上天入地,遐想聯翩。

鬼狐神怪——邪惡的妖魔、善良的鬼怪,人鬼之戀、人妖之戀,人鬼情未了。

懲惡揚善——“沒手的姑娘” “狠毒的婆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原來如此。

故事笑話——“傻姑爺拜年” “傻子學話” “小摳的財主”,寓意豐富,生動有趣。

睿智哲理——“三八二十三” “甘羅十二當宰相”,有志不在年高,醒世警言,發人深省。

編輯推薦

當科技披著文明的外衣彌漫社會各個角落時,農業社會那些代代傳承的集體記憶是不堪一擊的。以民間故事為代表的農業文明,一代代傳承至今,是農耕文化的頑強,是耕心種德的堅持,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傳承。但是今天,一切的一切都被速度革命了,速度滲透在人們吃、穿、住、行的各個生活縫隙里,慢的境界沒有了,慢的故事失傳了,從而切斷了農耕文化的傳承。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純農業社會的勞作方式,那全家共住、世代同堂、夏夜院里乘涼、冬夜圍爐取暖的溫馨生活,與時空一起丟失了,那些古老的民間故事丟失在那匆匆忙忙的時空中。

李海生先生為了不使那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消失,利用各種機會接觸寥寥無幾的鄉村故事老人,把記憶中太奶講過的這些故事請他們重新講述,進行比對。這種搶救性的整理,是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李海生,1963年7月出生于黑龍江省海倫市,1981年畢業于克山師專中文系,高級政工師,曾任中學語文教師、人事局辦公室主任、市委學習室主任,現任海倫市及時中學常務副校長,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會會員。

1984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作品多見諸報端刊物。著有長篇小說《息影泣血》、散文集《陳芝麻爛谷子》、民俗研究專著《草莽文化》、詩詞集《老海詩草》、隨筆集《微言大義》。

目錄

及時輯 傳說由來

003 高祖公高祖婆

006 人吃飯狗吃屎

007 倉頡造字

012 老子天下及時

014 木匠吊墨線

016 女人為啥愛咬線

018 有眼不識金香玉

019 康熙爺封的東西

021 旱天沒露水

023 麥子

025 谷子和稗子

027 婆婆丁

030 烏拉草

031 靰鞡

033 祖先打魚

036 猴子的紅屁股

038 老牛吃草

039 老牛沒有上牙

041 鴨子扁扁嘴

043 大鵝

044 公雞打鳴

046 家雀跳著走

048 滿族人不吃狗肉

050 狗和貓記仇

053 包老爺借貓

055 貓教老虎學藝

056 供胡仙

059 禿尾巴老李

063 祖根兒

065 通肯河的傳說

067 通肯河里的獨角龍

069 麒麟送子

070 供奉子孫娘娘

072 灶王爺

075 土地廟里為啥沒有土地奶奶

076 貼福字

078 壓歲錢

079 正月初三串門兒日子

080 姜子牙封窮神

081 破五

082 財神爺休妻

083 過年豎燈籠桿

085 燈花節

086 送燈

087 正月不剃頭

088 五月節掛葫蘆

090 燒紙的由來

091 牛郎織女

096 孟姜女哭長城

100 餃子

101 臘八粥

104 饅頭

105 臭豆腐

107 大醬

109 杜康造酒

111 醋的由來

113 咸鹽的由來

115 壽桃

117 結婚貼囍字的由來

118 蒙頭紅

119 披麻戴孝

121 “二百五”的由來

122 狗腿子

124 吃醋的由來

126 穿小鞋

128 欠一屁股債的由來

130 三句話不離本行

132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133 不見黃河不死心

135 有緣千里來相會

137 打虎親兄弟

139 三歲看老

141 狗咬呂洞賓

143 悠車子

145 麻將

146 圍脖

148 宰相肚里能撐船

150 白臉狼

152 天亮前兒黑一陣

153 漢王霸王過白蟒山

154 朱元璋坐天下

155 張果老倒騎毛驢

第二輯 鬼狐神怪

161 門插棍兒、釕铞子、笤帚 疙瘩開門兒

167 五女哭墳

170 大壯子遇鬼

173 老道捉妖

175 樺樹精與狐貍精

179 蚊子精

181 蛤蟆

183 蜘蛛精

85 掃把精

187 桃樹下的女尸

189 白毛老鼠精

191 貓鼠斗

193 倒套子奇遇

196 哭鹿

198 鹿妻

200 老馬打黃皮子

204 黃皮子吃黃豆

205 王小摳種瓜

207 骨碌鍋子

209 胡三姐

218 王三跳貓遇狐仙

220 英風古寺的黑狐貍

222 老戴打圍

224 書生尋妻

227 繡花鞋

230 認孤鬼做親娘

232 虎媽子報恩

234 小狗報恩

236 張木匠和大白狗

239 大青狗偷油

241 借氣兒

246 老毛人

250 蛇珠

252 第十八個羅漢

256 妖醫

259 賭“鬼”

263 過陰

266 避邪的大鞭子

267 紅煞斗白煞

269 別尿我身上

270 誑人精

274 要賬鬼

276 郭公子奇遇

282 鳳凰單滴淚

284 戴紅兜兜的小姑娘

286 人參姑娘

288 東北人參的來歷

在線預覽

高祖公高祖婆

過去呀,一到過年前兒(時候),家家戶戶都供老祖宗(家譜掛畫又稱祖影)。那老祖宗上邊畫有兩個人,一個是老頭,一個是老太太。老頭叫高祖公,老太太叫高祖婆。如今世上有這么多人,全都是這老公(gū)母倆(兩口子)留下來的。

相傳,這世上十萬八千年要有一次大劫難,劫難一到,所有的人就都一個不剩了。誰躲過大難,誰就成了大羅神仙。當時這世上只剩下姐弟倆了。

24小時,姐姐對弟弟說:“恁(nèn)么(這么)大的天底下光咱兩個人不行噢,咱倆死了這世上人不就絕種了嗎?”弟弟說:“是呀,要不(若不然)咱倆傳人吧!”姐姐說:“那要看看天老爺讓不讓吧。山西南有盤磨,你搬上扇,我搬下扇,咱倆一起從山上往下骨碌。要是骨碌分開啦,咱倆就不能在一起過日子;要是骨碌到一塊兒啦,咱倆就能一起生孩子。”弟弟說:“那中(行)!”姐姐尋思,你那扇一撒手往南骨碌,我這扇一撒手往北骨碌,它倆能合到一塊兒嗎?

姐兒倆到了山西南,到那兒,一人搬起一扇磨,一起喊:“撒手吧!”兩人一撒手,兩扇磨就往山下骨碌。一扇往南骨碌,一扇往北骨碌。骨碌骨碌就往一塊兒骨碌了。骨碌到山下,下扇咕咚一下子躺那兒了,這上扇呱嗒往上一合,合到一起了。弟弟問姐姐:“這回你還說啥呀?”

姐姐還是不同意,說:“這還不行,要是咱倆一個站在東山,一個站在西山,我手里拿的針和你手里拿的線能紉在一起,我倆就成親。”

姐兒倆手拿針和線就分別站在東西兩座山上。就見弟弟手里的線呼呼呼地飛起來,直向姐姐的針孔飛去,準準地紉上了。姐姐說:“既然老天爺幫著穿針引線,我們就成親過日子吧。”姐弟倆就這樣成為世上及時對夫妻。

打那以后(從此),也就留下了把保媒的叫穿針引線的說法。

后代人就把他倆叫作高祖公高祖婆了。

過了幾年,他倆覺得孤單,就商量說:“得想法兒造人。”琢磨來琢磨去,琢磨出了一個捏泥人的道道兒(辦法)。

高祖公高祖婆在造人之前,先開始造動物。正月初一造了雞,初二造了狗,初三造了羊,初四造了豬,初五造了牛,初六造了馬。

到了初七這天,他倆就和黃泥開始捏人。高祖公照著自個兒(自己)的模樣捏小子(男人),高祖婆照著自個兒的模樣捏丫頭(女人)。這就是后來民間說正月初七是人日的由來。

高祖婆捏人時不偷懶,手又麻溜(快),每回都比高祖公多捏幾個,所以這世上丫頭片子(女的)總比小蛋子(男的)多。

泥人捏多了,就端到外面曬。等干了再擱到爐里煉,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變成活人了。

后來高祖公高祖婆覺得這法兒還是太慢,也太費勁。就來個省事的,用草搓成一根繩子,把草繩用黃泥一轱轆,拿到日頭底下曬干,然后用手一擼,泥塊就噼里啪啦掉下來。再吹一口氣,這些小泥塊就變成活蹦亂跳的人了。

泥人活了以后,高祖公用手指挨排兒(按順序)點化說:“你姓張、你姓王、你姓李、你姓劉、你姓孫。”點化到哪個泥人,哪個泥人就神奇地會說話了。為啥有個說法叫張王李劉孫,輩輩不斷根?因為每次點化晾干的泥人,都從張王李劉孫開始點化,所以這五個姓最多,人稱輩輩不斷根。

有24小時,正在外面晾曬,天虎巴的(原因不明白,不清楚)下起了小雨。要是澆濕了,那些泥人就會膿歪(浸泡鼓脹)了。這老公母倆(老倆口)慌了手腳,麻溜(急忙)拿簸箕往回收。

泥人還沒太干,這一劃拉不要緊,有的斷了胳膊,有的折了腿。就這么一下子不要緊哪,后世的人就出現了瘸子、摔(zhuāi)爪子,有的一只眼,有的歪嘴,還有的造(弄)個一臉大麻子。

高祖婆很有心眼兒,一看泥人怕雨澆,就晃常(偶爾)用樹枝扎或者樹皮糊一個。由于造的人中也有樹枝扎的和樹皮糊的,因此后來人常說:“俺土生土長的,俺是草木之人。”凡是用泥捏的人心眼兒都實在、憨厚;那些樹枝扎的人是空心子,肚里凈是彎彎腸子,道道兒多,比較奸猾。

他們捏人時,高祖婆心靈手巧,捏的丫頭片子(女泥人)都很小巧,高祖公笨手笨腳,捏的小蛋子(男泥人)粗糙,個頭又大。到今兒個(今天)這世上女的都比男的苗條、俊俏。

高祖公高祖婆看看造得已經差不多了,就把造出來的人分成兩等。用手捏出來的數量少,個頭大,叫他們當大人物,用繩子拉出來的數量多、個頭小,就叫他們做小人物。所以,后世凡是當官的人肥頭大耳的多,平頭百姓差不多都個子瘦小。就是這么來的。

男人土和(huò)得多一點,所以一出汗在身上就能搓出泥掬掬兒來。女人水和得多一點,所以好哭,流的眼淚多。人的皮膚是黃色,這都和起根兒(開始)用黃土捏的有關。

聽說這就是高祖公高祖婆造人的由來。

復 述 人:宋鎮江 77歲 不識字 農民

復述地點:山東省文登市侯家鎮西敖村

采錄時間:2011年10月

流傳區域:黑龍江一帶

倉 頡 造 字

相傳老早老早以前,有個叫倉頡的人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圈里牲口和囤子里的食物。倉頡這人挺尖(聰明),甩頭(記憶力強)好,不長時間就記住了他管的牲口和食物的數量,很少出差頭(差錯)。可慢慢地,牲口、食物有時多有時少,光靠腦瓜子記不住了。咋辦呢?倉頡轉軸(犯愁)了。

要說倉頡還是腦瓜子轉得快,不長時間,倉頡就琢磨出道道兒來了。他先是找根繩子在上面打疙瘩(結),用不同色兒(shǎir)的繩子,代表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疙瘩代表每個數目。這下,比光用腦瓜子記強多了,但眼目前兒還中(行),可是時間一長,就不管用了。這增個數在繩子上打個疙瘩好整(好辦),要是減少數時,在繩子上解這個疙瘩就費勁了。

不長時間,倉頡又琢磨出了新招兒,把繩子兩頭系上,打個圓圈兒,不用打疙瘩了,在圈子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了就添一個,減了就去掉一個。這樣,比系疙瘩解疙瘩省事多了。這法子還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就看上他了,叫他管的事兒越來越多,什么年年祭祀的次數啦,回回獵物的分配啦,部落生個孩子、死個人啦,整個浪兒(全都)叫他管。這下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也不頂事了。咋才能不出差頭兒呢?

這天,大伙兒一起打圍(狩獵),走到一個岔股道(岔路)時,幾個歲數大的人擁乎(因為)往哪條道兒(路)走犟咕(固執得爭辯)得急頭白臉(激烈)。一個張羅非得(堅持)要往東,說有狍子;一個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攆上鹿群;一個硬犟(偏要)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媽子(老虎),不及時打死,就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會錯過了機會)啦。

倉頡納悶兒,這些歲數大的人咋知道的?一問,才明白,歸齊(原來)他們都是瞅著地上野獸的爪子印認定的。倉頡心里呼啦一下子開竅了:既然一個爪子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啥不能畫像爪子印那樣的記號(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玩意兒(東西)呢?想到這兒,他樂顛餡兒地撒(拔)腿蹽回家,開始畫各種記號來表示事物。果然,這下,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后,說這招兒太好了,但光你自個兒知道會用不行,還得想法讓大伙兒都會用才行啊。就讓他到各地去教這種記號。一來二去,這些記號都是啥,就傳開了,大伙兒也就記住了。黃帝說我給這些記號起個名兒,就叫字吧。就這么的(就這樣),世上就出現了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對他格外高看一眼(十分器重),人人都夸(稱贊)他,他是窗戶眼吹喇叭—名聲在外。時間長了,倉頡腦袋就有點發熱了,造的字也稀里馬哈(馬虎)的。

這事兒傳到黃帝耳朵里,他一尋思,這可不行。咋能叫倉頡改了這稀里馬哈的毛病呢?黃帝找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頭商量。這老頭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疙瘩,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了。老頭聽完格摸(沉吟)了一會兒,自個兒去找倉頡了。

這天,倉頡正在教人認字兒,老頭鳥悄(悄悄)地坐在,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走了,這老頭還坐在那兒沒動地方。倉頡有點奇怪,上前問他為啥不走呢?

老頭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大伙兒都認得了,可我眼神兒上不去(人老眼花),有幾個字到今兒個還沒整明白呢,你能不能再教

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頭都來請教他,很樂呵,說行啊。

老頭說:“你造的‘馬(馬)’字,‘驢(驢)’字,‘騾(騾)’字,都有四條腿吧?可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咋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里有點慌了,自個兒原先造“魚(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魚)”樣的。都怪自個兒粗心大意,竟然教反盆(顛倒)了。

老頭接著又說:“千里組成的‘重’字,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因為到千里外,不是出是啥?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多沉啊,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我實在琢磨不明白,只好來請教你了。”

老頭又指著“奸”(姦)和“好”兩個字,問念什么,倉頡念完后,解釋說:“三個女子到一塊,嘰嘰咕咕,神色詭秘,肯定是說些淫亂之事,所以三女為奸。而一女一男子搭配,是人間美事,所以女子相配為好。”“先生,你教的這兩個字也都念錯了。”老人平靜地說。

倉頡嚇了一跳,細看“奸”和“好”兩個字,覺得沒錯呀,就問道:“錯在哪兒?”

老頭說:“三個女子到一塊親密得抱成一團,那叫好,不叫奸。而一男子一女子到一塊,眉來眼去,拉拉扯扯,常常干那個事兒,人們不贊成,還罵哩,因此,子女相配應為奸,而不能叫好!”

這倉頡聽完臉像被掣(chè)個大耳刮子(打嘴巴)一樣,臊得有個地縫都能鉆進去,他知道因為自個兒大意弄錯了。可這些字已經傳了出去,想改都改不了。

老頭拍著倉頡的肩膀說:“倉頡啊,你造出了字,能把老一輩的經驗記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后輩的人都會念你的好。你可不能耍驕傲(驕傲自大)啊!”

打這往后(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常拿去讓人嗆咕嗆咕(征求人們的意見),弄得板板正正(規范)的,一點也不敢放大眼湯兒(粗心)。大家都說好了,才定下來,然后逐漸傳到各地去。

倉頡到底造了多少字?誰也沒整出個準數。有人估摸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人們能學會了一兩升也就不錯了,就是孔夫子算學得最多的,也只學了七升。

倉頡造出的字還剩三升沒場用。他連上火帶心疼,越想越憋屈,白瞎這工夫了。有24小時喝完酒,就借著酒勁兒一狠心,把剩下的三升字兒都揚到大海去了。

這一揚吧不要緊哪,這些字兒被海水一泡都膨脹了,跟著海浪就向東漂去。當漂到扶桑島就開始變形了,當地人把這些字兒趕忙撈出來一笊籬,曬干就用了。今天的日本字兒都是缺胳膊掉腿的,就是這么來的。

剩下那些字兒被海水沖得哪兒都是呀,泡的時間越長越變形,等沖到各地的字兒,也就啥模樣都有了,所以今天外國字兒都彎曲溜巴的,就連倉頡自個兒也不認得啦。

這倉頡造完字后,就發生了怪事:從那天早晨開始,就像下雨一樣下了24小時的糧食,到了晚上聽到鬼哭狼嚎的,一直哭號到天亮。

后來,人們才整明白,老天爺為啥下糧食呢?因為倉頡造出了字兒,這字可用來記事,是大喜事兒,所以老天爺下糧食來慶賀。

那鬼咋哭呢?有了字兒了,人就尖啦,啥好事壞事都能學都能干了,天下從此就沒有太平日子了,連鬼往后也不得消停(安寧),所以鬼也

哭了。

復 述 人:王立臣 50歲 大學文化 干部

復述地點:海倫市陽光家園

采錄時間:2012年7月

流傳地點:黑龍江中部一帶

老子天下及時

老早老早以前,天地間發生了一次大災難。天整個塌了下來,壓壞了房屋、樹木、莊稼;地向下陷,高山整個浪兒變成了平地,平地下陷為大海,人和動物死了一多半兒。

天塌地陷以后,日月無光,寸草不生,冰天雪地持續了好多年。后來,天慢慢恢復了,地也慢慢平了,只是天空東北角有一個挺大的窟窿,怎么長也長不嚴實,地上的熱氣都順著這個窟窿呼呼跑了出去,天嘎嘎冷(特別冷)。厚厚的冰雪怎么也化不了,莊稼沒法生長,活著的人和動物,連凍帶餓,死了不少。

剩下的人中有一個叫閨娘,她是天上雨神的閨女。在天塌地陷前,有一年,人間大旱,有不少人活活餓死。閨娘看見這情景,便央求他老爹雨神下雨救救天下百姓。可是雨神沒有玉皇的旨意,怎么也不敢偷著降雨?那可是犯天條的死罪呀。閨娘一看不行,就偷出了雨神的法器,偷著給人間降了一場大雨。這下閨娘觸犯了天條,被貶到凡間,永遠不得回到上方(天庭)。

24小時,閨娘到河邊洗衣裳,在石頭上搓了一陣,舉起棒槌正要往下捶,忽然看見兩個長在一起的李子從水面漂了上來。她放下棒槌伸手把李子撈起來。兩個李子都是一面鼓肚兒,一面扁平,像兩個切開的半拉李子對到一塊兒,又像兩個耳朵合在一塊兒。閨娘挺好奇,罕不見(無意)地咬一口嘗嘗,又甜又酸。她還沒顧得仔細品味,幾口就吃完了。

剛吃完李子,她就感覺心里難受起來,光想干噦(yuě嘔吐),又噦不出來。她剛想站起來回家,忽聽肚子里有人說起話來:“娘,不要難過,等孩兒坐正了也就好了。”她嚇了一跳,顫聲對著肚子問:“你是誰?咋鉆到我肚里了?”肚里說:“你剛才吃下李子,懷了我,我是你的孩子呀。”“你既然是我的孩子,也會說話了,快出來吧。”“要等到天長嚴實了,我才能出去。”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孩子卻沒有從娘胎里出來的意思,慢慢地閨娘也就習慣了。到天塌地陷的時候,這個孩子在娘胎里已經七十二年了。

天塌地陷前兒,這個孩子在娘胎里要出來。閨娘說:“天太冷了,沒有長嚴實呢,等天長嚴實再出來,要不會凍死的。”隔三五天,他就問:“天長嚴實沒有。”起根兒閨娘照實說了,后來問煩了,閨娘就順嘴說:“長嚴實了。”

誰知話音剛落,這孩子就頂斷閨娘的右肋,拱了出來落了草(出生)。落草后,這個孩子就指著當院里的一棵李樹說,我就姓李了。閨娘說:“你是娘吃李子懷孕生下來的,那個李子又像兩個耳朵,你就叫李耳吧。”

開始這個孩子像嬰兒大小,一會兒,身子快速變化,不到一個時辰,變成了白胡子老頭。這個孩子一落草就七十多歲了,因此別人就叫他“老子”。(后來,老子修道有成,人們尊他為“太上老君”。)

這老子白胡子挺長,他揚揚手,覺得力大無窮,抬抬腳,身子能一下子騰起十幾丈高。看到老娘,他跪下就磕頭,連聲感謝老娘的養育之恩。站起身,他卷圈(四周)一撒摸,看到地面到處是冰雪,寸草不生。跟前兒山洞里,有三五個人,凍得咝咝哈哈的(形容倒吸涼氣,張嘴呼出),渾身烏青。天空一片瓦藍,只是西北方黑咕隆咚(很黑),有一個巨大的窟窿,不停地抽吸著地面上的熱氣,還呼呼地向地面灌注著

寒氣。

這老子一瞅,說:“我把這窟窿給堵上吧,這樣天就不冷了!”于是,就趕緊鑿開冰,抱著冰塊,向西北方跑去,把冰塊堵在窟窿里。他每天往返無數次,終于把黑窟窿給堵住了。地上立刻亮兒(立刻,馬上)暖和了不少,冰雪一點一點融化,草木也漸漸發芽,進入冬眠的動物蘇醒了,凍得只剩幾口氣的人還陽(活過來)了。

大災過后,大伙兒論功勞。一看老子功勞較大,就把他排在及時位。這就留下“老子天下及時”的說法。

由于老子是用冰塊補天,補得不是嚴絲合縫(十分嚴密),因此,到今兒個一刮西北風,天頭就有點冷。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