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悅讀時光 富人的秘密圖書
人氣:25

悅讀時光 富人的秘密

揭開財富的面紗,洞悉成功背后鮮為人知的秘密。啟迪創富思維,汲取財富智慧,開啟通往成功的大門

內容簡介

《富人的秘密》通過古今中外最富代表性、最富傳奇色彩的40余位"富人"的財富故事,向讀者多方位展示了"富人"這個高踞財富金字塔的小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態。他們中有很多人和我們一樣,出身平凡甚至貧寒。他們也曾窮困潦倒、屢受挫折,但在多數人選擇退縮和妥協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努力和堅持,最終攀上了金字塔的。富人是成功的代言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擁有的巨額財富,更在于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笑對失敗和挫折的強者風范。

富人曾經也是普通人,但他們又有著與眾不同的潛質。他們堅持夢想,勇于行動;他們擁有無限創意,善于出奇制勝;他們能夠抓住機遇,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他們懂得用共享獲得共贏,用人才成就事業……當功成名就以后,很多富豪依舊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做慈善,關注教育、環保和公益事業,讓財富給更多的人帶來了幸福。在多方位揭示財富的秘密之后,我們便能汲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書寫自己的財富傳奇和成功人生。

編輯推薦

1、《悅讀時光 富人的秘密》生動地解讀了"富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古今中外具代表性、富有傳奇色彩的40余則富豪的勵志故事,深入淺出,帶給你深刻的思考和啟迪,幫助你找到自己的財富密碼。

2、《悅讀時光 富人的秘密》共分5章:堅持夢想,勇于行動;劍走偏鋒,創意制勝;抓住機遇,贏在觀念;堅忍果敢,開創基業;財盡其用,樂享人生。深入解讀富人的成功之路,詮釋了富人對待夢想、創意、機遇和財富的態度,以及成為富人所必須具有的潛質。

3、《悅讀時光 富人的秘密》 小開本,輕型紙印刷,輕巧便攜。雙色插圖,裝幀精美,版式清新活潑,帶來超值的閱讀享受。

目錄

目錄

堅持夢想,勇于行動

從天才少年技師到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車夢

成就飛翔傳奇——波音公司創始人威廉?波音

將夢想無限復印——美國施樂公司創始人喬?威爾遜

為孩子構建夢幻童年——"芭比娃娃"之母露絲?漢德勒

將"美國夢"進行到底——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

創建一個全球女性共享的事業——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

劍走偏鋒,創意制勝

冷靜觀察,審慎決策——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致富秘訣

堅持原則方能守住夢想——普利策與他的報業帝國

抓住商機,出奇制勝——希臘"船王"奧納西斯

敢于及時個吃螃蟹的人——中國電影皇帝邵逸夫

永葆創造力,不走尋常路——天才設計師皮爾?卡丹的成功之路

創意要隨市場而動——敢為天下先的馬云

贏在破釜沉舟的勇氣——賈軍與東方愛嬰

抓住機遇,贏在觀念

貪婪與恐懼——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投資于不穩定狀態——索羅斯的投資秘籍

認準優勢,挖掘潛力——布隆伯格的傳奇人生

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鋼鐵巨頭"拉克希米?米塔爾

用別人的錢開創自己的事業——薩奇兄弟的財富傳奇

在危機中抓住商機——"華爾街空神"約翰?保爾森

于無聲處聽驚雷——史玉柱的非典型營銷模式

共享資源,善用人才

一封信叩開成功大門——美國出版業巨頭博克

永遠把人才放在及時位——三星創始人李秉哲

領導比管理更重要——美國通用電氣第八任CEO杰克?韋爾奇

釋放每個人的潛力——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

善用各種人力資源——比爾?蓋茨的成功秘訣

合作共贏,幻境生財——《大唐風云》與綠盛集團的聯合創意

兄弟聯手,共赴輝煌——馬化騰與他的金牌創業團隊

堅忍果敢,開創基業

勇敢地搏擊命運——夏普公司創始人早川德次

百忍千鍛事遂全——日本"國產車之父"豐田喜一郎

在平凡中發掘不凡——迪士尼公司創始人沃爾特?迪士尼

順勢而為成大業——方便面發明者安藤百福

力挽狂瀾創大局——《華盛頓郵報》CEO凱瑟琳?格雷厄姆

逆境中磨煉出的印尼首富——"現代紅頂商人"林紹良

將山寨做成時尚——Inditex集團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

左右命運的方向——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

財盡其用,樂享人生

美國慈善事業的開創者——"鋼鐵大王"卡內基

節儉自律的億萬富翁——經營之神王永慶

駕馭財富,造福桑梓——"海上王者"包玉剛

"小氣鬼"與"大善人"——加拿大首富肯尼斯?湯姆森

寸草之心報春暉——紅色資本家霍英東

從蛋糕總裁到環保主義者——好利來總裁羅紅

在線預覽

從天才少年技師到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車夢

亨利?福特,一個自幼就酷愛擺弄機械的天才發明家,一個被《財富》雜志評為"20世紀商業巨人"的傳奇人物。他懷著一顆造福人類的心,一生致力于用好的材料制造人人都買得起的好車。他的財富足以和鋼鐵大亨卡內基媲美,但他為人類工業發展和文明進步所做的杰出貢獻卻是很多富豪無法匹敵的。

酷愛機械的小發明家

亨利?福特出生在美國底特律南郊小鎮的一個普通農場主家庭,他不喜歡像父輩一樣踏實務農,而是從小便熱衷于擺弄機械,是全鎮聞名的小發明家。在福特的童年時代,平爐煉鋼法剛剛問世,這意味著人類歷史走入了現代的鋼鐵時代。一次,小福特隨父親乘馬車進城,看到了一輛轟鳴著疾馳而過的鋼鐵怪物——蒸汽車,從此便萌生了制造一輛汽車的夢想。

當時,馬車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以蒸汽為動力的車子已經算是非常高端先進了。不過蒸汽車和后來的汽車相比依然十分笨重,它的輪子是鐵質的,前輪巨大,上面有一個大氣鍋,后面靠履帶牽引著運貨的拖車。所以,當時的蒸汽車主要用于貨運,而且駕駛起來很費力。強大的好奇心驅使著福特不斷探索,他很快和駕駛蒸汽車的司機成了朋友,向他學習駕駛的方法和車子的運動原理。

福特的母親雖然是農婦,卻非常開明,她常常鼓勵福特從事各種稀奇古怪的發明。雖然母親在他未成人之前就辭世了,但她的一句話卻深深地影響了福特一生。母親經常鼓勵他說:"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一定要全力以赴。"

創世紀的發明

有了母親的鼓勵,福特對夢想更加執著,為了學習和積累經驗,他來到了底特律。在這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他找到了人生及時份工作——底特律造船廠的一名見習生。年輕的福特懷揣夢想,意志堅定,在引擎車間里,他學到了很多發動機的原理知識,也贏得了上司的賞識,很快成為正式員工。后來,他又跳槽去西屋引擎公司工作,為制造"利用引擎行走的車"積累了更豐富的經驗。

在外工作近十年后,福特回到了家鄉,繼承了父親的農場。但熱衷于發明的福特根本無心當農場主,于是便在森林旁的空地上蓋起了實驗室,真正開始了制造汽車的試驗。后來,他嘗試制造出了蒸汽機車,但對其速度不滿意。眼看著美國的工業化進程大踏步發展,他迫切地渴望汲取新的知識。知道自己閉門造車是永遠無法成功的,于是,福特決定離開家鄉,告別安逸的鄉村生活,去工業城市里闖蕩,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1891年9月25日,他再次返回底特律,不過這次是帶著自己的妻子。在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創辦的公司里,福特找到了一份夜間值班工程師的工作。愛迪生欣賞福特的天資和勤奮,給了他不少鼓勵和支持。

五年后的一個凌晨,福特終于成功制造出了一輛真正的汽車。福特興奮地駕駛它去十幾公里開外的鎮子上探望妹妹。可以想象路人那震驚和艷羨的目光,連愛迪生本人都激動地盛贊福特的汽車為"創世紀的發明"。

白手起家,打造汽車王國

在成功發明了及時輛汽車之后,福特開始謀劃著成立屬于自己的汽車制造公司,因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分享這一人類進步的成果。他想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汽車,能夠快速奔馳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告成立了,由于缺乏資金,這間公司實際上是由一間小小的貨車車間改造而成的。創業之初,公司的全部資產就是一些工具、器材、模型和簡單的機械,以及由十幾位投資者籌措的2.8萬美元資金。除了福特本人之外,公司的股東包括一個煤炭商人及簿記員、一位賒賬給煤炭商的銀行家,一對兒經營發動機制造廠的兄弟、三位木匠、兩位律師、一位公司職員、一位雜貨店老板和一位風車與氣槍生產商。可以想象,對于福特的新發明,很多有錢的資本家還保持著觀望的保守態度。

但是,公司生產出來的及時輛汽車就得到了人們的肯定,甚至被譽為"市場上最的汽車"。因為它與蒸汽機車相比,不但速度快,而且操作簡單,連小男孩都可以快速上手。在福特的帶領下,公司的產品不斷地研發創新,在短短五年時間里制造出了21種不同車型,車型從字母表中的A一直排到S。公司也由小車間遷到了更加寬敞的工廠內。

在這些車型中,福特和公司成員們也在不斷地摸索哪種車型最適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發現,還是小巧、輕便的N型四缸汽車比較成功。因為它性價比較高,當時市價僅為500美元。于是,沿著這個思路,福特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目標,那就是為普通民眾生產汽車,讓人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福特汽車。在當時,汽車本來是屬于貴族的奢侈品,普通的美國民眾很難企及,而福特正是抓住了這一商機,才創建了自己的汽車王國。

當時,福特的這一想法受到了公司一些股東的阻撓,他們固執地認為汽車本來就是特權階級的奢侈品。福特力排眾議,堅持走平民路線,終于生產出風靡世界的夢想之車——T型車。這種今天在電影中時常出現的經典老爺車在當時確實引領了一代風潮,它于1908年10月1日步入歷史舞臺,成功地改變了20世紀的交通運輸。這種T型車不加選裝件的售價僅僅為260美元,一般工薪階層都買得起,打破了汽車只屬于有錢人的神話。這種車不但價格低廉,而且堅固耐用,深受美國民眾的喜愛。在它進入市場及時年,就達到了1萬多輛的銷量,成功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銷售記錄。

福特的智慧

到了一戰前夕,福特汽車公司的產量已經超過了全國汽車總產量的一半。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市場需求,福特開始嘗試批量化的快速生產。他嘗試讓每一個工人固定在流水線的某一個生產環節上,以節省工作時間、提高效率。通過繩子和絞盤將底盤在地板上進行傳送,福特汽車公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的批量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批量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福特并沒有像一些資本家一樣拼命地榨取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而是主動提高員工薪水,當時福特公司的低日薪是同行業的兩倍多。在福特看來這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將削減成本寄托在技術革新之上,而非克扣員工薪水。而且他深知市場的重要性,他說:"我可以找到創造高工資的生產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顧客的數量。"

這就是福特的智慧,他相信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革的力量,一生致力于服務人類而非獨謀私利。他從一個農場主之子一步步成為汽車王國的領袖,靠的就是勤奮執著的學習、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親手建立起一個影響20世紀的汽車王國之后,福特放棄了公司的一切事務,和妻子克拉拉來到一幢寧靜的老房子里,幸福地度過了余生,于1947年4月7日離開了世界。

成就飛翔傳奇——波音公司創始人威廉?波音

威廉?愛德華?波音,一位傳奇性人物,波音公司的創始人。他放棄經營狀況良好的木材生意,投身于前景莫測的飛機制造業中。威廉堅信,在航空領域,沒有什么不可能。秉持這一信念,威廉成就了自己的飛行夢想。同樣也是基于這一信念,他引導飛機走向商業應用,開拓了民用航空郵政和民用航空客運事業,使波音公司躋身世界航空工業之首。

被取笑的夢想

威廉?愛德華?波音,生于美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威廉的父親是德國人,礦山工程師。移居美國后,威廉的父親將木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威廉出生的時候,家境已頗為富裕。

威廉自幼被送往瑞士求學。中學時期,他回到美國,并于1903年肄業于耶魯大學。威廉從小就對機械類物品愛不釋手,但在職業選擇上,他仍是遵從父親的意愿,投身于本家的木材生意。

同是在1903年,在美國的暗中操控和支持下,巴拿馬共和國成立了。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使用權堂而皇之地落入美國之手,美國開始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遠洋行動。大勢所趨,適合深海遠航的大型船只被批量制造出來,而制造船只需要的木材也變得炙手可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父親奠定的基業,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威廉很快將木材生意發展壯大。二十余歲的他,已榮膺"格林吾德原木公司主席"一職。

1909年,威廉因船只業務來到西雅圖,正趕上"阿拉斯加-育空-太平洋"博覽會。博覽會上,威廉及時次見到有人駕駛的飛行器。威廉被這個能帶人飛上天空的家伙深深吸引了,從那以后,他開始關注有關飛機的一切資訊。

次年,一年一度的飛行比賽在洛杉磯舉行。聞訊而來的威廉坐在觀眾席上,看著一架又一架飛機以優美的姿勢翱翔天際,心中羨慕極了。比賽間隙,他離開觀眾席,跑到飛行員身邊,提出一同乘坐飛機的請求。可飛行員個個盛氣凌人,果斷地拒絕了他。同年,威廉來到紐約長島。美國著名飛機設計師、飛行員寇蒂斯的現場表演,更增加了他對飛機的興趣。

1915年7月4日,威廉擁有了生平及時次飛行體驗。載他上天的飛機是一家寇蒂斯式水上飛機,沒有座艙,也沒有其他安全防護設施,駕駛員和乘客都只能坐在機翼上。當時,與威廉一起體驗飛行旅程的,是他的一位朋友,畢業于航空工程大學的海軍軍官喬治?韋斯特維爾特。威廉看著制作粗糙簡陋的飛機,突發奇想,他覺得自己可以造出比這架飛機性能更好的飛機。威廉將自己的想法向韋斯特維爾特提及,兩人一拍即合,立時開始籌備成立生產飛機的公司。

威廉的這一決定,在家族中引起軒然大波。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飛機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表演性質多過于實際用途。駕駛飛機,尚未成為一門專業技能。飛行員的日常工作,除了比賽外,不外乎帶著好奇的民眾上天兜風、表演空中雜技之類,借此賺取收入。在這個尚未形成行業的領域,大多數人認為,威廉的決定無一絲商業智慧可言,純粹是個人一時興起,而飛機更是使他喪失大志的玩物。面對周圍人的嘲諷,威廉絲毫不為所動。他認為,飛機的前景不會局限于娛樂產業,總有24小時,會成為比汽車、火車更迅捷的交通工具,成為一項事業。

全然放棄已頗有成就的木材生意,投身于陌生且看不到利潤空間的行業,威廉自己也猶豫過,但他無法違背發自心靈深處的夢想的召喚:制造好的飛機,發展航空事業。

1916年,威廉和好友韋斯特維爾特創辦了B&W公司。

艱難起步

公司成立后,威廉立即在一家飛行學校里學會了飛行駕駛。公司成立了,飛行技術也掌握了,B&W公司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然,遲遲未來的東風,就是他們尚未生產出的飛機了。

很快,B&W公司的及時個產品藍鳧水上飛機制造成功了!誰也想象不到,這架飛機出產自一個簡陋的工棚,由20多個人手工焊接而成。1916年6月15日,在西雅圖聯合湖上空,威廉親自駕駛藍鳧,成功完成了首飛。

按照威廉最初的構想,這架藍鳧是按照美國海軍的軍事應用標準設計制造的。可惜的是,藍鳧并未通過海軍的性能測試。此時,韋斯特維爾特又接到上級命令,要去遙遠的東海岸服役。身為一名軍官,韋斯特維爾特不得不服從調令,從此與波音公司分道揚鑣。

首架飛機乏人問津,合作伙伴突然離去。這兩個打擊并未讓威廉氣餒。1916年7月15日,威廉創建了太平洋飛機制造公司。他高薪聘請技術總工程師,招聘16名工人,利用舊船塢制造機翼和浮筒,使用破工棚拼裝機身。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5架C型機問世了。

C型機在藍鳧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美國海軍經過試飛進行性能測試,對其十分滿意,一次性訂購了50架,總價值57.5萬美元。在20世紀初期,這筆錢可算是巨款了。依靠它,波音公司的條件有了很大改善。1917年4月,威廉又將公司改名為波音飛機公司,主營業務為制造軍用飛機。

1918年11月,及時次世界大戰結束了。軍用飛機的需求量大大減少,這讓包括波音公司在內的許多飛機制造公司面臨窘境。除了娛樂和軍事方面,飛機還能干什么呢?威廉每天都在苦苦思索著。

同年,為了緩解公司財政危機,威廉將兩架B&W公司出產的飛機賣到新西蘭,新西蘭將藍鳧用于國家郵政業。藍鳧受到新西蘭人民的熱烈歡迎,它開啟了新西蘭民用航空的歷史。賣掉飛機的錢對于波音公司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其后,由于失去收入來源,波音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

當時,很多飛機制造公司宣告破產。但威廉始終相信,飛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只是還沒有人能夠看懂。威廉堅信,人才是及時生產力。他非但沒有做出裁員舉動,還借錢支付員工薪水。波音公司發行股票以取得流動資金,當然,這些股票幾乎都是由他自掏腰包買進,可這還遠遠不夠。無奈之下,威廉只好就地取材,用生產飛機的材料生產家具,甚至還在公司附近養了一批奶牛以增加收入。

慘淡經營了兩年后,波音公司的轉機到來了。

受藍鳧郵政飛機的啟發,威廉決定,利用飛機便捷快速的交通特點,開啟對外民用航空郵政事業。1920年10月15日,威廉駕駛飛機飛往加拿大溫哥華,機上捎帶著幾十封信件。威廉的這次試飛,標志著世界上首條國際航空郵件航線的開通,同時,這也是波音飛機跨入民用領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一步。

事實是的

為了適應民用航郵的需要。波音公司經反復試驗研究,生產出適合航郵的40A型郵政飛機。波音公司的航郵事業展開了。

1927年,波音公司取得往返舊金山和芝加哥之間的資格,這標志著波音公司逐漸占領國內航郵市場。受郵政機上搭載乘客的啟發,威廉又一次突發奇想:飛機,可以像火車、輪船一樣搭載乘客!

很快,波音公司研制出80A型飛機,以搭載乘客為主。不久之后,波音公司又研制出波音247型客機。這架飛機采用全金屬結構,流線型機身,無論是抗壓強度還是飛行速度,都當仁不讓地雄踞全球飛機制造業經驗豐富地位。1933年,波音247型客機一經推出,即震驚了全世界,引領起航空技術的變革風暴。隨后,波音公司又在改良247客機的基礎上,推出道格拉斯DC-2型客機,這兩種客機迅速成為世界各國爭先訂購、模仿的經典款型。

波音公司的成功模式引得其他國家爭先效仿,但在美國,波音公司卻一家獨大,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威廉及波音公司董事會敏捷的思維、快速的反應能力是分不開的。自從及時架40A型郵政飛機問世以來,波音公司就分成波音航空、波音空運等幾家內部分公司。隨著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波音公司又兼并了諸多與飛機制造息息相關的企業。到1934年,波音公司已成為集多種直接和間接業務為一體的"聯合航空及運輸企業公司"。

20世紀30年代,愈演愈烈的經濟大蕭條使美國民眾失業率激增,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各類企業紛紛倒閉,波音公司卻絲毫未受影響。相反,飛速發展的航空業和波音公司的壟斷規模,使得公司業務如日中天。至此,威廉25年前許下的飛行夢想,終于成為現實。他一手創立的波音公司,成為美國航空工業的龍頭企業。正如當年威廉所說的那樣,不用理會周圍人的懷疑嘲諷,事實,是的,也是最有力的。

將夢想無限復印——美國施樂公司創始人喬?威爾遜

喬?威爾遜,施樂公司創始人。他獨具慧眼,將靜電復印術推向全球,引發復印界翻天覆地的變革。他胸懷天下,發展企業的同時不忘承擔社會責任。他的夢想是個多面體,囊括了社會、家庭、企業和個人,而非單一的財富增長。隨著施樂公司的壯大,喬?威爾遜的夢想,被無限復印傳承下去,成為施樂不朽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精髓。

掛帥哈羅伊德

1909年12月23日,在美國杰納西河畔的小城羅徹斯特,約瑟夫?錢伯林?威爾遜出生了,即后來的喬?威爾遜。他的祖父J.C.威爾遜起家于典當行,1906年,J.C.威爾遜和三位合伙人一起,創立哈羅伊德公司。公司主要業務為感光乳膠制造,這項技術依附于著名的柯達公司。

隨著喬?威爾遜的長大,哈羅伊德公司也逐漸壯大。1917年,頗具管理能力的默舍爾取代了喬?威爾遜的祖父,成為公司總裁。不同于父親J.R.威爾遜對默舍爾的排斥,喬始終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不摻雜個人情緒地觀察默舍爾對公司的管理模式,并暗自權衡利弊。

成年后,喬?威爾遜進入羅徹斯特大學進修。此時,他的父親已是這家大學的董事會成員,祖父也身居羅徹斯特市政界要職。優越的家境并未讓喬?威爾遜染上紈绔子弟的陋習,相反,他好學上進,嚴守紀律,被大家公認為"紀律性最強的學生"和"課前準備最充分的學生"。大學生涯培養了喬?威爾遜"謀定而后動"的嚴謹性格和的領導能力。

畢業后,喬?威爾遜理所當然地進入哈羅伊德公司。在管理理念上,喬?威爾遜和公司元老們的矛盾日益加深。元老們認為,喬?威爾遜應該"聽話",而畢業于正規院校又頗有主見的喬?威爾遜,卻認為默舍爾的許多思想跟不上時代。這種分歧從開始的隱而不露,逐漸浮出了水面。

1940年3月,默舍爾擅自同意德國化工巨頭法本公司收購哈羅伊德。這一舉動,使威爾遜父子和他的矛盾達到頂點。雖然這一收購計劃胎死腹中,但公司管理階層卻因此出現分裂,甚至出現組建兩個董事會、各自為政的局面。

經過威爾遜父子的暗中運作,1943年公司年度大會上,喬?威爾遜的父親終于以19∶1的優勢,坐到總裁寶座上。同時,喬?威爾遜也擔起總經理的重任。1944年4月,J.R.威爾遜因咽痛隱退,喬?威爾遜當選為公司總裁。那一年,喬剛滿36歲。

默舍爾的教訓讓喬?威爾遜學到,他必須成為一個有公信力、讓員工愿意追隨左右的領導。于是,他開始廣泛參加公益事業,博得良好的信譽。但隨著二戰接近尾聲,哈羅伊德公司作為軍事供應商的優勢將不復存在。當時,復印行業的復印技術只有照相沖印法、擴散轉印法和熱影印法等有限的幾種。而哈羅伊德賴以維持的熱影印法,本就源自柯達公司,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喬?威爾遜敏銳地覺察出,如果不進行技術革新,戰后,小小的哈羅伊德公司將失去立足之地。

只要復印術得到完善

1938年10月,畢業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切斯特?卡爾森發明了光感、靜電復印新技術。多處兜售專利權未果,1944年,他投身于巴特爾研究院,和該院合作,進一步改進自己的"電子圖像復印技術"。

同年,《無線電工程新聞》增刊中刊載了卡爾森的專利。恰巧,這篇文章被喬?威爾遜看到了。喬?威爾遜立即意識到,改變哈羅伊德公司命運的時刻到了!這項技術可以使哈羅伊德擺脫柯達公司以化學乳劑為主的復印術,轉而開始一種全新的復印方法。

1946年9月,喬?威爾遜代表哈羅伊德公司,與巴特爾研究院接洽,買下了這項專利。同年10月,喬?威爾遜與卡爾森正式會晤,兩人一拍即合。喬?威爾遜當時決定將電版攝影復印機作為公司的主要研發目標,并投注大量資金。哈羅伊德公司董事會沸騰了。他們不明白,總裁為什么在公司日益滑坡的階段,耗費巨資買下一個從未經過實踐的專利。當時,除了喬?威爾遜和卡爾森,誰也不相信,這項技術日后會成為復印業大變革的里程碑。

讓喬?威爾遜意外的是,看似新穎可行的靜電復印技術,卻被光電導體所拘囿,整個項目幾乎陷入停滯。此時,原先反對引進這項專利的董事會股東們又聯合起來,大力阻止喬?威爾遜繼續研發電版攝影復印機。喬?威爾遜并未屈從于壓力,他告訴董事會:"只要復印術得到完善,我們付出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也正是這句話,成為日后施樂公司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的精神動力。

接下來的時間里,喬?威爾遜在研發新技術上的投資,是哈羅伊德公司同期收入的2倍。他甚至抵押了個人的全部資產,將所得全部投入到研發工作之中。在喬?威爾遜的支持下,幾近停滯的項目艱難維持著。不久,轉機來了。巴特爾研究院率先發現,硒比日常所用的硫和蒽感光性要強1000倍以上。同時,卡爾森建議拉大電針和金屬板的距離,解決了襯底中存在附著顆粒的問題。

1948年,喬?威爾遜把使用靜電復印術制造出的新一代復印機命名為"Xerox",即施樂。施樂復印機在市場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占據復印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的,仍是傳統復印機器。1958年,喬?威爾遜將公司名稱改為哈羅伊德-施樂。這一改變表明了他以施樂復印機為公司主營業務的決心。

之后,喬?威爾遜和卡爾森不斷調研,多次改善產品性能和結構。終于,1959年,哈羅伊德-施樂公司制造出風靡全球幾十年的經典機型——914復印機。914誕生后,并未馬上推向市場,而是先經過了各種性能的測試。一位曾參與914制造與測試過程的工程師透露,在喬?威爾遜主義的驅動下,當時的設計團隊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包括總裁在內的所有員工,都日夜不分地加班加點工作。哪怕是一顆螺絲釘不合規格,也會將全部914樣品進行返工。經過將近1萬次精益求精的改進和測試,1961年,914正式面向社會發售,推行之初,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搶購熱潮。同年,喬?威爾遜正式把公司的名字改為施樂。

輝煌的施樂時代

914復印機的誕生,帶來了復印史上翻天覆地的變革,也賦予了"復印件"這個名詞新的含義。以前,原件只能復印一份,如果再想復印的話,還要依靠原件才能成型。可靜電復印術,不僅使復印件可以復印復印件,人們甚至可以復印手,復印商標,復印一切掃描得到的東西。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全國范圍內,914僅占復印機總量的2%,卻擁有了75%的復印份額。

不久,在喬?威爾遜主導下,施樂公司又推出體積更小、復印數量更多的813復印機,深受人們青睞。與此同時,喬的目光開始轉向國際市場,他通過合資的方式,先后在英國和日本建立蘭克-施樂公司和富士-施樂公司,將施樂公司推向國際化的道路。

施樂公司崛起于美國經濟大蕭條末期。當時,許多同期發展的工廠一味擴大規模,以增長收益為主,忽略了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而施樂公司不僅關注產品質量和數量,更關注產品是否符合環境保護的標準。從推出及時臺914復印機起,喬?威爾遜就把"品質、環保"作為產品不變的定位。施樂公司生產的每一件產品,都可稱得上精益求精。多年來,施樂產品多次被評為"世界品質",并在世界范圍內,榮獲25個部級質量大獎。其中,美國國家質量大獎、歐洲質量獎、日本戴明獎,均是用以褒揚產品質量的世界頂級獎項。

除了過硬的質量外,施樂公司的產品堪稱環保標兵。大至一臺打印機,小至一個墨粉倉,絕大多數能夠進行再利用和再加工。每年,施樂公司位于全球各地的工廠,都會獲得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頒發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資格。

如今,施樂公司已成為威望卓著的國際型企業,創造了無數個足以影響世界的發明:windows下拉菜單、鼠標、個人電腦、圖形用戶接口、靜電復印機、普通紙復印機、桌面傳真機、彩色復印機、激光打印機、以太局域網系統、及時套商用數字出版系統、及時臺全彩色網絡激光打印機、世界最快的數碼彩色復印機……

1968年5月,喬?威爾遜辭去施樂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1971年11月,喬?威爾遜因心臟病突發離開人世。但施樂公司并未因喬?威爾遜的離去而亂了陣腳,而是繼續依循喬?威爾遜建立的企業文化和公司發展理念穩步前行。

喬?威爾遜是一位胸懷天下的人。施樂公司得以迅速躋身于世界500強企業,除了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外,也是氣度決定高度、心胸決定舞臺的真實寫照。喬?威爾遜的夢想,不僅是公司的壯大,品質的追求,更是社會、家庭、企業、個人的綜合性發展和完善。正如他總是放在錢包中的個人使命宣言所述:創造異常豐富的家庭生活;領導一個企業,為工人謀福利,為客戶提供服務,為企業的所有者帶來繁榮;幫助自相殘殺的社會恢復團結,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內心平靜祥和的人。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