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納達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拿下了個人第八座法網冠軍,成為史上在一項大滿貫賽事中八度封王的球員。
9月,納達爾在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擊敗世界及時德約科維奇,贏得個人在2013年的第二座大滿貫冠軍。這也是他第十三座大滿貫獎杯,成為網球史上贏得大滿貫次數第三多的選手。
是什么造就一位冠軍?需要怎么做才能成為你所從事的運動的選手?
拉菲爾·納達爾,網球偉大的球員之一,與獲獎記者約翰·卡林一起合作,寫出了這本回憶錄《拉法:納達爾自傳》,為上述的問題給出了答案。他揭示了他的比賽的秘密,分享在他的成功背后鼓舞人心的個人故事。故事開始于地中海的小島馬洛卡,緊密團結的納達爾家族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從4歲開始就由叔叔擔任教練,父母教會他謙卑和尊敬他人,被格外親密友愛的家人所重視呵護,納達爾締造出非同尋常的豐功偉績,成為蜚聲世界的名人,卻一直是親和勤勉的角色模范,為各行各業的人樹立了榜樣。
自十年前開始網球職業生涯起,二十五歲的納達爾(2011年時)迅速崛起,成為有史以來贏得四大滿貫的最年輕的球員。十九歲的時候他贏得及時個大滿貫冠軍法網,并以此為起點,先后贏得溫網和澳網,并于2010年贏得最艱難的美網。他的回憶錄帶著我們來到幕后,分享職業生涯的高峰和低谷,從贏得被約翰·麥肯羅稱為他所看過的"最偉大的網球比賽"的2008年溫網決賽,到2009年因為家庭問題陷入低谷和威脅職業生涯的種種傷病。
懷著真誠、信念和智慧,拉斐爾·納達爾帶著讀者體驗他的生命中跌宕起伏和勝利輝煌的旅程,全程一直沒有忽略他最為重視的價值:家庭的團結與愛。
十三座網球大滿貫獎杯得主、年輕金滿貫選手;
歷偉大的網球運動員之一 納達爾自傳;
43張全彩插圖記錄納達爾的生涯偉大瞬間。
拉菲爾·納達爾: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網球巨星之一。1986年出生于西班牙的馬洛卡,總共贏得十個大滿貫冠軍(截至2011年,迄今已獲得十三個大滿貫)和職業"金滿貫"——四大滿貫冠軍和2008年奧運會金牌。他繼續生活在馬洛卡,并相信他永遠不會離開那里。
約翰·卡林:
原籍英國,目前是世界發行量的西班牙語報紙《國家報》(El Pais)的博學國際撰稿人。他的作品《勇者無懼》(Invictus)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致謝辭
人物表
及時章 中央球場靜悄悄
"克拉克·肯特與超人"
第二章 激昂的對決
托尼叔叔
第三章 幻滅的足球夢
納達爾家族
第四章 蜂鳥
緊繃的神經
第五章 勝利的恐懼
馬洛卡人
第六章 "暢享最純粹的喜悅"
最漫長的24小時
第七章 意志決定一切
東方快車謀殺案
第八章 失樂園
拉法的女人
第九章 屹立在世界之巔
馬納卡
職業生涯成就
歸根結底,你必須明白頂尖選手之間只有毫厘之差,甚至幾無差別,決定比賽勝負的只是那么幾個關鍵分。我和托尼叔叔都說過,在很大程度上,我成功的秘密在于我的謙遜,這可不是我在顯擺或在賣弄公關手段,也不是因為我想把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顯示道德上的優越感。謙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比賽的關鍵時刻你必須保持較大程度的專注,你必須知道,你不可能只靠天賦去贏球。我不喜歡拿自己和其他球員進行比較,但我認為,或許在精神層面上,我獲得了某種優勢。我不是在說我毫無畏懼,更不是在說,每個賽季開始時我已經成竹在胸。我也會覺得害怕,也會覺得困惑——因為我知道頂尖球員之間其實相差無幾。但我覺得我可以接受困難,并戰勝這些困難,而這正是我比許多對手做得更好的地方。(納達爾)
在莫亞眼中,納達爾不屈不撓勇奪冠軍的品質更加難能可貴,因為他必須克服種種焦慮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就,而這也是為什么他在場上人氣鼎盛的原因。人們總是更關心艱苦奮戰的落后一方,而不是帶著優越感揮灑自如的強者,因為落后的一方更接近人性,在觀眾的眼中,帶著缺陷的納達爾比巍峨如奧林匹亞天神的費德勒更加親近。如果納達爾在場上的表現像以前的一代宗師比約·博格,如果他在場上像約翰·麥肯羅一樣狂野囂張,人們或許不會那么喜歡他。莫亞覺得納達爾與費德勒是網球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對手。博格冷傲如冰,麥肯羅狂烈似火,而納達爾則是這兩種極端的中和。"納達爾風靡世界的秘密,就在于你可以看到,他像麥肯羅一樣富有激情,又能像冷血殺手博格一樣自制謹慎。冰與火本是無法共存的矛盾,但那就是拉法的特征。"(卡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