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分為基礎篇、攻略篇、共享篇三大部分。其中,基礎篇中撰寫的騎自行車進藏的裝備、要注意些什么,以及到了拉薩后自行車如何處理等問題;攻略篇選取5條經典騎行線路,詳細提供周到細致騎行攻略;共享篇敘述了車友們推薦的車店、俱樂部、裝備店等;全書極其人性化,堪稱國內最實用的騎行進藏寶典。
1.車友實際騎行的一手攻略;
2.車行、俱樂部、裝備店的貼心推薦;
3.附送彩色"進藏線路圖"1張;
4.中國自行車協會推薦的低碳圖書。
本書作者群由近108位真正的近期騎行進藏的車友共同編寫,他們從親身體驗、自身感受為出發點,并兼顧廣大愛好者需求精心編寫。作者群內有大名鼎鼎的雨兒、豪客等騎行屆高手。
Part1 基礎篇
騎自行車=代步工具+健身+旅行
騎自行車進藏的裝備
進藏的必備裝備及選擇
進藏的選備裝備及選擇
進藏需要帶的藥品
進藏時我們要注意
選擇志同道和的同行者
不適合騎自行車進藏的人
騎行中要注意的
女孩子/女士要特別注意的
騎游中遇到狗,怎么辦
騎行時如何攝影
自行車的托運
飛機托運
火車托運
汽車托運
到拉薩后如何處理自行車
Part2 攻略篇
玩轉拉薩
拉薩的住宿
拉薩的生活
吃在拉薩
拉薩購物
玩在拉薩
青藏線
青藏線——青藏公路、青藏鐵路
裝備
消費預算
騎行的時間
騎行準備
托運自行車
穿衣指數
藥品
其他
全線的吃住
西寧休整
西寧的住宿/吃在西寧/西寧購物/玩在西寧
具體騎行攻略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迎佛路、絲綢南路
裝備
消費預算
騎行的時間
騎行準備
托運自行車
穿衣指數
藥品
其他
全線的吃住
具體騎行攻略
新藏線
痛并快樂著的新藏線
交通
裝備
辦理邊防證
消費預算
騎行的時間
騎行準備
托運自行車
穿衣指數
藥品
其他
全線的吃住
葉城休整
葉城的住宿/葉城購物/
具體騎行攻略
川藏線
視覺盛宴之川藏線
裝備
消費預算
騎行的時間
騎行準備
托運自行車
穿衣指數
藥品
其他
全線的吃住
成都休整
成都的住宿/吃在成都/成都購物/游在成都
具體騎行攻略
滇藏線
茶馬遺韻之滇藏線
裝備
消費預算
騎行的時間
騎行準備
穿衣指數
藥品
其他
全線的吃住
大理休整
大理的住宿/吃在大理/大理購物/游在大理
具體騎行攻略
Part3 共享篇
西藏、新疆需要辦理邊防證的地方
環騎青海湖攻略
喀什家訪
中國的瑪雅——古格遺址
梅里雪山內轉經
其他進藏線路小介
藏地的民族與文化
藏族
回族
撒拉族
附:進藏的總地圖
藏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民間信仰/衣食住/藏族的節日/藏族的禁忌/藏族的禮儀
回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衣食住/回族的節日/回族的禁忌/回族的禮儀
撒拉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衣食住/撒拉族的節日/撒拉族的禁忌與禮儀
維吾爾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衣食住/維吾爾族的節日/維吾爾族的禮儀
白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民間信仰/衣食住/白族的節日/白族的禁忌
納西族
歷史淵源/宗教信仰/衣食住/納西族的節日/納西族的禁忌
唐蕃古道
西寧市→湟源縣→日月山→倒淌河鎮→共和縣(恰卜恰)→河卡山口→大河壩道班→鄂拉山口→溫泉鄉→姜路嶺山口→花石峽鎮→瑪多縣→瑪多黃河大橋→星星海(用貢瑪錯)→大野馬嶺鄉→小野馬嶺鄉→野牛溝鄉→巴顏喀拉山口→清水河鎮→珍秦鎮→歇武山→歇武鎮→玉樹州→文成公主廟→尕拉尕山埡口→巧格絨尕溝→上拉秀鄉→下拉秀鎮→甲黑丫合埡口→尕日拉山埡口→囊謙縣→然代拉埡口→俄亞拉埡山口→巴曲河谷→謝尕拉埡口→多普瑪道班→曲澤尕峽→加??ā噜l→吉拉山口→類烏齊鎮→類烏齊縣→支格拉山→覺恩鄉→丁青縣→曲里拉山口→色扎鄉→尺牘鎮→雪拉山埡口→榮布鄉→恰拉山口→雅安鎮→無名埡口→巴青縣→索縣→崗拉山口→崗拉道班→措布鄉→龍布鄉→夏曲鎮→江格拉山口→孔瑪鄉→巴喬拉山口→那曲縣→拉薩市,約1899公里,騎行約31天。
線路推介 落英、尾巴、駱駝、美發、叉叉、安逸、雨兒、合金、東東、其圖。
聯系方式 13439712909[值班手機];695813105(QQ)。
唐蕃古道、迎佛路、絲綢南路
唐蕃古道的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陜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陜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自治區,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
"唐蕃古道" 又稱為" 迎佛路"、"絲綢南路"。顧名思義,"唐"即唐朝,"蕃"即吐蕃,用直白的話解釋一下就是:連接唐朝都城長安和吐蕃都城邏些的路。漢朝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隨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古道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朝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等地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唐蕃古道"被藏民稱為"迎佛路"的原因是開辟這條道路的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了一尊釋迦牟尼12歲的等身佛像。"唐蕃古道"被漢地稱為"絲綢南路"的原因是這條道曾是絲綢交易的重要線路。
關于唐蕃古道,我們必須說明的是:
在很多人看來,真正的唐蕃古道從西寧開始——從西寧才有了"異域"風景。正因如此,很多車友騎行唐蕃古道從西寧開始,我們的騎自行車攻略亦從西寧寫起。
我們是"驢行",不是考古,所以,我們并沒有極其嚴格地按照某一史學流派認為的唐蕃古道行走——文成公主走的某些路段、驛站現已不復存在。
在青海省境內,唐蕃古道的走向和沿線所經站點與青康公路基本一致。過吉多鄉(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到類烏齊后,現代人走的唐蕃古道分成了兩條:一條是經丁青—雅安—巴青—索縣—聶榮到那曲,在那曲與青藏公路匯合后到拉薩,官方公布的里程是969公里;另一條是東行到昌都,然后經昌都—幫達—八宿—然烏—波密—八一—拉薩,也就是川藏北線,官方公布的里程是1086公里。即,從西安走310國道或312國道到蘭州,從蘭州走109國道到西寧,從西寧走214國道到類烏齊,從類烏齊走317國道到那曲,從那曲走109國道到拉薩。
雨兒私語
如果沒有唐太宗和松贊干布這兩個熠熠生輝的男人,如果他們不是同存于一個時代,也許就沒有唐蕃古道。
翻開中國地圖把目光鎖定在西南的青藏、康藏高原,公元7世紀那兒出了一位"深沉、寬厚、杰出、能干"("松贊干布"的藏語意思)的王子。他精通騎射、角力、擊劍,武藝出眾,他愛好民歌、善于吟詩;他13歲繼承王位,南征北戰,重新統一了高原上的各個部落,建新都拉薩(古稱"邏些"、"邏娑"),把西至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南至尼泊爾(古稱"泥婆羅"),東至四川西部、滇西北的廣大區域盡轄為己制,使吐蕃王朝成為東方僅次于唐王朝的強大軍事政權。他就是被后人尊稱為"松贊干布"的吐蕃第33代贊普棄弄贊。
再把目光往地圖的中心移至西安(古稱"長安"),在那兒,一位名叫李世民("世民"是"濟世救民"的意思)、死后被尊為"太宗"的唐朝皇帝,不僅寫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詩、譜得一手好曲,更重要的是他27歲登基后即以政治家的雄才偉略,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盛世——"貞觀之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大唐帝國,成為當時東亞地區文明的中心。一時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至遐邇聞名,國力強大至周邊國家紛紛與唐朝修好,或稱臣內附,或納貢請封,甚至以做大唐的女婿為榮。這些以做大唐女婿為榮的王國里,當然包括松贊干布。
沒有必要、也無法比較唐太宗和松贊干布誰比誰更偉大,因為他們雖然處于同時代,卻站在不同文化底蘊的土地上——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明白大唐的底蘊比吐蕃深厚了很多、很多,松贊干布也十分明白這點。
幾經周折最終實現了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一行從陜西西安出發,過咸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隴山,經甘肅天水、隴西至蘭州,渡黃河,進入青海,經西寧、湟源,登日月山,過倒淌河,然后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花石峽、黃河沿、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顏喀拉山,過玉樹、通天河,到結古鎮,溯子曲河,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那曲,到達拉薩,行程3000多公里,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從文化層面看,在沿途留下了無數的神跡與故事,從某種程度上說,文成公主對在中國大陸保存佛教信仰功不可沒——西藏是中國大陸現在最尊信佛教的地區,很多人重走唐蕃古道或沿青藏線進藏,就是為了重走文成公主走過的"天路",去拉薩朝拜——因為那兒有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從經濟層面說,文成公主把唐朝先進的制造農具、紡織、養蠶、釀酒、造紙等工藝技術,一路走一路傳授,既開拓了唐蕃古道又促進了途經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與吐蕃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并隨之帶去了異域的風俗與文化——長安的婦女們一度風行"吐蕃妝"(將臉涂紅)便是好的佐證。唐蕃古道迅速興盛起來,并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仆仆、商賈云集的交通大道。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存留著文成公主芳蹤。
雨兒私語
裝 備
自行車 請參見"基礎篇"。
其他裝備 請參見"基礎篇"。
消費預算
消費預算是指騎行途中的食宿費用,不包括裝備費用、乘車費用和景點門票費。
唐蕃古道騎行約需800~2000元。沿途較大的消費點是西寧、玉樹和拉薩。我們認識的車友中,有人500元走完這條線,有人花了2萬多。豐儉由人,2000~3000元夠了。
騎行的時間
7月至8月中旬。雪頓節(藏歷六月三十日)和賽馬節(藏歷六、七、八月)是這段時間可以趕上的比較大的節日??筛鶕貧v適當地安排一下行程。過8月20號以后昆侖山到拉薩段就常常會遇到風雪天氣了。
騎行準備
本線路適合山地車、旅行車騎行。
車友驛站 具體聯系方式請參見"共享篇"。
在西寧要把自行車調整到狀態,出西寧直到拉薩都沒有正規的修車鋪,除需掌握簡單的修車技術外,還需攜帶內胎、補胎工具組合、內六角、活絡扳手、剪刀、氣筒、組合工具。
卡戒拉薩驛站請參見"青藏線"攻略。
托運自行車
方法請參見"基礎篇"。
穿衣指數
7~8月穿單褲、秋褲、薄羽絨背心、薄棉衣或擋風的夾衣、長袖單衣、抓絨衣或夾衣或薄毛衣、低幫旅游鞋。
藥 品
參見"共享篇"高原反應的相關內容。
其 他
請參見"青藏線"攻略。
全線的吃住
吃
和青藏線一樣,這一路多以清真飯(面食)為主,兵站和小飯館的早餐多在早上8:40~9:00才開,所以要在前24小時準備好第二天早上吃什么。可準備一些火腿腸、午餐肉之類的袋裝食品,帶些茶葉、速溶咖啡、果汁粉、速沖湯料,士力架、花生、巧克力和能量棒可擇一二。
住
請參見"青藏線"。
全線消費預算
800~2000元(不包括乘車費用和景點門票費)。
具體騎行攻略
西寧休整 請參見"青藏線""西寧休整"的相關內容。
第1天
攻略、地圖詳見"青藏線"及時天。
第2天
倒淌河是唐蕃古道(214國道)和青藏線(109國道)的分界線,唐蕃古道出倒淌河的景致與青藏線格爾木到那曲段十分相像——日月山一過便是農牧區的分界線,綠色越來越稀淡,大高原的雄渾胸懷一點點坦蕩開來。
從倒淌河到柳梢溝埡口約9公里的路,卻有6公里都是陡上坡!好在這24小時的痛苦只有這一段。過柳梢溝埡口后有8公里的下坡路來恢復體力,之后的路起中有伏、伏中有起,悠悠哉哉下午時分便可到共和(恰卜恰)。
雨兒私語
我們到的恰卜恰鎮是海南州人民政府及共和縣人民政府駐地。因地處恰卜恰河谷上部沿岸而得名。在歷史上,"恰卜恰"不僅指現在的恰卜恰鎮,還包括整個古恰卜恰河流域。"恰卜恰"是藏語,意思是"雙河"。據當地人說,恰卜恰叫做"雙河"是因為恰卜恰的河源有兩條:一種說法是恰卜恰河由發源于夏拉日干山的曲尕爾河,和發源于代匝岡山的曲乃亥河。在直亥勒姆石崖前匯合;第二種說法是恰卜恰河由發源于隆寶賽乾山南麓的賽乾河和發源于加拉村上部阿媽勒姆神山左右的葛禾(溝后)水在今索吉亥村以南恰藏村村口匯合。不過,我們從資料上查到,"恰卜恰"又名"恰卜察",也是藏語的譯間。"恰卜"的意思是"水";"察"的意思是"熱",合起來就是"熱水",即"河流流域有溫泉"。這條"熱水河"非常大,連駿馬都難以渡過。
吃 午飯自帶,晚飯到共和解決。
住 住縣委招待所,14元/床。
第3天
共和縣(恰卜恰)(海拔2600米)—河卡山口(海拔3900米)—大河壩道班(海拔3700米),117公里。
出共和,藍天白云下,絲綢般的雪山如影相隨。腳下的路由粗而細劃開戈壁灘伸向天邊,空曠的原野只有自行車輪在嗡嗡作響,視野極其開闊,油菜花盛開著,極養眼。
過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騎行約65公里,近中午時分到了鐵蓋鄉。在鐵蓋鄉補點水,喝點純純的天然酸奶,接著上路。我們的肚子要留到23公里外的"草原及時鎮"河卡。
藏區的色彩漸漸擠走了回族和撒拉族的色彩成為主體——當然,飯館仍是撒拉人的天下。撒拉女人做得饅頭不像城里白得瘆人而是麥子的本色,冒著暄騰騰的熱氣。
出河卡鎮后就開始上河卡山了。盤山路一圈圈蜿蜒通向山頂的經幡。沒開始爬山我的腿已然發軟。彈頭建議我們走山谷右側的小道,這條小道目測就比公路近許多。走上小道我才想明白:小道之所以近在于它的陡峭!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絕望,推上海拔3900米的河卡拉山口時的一瞬間,體內千條百條支撐我的力點亦在同一瞬間同時撤掉,我一下子癱坐在地上——景致實在是美!
雨兒私語
順著盤山路"爬騎",千萬別走山谷右側的小道——這條小道目測比公路近許多,是因為它陡峭!
出山口后是6公里的下坡至河卡山南的三岔路(一條通往興海),路在河谷里行進,谷的左邊有水流過,因而多了綠色的草場并因綠色的草場而多了份生命的氣息,牦牛和羊又開始"散落"在草地上。20公里后到了大壩河。彈頭帶我們來到他上次住過的道班,隨著乍起的狗聲,看到了道班的親人們。
有車友騎行到大壩河道班時,沒能住宿,不得不再前騎了約10公里,到小河壩村。車友再行這段時,請留出足夠時間。
吃 午飯在河卡鎮吃,可順便帶些吃的,晚上吃。
住 可住道班,運氣好的話住宿、吃飯全免費。
第4天
大河壩道班(海拔3700米)—鄂拉山口(海拔4489米)—溫泉鄉(海拔3830米),74公里。
出大河壩行進在河谷里的路或起或伏,一邊仍是深不見底的裂谷,一邊仍是山與草場交替著。騎行約20公里左右到青根河大橋。經過大約7小時的絕望折磨后,喘息著、發抖著,我們的手終于觸摸到了海拔4489米的鄂拉山口的獵獵經幡。笑了!
鄂拉山口,我們的青春恣意飛揚!
過了山口是17公里的下坡路——但進溫泉前還有個極陡的小山,翻過埡口,又是一派風光,山腳下的一片開闊地上,溫泉鄉依路而建,只有一條街。雖然小,但是加油站、飯店、旅館、商店一應俱全。小旅館井里打上來的水是溫熱的,看來溫泉不是徒有虛名。
吃 午飯可在青根河吃,晚飯可在溫泉吃。青根河和溫泉的飯館都很小,溫泉鄉竟然有家"成都飯館",幸福啊!
住 路邊小旅館。10~15元/人,要用睡袋。
溫泉也叫"暖泉",因有露天溫泉而得名。在這兒,石頭圍成的天然暖泉浴池里文成公主曾洗去一路的風塵。1000多年后,我們在214國道邊找來找去,只找到了類似垃圾場的小水洼地。不甘心??!總算發現了溫泉——一個只容一人躺下的小水泥池子,還是露天的!一個男人正躺在池子里洗澡,旁邊還排了3個人——兩女一男,在等著洗澡??吹竭@情景我的心跳一下子加劇了,臉一下子熱起來!嘿嘿,藍天白云下的天體,純自然。有雜念的是我們的心,不避諱的人是純凈的吧?嘿嘿,不敢拍照。
第5天
溫泉鄉(海拔3830米)—姜路嶺山口(海拔4689米)—花石峽鎮(海拔4200米),75公里。
依然是在谷底騎行,黃黃的河水潺潺而歌,藍天白云和遠處的雪山依然繾綣相隨。幾天來相似的風景卻"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是因為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騎行吧?而且路況超好:柏油路+不大的坡。出溫泉的17公里緩坡我的思緒轉來轉去,直到翻過4300米的瑪多山口。過埡口后約13公里,山路一轉,看到了傳說中的不深的湖——古稱"烈謨海",今名苦水灘。
我坐在路邊休息,"年富力強"的彈頭到湖邊一探究竟后回報:湖水真的是苦的。呵呵,咸至苦的咸水湖。這一點1000多年前唐朝大將李靖在此大破吐谷渾軍時便已知道。
湖的另一面隱隱綽綽的雪山頂便是藏地的四大神山之一阿尼瑪卿雪山。
翻過海拔4689米的姜路嶺,再走約58公里,黃河源頭及時鎮——花石峽到了。
吃 午飯自帶。晚飯到花石峽吃。
花石峽住宿 兵站、道班、路邊小旅館,15~20元/人。兵站的條件好。
雨兒私語
花石峽是瑪多縣下的一個鎮,海拔4200米,氣候變幻無常,24小時中常常是細雨、冰雹、烈日、飛雪交替出現。是214國道上的"鬼門關",與青藏線上的五道梁(海拔4415米)齊名。其藏語稱"作干納哇",意思是"犏牛的角",因為峽谷中石頭上有各色花紋,漢語叫做"花石峽"。
延展線路 姜路嶺山口—苦水灘,約13公里。過埡口后約13公里,山路一轉,看到了傳說中的不深的湖——古稱"烈謨海",今名"苦水灘"。1000多年前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大破吐谷渾軍。湖的另一面隱隱綽綽的雪山頂便是阿尼瑪卿雪山。
第6天
花石峽鎮(海拔4200米)—瑪多縣(海拔4200米),80公里。
出花石峽的19公里路起起伏伏,20公里處翻過不高的長長石頭山口后約20公里的緩緩下坡,超級爽——但常聞犬吠,有廣闊的草原,有溪流,有野山羊,有鷹,還有在路邊草地洞穴里探出頭來的鼠兔……39公里的平路后,下午3點前就可以到瑪多了。
吃、住 瑪多縣解決。
第7天
瑪多縣休整。
瑪多屬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h府駐瑪查里(黑河鄉境內),縣城非常小,一個丁字街幾乎涵蓋了縣城的全部。85.7%的是藏族,漢族、回族、撒拉族等是這兒的少數民族。因海拔高,故有"住不在瑪多"之說。
曾經水草豐美的瑪多因過度放牧,土地嚴重沙化、退化,居民的水龍頭幾乎都成了擺設,以水發電更是成為了歷史,以致到了瑪多洗臉的水都要省著用。
瑪多的南街是商業中心。有網吧,不過速度很慢。郵電局可以補充一下錢袋及把用不著的行李寄回家。
瑪多的住宿
車站的交通招待所、瑪多縣政府招待所、三岔口招待所,多人間10~15元/人,雙人間30元/人?,敹嗫h招待所聯系方式:0975-8345081(電話)。瑪多縣城汽車站二層旅社,25元/人,比較干凈。
吃在瑪多
瑪多的南街有小賣部、川菜、清真飯館,共同特點是飯菜比較貴——因為蔬菜要從西寧運來。不過,交通招待所樓下的"一品緣餐廳"飯菜味道好極了,老板是云南大理人,很好說話。早上想喝粥的話,事先跟老板娘說一聲就行了。
玩在瑪多
扎陵湖、鄂陵湖、黃河源碑 要去扎陵湖、鄂陵湖和黃河源必須要在瑪多住24小時。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瑪多縣城西北約60公里。黃河依次穿過扎陵湖和鄂陵湖,由西北向東南流過瑪多?,敹嗟牟卣Z意思就是"黃河之源",瑪多縣亦因此而被稱為"黃河源頭及時縣"。兩湖之間是海拔4600米的巴顏郎瑪山。巴顏郎瑪山頂有一座黃河源牛頭銅碑,上面分別用藏文、漢文寫著"黃河源頭",N多的旅游者在此拍照留念。
雨兒私語
扎陵湖、鄂陵湖古時合稱"柏海"。扎陵湖藏語是"查靈海","白色的長湖"的意思。鄂陵湖藏語是"鄂靈海","藍色的長湖"的意思。這兩個黃河源頭較大的淡水湖被稱為"姐妹湖"。在我的眼中,它們是"連理湖"。白色的扎陵湖是白色少女的化身,藍色的鄂陵湖是心胸渾厚的青年男子的化身。遙遙相望的是它們的雙眸,穿過巴顏郎瑪山幾經曲折"十指相扣"的是它們執子之手的信念。
從瑪多去扎陵湖和鄂陵湖只能包車,當天往返。交通旅館門前就有吉普車可以包,不管他們報價多少,可砍到100元/人。若去牛頭碑需另加40~50元。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3300米左右,從瑪多前往的路十分顛簸,若擔心暈車的話,提前采取一些防暈車措施。
話說文成公主到瑪多時,松贊干布已于扎陵湖畔等候。無奈當時正是瑪多的暖季,湖畔遍布沼澤地,人馬無法通行,牛皮船又易擱淺。不想文成公主第二天一早來到黃河邊時,發現一夜之間河上架起了一座漂亮的彩橋。橋面是牧民背著的木板,橋上那些彩色的欄桿是穿著鮮艷藏服的孩子們手手相接捧過頭頂的五彩哈達。文成公主灑下感激之淚走過了這座彩橋,與衣著唐朝盛裝等待在河邊的松贊干布過了洞房花燭夜?,F在扎陵湖畔仍有留柏海行宮遺跡,鄂陵湖畔的錯哇尕澤多卡寺是文成公主為感謝這里的民眾而建。
第8天
瑪多縣(海拔4200米)—瑪多黃河大橋—星星海(用貢瑪錯,海拔4220米)—大野馬嶺鄉(4326米)—小野馬嶺鄉(4302米)—野牛溝鄉(海拔4330米),67公里。
出瑪多向西3公里214國道489里程碑處便是"黃河及時橋"——瑪多黃河橋,據說這是黃河干流最上游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橋。
這段黃河清澈見底,寧靜輕緩,淑女般寧靜純潔。
鶴!藏羚羊!瑪多至野牛溝段雖然是凍土地帶氣候惡劣,但行在寬闊的高原無人區,驚與美的是沿途常常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的身影!
過黃河及時橋接著沿著214國道前行。路兩邊的草原嚴重沙化,頗有戈壁的味道?,敹嗟叫切呛<s12公里。
星星海美得無法用語言描述。碧光粼粼,清澈如鏡。純潔,對,就是"純潔"!這個詞用在這兒再合適不
過了。在以后的騎行中,我們還會看到純潔的天,純潔的地,純潔的水,純潔的人,淳樸的讓人心醉。
大家的車輪不由得慢了下來、慢了下來,到后來干脆停下來,拍照!
過星星海,沿著寬闊平整的柏油路向前飛奔,地勢也很平坦,不時有一兩緩坡,基本可以保持高速前進。
行不多遠,果見山坡上野馬漫步,大、小野馬嶺便是這般得名的嗎?星星海到小野馬嶺約39公里;其中大野馬嶺到小野馬嶺約6公里。大野馬嶺騎行約11公里到野牛溝鄉。
吃 午飯自帶,晚飯在野牛溝食宿站解決。
住 住野牛溝食宿站。
雨兒私語
有些車友想把第八、九天的行程合為24小時。"非人類"級的車友落英他們證明:如果你的體力允許是可以的。但是,要保障騎行約3小時到達野牛溝,即3小時騎行約80公里。注意這是高原!下午3點前到達巴顏喀拉山口。下午7點左右到達清水河鎮。像我這樣體力一般般的人,還是乖乖地分成兩天騎行吧。
第9天
野牛溝鄉(海拔4330米)—巴顏喀拉山口(巴顏喀拉山海拔4824米,山口海拔5082米,)—清水河鎮(海拔4417米),116公里。
這24小時幾乎是騎行唐蕃古道最艱苦的24小時——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24小時騎行約120公里已不是易事,還要過巴顏喀拉山口——即便是夏季過山口,也常常趕上下雪。
出野牛溝便開始了長達38公里的漫漫長坡。我低著頭按著自
1.中國自行車協會推薦,旅游環保,享受自然,挑戰自我,一本搞定;
2.國內博學騎游玩家聯袂奉獻;
3.國內首部騎游西藏"攻略";
4. 5條進藏線路"一本就夠";
5.108位車友探路"西藏密碼"。
不要以為看了這書,自己就可以騎行去西藏了哦!沒有充分的鍛煉、計劃、預案,可千萬不要逞強??!
里面的信息真的很好,很實用,除了進藏的線路之外還有環青海湖的,太愛了,推薦一個!
我很喜歡這本書。個頭不大,內容也很齊全,有具體的攻略和行程,也有注意事項。是一本很不錯的書。質量很好。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有過去拉薩的騎行經歷,看著書上的貼士和照片,就有去西藏的沖動。
很好的一本書,攻略很詳細,實用,期待能夠騎車去西藏!
對他一直有所期盼,是騎車,還是搭車,或是更為快捷的交通到達那個神秘的高處。確實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更多的了解,騎車會是怎樣到達,對我的選擇更加確定。
之前買過幾本西藏旅游的書送給老爸,不過對于他一個已經騎行過川藏線的人來說,似乎幫助都不太大。昨天又意外看到了這本,就是沖著書里的內容都是騎行者的自身感受和經歷才買的。老爸09年騎行的川藏南線,10年挑戰新藏線失敗了,準備再次出發了,這本書介紹的相對詳細一些,不知道對老爸會不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有騎自行車去西藏的想法,這本書絕對是比本必備的書。
書是本好書,內容很詳細,選自行車,選裝備都很實用
里面有很詳細的騎車攻略,關于購買自行車,住宿,飲食,行程安排都有很詳細的介紹~
是我喜歡的那種書,有圖有文字而且全書彩印。先是介紹騎行川藏所需裝備,然后五條川藏線分別詳細介紹包括所需費用,真的很好
我拿著這本書,騎車去了拉薩,走的滇藏線,2015
我基本上是一口氣讀完的,之后便是依法不能收拾,幾乎是每天睡覺之前都看看,個人非常喜歡。內容非常全,而且攻略是你不用擔心的部分,每一步就似乎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2014年去的西藏,去之前買來學習的,對路線的熟悉是很有幫助的。
騎車去西藏,這本書很實用,都是騎行驢友們的經驗總結。內容真實,經驗可取,建議可行。但是騎車去西藏,路上的困難太多,我也只能暫時當個看客,但上面關于騎行的相關知識還是挺通用的
騎車去西藏-悠生活·旅游大玩家(108位進藏車友親情探路“西藏密碼”,中國自行車協會權威推薦,5條進藏線路“一本就夠”)
這本書是為我老公買的,同樣,我們也是騎行者,美麗的西藏當然是我們騎行者共同的向往。今年也有些朋友去了川藏線,真是佩服。因為工作原因一直沒時間去,現在買這本書,也是為了能更好的了解進藏的騎行路線及人文風景,相信不久就能實現愿望。這本書講解的很詳細,推薦了4條進藏的路線,值得各位騎友鑒賞,而且書的手感很棒哦,全彩頁的。
話說,我走川藏線就是靠的這本書,雖然有點過時了,但是主要信息還是對了,后來還是一路看著波爾師兄的路書上路了,我的這本攻略留在了拉薩,等我回到拉薩!
11年7月出版的攻略書,內容很新,各進藏路線講解都很詳細,每條線都安路線、時間順序沒個途經點都有講到,體積較一般書小點,適合我這種第一次進藏的隨身帶以便隨時查詢吧。
5條進藏線路,完美的騎行攻略,一本想騎行西藏的朋友必備的工具書。
原本是為了騎行進藏做準備的,每夜坐在床頭仔細研讀,進藏的畫面就不斷浮現在腦海。書中所描述的都是之前入藏人親身經歷的事,這些感悟和經驗所匯集出來的是一盞即將踏上進藏旅途所有騎友的明燈
是一本相當系統的騎行旅游攻略,從準備到出發,到終點都有詳細的介紹,當然書里的信息不可能一成不變,因為可能有些提到的店鋪可能**了嘛!但總體還是很好的!比如食宿裝備必備藥品等等還是講解得很詳細的
對于想要騎行去西藏的朋友們在前期準備的時候可能都遇到過有很多問題但有效信息凌亂不全的煩惱,這本書包涵了進藏5條線路的詳細介紹,還有選擇每條線路吃住等很有用的指導,圖文并茂,語言風趣幽默,非常實用,我相信能為進藏路節省很多時間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