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錯案圖書
人氣:34

錯案

“依法治國”主題推薦圖書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案情/案例分析  
  • 作者:(法)[勒內·佛洛里奧] 著,[趙淑美],[張洪竹]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1843821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2
  • 印刷時間:2013-0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編輯推薦

一位法國當代著名律師,講述、分析法國歷史上曾經鑄成大錯的著名案例。

證據、證人、鑒定材料、陪審團等等,都可能是鑄成錯案的原因!!!

條分縷析,生動精妙,帶給你的是啟發和警醒

江平教授 陳光中教授 張建偉教授 聯袂推薦!

審訊是公開進行的,聽眾滿堂,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聽眾里還有喬治桑、巴爾扎克和維克多雨果。由于審判長宣布要把所有站著聽的人趕走,那些沒有找到座位的有風度的人也只好屈身蹲著。。。。。。

作者簡介

勒內·佛洛里奧,是法國著名律師,1902年生于法國巴黎,21歲畢業于索邦大學法律系。而后,從做辯護人起,他開始了律師生涯。生前積累了五十多年的辦案經驗,辦理了許多有名的案件,在法國公眾中享有很高聲譽。被贊為"有最驚人的記憶天賦"和"巴黎收費較高的律師"。1975年12月,73歲的勒內?弗洛里奧去世,長眠于巴黎的拉雪茲名人公墓。

作者一生著作頗多,曾發表《職業的秘密》、《離婚改革》、《在辯護席上》、《訴訟的藝術》、《錯案》和《法庭上的兩個女人》等著作。20世紀30年代,他曾因縮短離婚案件訴訟程序而在公眾中聞名,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青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又因為敢于為戰犯和有賣國罪行的人辯護而名聲大噪。1968年,他還在電影《女囚》中出演了使用自己真名和真實身份的律師角色。《錯案》是他的后期作品,但在法國公眾中的影響仍然很大

目錄

引言

一 無罪的人被判刑

二 證據確鑿,推理錯誤

三 法庭被被告欺騙

四 法庭被文件資料欺騙

五 法庭被證人欺騙

六 鑒定方面的錯誤

七 裁判錯誤的其他原因

在線預覽

請不要以為一位行為端正的好父親、好丈夫、好公民,就一輩子不會與當地的法官打交道。實際上,即使是最誠實、最受尊敬的人,也有可能成為司法部門的受害者。

什么原因會使您被看成是不誠實的人,甚至是罪人呢?這種不幸,就是來自司法機關的裁判錯誤。

您常常以為,憑借自己的身份和行為會得到聲譽、業績、關系與交往方面的保護,您堅信只有那些地位卑微和粗魯的人,那些命運糟糕的人才可能碰上司法錯誤,比如碼頭工或是牧羊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司法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擊著各種人,既有權貴,也有平民。德萊福斯上尉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德萊福斯上尉是巴黎綜合科技學校的優等畢業生,擔任軍職之后又很受上級的信任,是一位前程似錦、令人羨慕的軍官。他與妻子、兒女們的生活十分檢點,品德方面無可指責,同時他還擁有巨額家產作為生活后盾。上尉從未想到,有這么24小時,自己竟被押上了刑事法庭,并被判處勞役,到那時,任何人對他是否清白無辜也不置一詞了。

一些實業家、醫生、工程師、教授,也曾經是某些駭人聽聞的錯案的受害者,法國的司法年鑒上充滿了他們的名字。

不必對此感到驚訝,公正的審判是件不易的事情。許多外界因素會欺騙那些認真、審慎的法官。比如,不確切的資料,可疑的證據,假證人,以及做出錯誤結論的鑒定,等等,都可能導致對無辜者判刑。

本書中,我將試圖分析裁判錯誤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我要援引某些有名的案例,有的地方則參照一些普通的案例。既然根本杜絕這類裁判錯誤是不可能的,那就希望人們能更好地了解造成錯案的基本原因,從而盡量避免它。

在我們進行深入探討之前,給錯案下個定義是非常重要的。

"錯案"這兩個字,通常會使人想到一個無辜者在牢獄里服刑的情景,而實際上他并沒有犯罪。這樣的概念太狹窄了。因為,并非都是被判了刑的人,才成為司法錯誤的受害者。

例如,一個不幸的人在被告知不予起訴之前,被無辜地羈押了幾個月,毫無理由地忍受著惡劣的司法管制。同樣,民事審判中也存在許多錯案。在離婚案件中,按道理本應該勝訴的丈夫,卻打輸了;在車禍事件中,受害人得不到應有的補償等,都是常見的案例。

由于沒有掌握案件的主要材料,法官的審判就不可能嚴謹,因而他的判決與被告所犯的罪過不相稱,或者判給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有失公允。

這種裁判錯誤究竟有多少·

作個粗略的統計該是挺冒險的,然而還是讓我們注意一下這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吧:在法國的兩級審判中,對同一個案件,初審法院一審,上訴法院二審;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案件,二審法庭宣布撤銷一審判決,也就是說,上訴法院與一審法官的意見相反。這就意味著,當一項判決被取消時,兩次審判中肯定至少有一個判決是錯誤的。

當然,并非一審判決就一定是錯誤的。從及時審的法官中挑選出來的上訴法院法官,首先承認他們的高級職稱并不等于他們無誤,他們確實總是獲勝,但不因此就說明他們總有道理。

由此推導出這樣的結論:發生裁判錯誤的事情占全部案件的四分之一。其中,暫時性的司法錯誤影響較小,而決定性的錯誤則帶來嚴重的后果。

是否應該由此推論,刑事案件中四個普通的被拘押者中,至少有一個是無辜的呢?顯然不是,因為在刑事案件中,司法錯誤是比較少的。這并不是因為辦理刑事案件的法官比民事審判庭的同事們聰明(一般來說,他們交替地擔當這兩方面的職務),只是刑事法官的工作條件要更好些。

首先,在核查事實方面,刑事審判官可以采用最有效的手段。

在刑事案件中,要欺騙一位了解被告或證人前科的預審官非常困難。作為預審官,他可以核實提供證據的那些證人的歷史;警察受他指派去進行最精細的調查研究和驗證;還可以使用一種令人生畏的、幾乎總是有效的手段,即搜查。即使搜查中找不到他所要的東西,但在搜查過程中所發現的某些問題,也常常給預審官很好的啟發。

而在民事案件中,當事人可以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問題和瑕疵,把自己說得十全十美,他只把對自己有利的證明材料拿出來辯論,并提供一些表現不良的可疑分子充當證人。民事法官又不了解這些"證人"的經歷,很難對他們的話表示肯定或懷疑。當然,對方也一定會批駁這一方所提出的各種證據。于是,法庭能支配的,往往是一些支離破碎、幾乎永遠不能確認其真實性的材料。

這是在探求事實真相方面。

其次,在判決方面,刑事法庭的法官們也是有利的。在民事法庭上,法官必須判斷原告與被告或雙方人之間的糾紛究竟如何,要確定哪一方有理。

而在刑事法庭上,情況就不同了,法官不是必須作出有罪判決。法官宣布判決時,他對被告的指控堅信不疑嗎?法官宣告被告無罪時,他確信被告清白無辜嗎?如果他認為存有疑點,哪怕是小小的疑問,都應該讓被告受益于那些疑問,以致宣告他無罪。

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少釀成錯案,因為對于嫌疑犯是否無辜,并沒有輕易肯定;而是認真嚴肅地思考和爭論過這個問題。因此,在每個環節上一絲不茍地執行這個因疑慮而使被告受益的原則,法官們才能避免刑事審判中的錯誤。

不幸的是,我們所說的這個重要原則往往被破壞。法官和陪審團成員在內心中存有這樣的信念:不能容許罪犯逃脫法網!于是,當他們認為嫌疑犯可能背負重罪時,那些本來因存在疑問而有利于嫌疑人的材料,就被忽視不見了。刑事審判中發生的每一宗錯案,都證明了:做出判決的人沒有執行好這個神圣的原則——疑罪從無。根據這個原則,疑問,即使是小小的疑點,都應該使被告受益。

我們應當承認,公正的審判是不容易的,最審慎的法官也有可能把案子搞錯。公眾不大理解這些困難,他們意識不到某些案件的復雜性。

誠然,在一些偵探小說里,在電影或者電視片里,人們看到的是,在發現罪犯的過程中,人們所遇到的障礙總是被迅速地突破了。故事里的那個謎起初似乎很難解,于是,突然出現一位神奇非凡的警察,他挫敗詭計,解決矛盾,揭露假證,戳穿罪犯。您會看到,他把那罪行揭露得多么清楚!以至于使我們因為沒有早些看破而感到尷尬。再看那罪犯本人,他被那么多戲劇性的"推理"弄昏了頭,甚至不想去爭辯,只是順從地伸出雙腕,讓人家給自己戴上手銬。

雖然這種情況不都是虛構的,但一切也不如此簡單。

我想給大家講一下這些事情的真實經過究竟是怎樣的。

您會發現,在探索真相方面配備最精良手段的刑事法庭,仍然會碰到障礙。那些障礙或者圈套,總之,那些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正是我想研究的。我想先詳細地講述若干著名的、被正式承認的錯案。在講述的過程中,我將同時提請您注意造成這些錯案的原因。

我們介紹這些案例,確實會給我們提供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也容易引起錯覺,讓人們以為被"認可的"司法錯誤為數并不多。

事實上,的確很難讓法庭承認自己判決錯誤。他們討厭承認這個事實。特別是,既判案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這就很難使一個案子得到復查。其實,法律規定每一個判決都是可以上訴的。但是,如果當事人沒有上訴,或者上訴失敗了,那么公布于眾的判決就很難更改了。這條規定絕不是僅僅針對被判刑的被告,因為它也包括對宣告無罪者不準再提起控訴。

假設一個人被指控殺了人,但一直聲稱自己無罪,他后來被重罪法庭釋放了。幾天以后,他可以承認自己的罪行而不受制裁。這種情況會激起反感,但促使立法機構決定這樣做的理由卻是值得尊重的。他們希望避免無限制地改變判決,因為這種情況令人難以接受。譬如,在宣告無罪幾年之后,又將問題重新提出來討論,人們將怎樣去辯護呢?某些證人會找不到了,一些人的記憶會變得不,使許多查證工作都變成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判效力也適用于定罪裁定。

立法者考慮到,要是封閉了所有復核的大門,那是不人道的,甚至是丑惡的。一個人被判刑之后,如果他能證明對他的判決是錯誤的,那么他能忍受強加于他的屈辱嗎?如果那個被推想為兇殺案的受害者還活著;或者控告被告的證人被判為提供假證;或者出現了兩個相互矛盾而又根本不能相容的判決或裁定,例如:兩個重罪法庭對一起僅有一個殺人犯的謀殺案相繼判處了兩個人。出現上述情況時,立法者會謹慎地準許申訴,復審是有可能進行的。

但是,這樣的規定顯然還不夠。如果一個人在臨死時才承認自己是罪犯,而另一個人卻已經因為此案被無辜判刑,在這種情況下,復審程序實際上不可能進行了。

因此,在反復躊躇之后,立法機關又規定了一種附加的情況。這就是,如果人們事后發現一個新事實,而這個事實如果被前幾審法官了解的話,可能認為無罪,那就可以要求復審。這個新事實有可能導致宣告被告無罪。

但是我們對這種新事實不要有誤解,要知道這種可以引起復審的新事實并不包括先前已經存在于案卷中但被忽視利用的資料,或者,該資料已在案卷中但其重要性未被預審官們采納。這些材料即使在復審中重新提起,那也沒有意義。因此,為了得到復審,只能依靠在判罪定刑時法官們根本不知道的、未曾出現在案卷中的一些有形的、具體的事實。

經驗證明,這樣的新事實幾乎是不會出現的。設想一下,當一個殺人犯很高興地看到一個無辜的人替他坐牢時,他能到司法機關去自首嗎?那些假證人,當時為了真正的罪犯不受懲罰而提供了假證,他可能主動地去承認自己可恥的作假行徑嗎?很明顯,這樣做將給他們帶來嚴重后果,所以,這種事幾乎是沒有的。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既判力都在禁止重新開卷復審。于是,無辜者仍然被關在監獄,或者無論怎樣,會終生名譽受損。四十多年以來,在我辦理刑事案件時,人們常常要求我為他們爭取獲得復審,從而修改原判決。我自己從來沒有碰到什么新事實可以讓我達到上述目的。我的同行中那些比我幸運的人——這些人是屈指可數的——在他們一生的律師生涯中也至多成功過一次。對于這樣一些要求復審而沒有成功的刑事案件,社會上存在分歧意見。大部分輿論始終堅信,某些刑事案件是對無辜者判了刑。

復審這些案件,可能會將那些原本不那么確鑿的證據公之于眾,但不會因此去證明是當時的法官們搞錯了。

我認為,要深入研究錯案的形成,有效的方法是,從一些不容置疑、險些被法官搞錯的,而在致命結果出現之前被公認搞錯了的案件中找例子。我們將不去專門討論和研究某一案件的審判是否公正,而是離開訴訟的背景去看案例;我們只去揭示那些可能使法庭搞錯的各種情況。我想,在閱讀完本書之后,讀者也許會對那些沒能做出判斷的法官或陪審員給予寬恕。

首先,我們必須對造成錯案的原因進行分類。在及時類里,我們將看到,法官們怎樣錯判了一個不存在的罪行。然后,我們再研究更多常見的情況,在那些案例里,被判刑的是無辜者而不是罪犯。

……

媒體評論

錯案的發生,常常與司法人員的疏忽、主觀,甚至偏執有關,如何避免、減少錯案,本書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江平

錯案的成因是各色各樣的,錯案的結果卻只有一個:冤枉無辜,侵犯人權。閱讀此書,令人警覺。

——陳光中

多一個司法人員閱讀《錯案》,就少一分鑄成錯案的風險。

——張建偉

我們不應該把已經掌握的罪證放在天平這一端,而把可疑的材料放在天平那一端,然后把其中較重的一端當作結論。懷疑應該導致無效,因為,損毀一個無辜者的名譽,或者監禁一個無罪的人,要比釋放一個罪犯更使人百倍地不安!

——(法)勒內·弗洛里奧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雜書先**的評論:

書質量很好,內容很吸引人,值得一讀沒有折頁、破損等

2013-06-24 10:46:26
來自qianxdn**的評論:

一直想買《雖然他們是無辜的》 一直沒有 先看看這本吧

2013-10-03 21:14:43
來自林間彩**的評論:

老師推薦的,自己也看了一下,覺得很不錯,贊一個

2013-12-04 15:38:30
來自木目心**的評論:

很好的書,建議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看一下,以示警戒。。

2013-11-09 23:47: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很精美。講的是法國發生的錯案,可以了解歐洲的法律制度。

2013-07-24 19:29: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恩,書很好的,但可能是譯文本的原因,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

2013-10-03 18:33: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幾個方面分析形成錯案的原因,放在當代中國來看,仍有其巨大的適用價值。

2013-07-10 15:13: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爺子推薦絕對精品,案件審判事關一人的前途命運,司法者必須慎之又慎。。。

2013-09-24 21:17:11
來自qqali5**的評論:

名家推薦的書,應當不錯。囿于時間問題,買的書太多,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期待!

2013-08-21 14:37: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案例生動詳細,作者多年前的見解,理論,判斷在今天依然適用

2014-03-06 12:34:14
來自edmondd**的評論:

這本書里大概把所有錯案的原因都總結歸納出來了。看過的人一定會心情很不輕松,因為錯案其實很容易發生,而且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遙遠。作者在書中始終如一推崇的都是無罪推定原則。聯想到中國的法治現實,不禁喟嘆,中國的法治之路才剛剛起步,發生錯案的土壤比比皆是。每個國人都在祈禱運氣好的同時,一定更期待法治進程盡快進步和完善。

2014-06-20 14:06:45
來自華成科**的評論:

從錯案的幾個方面進行描述,還是不適合國內司法環境。

2014-03-24 17:44:17
來自wh542cn**的評論:

從錯案中可以學到很多,但始終必須牢記的是錯案對于當事人意味著百分之百的痛苦和無法挽回的失去,所以執掌權柄者務必慎行

2014-06-05 15:47: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師推薦購書,對刑事訴訟、刑事證據方面有很大幫助。

2014-04-18 08:45:14
來自智中城**的評論:

錯案不可避免,無知或者被蒙蔽;但錯案可以減少,不斷地減少。

2014-06-11 09:14:15
來自高原病**的評論:

錯案此書很不錯,對于法律人尤其是法律從業者特別是法官至關重要,對避免冤假錯案的產生有重大影響

2013-10-18 22:55: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著名律師寫的,內容很多在中國也很實用,很有啟發性

2014-08-16 08:03:56
來自帝國的**的評論:

書中內容多設計法國的典型錯案,將錯案種類和發生原因融入到故事中,值得一讀

2014-07-01 21:51: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完了,感覺不是很適合中國的體制,"到還是有些許收獲

2014-10-18 08:30: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像講故事一樣,看起來很有意思。兩天就讀完了,對學習證據方面的知識很有指導作用,不錯的書。

2014-10-19 12:57:05
來自萬年狐**的評論:

以前總覺得外國的權威比中國的可靠。但是,外國的冤案也很多。以前總說,人之常情,其實有時真的會被騙的。

2014-09-22 01:56: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角都變形了啊?! 但是包裹沒有被壓的痕跡,應該是發貨就這樣吧。怎么檢查的貨物?真想給差評!但是書是傳播知識的,這個就就不計較了。

2013-11-30 18:06:39
來自俺是李**的評論:

錯案,江平教授推薦的書籍不會錯,質量好。買來細細品味。

2015-06-27 21:53:18
來自指縫加**的評論:

該書適合司法職業從業者閱讀,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了法國大陸法系統中一些錯案產生的原因和處理方式,法國和我們國家相比同屬于大陸法系國家,在司法制度和案件審判處理上有共通之處,讀過之后值得我們執法從業者反思。也許一個微小的證據、一段不經意間的證詞,一個不正確的辨認都會對案件事實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2014-05-31 11:22:40
來自寧微照**的評論:

事實不是你“認為是這樣”,結合《證言的心理學》看效果更佳。

2017-10-15 17:12:56
來自leslie**的評論:

這本第一次是在三聯里看的,沒看完所有買了接著看,很有意思的書,法律有時候并不能代表真相。

2016-04-22 10:40: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微博推薦,想看了好久,終于種草了,很好看,我感覺。

2016-10-31 10:13: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這的確是一本非常不錯的讀本。通過閱讀,至少可以形成這樣一種意識——對于任何案件都要有客觀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因為任何因素都可能導致一件錯案。我們能做的就是吸取哪些錯案帶來的教訓,盡最大努力去追求司法的公正,樹立司法的權威。

2016-12-12 10:31:2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