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母親原始的本能,科學的愛才是幫孩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必須的養份!她是中國十大杰出母親,她是教育專家。她用"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的親身實踐,培養出了一位開朗、善良、興趣廣泛的劍橋博士,讓許許多多感嘆"快樂童年"與"成功學業"不可兼得的家長羨慕不已。本書獻給所有"愛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從這本書中能看到一位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心血,也能看到一位真正的教育專家的素質教育理念,更能看到一個女性不斷豐富自我、提升價值的精彩蛻變,值得所有家長閱讀! 《和兒子一起成長1》(珍藏版)夏楊,作者楊文之子。劍橋大學博士。有人說他是玩大的孩子,他卻比很多同齡人更熱愛學習。童年時,每一次頑皮、搞"破壞"、都有幸得到父母"正確的解讀、科學的引導"。他一度拿到跨國投資銀行百萬年薪的全職聘書,他是位參與劍橋大學核心決策的華人學生,他與二十余位諾貝爾獎得主保持著密切往來,他曾參與組織華人游行抗議媒體的失實報道,他發起的高端中國發展論壇"華劍會"正在為中外商貿文化交流作出積極努力。他的社會活動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學業成績一樣很好……
時隔6年,他的成長你關注嗎?升級版,首度揭秘!
楊文,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精品課主講人,國家本科很好教學團隊負責人。留學英國,曾任教于山東大學。
榮獲"中國十大杰出母親",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其家庭榮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山東省、濟南市三級婦聯執委,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環太平洋地區早期兒童教育協會中國大陸地區副等職務。
主編的《楊文幼兒英語》系列教材發行100余萬冊;所著《幼兒英語教學法》、《學前兒童英語教育》,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空白;創立的教學法被列入"中國當代外語教學法十大流派"。
第1章記憶/ 1
兒子改寫我的人生/ 7
練體操的少女/ 12
從紡織女工到大學生/ 17
第2章做母親也需要上崗證/ 25擔起兩種角色/ 30
不做被動的父母/ 37
聰明是吃出來的/ 41
生活即教育/ 44
木棉效應/ 49
第3章"學習"是個大概念/ 55播種在生命的春天/ 61
捕捉"關鍵期"/ 67
床前故事與整體識讀/ 71 第1章記憶/ 1
兒子改寫我的人生/ 7
練體操的少女/ 12
從紡織女工到大學生/ 17
第2章做母親也需要上崗證/ 25擔起兩種角色/ 30
不做被動的父母/ 37
聰明是吃出來的/ 41
生活即教育/ 44
木棉效應/ 49
第3章"學習"是個大概念/ 55播種在生命的春天/ 61
捕捉"關鍵期"/ 67
床前故事與整體識讀/ 71
一只鞋墊的涂鴉和圖形游戲/ 78
玩也是學習/ 84
讀書是一種習慣/ 91
成功來自專注力/ 96
讓時間成為"品質"時間/ 100
我替孩子抄作業/ 106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11
培養興趣廣泛的孩子/ 117
會考試也是一種素質/ 125
和兒子一起成長目 錄
第4章為孩子建立精神銀行/ 131親親我們的小寶貝/ 137
告訴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 143
我為什么不生氣/ 148
巧用"計謀"和暗示/ 153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157
就這一巴掌/ 164
讓孩子在選擇中成長/ 170
孩子不必太聽話/ 175
蹲下和孩子說話/ 180
批評孩子的藝術/ 184
"你真是個好孩子"/ 190
常對孩子說"你來"/ 198
節儉不"摳門兒"/ 203
站在對方的立場/ 209
自控力的培養/ 215
誠信的力量/ 220
第5章父愛如山/ 225父子如哥兒倆/ 228
父親說自己做了三件事/ 232
愛他,就要放手/ 238
附錄/ 243我眼中的楊文/ 245
這樣的家教可以學得來/ 257
醒過來的母親的真聲音/ 260
讀者來信1/ 263
讀者來信2/ 265
代后記/ 267
2006年12月25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車子平穩地奔馳在京福公路(104國道)上,從北京駛向濟南……
我在車的后座上透過車窗欣賞著一掠而過的北方冬季的曠野,整理著兩天來有些雜亂的思緒。
耀眼的燈光,絢麗的舞臺。中央電視臺的頒獎晚會結束了,人民大會堂神圣的頒獎典禮落幕了……此時此刻,一切都已經成為記憶。留下的是手中的這枚金質獎章和這尊晶瑩的獎杯,一份屬于母親的殊榮――中國十大杰出母親。
從北京領取屬于個人的榮譽,這已經不是次。這條從北京到濟南的路上,留下了我曾經的欣悅和自豪。
但這一次,沒有驚喜,沒有激動,我甚至有些惶恐。因為我覺得,這份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我不禁想起了遠在英倫的兒子夏楊,我甚至想:我所獲得的榮譽會不會給兒子帶來精神上的壓力?要知道,從小到大,我給兒子的就是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一份不會因我的所為而對他有所傷害的愛。
手機鈴響了,是兒子打來的。好多次,我們之間就是這樣心有靈犀:當我想到他時,他的電話就來了。他在電話里向我祝賀。聽得出,兒子是帶著滿心的歡喜。
我的眼睛有些濕潤。這就是我的兒子,那個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陪我一起成長的二十二歲的小男兒!
我想起今年暑假,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生物類自然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的兒子,把兩張錄取通知書拿到了我和丈夫的面前:一張是劍橋大學世界級生物實驗室的博士錄取通知書,附帶劍橋大學每年只有不到十個名額的霍奇金全額獎學金;一張是美國某跨國投資銀行香港亞太地區總部百萬年薪的全職錄用通知書。
那一刻,我看著一米八大個兒的兒子,心中難掩母親的喜悅和自豪。
兒子幽默地開著我和他爸爸的玩笑:"我何德何能,居然比你們兩個大學校長的年薪都高啊?"丈夫摸著兒子的腦袋:"還是你厲害!"那份來自父親的贊賞溢于言表。
兒子已經長大,我們再次讓他自己選擇。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尊重兒子的選擇中,和兒子一起選擇著他的人生之路。
先去讀博士。因為對科學的情結和景仰,讓他對這個迄今為止已誕生了十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實驗室充滿向往。這個實驗室是當年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實驗室,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根基,在全世界具有的地位。夏楊專攻自己認為有前途和有待研究,也是對意義重大的神經生物學方向,研究大腦皮層的神經元網絡對于電信息的計算、處理和傳遞。他要在走向社會前,完成科學探求的理想,也為人生做好更堅實豐富的儲備。
汽車繼續行駛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
我對司機說:"小于,前面停一下。"司機默契地點點頭。一起共事八年,他已經知道這個地方,在我的生命中是何等重要。以前我們從北京回濟南,也是經常在這里停留片刻。
這個地方叫德州,是位于黃河下游、山東西北部的一個城市,北京至濟南的必經之地,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號稱山東的北大門。每次路過,面對這片土地,我的心里都會涌起一種特殊的情感。此時,遙望著這個刻滿了我生命印痕的城市,我突然很想再次投入她的懷抱。
和我同行的朋友麓雪說:"去看看你們曾經住過的地方?"恰是正午,回濟南的時間還很寬裕,難得這樣的心境和閑暇,那就和她一起,去追尋一下往日的回憶吧。
盡管已經離開了多年,但我對這個城市并不陌生。這里有我的親人、同學和朋友,他們經常通過各種方式,讓我感受到我和這片土地血脈相連。路越走越近,記憶卻越推越遠……
這是德州一中的校園。平房已經換成了樓房,小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我仿佛看見了三十多年前的操場上,一個梳著馬尾辮的小姑娘,在高低杠上頑強地翻騰著……那是十三歲的我,兩手已經脫皮,還在堅持訓練。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次發現了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韌性和毅力……
這是德州行署的家屬樓。就是在這棟紅磚樓房里,我和丈夫共筑愛巢。我仿佛看見那個明麗的早晨,丈夫拉著一輛地排車,志得意滿地從醫院拉著我和剛出生的兒子回家。我把當時的情景說給朋友聽。"那時,他哪想到他拉回的是中國十大杰出母親和劍橋博士呢!"朋友說的話,讓我們全笑了。
P3-5
這個商品不錯~
書還沒看,希望不失望
找不到了,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