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本質正在演進,從過去恣意的自由表現,到現在精致的、深思熟慮的表達。繁榮與危機、機遇與挑戰,無不反映出中國當代建筑實踐的深刻足印與豐富成果。我們的世界終究不會千篇一律,建筑的風格和設計手法也同樣不會統一。中國建筑植根于中國豐富而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國建筑師可以從其豐富的建筑遺產中發掘自己新的自我認同。中國應該對他的記憶進行重組,把各代人的奮斗整合成一個整體的文化傳統和建筑傳統,以不斷進步的中國建筑作品為基礎,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和創新。
所有這些都是本書所要呈現的主旨和精神。我們更希望通過本書中國內外著名建筑師、建筑評論家對中國建筑作品進行的專業性評析和闡釋,讓我們獲得更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啟發,也借此幫助我們相互學習和借鑒,促使我們以批判性的態度積極思考,并不斷追問中國建筑的未來。
本書從中、外建筑師不同的視角對中國建筑予以專業而客觀的評析和詮釋,為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提供了絕佳的學習機會。
《中國建筑設計年鑒2014》編委會,由三十多位中、外著名建筑師、建筑評論家和教育家組成的群體。他們在各種的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和成績,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名。這其中的國外專家與中國建筑行業也有著很深的聯系,對中國建筑有著獨特的視角。
上冊:評論與爭鳴
n中國建筑現代化的演進及思考 王大鵬
中國建筑的十字路口——淺談中國當代建筑 (葡)蒂亞戈??德??瓦萊
創造與底蘊——中國當代建筑新形象的樹立 (瑞士)達維德??馬庫洛
從零開始—— "白板"上的建筑 (意)皮耶爾??阿萊西奧??里扎爾迪
醫療建筑的美學與社會功能 (荷)毛里茨??阿爾格拉、維克托??德??萊烏
公共空間的意義和挑戰——由北京悅美術館與深圳綠景大廈引發的思考 (荷)莫妮卡??亞當斯、朱麗葉??貝克林 創作與交流
改造??傳統
評十院書屋(張 斌、周 蔚 / 致正建筑工作室) (荷)喬斯??范埃騰
n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國電影元素與建筑語言的重合邊界
(西)塞爾吉奧??巴讓甘尼
n一座城??一處文化的凝聚
評寶成線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工程德陽站 唐威
n中國建筑應如何面對城市的發展與變化
評新建海南東環鐵路三亞站(英)邁克爾??哈斯特
n設計無國界
評深圳證券交易所(西)凱撒??加西亞
n3D空間新景觀
評中糧亞龍灣行政中心 (韓)李勛
n倉廩實,知禮節——糧倉里的狂歡
評四川中國藝庫 董屹
n植根于古鎮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探索
評證大西鎮 (法)多米尼克??雅各布、布蘭登??麥克法蘭
n中國零售業建筑的新潮流
評漢街萬達廣場 (美)司考特??庫明
n重組建筑——打造城市新環境
評廣州W酒店及公寓 (韓)李勛
n融化的構造學
評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西)巴塞羅那拉古拉建筑事務所
n現代四合院——工作與生活空間的結合
評上海文化信息產業園B2地塊 (意)克里斯蒂亞諾??皮科、安東尼奧??法蒂貝內
n現代迷你國度——城市空間中的綠洲
評鄭州鄭東新區城市規劃展覽館 (德)漢斯約格??格里茲
n白色立方體與工業建筑的碰撞
評悅??美術館 (法)多米尼克??雅各布、布蘭登??麥克法蘭
n打造現代簡約主義空間
評千渡館 (德)漢斯約格??格里茨
n綠意環抱的辦公環境
評華鑫商務中心 (英)西蒙??吉爾
n中國的非傳統建筑——不像建筑的建筑
評2014青島園博會萬科展區 (西)何塞普??米亞斯
n崛起的"綠色巨龍 "
評多利有機生態農莊 (法)尼古拉??齊澤爾
n"超循環性"住宅系統的優勢與發展
評WFH住宅 (西)塞薩爾??加西亞
n可持續設計的核心特征——永恒感
評上海羅氏制藥公司擴建項目 (波)彼得??庫克齊亞 2013杰出建筑師介紹
n馮正功:做建筑最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實現作品的延續性并重塑內涵
張弘: "再造美好家園"——我的終極目標
王灝:追尋中國建筑傳統精髓,自由表達結構美感
賴軍:在兩種價值的斷層中間找到自身的位置
崔勇:若把建筑比做時尚,那么我的作品沒有風格,但每一寸都是貼合城市量身定制的
n下冊 作品巡禮
n形態/功能
烏鎮劇院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
蘇州高新區規劃展覽館
南京六合規劃展示館茉莉花館
徐州鼓樓民生服務中心
北京陽光878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綜合行政辦公樓
上海國際汽車城東方瑞仕幼兒園
n肌理/構造
臨港新城展示館
鼎力雕刻館
紅磚美術館
阿里巴巴淘寶城展示中心
建川博物館
南方科技大學
威斯汀博物館酒店
益新大廈
n
色彩/空間
萬科??橙
巨鑫國際展示中心
LOOP幼兒園
n景觀/建筑
重慶棕櫚島
水月周莊——昆山康盛周莊旅游度假綜合體
遠香湖公園疊翠山莊餐廳
n場所營建
南京鼓樓醫院
蘇州工業園區普惠廣場
成都來福士
n更新/改造
紫禁城紅墻茶室
陳家山公園"十里聞香樓"茶會所
開心麻花辦公總部
財富天地廣場
n生態/節能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龍舌嘴游客中心
桃源居辦公樓
滄州游泳館
武漢市民之家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