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感人至深、震撼心靈的文學佳作。在酒精的摧殘下,艾米遭遇了失業、失戀、居無定所等多重打擊,幾近崩潰。三十歲時,命運又將她帶回了故鄉——奧克尼群島,在天海之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與此同時,她過上了全新的生活:幫父親處理農場的雜活,為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調查珍稀鳥類、尋訪古聞名遺跡、探索無人小島、追蹤北極光…… 她開始關注自己生活的島嶼和海洋、與自己相伴的野生動物。她將生命敞開,在農場的花草間,在海鳥的翅羽間,在無垠的海天之間滌蕩靈魂。在大自然野性而寬廣的懷抱中,艾米找回了那個純凈的自我……
艾米•利普特羅特(Amy Liptrot),英國作家,出生于蘇格蘭奧克尼群島上的一個農場,在多家雜志期刊發表過文章。 艾米閱歷豐富,曾為藝術家做過模特,當過蹦床運動員,在貝類加工廠工作過,也在石油碼頭做過清潔工,漂泊倫敦期間做過多種短工,現為《愛丁堡學生報》編輯,奧克尼當地報紙《今日奧克尼》專欄作家。《島嶼之書》是艾米出版的及時本書。 跟隨艾米的腳步,我們不僅將領略奧克尼群島狂野多姿的自然之美,更將見證一顆堅韌不屈、內省自贖的高貴靈魂和大自然神奇的治愈力。
序幕 4
1世外桃源 5
2顫抖的島嶼 9
3弗洛塔島的清潔工 12
4在倫敦 17
5深夜騎行 24
6萬物隨風 29
7觸礁的漁船 34
8活著的遇難者 39
9城市漂流 46
10我自己的堤壩 50
11龍涎香之謎 56
12 廢棄之島 60
13 羊羔出生 66
14 秧雞媳婦 71
15 玫瑰山莊 78
16世界盡頭的家園 87
17 覓蹤北極光 93
18 北山遠望 98
19島嶼生活的感性報告 104
20 海豹精靈 109
21另一座荒島 114
22 私人地質學 119
23 特里都納的傳說 125
24費爾島的冬季 130
25 帕佩陀螺之夜 136
26 水下世界 142
27 海洋帶來的事物 147
28 每24小時都是嶄新的 152
致謝 157
序幕 直升機的螺旋槳呼呼旋轉,一個抱著孩子坐在輪椅上的少婦被人推著沿機場跑道走來,她要和另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人見面——他正被推著從她對面走過來。
那天,這一對同為28歲的人相聚在機場附近的醫院里——少婦生下了她的及時個孩子;那個男人則因為大喊大叫、無法自控,被送到醫院里去接受鎮定治療。
奧克尼是蘇格蘭北部的一片群島,位于北海與大西洋之間,常年被海水沖刷、海風吹襲,卻擁有良好的公共設施——醫院、機場、電影院、兩所中學、一家超市。不過,這兒確實缺少一樣東西——為腦子不正常、有可能傷己傷人的病人所開設的精神病院。如果一個人患了這方面的毛病,就必須把他送到南邊的阿伯丁去接受治療。
從高空,從一架載著石油工人飛往大型鉆井平臺或裝著郵包從蘇格蘭大陸飛來的航班上往下看,地下的機場跑道一馬平川,一棵樹也不見。這座機場每當刮大風或起大霧時便會定時關閉。除此之外,在這片地勢低洼的群島和深遠的天穹之間,根據空中交通管控,每天不時上演離合悲歡的劇目。
這是一個五月的夜晚,雛菊收攏了花瓣,海雀與三趾鷗帶著給雛鳥捉的海鰻回到崖壁上的巢穴,堤壩旁的羊舍里都安靜下來——我的故事便要從這里講起。我在島上出生的當天,我爸爸就被帶出了島——早產三周的我給家里造成了一段狂躁的插曲。
媽媽向爸爸介紹了我——他的小女兒,還趕在他被帶上直升飛機之前,把我在他膝上放了一下。媽媽還說了些什么,但她的話語都被直升機螺旋槳的聲音淹沒,飄散在風中了。
1 世外桃源 回到島上的及時天,在一片帶刺的蕁麻叢里,我靠著一臺舊冰箱,觀察著海面上的天氣狀況。潮起潮落的聲音聽起來與倫敦的汽車聲并沒有多大不同。
這座農場位于奧克尼群島中較大的一座島的西海岸,與奧斯陸和圣彼得堡市位于同一緯度,隔著懸崖和大洋與加拿大遙遙相望。如今農耕方式早已進步,農場里添了新的廠房和機器,不過舊農舍和老工具也還都留著,丟在海邊含鹽分的空氣中任其腐蝕——一個壞掉的拖拉機斗成了羊食槽子,曾經拴牛的牛棚現在被舊機械零件和舊家具堆滿了。在谷倉里,我把一條繩子繞過房椽系緊做成秋千,掛在上面蕩悠,一扇舊門已經銹進了地面。
往南,農場沿著海岸一直延伸到斯蓋爾灣的沙地,那里的沿海沙灘有一英里長,新石器時代留下的著名古村落遺址斯卡拉布雷就位于此。往北,農場順著懸崖攀上了石楠叢生的高地。每一片野地都有自己的名字:“前沿領域”,這是回家的必經之路;“產羔草場”,這里四面都被堤壩環繞。較大的一片區域名為“世外桃源”,位于農場的較高處,臨海。受海風和大浪的侵襲,這里的草都長得矮小。“世外桃源”是專供羊媽媽和小羊羔使用的。每年夏天,當小羊羔離開了育嬰草場之后,就會來到這里吃草。高地牛也會在這里過冬,它們渾身通紅、長著犄角,在遼闊的天空下揚蹄飛奔。
一些關于農業的歷史紀錄把農場分成了兩部分:靠近農舍的是“即將被廢棄”的可耕地;更遠處未耕作的野生草場,多半位于山坡上,是“已廢棄”的土地,或稱為“世外桃源”。過去,“世外桃源”有時被用作幾個農場的公共放牧區。這片土地是一片農場的最邊緣地帶,尚未開發,家畜和野生動物混雜,人類不常到此地來。在奧尼克的民間傳說中,精靈住在土丘或山間空地,一些關于這種小小的山民的神話故事說它們夏季會出現在荒蠻的野地里搞惡作劇。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20世紀80年代初,我曾坐在爸的肩膀上在“世外桃源”那兒照了張相。當時是因為英國來朋友了,爸媽在向朋友們展示他們剛剛買下的一片荒地。我的父母當時一直都惦記著買個農場,所以他們一路從南尋到北,終于找到了這片他們能夠買得起的地。親戚朋友看見這塊地都相當驚訝,不曉得我爸媽能否像當地農民一樣在上面種出東西來。奧尼克島上的人都已看慣了這樣的情形:一對來自南方的理想主義的夫婦,來這島上僅熬了一個冬天就急急忙忙地逃跑了。
我就是在這一大片懸崖邊長大的,所以從來都不會恐高。爸會像個孩子似的帶我們在懸崖邊散步。有時我會掙開媽媽的手,故意往下看波濤翻滾的海水。灰色的石板——陡直的峭壁和大塊的石板——是這個物產豐富、由自然神力形成的小島的邊緣。這是我的世界。
我們家曾有一只柯利牧羊犬幼崽掉下了懸崖。當時它正在大風中追野兔,沒注意到峭壁,后來我們再沒見過它。
還有24小時,刮著風,我離開了寒冷如冰窖的家,幾年間及時次信步走到了“世外桃源”,深深地呼吸著那里的空氣。那里沒有樹,因此顯得格外空曠、遼闊寬廣。
所有的巖石都朝大海傾斜。我穿著雨靴,沿著巖石的縫隙行走,這樣才不會打滑。我原本扎成馬尾的長發被吹散了,發絲飄進我的眼睛和嘴巴里,和海浪一起拍打我的臉頰。我記得小時候,我也曾這樣跟著牧羊犬,穿過大門,翻過堤壩。
我找到了小時候最喜歡的地方:一塊搖搖晃晃地搭在懸崖角上的巖石板。十幾歲時我常來此地,掛著耳機,穿戴整齊,帶著一肚子的沮喪遙望遠方,一心就想逃離。我坐在石頭上眺望,可以看海浪撞碎在巖石上,還可看到海鷗、戰斗機掠過海面。
天氣晴朗時,往南越過彭特蘭海峽,可以看到蘇格蘭大陸的起點——一片群山的頂峰:本 霍普峰、本 勞耶爾峰、開普 萊茨峰。再往西,幾乎遠到了地平線那里,還有蘇萊礁,那里曾經樹立著英國最偏遠的人工控制的燈塔。我可以辨認出漂浮在海面那些正被工程師測試的波浪能發電設備。下面的崖壁底部是裸露的巖石,我十一歲的時候看到過一艘漁船在低潮期在此擱淺。
我坐在巖石板上往北極目遠眺,可以看到馬威克海角,上面有一座尖塔,是為紀念基奇納勛爵而修建的。1916年,基奇納勛爵乘坐的英國皇家海軍“漢普郡”號被德國潛艇布下的水雷炸沉,他與船上的655名船員中的643人一同命喪大海,葬身之處正是從這里往西北兩英里的地方。剩下的12名生還者則在此地安家,當了農民,成了我們村的成員。
其中一位生還者名叫W. M.菲利普斯,曾做過水手,他總是繪聲繪色地給我們描述沉船那晚的悲慘狀況:“我的靴子都掉了,不過身上倒還齊齊整整地穿著衣裳,我跟船說了聲再見,就一頭跳進洶涌的海里去啦。”后來他爬上了一塊挺大的浮木——他還經常跟我們細細描述是怎么爬上去的。當時那上頭的人已經太多了,那些明明穿著救生衣的人卻要求他“滾下去”:“他們面帶冷笑,仿佛在宣告,‘要先來后到喲’。有一個才十八歲的孩子答應著跳進了波濤洶涌的海水里,把這的生還機會留給了曾與自己共事的同胞水手。”
浮木上的人一旦被吹到巖石上,便會撞得粉身碎骨,因此他們提心吊膽了好幾個小時,直到最終在內比海峽一處海灣靠岸——他們上岸之處正位于“世外桃源”這里。沿著這段海岸線走,我忍不住想象那塊浮木,就如菲利普斯描述的:“它夾在兩邊的懸崖峭壁之間,就好像是圣靈之手把它放在那兒一樣。”我也不禁想到我們這兒的農民在黑暗中沿著海岸尋找生還者、在巖石之中為死難者收尸的情景。
奧克尼幾乎整日刮風。在農場上,西風是最糟糕的了,因為西風會挾裹著海水而來,甚至還會吹得巖石都在一夜之間挪了窩。到了次日早起,地圖都不得不更新換代。而東風則是最美好的——它是迎著海浪刮的,可以吹散云雨,迎接太陽。老式農舍都是矮墩墩特結實的那種,就像許多奧克尼當地人的身材一樣,因為唯有這樣方能夠抵擋住當地的狂風。然而這種自然力并沒有作用到我身上,所以我長成了瘦高的長腳鷺鷥樣兒。
沿著熟悉的海岸線走著,我盡量讓自己心里踏實下來。住在這里早已是十幾年前的往事了,而我腦袋里孩提時代的記憶已被當下生活中的很多事給擠出去了:那些將我的記憶帶回奧克尼的童年往事啊!當我掙扎著打開記憶之門時,我想起了一句我曾反復對那些攻擊我的人說的話:“我比你強!”
冬末之時,這里的土地會被海水沖刷成棕色,“世外桃源”似乎更加荒蕪了,但我深知這片土地的秘密:那條殘破而雜草叢生的堤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六英里外的布羅德蓋石圈中的一些石塊就來自北部地區的一家采石場;山坡上躺著一塊碎裂的巨石,與石圈巨石相似,也許是四千年前運往石圈的過程中遺落的。我記得那些在此筑巢的北極燕鷗,到了繁殖季,它們簡直就跟轟炸機似的,成群結隊地在我們頭頂呼呼俯沖,翅膀幾乎能碰到我們。到了夏天,這兒還能找到一種已瀕臨滅絕的超大黃蜂,它們喜歡采粉紅色三葉草的蜜。到了秋天“迷幻蘑菇”就長出來了,還有一種特別罕見的海藻——墨角藻,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這兒的巖石上采到。
在“世外桃源”的較高處,有一處名為斯帕德的海蝕柱,原來曾經是海岸崖壁的一部分,如今卻已成為獨立的一塊。到了夏天,海鸚、暴雪鹱、歐鸕鶿、黑背鷗和渡鴉都喜歡在這塊大石頭上做窩。我小心翼翼地避開野兔窟,順著草坡爬到最下面的海邊去——那是我獨自消遣的好去處,可以觀賞一下海蝕柱和上面熱熱鬧鬧的海鳥世界——暴雪鹱為了捍衛著自己的巢吵吵鬧鬧,海鸚正從遠海歸來。
“世外桃源”沒有圍墻,因此無法把羊關住,以免它們爬上巖石或掉下懸崖。早年間,有一次爸特地跑下去救一只被困在海邊的母羊。后來群羊漸漸長大,對這里的環境也越來越了解,它們靠四蹄探索出來的地理知識甚至已經融入血液,可以隨基因遺傳。
在近期的降雨之后,酷暑又從陸地往大海蔓延開來。我弟弟湯姆和我喜歡在海邊玩耍,和小狗們一起在一座小石橋上追跑打鬧。蠣鷸和麻鷸在沒人用的拖拉機上做了窩,我們可以去捕捉小鷸鳥。它們毛茸茸的,捧在手心能感受到它們的小心臟在怦怦直跳。
我在一個地方站住了——我小時候,曾有個鄰居把他的新拖拉機停在這兒,然后跑過去想打開大門。然而他忘記拉上手剎了,結果拖拉機忽然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滑動了,翻滾著溜下了傾斜的田野。那個鄰居沒辦法追上拖拉機去剎停它,拖拉機越跑越快,不可阻擋。就這樣,這輛昂貴的車子最終翻下懸崖,砸進了大西洋。
下午晚些時候,我回到“世外桃源”去喂牛時,爸正坐在拖拉機的駕駛艙里,我便也過去像小時候一樣擠在他旁邊。我仍記得那片地的每一處坑洼溝坎,我知道什么時候該抓緊。爸把拖拉機的斗放下來,將里面的飼料包倒進循環式投喂裝置中。外頭天已經黑透了,我坐在駕駛艙里看著爸,替他打開拖拉機大燈,看他把飼料包外面的一層黑色塑料袋剝下來。爸的頭發已白了大半,雖然仍一年四季地穿著帶襯里的連體工作服,但他已不用戴手套了。
“世外桃源”緊鄰大海,被一座低矮的山丘遮蔽,從某些角度你根本無法看到這兒的房子,走在路上也不容易被人發現。爸告訴我,當年他處于狂躁癥危險期的時候,曾睡在這兒露天的大馬路上。回家后的及時天快要過完了,我遠遠地蹲在背風的地方,一邊抽煙一邊看著我們家養的那些牲口,我忽然理解了爸的心情。
2 顫抖的島嶼 我從“世外桃源”走回來,沒有進我家的農舍,而是去了爸現在住的房車那里。牧羊犬在房車外頭等著他,馬兒們也把頭探過畜欄等著吃草料。這輛老房車常年被風吹雨淋,早已變得破舊不堪,其中一扇窗戶去年冬天被大風吹壞了,現在只好拿木板堵著。
爸在房車里,仍穿著他的那身戶外工作服,腰間綁著繩子,口袋里揣把小刀,工作服外頭又套了件媽媽織的夾克衫——穿了太久,肘部都磨破了。爸坐在角落里鋪著軟墊的椅子上,那兒的視野好,透過大大的有機玻璃窗戶,可以一眼望見農舍和田野,直看到海灣岬角。天空的顏色和海面上的光影,24小時之中都在變化,多變得猶如大西洋的天氣一樣。每當云破日出之時,霞光映在海面之上,巖石也隨潮退漸漸凸出水面。有時,陽光會以精妙的角度照到主島以南的霍伊島上的山丘。而有時,海面上哈霧重重,群山便隱匿不見。
灰塵彌漫在冬日的陽光里,爸抽的煙也在其中裊裊升起。門上掛著爸的戶外服和雨靴,農活兒記錄表擺在矮桌上,煤氣爐閃爍著火光。房車的另一端是臥室,平時狗就睡在爸的正下方——房車的底下,乍看就像一匹狼正睡在它的洞穴里一般。
爸問我:“在那邊感覺到什么了嗎?”卻不肯告訴我究竟發生了什么,雖然我已經聽說了,是震顫。這片海岸峭壁和海灘神秘莫測。著名的神話傳說大海蟒的故事便源出于此,古老的斯卡拉布雷村村民曾在此艱難維生,這里也是皇家海軍艦艇“漢普郡”號的沉船之地。
像爸一樣住在奧克尼群島西海岸的人說,有時會有震顫的感覺或聽到隆隆的轟響,低沉渾厚的回聲響徹全島。而有時這里又那般寧靜,他們不禁懷疑之前的震顫和回響都是幻覺。“聽是不太聽得見,不過感覺倒是挺強烈的。”爸告訴我,“雖然能量不高,就像遠處打雷一樣的感覺,卻足以震得窗戶直響,搖得貨架晃晃悠悠。老是那樣,幾小時就要重新來一遍。”當地人說他們很多年來都有這種震感,但他們無法判斷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只能一味猜想,到底是地質原因還是人為造成的?抑或是超自然力?又或者以上三者都有?
要弄明白這種震顫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得先搞清楚奧克尼群島的地理特征。主島西海岸馬威克、耶斯納比高聳的峭壁以及遍布海蝕柱、經常發生巖石墜落擊毀船只事件的霍伊島是我首要研究的地方。很可能那些所謂的“震顫”“轟響”都是這片懸崖底下海浪運動的結果。當一波大浪打進一個死胡同般的山洞時,它會導致洞里局部氣壓顯著升高。待浪退下去,空氣就會因先前的高壓而發生爆炸,發出“轟響”。
也有人埋怨說,都怪附近駐扎了軍隊,是他們的噴氣式飛機導致了震顫——在離奧克尼群島差不多有六英里的蘇格蘭大陸上,國防部在那里設置了軍事訓練和海上演習區。這里地廣人稀,算得上英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可以引爆“大家伙”的地方之一。也許, 能夠把聲波傳到奧克尼群島這里的便只有重型空戰武器,但是這還得是在風向條件特別有利的情況下。高速飛機當然也會引起氣流和聲波,但爸說有時他可以看到飛機或聽見飛機的聲音,卻和震顫沒有發生在同一時間。我尋思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更令人難以捉摸的可怕的可能性——這一切都是神秘力量導致的。傳說,有一只特別巨大的海怪,它的身子長得足夠繞地球一圈,其巨舌所碰之處城池皆毀。有一個不務正業的人一心幻想拯救地球,所以他抓住了一次機會,把滾燙的爐灰倒進巨怪的身體里,從肚子里燒熟了它的肝臟。巨怪痛苦得要命,搖頭扭身,不小心碰掉了幾百顆牙齒——這些牙齒形成了后來的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后來,巨怪掙扎到了陸地邊緣,終于支撐不住死掉了,其依然燃燒著的身子成為了今天的冰島——一個到處都是溫泉、間歇泉和火山的國家。而它的肝臟至今仍在燃燒,所以我們此地的司徒沃姆火山沒準兒并不是真正的死火山。我們所謂的震顫也許正是巨怪死而不僵的掙扎呀。
和爸討論著關于震顫的事情,我忽然覺得有點緊張,因為我們倆通常只聊農場——農場上有什么工作要做、羊群或土地的情況如何——現在卻忽然聽他說起關于震顫不可思議的感覺和神秘的地質現象,我想他可能情緒亢奮了。媽媽曾經教我要“察言觀色”,一開始和爸聊天可能會令人興致勃勃,他情緒樂觀,精神充沛,但這種“好情緒泡沫”會令他沖動消費,買上一大堆昂貴的公羊或農用設備,整宿整宿地熬夜調設備,凌晨四點就起來轟牲口……甚至,他會進一步大膽想象,認為自己能夠掌控時間、呼風喚雨。
房車的地板上扔著一個板凳,我記得那是爸十幾歲住院時做的,過去曾放在我們的農舍里。爸年僅十五歲便被診斷出患了狂躁型抑郁癥,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躁郁癥”,有精神分裂的傾向。從那時起,他的精神狀況時好時壞,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犯病。我們的家庭生活也因為他的病情而大起大落,隨著他不定期的狂躁和抑郁而變化。我們得帶他去做各種檢查,甚至給他穿上緊身約束服。有時即使他不用住精神病院,也會幾個月躺在床上,一個字也沒辦法說。今天爸情緒不錯,活潑開朗,但如果另一些時刻他情緒低落,我就擔心這可能意味著他又開始抑郁,要度過情緒上的漫漫嚴冬了。
猶記得我11歲那年,爸一度嚴重發作,把農舍的窗戶砸了個遍。大風呼呼地灌進屋里,把我的作業本從桌上橫掃下來。當帶著鎮定劑的醫生、警察和救護車趕來時,我卻尖叫著讓他們快點滾。其實當時爸真的已經毫無自控能力了。注射了鎮定劑之后,我陪爸蹲在我臥室的角落里合吃一根香蕉。他忽然說:“你可真不愧是我女兒呀。”
因為爸精神病的流言蜚語,也因為媽媽的極端宗教表現,更因為我的出生環境,我的生活中一度暗流洶涌。我曾讀到過關于“淺化過程”的講解——關于海浪如何變高,又如何在接近淺水區的海岸邊打碎掉。能量永不會消失。海浪的能量是來自大洋深處的,以聲音、熱量和振動力被陸地吸收,傳給一代代人。
爸從十幾歲時開始,至今已接受過56次電休克療法了。這種療法用于治療最嚴重的精神病,以電流導入大腦誘發抽搐。沒有人真正懂得電療的原理,但病人們卻都說經過電療,他們確實感覺好多了——至少能暫時好一陣子。
我出生那天爸鬧出了大事。雖然后來我遠離家鄉,但隨著我酗酒越來越厲害,我也嘗到了抽搐的滋味,那感覺就像島上的震顫降臨在了我身上。在孤寂的倫敦住處、在夜店的廁所里,當抽搐發作時,我的手腕和下巴如同結了冰,四肢也不聽使喚。那么多年,我一味地給自己灌酒,就像海浪不斷重復地打碎在峭壁上。酗酒也嚴重損害了我的身體。我的神經系統內部遭受的損壞會使我會全身不由自主地劇烈抽動,接著是全身僵硬、口水直流。發作過后,一旦我能給自己再來一杯,我便重新投身狂歌艷舞之中。
3 弗洛塔島的清潔工 即使在最晴朗的大白天,奧克尼的海風依然冰冷,提醒我們身處島嶼。雖然我們當地人把腳下這片群島中較大的島嶼稱為“內地”,反而把真正的英國內地稱作“南邊”。每年八月初農產品展覽活動一結束,也就是從夏季開始,剩余的月份里大風便成了常客。此地的秋天極短,樹也特別少,幾陣秋風一刮,嚴冬就被刮來了。
十年前的九月,我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回了家。作為畢業后無法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家伙,我準備在家住幾個月。也是在那年,我父母分居了——就像很多人做的那樣——但我從未想過這種事也會落到我父母身上,雖然患躁郁癥的父親和作為極端基督徒的母親能夠相處這么久本身就夠令人驚訝的。
我尋了一份在弗洛塔島原油港口做清潔員的工作,每天黎明便要從霍頓碼頭搭工人渡輪去上工。自打20世紀70年代以來,輸油管道和大型油輪開始源源不斷地把石油這種來自大洋深處的黑色能源從北海的油田中輸送過來,奧克尼群島上的石油業自那時起蓬勃發展。若能在這個行業里找一份工作,薪水是相當可觀的。只可惜,清潔員屬于最底層。
這份工作好的一點便是通勤。每天我都可以搭渡輪穿越奧克尼群島,迎著朝陽去,踏著落日回。一路聽著奧克尼廣播電臺的音樂節目,欣賞地平線朦朧的紅霞,看群島倒映在斯卡帕灣的海水里,這樣的美景始終圍繞著我。到了夜晚,輸油管道終端會將多余的油氣燒掉,油輪上的遠光燈打在海面上,紅色和橙色的燈光交相輝映。
每天下班后,我就脫掉工作服——卻脫不掉漂白水留在身上的氣味——去享受屬于自己的夜晚閑暇時光。那時媽媽從家里搬出去了,爸也住到我小時候住的農舍里去了,峭壁邊的家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我可以坐在廚房里的餐桌邊抽煙喝酒——可原本這是我們一家吃飯的地方。在喝過爸自制的大麥啤酒之后,我特別喜歡三更半夜給遠方的朋友打電話——畢竟我身邊已經一個家人都沒有了。有時我一個人就能干掉一瓶葡萄酒,然后酒駕五英里到附近的商店再買一瓶。酗酒之后的第二天,我依然戴著耳機去搭渡輪,強忍宿醉的痛苦以及滿心的憤怒和悲傷。
我在石油碼頭的工作包括打掃工人們的臥室、拖衛生間的地板、掃樓道和整理床鋪。漸漸我對不同的污垢有了了解:汗水雖然看不見卻很臭;鞋底帶進來的泥印子倒是蠻好清洗的,這一點令人滿意;鏡子上的牙膏漬顯示了刷牙人開朗愉悅的心情;煙灰則說明有人在無煙區的窗口抽煙。我師傅還教我如何將干濕糞便分開來打掃——需要用不同的工具。我還學會了如何清理留在馬桶圈上的陰毛。我打掃的大多數房間里都堆著酒瓶子,地毯里還有腳毛和碎指甲。
我覺得自己都混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每天默默無聞地拎個拖把走在樓道嗡嗡作響的日光燈下。外面的世界——“南邊”的英國內地,已經把我遺忘了,我會被困死在這座島上,整天干著清潔工的破活兒。我不過就是一面有眼睛的墻壁罷了,只有替他們整理床鋪的我知道昨晚哪個工人睡了、哪個工人沒睡。我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道模糊的影子,一聽到腳步聲就得趕緊離開人家的宿舍或洗手間。回到奧克尼真是個錯誤。當時我不過是想,清潔員是個既簡單又能賺到錢的工作,有了錢我便又可以離開此地了。
猶記得十八歲那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家鄉。我覺得在農場里工作又臟又苦,賺的錢還少得可憐。我當時想要的是一份既舒適又拉風的工作,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當時真不明白,為什么有人竟說自己愿意住在時常能看到野生動物的鄉下。人不比動物更有意思嗎?每到冬天,我都得穿上難看得要死的防寒服去給牲口掃圈,那時真是做夢都想享受到城里的暖氣。
但是當我住在學生公寓時,思緒卻往往會飛回那座150英畝大的農場上去,那兒生活著數千人,還有很多動物,包括我的父母和我家的牲口。而當時那種生活簡直令我發瘋——那么擁擠的一座公寓樓,人和人之間不過只隔了幾米的距離,卻互不相識。隔著薄薄的墻壁,我身邊左右、樓上樓下的人都在睡覺,我不好對新朋友講太多關于奧克尼的事。但是在狂風大作的夜里,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我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家鄉的石砌農舍,還想起了那些仍在冷風中的牲口。
當年在南方時,我會很自然地說自己是“蘇格蘭人&rdq
艾米的作品是飽含深情的回憶和令人贊嘆的自然筆記的結合體,她用獨特的散文筆法將二者調和為一種鼓舞人心的生活哲學。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詩意的心靈描寫了奧克尼群島和人們的生活,將古老的神話傳說和自我的生活體驗緊密結合,如同驚險小說。艾米 利普特羅特是個了不起的作者,她的聲音似乎在每頁紙上回蕩。
——《星期日獨立報》
自然文學的非凡新聲!堅韌不拔,感情飽滿,文筆充滿力量和堅定的信念。在蓬勃發展的自然文學類作品中,利普特羅特以其輝煌的著作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觀察家報》
這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記錄了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內心轉變——如何從過去的經歷中獲得超脫。
——《出版人周刊》
感情飽滿、勇敢自省的回憶錄。利普特羅特的內心與外在世界地融合在一起,扣人心弦……
——《衛報》
感人而新穎……復雜精巧的結構扣人心弦,充滿力量的杰作!
——《泰晤士報》
很漂亮的一本書,封面、內容、紙張都非常的不錯。好書值得推薦。
最好別說,你也曾是一座孤島,哪有怎樣呢?未來的某一個日子——你也會上岸。
島嶼之書。我在這座孤島上看到了一個人。喝酒了嗎?沒喝。想我了嗎?醉了。
島嶼之書:二、在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中長大,人往往會特別堅強且善于趨利避害。
島嶼之書,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重點是孤島對外面開放不開放。來,來我家旅行吧。
還沒讀,買此書完全被作者的經歷吸引,日后抽個時間慢慢品讀
這么棒的書為什么到現在才看到,這可能是我今年看過的最棒的一本外文著作了。
你就只有這兩下子嗎?北海?我還受得了!從現在開始,不關你丟給我什么,我都能扛得住。
這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記錄了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內心轉變——如何從過去的經歷中獲得超脫。
感情飽滿、勇敢自省的回憶錄。利普特羅特的內心與外在世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扣人心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島嶼,有的遠離陸地,有的和其他島嶼連在一起,你的那座是什么樣呢?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很認同作者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島嶼”的觀點,非常棒,推薦給大家。
內容很好,寫的是女性主義,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那又怎樣呢?我知道是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清新而充滿力量,讀后充滿勇氣,很有心,很走心,艾米就是每個奮起直面命運的女子啊,!封面真精美,必須贊一個!
書很好!在快節奏的都市里生活我們亞歷山大、疲憊不堪,真的需要這樣一本書,一本讓人可以獲得精神解脫的好書!
還算模棱兩可的一本書,達不到大暢銷的書,也算是一本看完之后 幫助挺大的一本書,適合現代都市人的閱讀感受,推薦給大家。
自然文學的非凡新聲!堅韌不拔,感情飽滿,文筆充滿力量和堅定的信念。在蓬勃發展的自然文學類作品中,利普特羅特以其輝煌的著作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一本極好極好的書,我很喜歡。建議身邊的女生都看一下。
從紛繁的都市生活中解脫出來吧,去尋回純真美好的初心!
自海上飄來了一座小島,島上住著一個無心的人,你們問他:“你的心呢?””我把它扔到了大海里。“他說。
墮落沉浮之間自我救贖 好人會偶爾欲望驅使做出一些意外的選擇 但是終究會回到自己的道路之上的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島嶼。(艾米·利普特羅特名言)
幸而,我去年一年所經過見過的種種,都已賦予我更強大的心智:那些夜幕中閃爍如眸的亮星,那些飽睡之后煥然一新的清晨,都讓我覺得自己其實并不是個糟糕的家伙。一天結束的時候,我是清醒的,沒有喝醉,這才是真正自由的感覺,會令我感到力量倍增。于是,我又把伏特加的蓋子擰上了,酒瓶子也丟掉了,我不禁高聲大笑起來:你就只有這兩下子嗎?北海?我還受得了!從現在開始,不關你丟給我什么,我都能扛得住。
我深知,這之后我們無法一直守在一起,擋在我們面前的是巨大龐然的人生,阻隔在我們中間的是廣闊無際的時間,令我們無能為力。
誰沒有年少輕狂之時,這本書非常的好。都市的橫流的物欲,滲透麻木了非常多的人。有誰可以像作者艾米那樣,拋掉所有,推薦給大家看看,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自然風光、心路歷程,很好!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 在家鄉美景的熏陶之下 作者洗滌了自己的靈魂 徹底將自己的心靈滌蕩的干干凈凈。 “你向左或向右,其后必有聲音對你訴說,此為正道,你要行在此間”這本書其實主旨和《浮士德》非常的像
我曾經在這個曠達的城市里無處可去,拖著一個行李箱,懷揣著一個年輕人對于未來應該有的憧憬,趁著雨夜,在陌生的地方尋找一個庇護所。譬如,出租屋、酒店、倉庫、地下室等等。然而,不能否認,這個城市的相遇太多,緣分又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