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外乎經典食物和誘人風味。而經典來自傳承,風味來自家鄉。經典,讓外國人看見中國;風味,讓中國人看見故鄉。
每一道美食所隱藏的故事,所選用的特殊食材,所必需的別致烹飪手段,所飽含的勞動與感情,都將食物制作和享用的過程變成一種儀式,一種帶有地域、家族特色,甚或人文關懷的中國式禮儀。大而言之,家國就是在此過程中得以凝聚,得以強盛,文化在此過程中得以代代相傳。而這個過程往往默默進行,因為它已在國人過日子和習以為常中,內化為一種自覺。此刻談起,才深覺驚憾。
經典的食物來自傳承,誘人的風味來自家鄉。
遇見美食,嗅覺與味覺齊發并奏,嗅覺會記下香氣,而味覺能記下甘苦。美食繚繞的香氣會讓人遙想起從前,而它的味道會則讓人沉迷于當下。它隱匿著私密的嗜好、故鄉的情懷,甚或人生百味。每一種美味都飽含感情。當各種食材帶著地氣、帶著雨露的滋養,佐以五味,上你的餐桌,綻放在你舌尖,就深深種下了一種美好的記憶。有時候,這份美好,足以撫慰平生。有時候,這份美好,恰是人生向前的動力。
上篇 中國傳統八大菜系
魯菜 曾經宮廷為御膳·八大菜系及時名
齊魯風味: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糖醋鯉魚"--黃河鯉魚甲天下
"九轉大腸"--九轉仙丹可媲美
"宮保雞丁"--丁宮保家廚手藝
"湯爆雙脆"--兩百年傳統名菜
"奶湯蒲菜"--濟南湯菜數冠軍
"壇子肉"--瓷壇燉成珍饈味
"德州脫骨扒雞"--龍顏大悅贊為奇
膠遼風味:成鮮淡雅·爽口純正
"清蒸加吉魚"與唐太宗李世民
"油爆海螺"讓李鴻章拍案叫絕
巧廚娘巧做"鍋塌黃魚"
"糟熘魚片"獨享半副鑾駕
御膳貢品"膠東大排翅"
國宴名湯"燴烏魚蛋"
徐特立贊"香酥雞"
"扒原殼鮑魚"價比黃金
孔府風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八仙過海鬧羅漢"--孔府大菜之首
"當朝一品鍋"--乾隆皇帝親賜名
"帶子上朝"--代代上朝代代朝
"詩禮銀杏"--詩禮傳家繼世長
"神仙鴨子"--燃香計時蒸美味
"一卵孵雙鳳"--特色大件工藝菜
"烤花攬鱖魚"--知其味不知其法
"素炒銀芽"--乾隆當成稀罕物
川菜 麻辣鮮香人人曉·百菜百味天下知
蓉派川菜:精致細膩
"夫妻肺片"里的愛情
"水煮牛肉"辣不怕
杜甫烹制"五柳魚"
元稹偶遇"燈影牛肉"
"麻婆豆腐"和陳麻婆
燒魚調料炒出"魚香肉絲"
"樟茶鴨"媲美北京烤鴨
薛濤井水制作"薛濤香干"
喜食墨汁的"東坡墨魚"
李白獻菜"太白鴨"
道士首創"白果燒雞"
馮玉祥稱贊"清蒸江團"
渝派川菜:大方粗獷
"翠云水煮魚"--中國水煮魚之父
嫩滑鮮香的"泡椒牛蛙"
現燙現吃"毛血旺"
入蜀必吃"回鍋肉"
"辣子雞"--辣椒堆里找雞丁
打翻啤酒遂成"啤酒鴨"
來歷不明的"酸菜魚"
綠色食品"南山泉水雞"
蘇菜 清新雅麗宮廷菜·醇正平和國宴肴
淮揚風味:清淡見長·味和南北
葵花獻肉改名"清燉蟹粉獅子頭"
和尚做的"扒燒整豬頭"
淮揚名饌"拆燴鰱魚頭"
乾隆夸贊"大煮干絲"
聞香下馬的"三套鴨"
"水晶肴肉"引來張果老
譽滿江淮的"平橋豆腐"
金陵風味:滋味平和·醇正適口
佐酒名饌"金陵鹽水鴨"
"燉菜核"--"矮腳黃"成名記
吳白陶題詠"燉生敲"
蘇錫風味:清新爽適·濃淡相宜
叫花子自創美味"叫花雞"
"松鼠鱖魚"--魚炙腹中藏匕首
"蝦仁鍋巴"--"天下及時菜"
孟姜女淚水化作"太湖銀魚"
稿薦燒出"陸稿薦醬汁肉"
"無錫排骨"--濟公吃肉還骨頭
"梁溪脆鱔"--太湖游船必備佳肴
徐海風味:鮮成為主·五味兼蓄
"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烹美味
"沛公狗肉"遠名揚
康有為揮毫贊譽"彭城魚丸"
"東坡回贈肉"--官民魚水情
百饌之宗"羊方藏魚"
粵菜 異品奇珍尋常見·五滋六味海外傳
廣府風味:清而不淡·鮮而不俗
雙重意義的"廣州文昌雞"
貓蛇大戰"龍虎斗"
"白云豬手"--樵夫撿美味
燒豬棚偶得"烤乳豬"
"黃埔炒蛋"--百吃不厭
"蓮藕燜豬蹄"--為偏食財主解饞
客家風味:主料突出·講求香濃
鹽儲熟雞成就"東江鹽煽雞"
仗義救人巧得"東江釀豆腐"
"梅菜扣肉"模仿"東坡扣肉"
潮汕風味:味尚清鮮·郁而不膩
縣太爺賣"太爺雞"
"護國菜"救駕有功
李光耀欽點"燒雁鵝"
丸中之王"牛肉丸"
閩菜 山珍海鮮調味巧·一湯十變味無窮
福州菜:清淡新鮮·湯菜居多
閩菜之首"佛跳墻"
林則徐巧用"檳榔芋泥"
"淡糟香螺片"獨具地方特色
閩南菜:講究調料·善用香辣
張春火烹制"東璧龍珠"
閩菜神品"西施舌"
意趣雙關"吉利蝦"
閩西菜:山珍野味·尤重香辣
"爆炒地猴"--補腎好
"白斬河田雞"--客家及時大菜
求子食療的"麒麟脫胎"
"涮九品"--一餐吃了一頭牛
浙菜 風光堪比天上景·佳肴能讓人忘憂
杭州菜:工藝精細·清鮮爽脆
獨領風騷"東坡肉"
"西湖醋魚"--叔嫂傳珍
宋高宗捧紅"宋嫂魚羹"
"沙鍋魚頭豆腐"--乾隆遇美味
韻味無窮的"荷葉粉蒸肉"
"龍井蝦仁"--好茶配好蝦
寧波菜:原汁原味·鮮成合一
夫差抓漁民,只為"新風鰻鲞"
獨占鰲頭"紅燒冰糖甲魚"
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頭"
紹興菜:輕油忌辣·汁濃味重
咬骨吸髓"清湯越雞"
徐文長首創"干菜燜肉"
金黃酥脆"紹式蝦球"
溫州菜:口味清鮮·淡而不薄
"三絲敲魚"的傳說
食補皆宜"蜜汁火方"
湘菜 刀工精妙形態美·更有山鄉風味濃
湘江流域風味:油重色濃·講求實惠
千年名菜"東安子雞"
"油淋莊雞"與布政使的淵源
進士喜食"祖庵魚翅"
"臘味合蒸"--屋檐下傳來的香味
"玉麟香腰"--菜因人而貴
"麻辣子雞"--瀟湘勝過玉樓東
洞庭湖區風味:芡大油厚·咸辣香軟
雙重享受"蝴蝶飄海"
補脾益腎的"冰糖湘蓮"
貢茶做出"君山銀針雞片"
"常德缽子菜"--一頓"亂煮"
湘西山區風味:咸香酸辣·濃郁渾厚
貴客臨門捧出"湘西酸肉"
洪秀全與"炒血鴨"
脂香濃郁的"土家臘肉"
別致有趣的"泥鰍鉆豆腐"
徽菜 古有"無徽不成鎮"·今有徽菜天下聞
皖南風味:古樸典雅·擅烹野味
皇室貢品"清燉馬蹄鱉"
寓意深遠的"方臘魚"
朱元璋與徽州"虎皮毛豆腐"
漁民巧得"魚咬羊"
沿江風味:酥嫩鮮醇·清爽濃香
"曹操雞"治好曹操的病
鐵面無私"包公魚"
沿淮風味:咸中帶辣·色濃口重
淮南王每日必食"奶汁肥王魚"
曹雪芹與"老蚌懷珠"
"香炸琵琶蝦"--美酒配佳肴
下篇 中國七大地方菜系
京菜 苔革百家·兼收并蓄
上海菜 海納百川·融會貫通
鄂菜 味濃純正·微辣咸鮮
秦菜 歷史悠久·博采眾長
晉菜 咸香為主·甜酸為輔
豫菜 不失傳統·尤長創新
東北菜 周料考究·講究勺功
作家韓松落:食物的味道、制作程序,和方言、禮儀,地理性格一樣,是我們隨身攜帶的,小規模的故鄉……食物是魂魄,是密碼,指向二三十年山水,五六十里人家。
美食專欄作家沈宏非:說吧,記憶,就像嗜甜軟的張愛玲所說的那樣,回憶若有氣味,應是'甜而穩妥',像記憶分明的快樂,甜而惆悵,像忘卻了的憂愁。
美食專欄作家殳俏:我牢牢記住媽媽的一句話,做菜做得最糟糕就是做出一股怨氣,做女人最差的是做成一名怨婦。
作家夏丏尊:在中國,衣不妨污濁,居室不妨簡陋,道路不妨泥濘,而獨在吃上,卻分毫不能馬虎。
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自從罐頭食品問世以來,要享受飲食文明,只有到中國去。
這個商品不太好
這個商品不錯~
一直很喜歡
很好的書!
想買菜譜的,這本確是小說。
贊爆!
讀著就流口水,趕緊去做
很好
書還可以
喜歡
非常好的商品
不錯
還可以吧。不錯。
好書推薦,值得一讀。雜志之家做生意響當當
書質量不錯,是新書,希望會有更多的優惠,價格還是有些貴,下次還會再來光顧。
好評,建議大家購買。
紙張很好!
紙張很好!
書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不知道幫朋友買的。
東西非常好
到貨及時。本書經典,讓外國人看見中國;風味,讓中國人看見故鄉。
預售時訂的,雖然比另外一本慢了點,讓一個純正的吃貨有點心急,但物超所值啊,全彩印刷的,包裝真心很贊……再也不用一邊看著《舌尖上的中國》一邊流哈喇子了,這回來點真格的,比葫蘆畫瓢——照做一番……
舌尖上的中國味道:中國名菜的故事(外國人看見中國,中國人看見故鄉。全民饕餮巨型菜單,
成鮮淡雅·爽口純正 清蒸加吉M魚與唐太宗李世民 油爆海螺讓李鴻章拍案叫絕 巧L廚娘巧做鍋塌黃舌尖上的中國味道:中國名菜的
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風靡,有關中國美食的介紹層出不窮,也充分提供了挖掘中國名菜的舞臺,所以與之相關的典故和故事都融入了很多人的討論話題之中,也許美食的真諦就是傳承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