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人生:榮格傳》
榮格(Carl G. Jung,1875-1961)是人類現代史上的智者。他曾經是偉大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指定的“皇儲”,卻“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終“叛出師門”,另創分析心理學。這位敏銳多智的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一生熱愛東方智慧,他研究煉金術、諾斯替教以及佛教、道教,從神秘主義和宗教之中獲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心理學洞見。他提出的集體無意識學說對西方心理學甚至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二戰時期他和納粹撲朔迷離的關系,他與妻子、情人長達四十年的三角情愛,又令他豐富多彩的人生更加神秘。
《我心自由:杜尚傳》
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在20世紀“200個偉大藝術家”評選中名列前茅,他是“反藝術”的藝術家,職業象棋選手,藝術品經紀人,電影表演和創作工作者,是美國達達的組織者,也是國際達達主義的領袖,超現實主義的開創者,波普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偶發藝術的鼻祖。他是一個喜歡呼吸甚于工作的人,一個自由靈動,清風明月般的灑脫人物。與所有藝術家念茲在茲的偉大觀念相比,在藝術上,他拓展了藝術的邊界,開辟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前所未有的美學經歷與藝術感受,至今影響不衰,無人超越。
《民國才干:丁文江傳》
晚清民國時大批青年遠渡重洋,學習西洋文化,接受歐風美雨的洗禮,回國后投身政治,也有一些人潛心學問,成為了真正的學者,還有的人投身實業,壯大了民族工業。丁文江(1887-1936)算是其中三面兼顧的典型:他在英國學習地質學、回國創辦地質研究所;與胡適辦雜志評論時事;與友人創辦煤礦成了企業家;受聘孫傳芳規劃大上海,與北伐軍大打出手;又在蔡元培力邀下出任中研院總干事。丁文江是中國近代少有的既能做學問,又能做事情的流人才,正如羅素所言:“丁文江是我見過的有才干的中國人。”
《夢境人生:榮格傳》
他是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
提出了性格類型和潛意識理論
他一只腳在西方,一只腳在東方
既是一個科學家
又廣涉哲學、文學、煉金術、占星術、東方宗教
曾追隨弗洛伊德,又與之分道揚鑣
一度與納粹主義糾纏不清
他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
是身心靈運動的先鋒和教父
他,就是榮格
《我心自由:杜尚傳》
杜尚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
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他是“反藝術”的藝術家,拓展了藝術的邊界
一個不折不扣的“標題黨”
經過他簽名的現成品即可成為“藝術品”
他甘心只做一個普通的圖書管理員
拒絕婚姻,卻兩度結婚
打開思想的枷鎖,跨越藝術的藩籬,走向終極自由
他一生都在尋求改變。
黃秀麗,重慶人,70年代出生,傳媒人。曾為《南方周末》博學記者,參與過國內多個公共事件的報道。熱愛心理學,神秘學,數年前投身于新時代靈性運動,關注現代人身心靈的療愈與蛻變。
趙國君,自由讀書人,策劃師兼社會活動主持人。先稅吏,后法律,如今藝術,或嘉于言,或懿于行,志在自由新民一途,有“中國律師觀察網”、“藝術獨立論壇”行世
紀彭,1982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晚清及民國早期思想史。2007年7月創辦“新知沙龍”,至今舉辦學術文化沙龍近百場。2010年6月入職于人民日報《文史參考》雜志社,擔任編輯記者之職,撰寫有大量口述史文章。
夢境人生:榮格傳
我心自由:杜尚傳
民國才干:丁文江傳
《夢境人生:榮格傳》
及時章
一個少年的自我分裂
1875年7月26日,榮格降生于瑞士塞戈維亞州境內的一個叫凱斯威爾的小村莊里。他是家里的第三個孩子,前兩個哥哥都夭折了。
這是一個牧師家庭。除了父親保羅是牧師外,在他的叔叔和舅舅之中,有八個是牧師。那時的瑞士本來就是保有著嚴格清教徒傳統的國家,因此,這個家庭濃厚的宗教氛圍是小男孩很小就有所體會的。
小卡爾身上帶著祖父和外祖父的特色。老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原本是一名信仰天主教的醫生、科學家、劇作家,后來在新教神學家施萊爾馬赫的影響下,改信新教。據英國人文森特?布羅姆寫作《榮格,人與神話》時到榮格故地的考察,老榮格有著好勝、堅韌的個性。他曾因一起刺殺俄國參贊事件入獄一年。他先娶了當地一名女招待,及時任妻子死后,又向巴塞爾市市長的女兒索菲亞求婚,索菲亞后來成了榮格的祖母,兩人共生下十三個孩子。
顯然,老榮格身上富于激情和非理性的成分,影響到了他的孫子卡爾。榮格雖然性格內傾,但對生命本源強烈的探索沖動貫穿一生,這一點不能不說來自祖父的遺傳。
另一個對榮格的影響是:當時有一個傳言,稱老榮格是歌德的私生子。雖然這看起來更像一個惡作劇的謠言,但是這件事給他的孫子帶來的巨大的影響。榮格一生鐘情于歌德,而且將浮士德作為他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對象。
榮格的外祖父塞繆爾?普里斯沃克則是個奇異的人。據說他可以同鬼魂溝通。他的及時任妻子死后,他在書房里放著一張椅子,以便召喚她的靈魂。母親家族很多人都具有通靈能力,這一點也遺傳到榮格身上。
出生于這樣的家庭,可以想見幼小的榮格的模樣。這是個敏感又孤獨,又大膽的孩子。在榮格出生六個月時,一家人搬到萊茵瀑布邊的洛楓堡,那時,父親被任命為這個教區的牧師。他在洛楓堡住到4歲。作為一個鄉村牧師的兒子,沒有玩伴,總是一個人孤獨地玩耍。花園、洗衣房、瀑布、教堂、城堡,這就是他周圍的一切。
4歲的時候,全家人搬到巴塞爾附近的村莊小惠寧根,情況并沒有好轉。他的妹妹直到他九歲時才出生。在這之前,他都是一個人,即使是玩著男孩子的游戲,用磚頭砌塔,再毀滅,在本子上涂上很多戰役畫面,也是一個人完成,不喜歡別人打擾。
榮格幼時有一位朋友叫做阿爾貝特?奧里,那時他的父親也在萊茵瀑布附近的地方當牧師,兩個父親都希望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然而“卡爾卻無動于衷,他坐在屋子中間,獨個兒玩著一個小木滾球,對任何人都置之不理”。
榮格有時候也會叫奧里去捉弄他的表弟,“這男孩抱怨不干時,榮格就會開心地發出一陣印第安人那樣的狂放的笑聲”。
在榮格幼年時留下的照片上,那雙略帶憂傷的大眼睛和靦腆的微笑看起來更像一個女孩。
從小,他就是一個極端內傾的人。是榮格,首次將人的心理類型分為外傾、內傾以及思維、情感、感覺、直覺交互而成的八種心理類型。內傾的人,常常從內心的隱秘世界中發掘資源,思考、情感的產生不依賴外在環境的給予。
《我心自由:杜尚傳》
及時章
家是溫暖的家
“在您的家庭里有領會藝術的氣氛嗎?”
“十分明顯,是的。關于這一點毫無疑問。”
打開杜尚的戶口簿,基本信息如下:
杜尚
男
1887年7月28日生于法國諾曼底的薄蘭韋勒
十二屬相:豬;星座:獅子座
父親:尤金?杜尚
母親:露西?尼科爾
大哥:加斯東,二哥:雷蒙,妹妹:蘇珊、伊馮娜、瑪德萊娜
學歷:高中
職業:無
一、開明的老杜尚
杜尚出生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臨海。
諾曼底是“包法利夫人”生活背景地,當然,也是作家福樓拜的出生地,在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里,外省生活被描述得富足、平靜。法國的鄉村本來寧靜漂亮,猶如一幅水彩畫一樣,諾曼底的薄蘭韋勒更是一派風景秀麗。
這里也曾有過硬邦邦的殺戮與硝煙。圣女貞德起義于此,也就義于此。“二戰”期間那場決定戰爭勝負的登陸,使得諾曼底更加聲名遠播。
再往前追溯,諾曼底是公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跨海而來的落腳地,Normans就是“北方人”的意思。靠海的諾曼底人備受海盜騷擾,也在騷擾中練就了一番能征善戰,敢于冒險的野性,磨練中建政于此,還曾經跨海征服英國,建立過不可一世的諾曼王朝,也曾遠航北美,成就了加拿大的魁北克與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法國大革命后,獨立的諾曼底歸屬于法國,成為西北部的行政區域。
諾曼底人矜持內斂、沉默寡言,骨子里可能還有點兒一根筋,并且對世界有一種“泰然自若”的疏遠態度。
在杜尚身上,或隱或現地總會看到一些“諾曼佬”的特征。
杜尚的父親是一個很能干的人。他出身貧寒,但受到過高等教育,參加過1870年的普法戰爭。戰爭結束后謀到了一份稅務官的工作,并順利地娶到了一個家境富裕的姑娘露西?尼科爾為妻,仗著積蓄和嫁妝,老杜尚“買”了一份公證人的產業。
公證人業務上與律師相仿,訂合同、立遺囑,投資顧問,交稅,甚至裁判糾紛,實屬一地鄉紳,又類法官、議員,非體察人情,公正持平、頭腦敏捷,非處事練達、為人正直不可勝任。時間一長,順理成章的,老杜尚就被選進了鎮委會,由委員、秘書一路干起,最終深孚眾望地被選為鎮長,一連兩屆,總計任職達十年。
社會賢達、“政協委員”兼地方鄉紳的老杜尚一世精明能干,果然不負辛勞,最終為家族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生活富足、優裕,為子女成長與自己養老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這是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穩定、殷實、務實且熱愛藝術,充滿了富裕家庭的繁文縟節,也多了一份貴族精神的保守與矜持,且靜、且雅、和睦而溫暖。
《民國才干:丁文江傳》
及時章
一個工科海歸
1887年4月,丁文江出生于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一個士紳家庭。同傳統的紳士家庭一樣,丁文江的父親熱心地方公益、周濟戚黨。丁家雖然家境殷實,父母對孩子們愛護備至,但穿衣有制、飲食有節、作息有規,生活以足夠為準,從不浪費。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了丁文江自律有節的生活,而他一生熱心公共事務,這與從小耳聞目濡不無關系。丁文江從小就會讀書,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識字,五歲入學時他已經認識不少字,可以做到寓目成誦,僅用四年時間就學完了“四書五經”,背誦古今詩文更是朗朗上口。在上了一兩年學之后,丁文江開始讀史書和小說,六七歲時就看完了《綱鑒易知錄》,然后又讀《四史》和《資治通鑒》,進而讀宋明大儒的語錄學案。每讀完一篇,丁文江都會寫類似讀書筆記的短評。關于小說,他最喜歡讀的是《三國演義》,而在三國人物中,卻獨不喜歡關云長,他說:“關羽不過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匹夫,世人卻尊奉他為圣人,稱他關圣帝君,真不知道是為什么。”少年丁文江已經讀了不少史書,在目所能及的歷史人物中,他最崇尚陸贄和史可法二人。
讀完“正經書”又去讀“反動書”。丁文江7歲時,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大清國被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同光中興以來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接踵而來的是割地賠款和外國人員、商品、資本和思想。雖然生活在三線城市,丁文江的世界還是受到新浪潮的沖擊。這時候顧炎武的《日知錄》、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已然進入了丁文江的世界,對于這些“反動書籍”,丁文江如獲至寶、日夜研讀,而所謂正途的“八股文”則退居二線,成為不得不應付的玩意兒。
甲午戰敗,國勢不振。一時間,中國人上下一心,想有所變化。上有太后、皇帝振興之意,下有康梁黨人維新之策,就在一陣喧鬧中搞了起來。平心而論,那時上下均有改革誠意,達成了良好的共識,可謂中國近代以來好的一次機會。對于丁文江而言,北京太過遙遠,但有一項政策:“科舉改試策論”卻著實影響到了他的前途。“科舉改試策論”這項新政落到三線城市黃橋,給了丁文江一個鶴立雞群的機會。原本喜歡讀史書、小說、雜書的丁文江,在“八股文”為尊的學校中不一定能出頭。改試策論就如同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賽,使得丁文江的課外功夫有了用武之地,一篇《漢高祖明太祖優劣論》,洋洋灑灑數千言,令老師難易一字。這一年丁文江只有11歲。次年,丁文江參加科舉考試(考秀才),名落孫山。丁文江有才,可若在大清教育體制下,恐怕是難有出頭之日。不過,新時代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沒人能阻止中國與世界的交融。
庚子國變,北方諸省生靈涂炭,江蘇在東南互保的庇護下還算肅靜。這一年,丁文江想要投考南洋公學,由于此事需要地方官員保送,于是見到了時任泰興知縣的龍璋先生。不想龍璋先生竟成為改變丁文江一生的人。龍璋(1854—1918),字研仙,號特甫,提起龍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可提起他的表弟譚嗣同就無人不知了。龍璋受其影響,對維新頗有見解,在泰興知縣任上銳意圖強,恢復停辦了十多年的官醫局,創辦牛痘局、蠶桑公所,開港修圩,疏浚河道、興辦新式教育、擴大校舍、延請教習、購買書籍儀器,老百姓尊稱他為“龍大老爺”、“龍青天”,辛亥革命后任湖南省民政廳長,1918年被禍害湖南的張敬堯都督氣死。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句,龍璋先生被張敬堯氣死不久,便帶領湖南學生發動了“驅張運動”,把張敬堯趕出湖南。
或許是聽說過丁文江寫《漢高祖明太祖優劣論》的故事,龍知縣以“漢武帝通西南夷論”為題,考考這位后生。丁文江就題闡發,說得頭頭是道。龍璋甚為贊嘆,許為國器,并立刻收為弟子。龍璋盡管自己是由“科舉進仕”的,但他沒有慫恿自己的弟子丁文江也走這條路,他已得到消息,取消科舉制度勢在必行。1901年初,湖廣總督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向清廷呈交的《江楚會奏三折》主張改革科舉制度,增加“各國政治地理武備農工算法”的內容,便把這個“秘密”透露出來,力勸丁文江出洋留學。
價格便宜,包裝不錯
謝謝當當和快遞工作人員,大晚上還送貨!太感謝了!
這個商品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