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撫慰世間人心的安心書。
如何善待受之父母的生命?如何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場?如何將人生所得回饋周邊?如何實現心靈的豁達與寧邃?
放下我執,從容的應對人生無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頓心靈,嘎瑪仁波切從親身體悟出發,深入淺出,闡述了生命的循環規律、人生要義和開啟心靈智慧的方便法則:只要經常洗心、靜心,就會順心、安心,就會有積極、快樂、圓滿、充實的人生通途。
今生的作為,依稀輪回的印跡;及時的修善,化身永恒的悅動
與心對話——向活佛學放心
放下——是人生必修的行為藝術課,放下過去就是讓當下為未來創造力量。
嘎瑪仁波切(祖古顏班 希熱將參)
一九六八年生于川藏馬爾康縣。自幼跟隨大堪布土登 曲吉扎巴仁波切學習,具語言及翻譯才華,精通顯密教理,獲上師頒授“堪布”學位。此外,被寧瑪巴噶陀寺莫扎法王認證為玉扎寧波譯師、噶陀寺祖師丹巴德協三大聞法頓悟弟子之一希熱將參的轉世。現任寧瑪巴昌列寺(位于川藏馬爾康縣)住持。
仁波切從青少年時期,即開始弘法利生事業,至今持續不輟,諸如興建及管理佛學院、資助其他寺廟及修行者、扶建藏區希望小學及敬老院、指導弟子創立慈善團體、多次參與抗震救災,同時馬不停蹄至各地傳法,終年無休。其所帶領的僧俗二眾團體,亦長年致力于護持佛法及利益大眾的事業。
仁波切尤其重視知行并重的佛法教育,深感唯有從教育扎根,才是長遠利眾的良方。二十多年來,仁波切管理襄助的幾所佛學院,已培育出眾多的僧才,亦曾至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美國等各地,系統性傳授佛法。近年來,常深入偏遠藏區傳授教法,利益廣大有緣者,影響深遠。此外,仁波切長期資助貧困學生的全額學雜費,至今已累計數千人,且每年皆增加數百人,而為數眾多的受益學生,也已進入社會,獲得良好工作。
有感于佛法博大精深,一般人難以掌握其核心脈絡,而誤認為佛法與真實生活是疏離對立的,故仁波切針對現代人的需求,以貼近人心與生活的語言,講述佛法與生命密不可分的精要,使有緣者能從佛法中,真實受益。著作亦多次登上暢銷排行榜,深獲讀者推崇。
目錄
第 一 章 走 在 生 命 河 中有了生命體,就有了生命河,我們一直是在生命河里游走……
因果無處不在為自己的因果負責人生會重復,也會循環成功最妙的途徑理應頓悟,事須漸修無法選擇的命可以改變的運改變命運就像燒火
第 二 章 心 會 生 病把讓心生病的“毒”變成治療心病的“藥”。
與毒藥貪念惜福是防止貪念的良藥如如不動的堅持貪婪的源頭在哪里應對嗔恨心放下疑心,遠離痛苦做彎腰的果樹
第 三 章 無 常 生 死任何一件事情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無常的,你現在認為永恒的,一秒鐘后它又變成過去了。
無常的生老病死執著于充滿希望的生恐懼一定會來的死從容地為死亡做準備
第 四 章 智 慧 升 起 ,走 出 逆 境有辦法改變,不用煩惱,因為有辦法;沒辦法改變,也不用煩惱,因為沒辦法。
逆境之源以靜制動沉淀心情絕處逢生人和眾信任是試金石
第 五 章 心 與 愿心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力量綜合起來,可以創造出很多東西……
利他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從心開始成功發揮“心愿的力量”
第 六 章 反 省我們喜歡洗身體,為什么就不喜歡洗心呢?所以要懺悔,要洗心。
美只在表面意義不大對心靈反省反省時要有依靠清凈內心的秘訣持續誠心地反省和懺悔
第 七 章 放 下“放下”是人生必修的行為藝術課,“放下”過去就是讓當下為未來創造力量。
被“我執”蒙蔽了雙眼欲望與貪念是較大的魔被佛像“收藏”放下欲望,解脫自己放什么挫折是頓悟的加速器磨難先行好的安心劑積極隨緣讓過去隨風而去人生真正的快樂源享受過程老和尚無法割舍的佛像
第 八 章 舍 與 得舍出春天的時間,將會得到秋天的收獲……
美語一句三冬暖精神扶貧只去舍,不想得因為舍,得到了真正的快樂人的幸福指數和 GDP 無關
第 九 章 精 進精進就是要像一頭很饑餓的牛吃草一樣,嘴里吃著草,眼睛還一直看著四周,不停地尋找下一棵草在哪里。
欲成就者小貪精進 , 不同于貪婪穿著盔甲去打仗氛圍不莊嚴的大師精進的一種境界神奇的小金佛石頭上的抓痕
第 十 章 禪 定好的思維和不好的思維,一切在呼吸的時候都平等地放下了,慢慢地,心也就放下了。
整理情緒的行為藝術掌控情緒法就在一呼一吸間控制起心動念心房需要打掃禪定的環境禪定的較高證悟者看電影與大地震“野心人”萬法皆空
第 十 一 章 人 際 關 系我們付出行動,是為了讓別人得到利益。
付出是好的潤滑劑利他是理順人際關系的訣竅與人相處需常換位思考團隊與榜樣
第 十 二 章 孝 與 順孝順是互相感恩的良性循環。
西方式孝順中國式孝順孝和順的關系金錢不是孝順的全部孝就是互相感恩父母做得不好,兒女怎么辦“百善孝為先”是真理
第 十 三 章 平 等平等就是心要平衡。
平等沒有等級用平常心尊重自己所擁有的平等隨緣
第 十 四 章 放 生尊重大自然是真正的放生。
生命有平等的生存權學會尊重生命體尊重大自然是真正的放生減少欲望放生要恰到好處養寵物與尊重生命
第 十 五 章 感 恩 與 回 饋我們把一杯水倒入大海,這杯水就可以跟大海結合在一起,只要大海在,這杯水就會永遠存在……
感恩與回饋后記
有了生命體,就有了生命河,我們一直是在生命河里游走……
因果無處不在“因果”這個詞不難理解,就是種子跟果實的關系、原因與結果的關系,而且因果時時刻刻都在顯現。
很多人說,我不信因果。為什么不信呢?因為我們習慣帶著僥幸和自滿自欺的心理,認為今天的我與昨天不相干,明天的我也不用為今天負責。其實這是一種“一葉障目”式的自欺。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昨天的你,又怎么會有今天的你呢?這就是因果的一種表現。其實在我們一生中每天都在做這樣的重復,而很多人卻認為這種重復不存在。
為什么不相信自己會重復呢?仔細想想,昨天的你、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每到一個時間點都會重復很多事情,即便是在24小時當中,我們也在重復做著很多事情。比如我們的某些念頭會反復出現,有些事情甚至會在我們的一生中重復無數次。這樣的重復也叫輪回,也就是說,現在的這一秒鐘對下一秒鐘會產生效用。無論我們相信與否,因果與輪回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們必須理智地為自己的所言所行負責任,做好自己眼前每一秒的事情,因為,沒有前一秒的付出就不會有后一秒的收獲。
究竟什么叫因果呢?其實就是種子會對果實產生作用的道理。我們講因果報應,實際上是需要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比如肢體動作、言語、內心的所思所想負責任。從這里我們可以延伸很多,例如,我們對十個人笑,十個里有三個人會對我們相視而笑,我們就是以簡單的友好付出了一而收獲了三,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愿意付出點滴的愛心和慈悲心,對待我們相處的人、物、環境等,他們反過來會把同樣的溫暖回饋給我們。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多倍的收入。我經常在講,這樣的投資回報率是較高的。更何況,我們一個人面對的不只是十個人,而是千千萬萬的人。
每個生命體在生命輪回的長河里行走,都逃脫不了因果定律的網罩,在糾結選擇相信與否的時候,不如注重自身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的每一份播種,不去妄想回報,但堅信果實成熟一定會在機緣適時而顯現。
成功最妙的途徑談到“輪回”,我們必須承認剛才結束的那一秒鐘對現在會產生影響,現在的這一秒鐘對下一秒鐘也會產生影響,由此導致不停的周而復始。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是快樂,但由于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起心動念不負責,當下的行為就成了將來痛苦的來源,不僅傷人也害己,這樣,快樂又能從哪里來呢?所以,我們要把現在的所作所為變成以后快樂的種子,這就是以正確的因果觀對自身處在輪回的現實中負責。輪回的這種循環,是促使我們每個人在撒播種子的每一個當下就要思考到將來應該怎么去呵護種子的成長。
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不停重復著相同的煩惱及相同的且短暫的快樂,除非有巨大的痛苦或極度的快樂偶爾會改變一下秩序,來體悟生命更深層次的意義,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迷迷糊糊蹉跎地過日子。這些都是面對輪回的表現。
生活的每24小時,從早上醒來刷牙洗臉,穿衣服上班,一日三餐,晚上再睡覺——從小到老,每天的行為大體如此。習慣,經過十天、二十天乃至更長時間,慢慢養成,以后慢慢變成一種自然,融入生活。在這種輪回重復中,有些人在文化方面投入比較多一些,所以他的文化層面越來越突出了。一個專家,一個人對某一領域的精通,實際上是他對這些事物進行了比別人更多次的重復,變得熟練,變成習慣,成了這方面的能人。在這種重復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更高的文明,也越來越進步。也就是,將前人在重復中所悟到的精華拿來用在自己身上,繼續發揚,這就是進步。
我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一個故事:在清末,藏區有個很有名的高僧,和我的名字一樣,也叫嘎瑪堪布,他到過印度、英國這些地方。回來以后,他告訴家鄉的人,在那些遙遠的國度有種像兩個鍋蓋一樣的東西,人只要坐在上面,它就可以帶著你到處跑,不用給它喝水,不用給它吃草,體積比較小的,叫做鐵馬。還有一種體積比較大的,是一個個小房子連在一起的,下面有兩條鐵做的線,小房子就在上面跑,可以從東邊跑到西邊,從西邊跑到南邊,里面可以塞幾千人。人們聽了就議論說,大師歸大師,他講如此的“謊言” 誰會相信啊——鐵馬還不用吃草,不用喝水,一個房子里面可以載幾千人,幾十個房子連在一起還可以到處亂跑,天底下誰有能力帶那么長的房子到處亂跑?大家都沒法相信他說的這些話。
后來大家知道了,所謂國外的鐵馬就是自行車,連在一起的小房子就是火車。現在不但有自行車,還有汽車、飛機。用水的力量也可以發電了,可以用電燈照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也進入了新的文明時代。所有這些,就是在重復前人經驗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結果。
藏族諺語里有一句話叫:輪回之法皆重復,重復之中看誰能讓它更殊勝。經商是如此,我們學習科學、學習高科技的東西也是如此。學文字更是如此。歷代學者、圣人把文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后人又去模仿運用,這當中我們越來越精通文字,用文字可以表達我們要表達的一切。而我們通過文字又學會了溝通,學會了數學,學會了運用現代文明中的高科技。在這些過程中,我們不停地努力付出,很多奇跡就是在這種重復又重復的過程中實現的。
如果一件事情不停地重復就可以讓我們變成專家,那么在做一些心靈修養功課時,每天從內心深處一遍遍地反省,我們也會成為修復心靈的專家。很多人在修行時對自己缺點毛病的改變不用心,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當他發現修行的改變并不很大時就會放棄。然而,他在尋找別人的缺點毛病時卻是煞費苦心,經常地重復。如果我們把這種認知力用于自身,那么在輪回當中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就會變得很強。
很多人希望通過算命知曉自己的命運,有人怨天怨地,怨父母沒有給他足夠好的教育和足夠好的生活環境,還怨社會、怨學校、怨周邊的一切。而成功者卻在對某一件事的執著當中學會了刻苦用心,一邊模仿,一邊提高。佛教會強調“輪回”這個詞意義在于,詮釋生命之苦的實質之外,還強調離苦的途徑是要學會觀察,看清真正的循環輪回是什么樣,然后讓我們的靈魂起主導作用,即便重復著,但是也不會誤入歧途地讓自己和他人苦上加苦。
身處輪回中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成功途徑就是不斷地反省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變內心的錯誤認識,把這種具有正能力的認知力重復演繹、延續下去。如此,即使是身陷輪回,我們的內心也會得到完善、提升和充實。
后記人是很卑微的,無法把握和預知自己的未來。很多時候,人們把希望放在未來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等待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費,甚至自己還沒有感覺到。為了實現這些希望,人們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和青春,但是也不一定能得到。
所以,人的一生中好要有一個堅定的信仰——這個信仰不僅僅是指宗教信仰,任何信仰都可以。如果你認同某一種藝術,你為了藝術奉獻你的一切,在這種作為當中能夠帶給你無限的快樂,那當然也不錯。有些舞蹈家就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舞蹈中,有些學者一輩子就研究他的學科,把生命投入他鐘愛的事業里。這個投入,一方面要看到底有沒有產生效果,讓自己產生快樂;還要看對別人有沒有幫助,總之一定要有價值。如果只是讓自己快樂,對別人并沒有產生太大效果,我認為這樣的快樂容易很快就短路。只要發生一件事,就可以讓他對所謂的事業產生無力感,因此而產生厭惡,快樂很快就會消失。
在為信仰而努力的過程中要有一個準則:在實現信仰的過程中得到的快樂,不是要讓我們周邊的人痛苦,而是應該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還能讓快樂的影響更大一些。
如果信仰不但給自己帶來了快樂,對別人也有意義,那我們的信仰就變得有意義了,我們的生命也就有價值了。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就不虛此行。
看到就是賺到
是五濁惡世的一劑良藥,能治療人心病,依此修善將能獲得幸福人生!
這本書是非常寶貴的,非常非常值得一看,很棒很棒,不看是損失!大力推薦此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