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研究方法、區域污染特征、成因分析、清單建立和模型控制為主線,力求系統反映大氣污染物排放源及其清單研究與應用模型的內在關聯。作者寫作著眼點點在于:如何建立、覆蓋各類污染源、滿足區域空氣質量模型模擬需求的區域高分辨率源清單方法體系,是利用模型研究大氣污染形成機制、控制對策以及空氣質量管理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這一方法框架體系的構建涵蓋了大氣排放源分類的制定、排放源清單估算方法的建立、源排放時空特征識別與分配方法研究、污染源成分譜建立、排放清單不確定性分析與校驗以及基于污染源分類的源清單處理模型系統的開發等幾個方面。
鄭君瑜,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996年獲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碩士學位,2002年獲美國北卡羅菜納州立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學位,2002~2004年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博士后研究,2004~2005年美國國家環保署國家暴露研究實驗室大氣模型處博士后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2006年初回國受聘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奧地利)高級訪問學者、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理信息研究所科學顳問、國際SCl期:FIJ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編輯(Editor)、國際大氣環境主流SCl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專刊特邀編輯(Guest Editor)。致力于區域高時空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方法體系構建及應用、空氣質量模型定量不確定性分析、大氣污染控制對策集成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及會議論文50余篇;包括在ACP、JGR、AE、ES&T等國際知名大氣環境研究SCl期刊論文近30篇。發起與組織了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國際系列學術會議,多次受境內外邀請做學術報告。
前言
第1章緒論
1.1區域大氣污染現狀與需求
1.2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清單
1.2.1排放源清單定義與類型
1.2.2 區域排放源清單需求與特征
1.3排放源清單發展與現狀
1.3.1 歐美地區
1.3.2亞洲地區
1.3.3我國大氣排放源清單發展歷程
1.3.4我國區域大氣排放源清單研究工作的不足
1.4排放源清單與受體模型來源解析
1.5排放源清單與環統污普數據的關系
1.6本書寫作目的與內容架構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區域高時空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框架體系
2.1 區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單建立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
2.2區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方法框架體系構建
2.3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
3.1 引言
3.2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的重要性
3.3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的原則
3.4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體系
3.4.1 固定燃燒源
3.4.2工業過程源
3.4.3道路移動源
3.4.4非道路移動源
3.4.5有機溶劑使用源
3.4.6存儲與運輸源
3.4.7揚塵源
3.4.8農牧源
3.4.9生物質燃燒源
3.4.10 天然源
3.4.11其他排放源
……
第4章區域大氣污染源排放定量表征方法
第5章 區域大氣污染源排放源清單時間與空間分配方法
第6章大氣污染源排放化學成分譜
第7章大氣排放源清單不確定性分析與驗證
第8章大氣排放源清單處理模型系統
第9章珠三角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污染源排放源清單建立與應用
第10章建議與展望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專業的書籍,值得好好研讀!
還不錯
寫的很詳細
袋子破了 書臟了
不錯,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