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沒有較高的EQ(情商)是難以獲得成功的。情商高的人長于應對、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人們都喜歡與之交往。這樣,情商高的人總是能得到眾人的擁護和支持。
及時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風趣的聊天藝術
制造好話題,引發好談興
不講分寸的聊天,是無厘頭的惡作劇
說話有風趣,才能娛情悅性
不會打招呼,就不要奢望愉快聊天
第二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真誠的贊美藝術
名字記不住,就不要說情商高
不贊美到“點”上,你的贊美就是敷衍
祝賀的話,表達的就是你的“心意”
高情商恭維,從來都話中有“深”意
體貼的話,要贏得對方真心的感動
感謝的話,一定要把情感 “傳遞”到位
不要讓你的贊美成為一種純粹的客套
第三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委婉的批評藝術
沒有人喜歡被怪罪,批評點到為止就好
這樣的批評,讓人很受傷
掌握五大技巧,讓批評可以舒坦接受
批評之前,先肯定、欣賞一番
忠告的話,努力讓對方接受你的說話方式
暗示代替直言,讓批評不再難以入耳
第四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謙和的溝通藝術
說好客套話,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深入溝通之前,有必要先進行熱身
誠意的表述,是打動對方的無上妙法
對方關心的事,才是你好的談資
自己說重要,聽對方說更重要
認真傾聽還不夠,聰明回應才叫厲害
感同身受的勸慰,是治愈創傷的妙藥
讓對方受用的道歉,才容易獲得諒解
直陳利害不傷和氣,才是高情商溝通
第五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靈活的說服藝術
攻心,才是說服成功的關鍵
唯有真誠,方能讓說服具有巨力
勸諫說到心坎上,才能真正起到效用
激起情感共鳴,贏得他人心理認同
化解沖突,要依情勢改變說辭
加上幽默的調料,你的勸諫會更有效
講對方愛聽的話,讓對方心甘情愿接受
別人的虛榮心,是你說服他的突破口
合情境“搭”臺階,讓對方從容下臺
第六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優雅的辯論藝術
辯論,要把是非曲直擺出來
不懂情感滲透,怎么把聽眾的感情拉過去
氣勢逼人的辯論,也可以優雅勝出
“順”邏輯之“水”,“推”觀點之“舟”
有了突破口,反駁也要藝術化
反擊詭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巧用歸謬反駁法,就能四兩撥千斤
第七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妥協的談判藝術
談判,要的是可以討價還價
良言釋兵權——談判的較高境界
商業談判,不可忽視人情因素
這樣談升職加薪,既能達成共識又不傷感情
求同存異,盡量讓對方說“是”
祝賀對方,讓“錯覺”增大談判的成功幾率
談判有禁區,說話繞著走
說對結束語,留下好印象
第八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激情的演講藝術
激情演講,貴在情真功在情深
調動情感互動語言,以情感人
打造一個好開頭,將聽眾牢牢吸引住
激情演講,要把思想清晰推銷給聽眾
演講要打動人,展示“真我”不可少
打好情感基調,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第九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婉轉的拒絕藝術
放下你的杞人憂天:拒絕不等于得罪
用不刺傷人的方式說“不”字
用這樣的口氣拒絕,對方不會難堪
把“不”說得至情至理
第十章 真正的高情商,懂得生活的幽默藝術
世界因你而變:你有多幽默,你的生活就有多快樂
尷尬、緊張、不知所措時,不妨幽他一默
有摩擦不忘幽默,氣場會更強大
掌握這些技巧,你才能真正玩好幽默
有了大度和自信,你的幽默才更有力量
說話有風趣,才能娛情悅性
有一期《藝術人生》的采訪嘉賓是著名主持人楊瀾。作為采訪對象,楊瀾一出場就變被動為主動,對主持人朱軍說:“我帶了兩盒面巾紙,一盒給你一盒給我。”
面對楊瀾突如其來的“主動挑釁”,朱軍迅速奪回了主動權:“紅男綠女,還特別講究。桌上有了這兩盒面巾紙以后,好看多了。”
《藝術人生》是一檔深度挖掘采訪嘉賓內心情感的藝術類節目,要求有一定的煽情性。嘉賓經常被主持人朱軍勾起往事,潸然淚下,所以楊瀾一出場,才說了自己帶了兩盒面巾紙,一個自己用,一盒給朱軍。意思是自己是有備而來,同時稍等還要“攻擊”朱軍。
朱軍兵來將擋,用風趣的語言輕松化解了楊瀾的攻擊,平穩著地。在一問一答中,兩位大咖主持人機智、風趣的語言藝術彰顯無疑。
馮小剛做客《康熙來了》時,主持人小S調侃道:“今天馮導帶夫人徐帆來,不知道夫人是否介意我對馮導表達敬意到什么程度呢?”在之后的節目中,為了引出馮小剛的評判,同時也是為了烘托氣氛,小S問馮小剛:“馮導,你認為我與林志玲誰美?你難道看不出林志玲的腿是用電腦修過的嗎?”
語言風趣幽默,引得嘉賓和觀眾嘖嘖贊嘆和陣陣掌聲,現場氣氛空前高漲。從中可見小S這位綜藝節目當家主持人的聊天語言獨到、深厚。
我國著名幽默大師侯寶林先生說過:“我們的生活需要笑。懂得幽默的、會笑的民族是健康的,是充滿希望的民族。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甘甜調料,沒有笑聲的生活是一種酷刑。沒有笑,生活就不能稱其為生活。”
學者胡適在處理家庭沖突時就運用了這樣一種方法。
一次,他的夫人坦言社會上的“大男人主義”,胡適聽了搖搖頭說:“也不全是,當男人也有‘三從四德(得)’……”
胡夫人問:“哦,哪‘三從’?”
胡適回答道:“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
胡夫人又問:“‘四德’呢?”
胡適回答:“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
我們知道,我國封建時代女子要做到“三從四德”,本是對立于“大男人主義”的,上例中,胡適卻反而以“三從四得”(諧音),否定了“大男人主義”,道出了在家庭成員之間,要溫厚謙讓,說話幽默,關系才能融洽。
郭沫若是一位文學大師,也是一位幽默大師,他妙語連珠,風趣幽默。1945年,廣東漫畫家廖冰兄的漫畫《貓國春秋》在重慶展出,有人請他和郭老等人吃飯。席間,郭老問廖冰兄:“你的名字為什么那么古怪,自稱為兄呢?”
畫家王琦化為其解釋:“其妹名冰,故用此名。”郭老聽后,微笑道:“哪!這樣我明白了,郁達夫的妻子一定叫郁達,邵力子的父親一定叫邵力。”幾句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20世紀60年代,郭沫若為創作電影劇本《鄭成功》來到廈門。在南普陀寺吃素餐時,僧人遞上菜單,請郭沫若修飾指正。郭沫若稍加思索,將菜單上的菜名排列了一下,編成富有韻律的句子,一邊吃一邊打著節拍,嘴里高聲吟唱起來:“千層腐皮紅醋面筋,腐竹酥白碧青,南普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長生果湯,酸鹵菠蘿甜炸酥酡,三杯茅臺,醉得不亦樂乎!”順口溜巧妙地嵌入十種素菜的雅稱。他的這段順口溜,使南普陀寺的素菜錦上添花,名揚四海。
在對外交往中,郭沫若的口才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1961年9月,他率我國代表團訪問緬甸。在緬甸議會的歡迎宴會上,議長風趣地致詞:“緬甸是農業國,最寶貴的是雨,雨大兆豐年。今年雨水特別多,原來是‘沫若’來到了緬甸(‘沫若’恰是緬語‘雷’的同義語)。”這番話頓時引起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郭沫若隨即回答說:“不是雷——沫若帶來了雨,而是雨帶來了雷——沫若。”語音未落,全場又爆發出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宴會氣氛熱烈融洽,賓客們都為兩位的妙語所折服。
又如:一個記者請某領導談談他保持身體健康的經驗。領導笑著回答:“經驗只有一條,那就是保持進出口平衡。”
一句話,讓在座的人都笑了。“進出口平衡”本是外貿行業里的一個比較常見的術語,卻被這個領導借代到飲食養生問題上來,其言外之意是不言而喻的,既說明了新陳代謝對身體的重要意義,又在不協調的借代中造成一種反差,使人聽之趣味無窮。這位領導選擇的替代語言無疑是十分恰當的,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在聯想中咀嚼出幽默的味道。
選擇恰當的替代語言,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從現成的行業術語、專業術語、政治術語中去選擇,像“進出口平衡”就屬此類,相對來講,這樣的選擇比較容易;二是在交際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詞語來完成換名,這種選擇和應用相對要難一些,但只要替代得好,就更有幽默感。
聊天中,風趣地將要說的話表達出來,再配以合適的舉止動作,不但可以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而且還會起到烘托氣氛的效果。反之,說話干巴巴,不講究任何語言藝術,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直來直去,自然讓談話無趣,無法吸引人參與。
總的來說,這本書沒有期待中的那么好,對提升演講的幫助沒有自己期待的那么高!
希望看完后,情商和表達都有提高
這書,瀏覽電子版后買的,通過舉例子、講道理,往往可以舉一反三借鑒活用;好多時候,同樣內容的話,往往看你表達的心態和情緒,這值得思考、查閱,轉化到生活、工作中。不一定要集中看,可以化整為零來積累、應用。
雨果說:語言就是力量。在現代社會中,無論虛擬世界還是現實社會,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社交和溝通。這時候,擁有出色的應激反應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無異于能幫我們迅速打開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爭取更多機會。講話溝通,必定是未來主流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種零成本的營銷技巧。要真正打動別人的心,語言才是搭建起這座溝通橋梁的重要紐帶。一個人擁有好的口才,就能夠擁有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必須重視口才的重要作用,讓自己練好口才,用好口才。
會表達 口才好 情商教養 養育關鍵 年輕父母+爺爺奶奶都可以看
一直在尋到這樣的書籍,終于被到了! 我相信這本書能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表達能力,如何動用措詞!
如果說上學畢業之前是拼智商的話,那么畢業之后能走多遠,就是拼情商了。好的說話者,往往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怎樣提高情商呢?首先要學會如何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