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生的《抗法名將(馮子材)》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普及性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歷史讀本。本小冊就是向廣大讀者扼要地介紹馮子材怎樣從一個窮苦出身,當上從一品的地方高武官的。當中法戰爭,法軍重創廣西陸軍,打破廣西門戶,毀壞鎮南關時,須發皆白、年近七旬的馮子材,如何應詔,奔赴抗法前線,又是如何以他那堅強的決心和信心,掃除眾將領失敗情緒,重新確立必勝的信念,并終取得鎮南關大捷,后又是如何乘勝追擊,經文淵、諒山,直至屯梅、谷松,而又奉命撤回,本書敘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領馮子材的奮斗足跡。
引言 及時章 法國點燃侵華戰火 第二章 百戰老將臨危受命 第三章 排除障礙拜為主將 第四章 加強工事提振士氣 第五章 鎮南關前橫掃強虜 第六章 乘勝追擊直搗諒山 第七章 中越歡騰法國動亂 第八章 朝廷妥協不敗而敗 余言 參考書目
紙橋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以后,法國侵略者惱羞成怒,決心大舉進犯。茹費理下令兵分兩路。一路由西貢法軍司令波滑率領,兵出河內,進攻北寧和山西;一路由海軍中將孤拔和交趾支那民政專員河羅卡亡率領,進攻越南封建王朝首都順化。8月15日,波滑率領1800余法軍,在9艘兵船配合下,進攻懷德的黑旗軍,黑旗軍迎頭痛擊,雙方激戰了14個小時,結果法軍大敗,退回河內。駐懷德的黑旗軍亦因懷德的地勢低下,易被水淹,移營丹鳳,與原駐丹鳳的黑旗軍合并在一起。兩路黑旗軍合并剛完,9月1日,波滑就率領3000人的法軍,分乘11艘兵船,直奔丹鳳而來,黑旗軍即迎頭奮擊。但是,法軍依仗著人數眾多,武器優良,十分囂張;而黑旗軍在越南廣大愛國軍民的積極支援下,亦個個精神抖擻,毫不畏縮,奮勇殺敵。雙方激戰了三晝夜,終于大敗法軍,擊斃擊傷法軍兩三百人,而黑旗軍傷亡亦很沉重,損失千人,戰斗力大大削弱。
然而當黑旗軍在懷德和丹鳳與法軍浴血奮戰之時,駐扎在黑旗軍后面的清朝官軍,非但不積極支援,反而作壁上觀。黑旗軍打了勝仗,他們卻貪天之功,謊報戰績,把黑旗軍的戰功記到他們自己頭上,說他們與法軍作戰,打了個大勝仗。腐朽的清政府竟然信以為真,不但對他們大加獎賞,還給他們加官晉爵,提升唐炯、徐延旭分別為云南、廣西巡撫。
黑旗軍雖然在北圻打敗法軍,然而當孤拔率領大軍兵臨順化城下時,恰逢越南國王阮福時去世,使越南封建王朝出現了權力真空。在這大敵當前之時,越南封建統治者非但不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敵,反而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嚴重削弱了自身的抗敵力量,使孤拔輕而易舉地攻人順化城,強迫越南封建統治者與之簽訂了及時次《順化條約》,割讓平順省。從此越南南部便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保護國。
及時次《順化條約》簽訂以后,孤拔又糾集6000 余法軍分乘12艘兵船40艘民船北上,進攻山西。駐守山西的黑旗軍經過歷次激烈戰斗,軍力已消耗很大,這時已不足2000人,但仍拼力抵抗,殊死戰斗,雙方激戰了五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武器裝備簡陋而失敗。然而當黑旗軍在前線與法軍殊死戰斗時,駐守在黑旗軍后面的唐炯,非但不予有力的支援,與黑旗軍并肩戰斗,反而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擅自撤軍,去蒞任他云南巡撫的職務去了,致使黑旗軍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而招致的失敗。
法軍進占山西以后,為進一步擴大侵略,1884年 2月,法國又派遣一個旅團,以米樂為司令,開抵越南進駐河內,孤拔改任遠東艦隊司令,開始策劃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擴大侵略了。
1884年3月12日,米樂指揮所部法軍開始北上,向駐守在北寧地區的清朝徐延旭部隊發起進攻。而徐部自1883年夏日進駐越南北寧以后,徐延旭就耐不得北寧地區的炎熱,沒過多久就回龍州避暑去了,所部由提督黃桂蘭和道員趙沃統領。可黃、趙二人又互不統屬,各自為政,互相矛盾,導致軍紀散漫,缺乏訓練,毫無斗志,與法軍剛一接觸,即紛紛潰敗,使米樂輕而易舉地侵占了北寧。19日又進一步攻占了太原,戰火一直燒到中國西南邊陲。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