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知識篇和賞析篇兩部分,知識篇包括"京劇各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京劇演唱中的各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原板』『慢板』•••板式?"等58個京劇知識的介紹;賞析篇共46首唱段,每個唱段包括劇情簡介,唱腔譜,唱段賞析三部分。
知識篇
一、什么是戲曲?
二、什么是京劇?
三、京劇形成于什么時期?
四、"徽班"和京劇是一回事嗎?
五、什么是行當?
六、京劇的行當是怎樣劃分的?
七、為什么把"唱念做打"列為京劇表演所運用的主要技藝手段?
八、京劇中哪些行當較多地運用演唱技藝手段?
九、京劇老生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京劇小生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一、京劇青衣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二、京劇花旦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三、京劇老旦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四、京劇花臉行當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五、京劇丑角的演唱有哪些特色?
十六、京劇唱段與一般歌曲有什么不同?
十七、什么是京劇演唱的"板式"?
十八、什么是京劇演唱的、"聲腔"?
十九、京劇演唱的主要"聲腔"有哪些?
二十、京劇傳統戲唱段的主要"板式"有哪些?
二十一、京劇演唱中的[西皮]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一、京劇演唱中的[西皮]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二、京劇演唱中的[二黃]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三、京劇演唱中的[反二黃]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四、京劇演唱中的[四平調]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五、京劇演唱中的[南梆子]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六、京劇演唱中的[反西皮]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七、京劇演唱中的[高撥子]聲腔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八、京劇演唱中的"雜腔小調"適合表現什么樣的情緒?
二十九、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嗩吶二黃]?
三十、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原板]板式?
三十一、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慢板]板式?
三十二、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三眼]板式?
三十三、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二六]板式?
三十四、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流水]板式?
三十五、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快板]板式?
三十六、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散板]板式?
三十七、什么是京劇演唱中的[搖板]板式?
……
賞析篇
后記
知識篇
一、什么是戲曲?
中國傳統的戲劇藝術被稱為戲曲。戲曲二字的組合,據考證最早可見于宋末元初人劉塤所著的《水云村稿》,這部書中有這樣的文字:"至咸淳,永嘉戲曲出。"這里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產生于浙江溫州一帶的"南戲"。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用戲曲一詞來指稱他所研究的中國傳統戲劇形式,并對戲曲作了"以歌舞演故事"等最基本層次的解析。從此,戲曲一詞逐步被社會確認,成為對所有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通稱。
戲曲最重要的特征體現在表演藝術中,其表演藝術一直遵循戲劇故事與演唱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基本模式,于是形成有戲有曲的最直觀的形式特質,并且進一步劃分出演唱、念白、做功、武打等四種演技手段,習稱為唱、念、做、打四類演技。在表演藝術基礎上,戲曲的劇本文學、伴奏音樂、演出器物、化妝服飾等等,圍繞著表演藝術高度融合,同時,又根據各自的特性、特質構成獨有的藝術格局。進入20世紀之后,戲曲借鑒了西方戲劇藝術的一些有效手法,在以表演為主體的原有內容中,又增加了導演和舞臺美術成分,從而形成戲曲表演、戲曲音樂、戲曲文學、戲曲導演、戲曲舞美等明確分工的更具有綜合性質的藝術體系。
戲曲擁有一個龐大的藝術分支群落,這些藝術分支被稱作劇種,它們在聲腔音樂系統、念白語音和表演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區別。如昆曲運用于元代、明代流傳下來的曲牌體音樂系統,京劇則主要運用在清代盛行起來的板腔體皮黃腔音樂系統。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期統計的戲曲劇種數量是317種。
……
有一定的知識性,好書
不錯
很好 謝謝
對京劇知識普及有用
很好,非常有幫助的書籍
很好
很好,物流快得嚇人,很快就收到了。
很好的書,教學可用,提高修養可用,研習知識可用!國粹需要我們來繼承和發揚!
好書
不錯的
好,支持,如果需要,下次還找你
很實用,普及京劇,需要一本
這個是幫同事買的。應該不錯吧。
書很好?。?
初學者學習欣賞有用處.只是內容少了些.書名和內容不符,既然叫賞析,就應當有盤.
該書所刊登唱腔譜非常好,很有參考價值。只是京劇知識介紹太籠統。
這本書前半部分對于板式唱腔的介紹還是過于簡單,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賞析。我想對于了解的閱讀者會有所幫助,但對于深入學習者來說可能簡單了一點。
此書對京劇愛好者了解掌握京劇聲腔藝術知識有幫助。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