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是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僅在哲學和邏輯學方面有劃時代的貢獻,其思想對于公共領域也有深遠影響。蒙克的《羅素傳》(兩卷本)材料詳實,評價公正,深入探討了羅素的個性、生活和學術活動,自出版以來就深受讀者歡迎,本書是第二卷,講述其1921起直至去世的生活、工作、社會活動及影響。
瑞 蒙克(Ray Monk),英國哲學家,南安普頓大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數(shù)學哲學和分析哲學的歷史,長期致力于哲學家傳記的寫作,著有《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羅素傳》、《奧本海默傳》等。
序言和鳴謝........... i
第三部1921—1938
及時章墮落天使:49歲時的羅素........... 3
第二章荒原上的道德歷練........... 9
第三章自由和快樂之道........... 39
第四章新道德觀........... 87
第五章離婚........... 154
第六章面向過去........... 186
第七章重返哲學研究........... 224
第八章羅素在美國........... 247
第九章原子彈爆炸了........... 308
第十章女王路41號........... 358
第十一章“記住自己的人性,忘掉其余的一切”........... 420
第十二章羅素的毒蛇........... 451
第四部1938—1970
第十三章格瓦拉主義歲月........... 510
第十四章的顯現(xiàn)........... 537
注釋........... 563
參考文獻........... 607
索引........... 619
“我的腦子現(xiàn)在不如從前。我已經(jīng)過了年齡,因此現(xiàn)在自然受人贊美了。”
接近50 歲生日那段時間,這是羅素常常掛在嘴上的那種詼諧的自謙之辭。1921 年12 月3 日,他出席了在劍橋大學求學時認識的老友(這時已是事業(yè)有成的富裕律師)查爾斯 桑格在切爾西舉行的宴會,對坐在身旁的弗吉尼亞 伍爾夫說了上面這一番話。置身于這樣的朋友中間,羅素不禁深刻地意識到這個事實:30 年前,他和桑格一起學習數(shù)學;與那時相比,他已經(jīng)變了許多。弗吉尼亞 伍爾夫語氣溫和,一直在旁邊催促(伍爾夫當天夜里在日記中寫道,“伯迪是熱情的自我主義者,這一點起到積極作用”),于是他開始反思出現(xiàn)在他身上的這些變化。他告訴她,他依然認為,數(shù)學是“較高貴的藝術形式”,然而它不是他本人希望重新從事的那種藝術了:“人50 歲時大腦變得呆板;再過一兩個月,我就50 歲了。”(實際上,他次年5 月才滿50 歲)他說,他可以撰寫更多哲學著作,但是“我得掙錢”,于是從那以后,他的大多數(shù)著述都是有人付費的報刊文章。他從事嚴肅思想研究的日子已經(jīng)結束了。他告訴伍爾夫,在28 至38 歲之間,他“生活在地窖里,每天工作”,那時“激情控制了我”。如今,他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的狀態(tài),“我不再期望任何新的情感體驗。我覺得,當我遇到一個新人時,已經(jīng)不會發(fā)生什么浪漫的事情了”。
弗吉尼亞 伍爾夫在她的日記中如實記錄了這些話語,既沒有做出任何評價,也沒有發(fā)表任何評論。但是,羅素的其他朋友沮喪地發(fā)現(xiàn),羅素出現(xiàn)了這些變化。兩個月之后,韋布在位于格羅夫納路的寓所中舉行宴會。在比阿特麗斯 韋布的筆下,羅素“玩世不恭,說話詼諧,思維敏捷”,然而“不能與自己或者他人和平相處”。從政治角度看,她傾向于將他視為輕量級人物:“他態(tài)度從來都不嚴肅,他的經(jīng)濟和政治觀點和他性情一樣,隨著個人的好惡波動……他過去懶散,沒有耐心,不能通過深思熟慮的社會行動,解決讓自由較大化的問題。”她認為,他總的說來已經(jīng)沉淪了:
如今,他扮演著墮落天使的角色,不乏靡菲斯特的詼諧,具有很好的分析頭腦,常常嘲笑他人。這些因素讓他成為給人刺激的同伴。但是,我?guī)е瘋?,回顧對這位老友的看法。他作為文人,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懷疑,他是否可以成為有價值的思想家?我相當確定,他將不會獲得愛情帶來的幸福,不會進入創(chuàng)造性工作帶來的平和心境。我回想20 年之前的情景,伯迪 羅素專注思考抽象問題,散發(fā)著陽剛之氣,做事顯示出騎士風度,而且不乏同志情誼,親切幽默,令人愉快,顯示出的個人尊嚴,而且還帶著一點清教主義的意味。對比之下,我看到他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不禁感到悲傷:他不修邊幅,身體不佳,玩世不恭,未老先衰,與……一個舉止輕浮、信奉實利主義哲學的女子在一起。況且,他并不而且無法尊重她。
比阿特麗斯 韋布一直以敏銳的目光,記錄羅素的個性變化,然而以上描繪的用詞特別尖銳,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歪曲。其原因也許在于,她與羅素的及時任妻子艾麗絲保持著忠誠的朋友關系,對他的第二任妻子朵拉持排斥態(tài)度(“一個其貌不揚的矮子”)——朵拉27 歲,年齡只有艾麗絲的一半,但是比較顯老,不能被稱為“姑娘”。
在以上日記中,弗吉尼亞 伍爾夫和比阿特麗斯 韋布對羅素進行了簡短的描述,特別突出的一點是他給老友們的感覺:在1921 年,他們必須做出努力,才能理解羅素在人生和個性上出現(xiàn)的變化。1914 年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以來,羅素經(jīng)歷了許多事情,疏遠了他的朋友們;戰(zhàn)爭結束之后,他很長時間身在國外,先是在蘇聯(lián),后來在中國?,F(xiàn)在,他娶了新妻子,回到他們之中,從事的新職業(yè)是記者兼演說家,在人生的若干基本方面有了新的態(tài)度。鑒于這些原因,他看來肯定需要與朋友共度許多時間,一方面反思這些變化,另一方面試圖解釋,他們在19世紀90 年代認識的那個伯特蘭 羅素——那個態(tài)度認真、自命不凡、主要愛好是沉思邏輯學和數(shù)學領域中的抽象真理的年輕人——后來的人生經(jīng)歷。
羅素常常說,他在1910 年之前與1914 年之后的生活截然不同,類似于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相見前后的人生。他說,及時次世界大戰(zhàn)“改變了一切”,讓他對人性有了不同的負面看法:“我那時確信,大多數(shù)人都被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所困,那樣的感覺帶著具有破壞性的憤怒,迫切需要發(fā)泄出來……我理解了自己以前不曾有過的本能沖動。”但是,正如羅素自己常常強調(diào)的,早在及時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幾年,他對奧托琳 莫里爾的強烈愛情觸發(fā)了他自己的本能,他的世界觀和個性就開始出現(xiàn)轉變,那場戰(zhàn)爭僅僅是延續(xù)了那樣的變化。戰(zhàn)爭開始之前,比阿特麗斯 韋布在羅素身上看到并且表示痛惜的許多變化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1914 年春天,羅素曾給T. S. 艾略特帶來靈感,促使他創(chuàng)作出《阿珀林納克斯先生》(讓艾略特想起“灌木叢中的普里阿普斯/ 目瞪口呆地看著蕩秋千的婦人”);對羅素曾在19 世紀90 年代相處的那幫朋友來說,那年的羅素肯定是一個陌生的人物,恰如比阿特麗斯 韋布在1921 年描述的“墮落天使”。
在韋布筆下,羅素是玩世不恭、不乏詼諧的文人,遇事都能發(fā)表一通議論,但是從不認真思考任何問題。到了20 世紀20 年代末,這個形象在小說中幾乎固定下來,在諸多作品中都可見到這樣的角色。例如,阿爾多斯 赫胥黎的《克羅姆 耶婁》中的斯科根先生,吉爾伯特 坎南的《哈巴狗與孔雀》中的米利安 斯托克斯,D. H. 勞倫斯的《戀愛中的女人》中的喬舒亞 馬勒森,以及他的短篇小說《盲人》中的伯迪 賴德。這些漫畫式角色(全都出自與羅素有個人關系的作者的筆下)具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刻畫的男人智性超群,不知何故卻迷失了人生方向,成了墮落天使,不相信任何事物,其中包括上帝、理念和他人,而且失去了任何嚴肅的目的感。羅素自己認為,在與奧托琳的戀情中,在戰(zhàn)爭期間的和平事業(yè)中,他發(fā)現(xiàn)的目的更高尚、更崇高,超過了原來賦予他靈感、讓他在數(shù)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動力。但是,其他人并不贊同他的這一看法,無法十分認真地對待他,無論他作為戀人還是作為政治改良者均是如此。在這兩個角色中,他的表現(xiàn)前后不一,大打折扣,根本無法與當初撰寫《數(shù)學原則》和《數(shù)學原理》時的狀態(tài)相提并論——當年,他情感充沛、生氣勃勃,才華橫溢,無人能比。例如,在吉爾伯特 坎南的筆下,米利安 斯托克斯年輕時“便在數(shù)學和科學界中獲得美譽”。后來,他投身政治,曾經(jīng)讓他成為偉大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的那些品質(zhì)被證明起到了反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老嬸嬸告訴他:
你還是那個米利安,不同的是,你現(xiàn)在干的事情我們大家都能做。退一步說,在政治活動中使用哲學方法令人深感擔憂。你瞧,在政治活動中,沒有什么需要證明的東西。搞政治純粹是投機鉆營之舉,讓人從一個亂局墮入另外一個亂局。我親愛的,這樣的事情你沒有經(jīng)歷過。在這樣的時候,你怎么可能妙語連珠,怎么可能進行邏輯思考呢?如果這兩者你都做不到,原來那個米利安跑到哪里去了?
類似的觀點被羅素的朋友們一再表達,最直截了當?shù)幕蛟S是常常被人重復的G. M. 特里維廉的一番話。特里維廉19 世紀90 年代讀本科時曾和羅素同窗,對他非常了解:“他[羅素]在數(shù)學方面可能是天才——對于這一點,我自己無法判斷;但是,在政治領域,他是笨蛋。”
作為數(shù)學哲學家,羅素取得了罕見的成就;作為記者和政治評論者,他炮制了大量二流文章。正如他的許多朋友確定的,導致這個問題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搞政治時懷著邏輯學家的獲得明晰性的愿望,對現(xiàn)實政治的混亂局面極不耐煩,往往以過于簡單化的方式處理政治問題。但是,正如比阿特麗斯 韋布一針見血指出的,另外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沒有將自己作為偉大哲學家和邏輯學家的品質(zhì),應用到政治活動之中。他好的哲學著作思想精妙,善于捕捉細微差別,不怕復雜因素。他闡述觀點時論證嚴謹,思路深奧微妙,處理異議時小心謹慎,不乏尊重態(tài)度。但是,在他后半生所寫的大多數(shù)報刊文章和政治文章中,這些品質(zhì)蹤影全無,取而代之的是空洞的言辭,盲目的信條,以及虛張聲勢的拒手意見的態(tài)度。就質(zhì)量而言,羅素的邏輯學著作與政治著作差異很大,無法同日而語。羅素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我們在此必須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他放棄了哲學,轉向他幾乎不可能提供任何有價值之物的政治領域呢?
坊間的一個說法是,在美國巡回講座期間,羅素在一場宴會上坐在一位著名女子學院院長的旁邊。那位院長問:“您為什么放棄哲學呢?”據(jù)說羅素回答道:“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更喜歡做愛。”這個故事也許不足憑信,然而與羅素親口說出的許多事情大體類似,其中包括他向弗吉尼亞 伍爾夫表達的意思:當“激情控制了我”,對嚴肅思想研究的熱情便戛然而止。毫無疑問,羅素與奧托琳的戀情以及其后的浪漫冒險共同作用,減弱了他潛心研究數(shù)學哲學的熱情。但是,正如他本人承認的,扼殺他數(shù)學興趣的是維特根斯坦帶來的影響。根據(jù)羅素在《我的哲學發(fā)展》中的說法,維特根斯坦的影響“在兩個方面凸顯出來”。
及時波沖擊出現(xiàn)在1913 年夏季。維特根斯坦對羅素的判斷論進行毀滅性的抨擊,破壞了羅素在哲學研究方面的自信心。第二波沖擊于1919 年出現(xiàn)。當時,羅素在某種程度上剛剛重樹信心。他在閱讀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之后確信,激發(fā)自己研究數(shù)學哲學的邏輯觀念從根本上看是錯誤的。在閱讀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之前,羅素對邏輯學的觀點或多或少帶有柏拉圖式特征,認為邏輯學研究的是永恒的客觀真理。羅素讀了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之后相信,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邏輯學純粹與語言相關,所謂的“邏輯真理”僅僅是同義反復。這一點聽起來可能顯得相當深奧難解,然而它對羅素的人生影響巨大,怎么說也不算過分。羅素在數(shù)學哲學方面的偉大成就受到這個夢想的激勵:獲得可以證明、無法修正、具有確定性的真理。他認為,邏輯學就是這樣的真理體系,他追求目標旨在證明,數(shù)學只是邏輯學的一個分支。他希望說明,牢固的知識體系——即數(shù)學——是不容置疑的。如果說邏輯學不是真實的體系,而是像羅素在接受維特根斯坦的觀點之后所說的那樣,純粹為了“提供表達相同事物的不同方式”,那么,他的夢想便逐漸消失。與之一起失去的,還有獲得任何確定知識的希望。邏輯學和數(shù)學都沒有羅素賦予它們的哲學意義;從根本上說,這就是羅素放棄數(shù)學哲學的原因。
但是,他為什么將注意力轉向以賺錢為目的的報刊文章和政治著作呢?從一定程度上看,這取決于他向弗吉尼亞 伍爾夫解釋的原因:他家有妻兒,必須賺錢謀生。他出身于貴族家庭,本來繼承了一筆財產(chǎn),無須依靠工作獲得的收入為生。但是,他已將繼承而來的財產(chǎn)贈送出去,一部分給了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一部分給了T. S. 艾略特。此外,他還拒絕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講師職位。他幾乎覺得,他的及時任妻子指控他與人私通,和他離了婚,讓他顏面丟盡,無法在學術圈子中混下去(然而另外一個很可能相關的原因是,他對學院派哲學失去了興趣)。不管怎么說,他做出了正確判斷,他能夠以自由作家的身份,賺取超過大學講師薪水的報酬。他還逐漸相信,作為政治評論者,他可以面向范圍更廣的讀者,在影響方面超過專門為理解數(shù)理邏輯的少數(shù)人撰寫的學術著作。也許正是在這個方面,及時次世界大戰(zhàn)給他帶來了較大、最深遠的影響。
戰(zhàn)爭結束之后,羅素聲名遠揚,其原因不是哲學,而是政治。他充滿激情,勇敢反戰(zhàn),特別是反對征兵,這讓他成為年輕一代心目中的英雄。他1915 年舉辦的系列講座以《社會重建原則》一書出版,確立了他的領袖地位。人們認為,他可以在思想上引領社會主義運動和和平運動。他的第二任妻子朵拉就是許多崇拜者中的一員,她欽佩的不是他的哲學才華,而是他的政治理念。朵拉鼓勵他相信,在政治領域中,他可以做出某種重要的貢獻。這個信念在兩人訪問中國期間得到強化。在中國,他常常就政治問題——而不是哲學問題——舉行講座,常常接受人們的歡呼,并且——以頗為荒唐的方式——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社會哲學家”。
當然,羅素知道這是一派胡言。但是,如果(他具有鑒別能力的朋友圈子之外的)世界愿意接受他倉促完成的講座和文章,將它們視為偉大的社會和政治思想,如果通過提供看似無窮無盡的這類材料,可以讓妻兒過上優(yōu)裕的生活,那么,他愿意以更多產(chǎn)的速度,繼續(xù)撰寫這類東西。在更具自我批判的時刻,他可能進行反思,覺得讓自己受到贊美的東西層次很低,顯然無法與邏輯學著作相提并論。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很開心,輕視這種具有諷刺意味的局面。50 歲生日漸漸逼近,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過了嚴肅思想家的年齡段,但是對他來說,這一點的意義暫時比不上另一事實:他終于實現(xiàn)了心底的夙愿,當上了父親。
蒙克的《羅素傳》是我們時代秀的人物傳記之一……蒙克筆下揭示的羅素的家庭生活令人頗感不安……這是一部大膽、深刻而又讓人深感悲傷的作品。
——《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及時流的作品……就像及時卷,這部作品研究深入,讀來令人信服。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該書不僅描述了思想家羅素的個人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還展現(xiàn)了羅素與當時的思想界和英國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與作者同負盛名的《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相比,這本傳記無疑更加激動人心。
——徐向東(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裝幀精美,價格不太高,關于傳主的內(nèi)容具體豐富
思想的超越,行為的不羈,為我們帶來鮮活的羅素,也讓我們認真思考我們究竟是什么???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shù)膱D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shù)奈锪饕卜浅5慕o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羅素是哲學史上的牛人,這本傳記非常好,值得收藏品味
非常好,快遞也很給力,拿到手馬上開始讀。
經(jīng)典之作,好書
非常好,滿意!
羅素是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僅在哲學和邏輯學方面有劃時代的貢獻。本書是第二卷,講述其1921起直至去世的生活、工作、社會活動及影響
總體厚重感很強,了解偉人思想的很好讀物!
整體感覺很好,質(zhì)量很好
書給人很大氣的,喜歡
整體感覺很好,質(zhì)量很好
主要是買了上冊,不得不把這個坑填完。翻譯的語言還算好懂,翻譯腔不濃。
好好好啊哈
包裝不錯,紙張好,我得好好讀讀了,但愿內(nèi)容很吸引我
評論的目的在于作為一個窮學生,積分可以獲得一點優(yōu)惠,因為書還沒有完全讀完,又要買新書了,無論如何!我總覺得自己買的書都是好書,都值得深讀,因為這是我靈魂的“要”?!總€人都是一本書。
活動時買來先屯著,慢慢看
包裝不是一般的差,到貨時書箱都零碎了,有很多書破損或是被雨淋濕了。這次買的比較多,反反復復換貨(換回的基本就一塑料袋包裝,有時換回的也是破損的)就花了大半個月,必須差評。
紙張很好!
質(zhì)量不錯,內(nèi)容很好,給個好評吧!
書不錯 速度很快,朋友很喜歡
書很不錯 是正品 速度很快 朋友很喜歡
一星都不想給,竟然褶皺的不像樣子。
這么厚啊!
henhaodeshu,henzhideyikan
多謝當當,幫我買到了在書店買不到的書,省了我好多時間。
了解一位大家的作品,最好的捷徑也許就是先讀讀他的傳記。
價錢有點貴,不過羅素本身是個很有意思的天才,值得一看!
早就看了介紹,一直擔心翻譯的不怎么樣,在書店看了看,還是很不錯,正好湊單一起買了!
他瘋狂嗎?不,只是一腔熱血,對生命的熱愛,對雕塑的熱愛。而我,愛著這樣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