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是清代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集。王國(guó)維評(píng):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巾箱本納蘭詞據(jù)清道光十二年結(jié)鐵網(wǎng)齋刻本影印。原刻本匯諸家所錄,分體編排,字句異同悉加注明,并采詞評(píng)詞話錄於卷前,且鐫印精良,的稱完備。
納蘭性德(一六五五至一六八五),字容若,號(hào)楞伽山人,清朝大學(xué)士納蘭明珠長(zhǎng)子。自幼修文習(xí)武經(jīng)史百家無所不窺,書畫騎射無所不精。納蘭性情淡泊摯誠(chéng)、率性求真,其筆下詞作多以思鄉(xiāng)、思親、思友為線,詞風(fēng)清麗雋秀、風(fēng)雅幽婉,被譽(yù)為「清代及時(shí)詞人」。
納蘭詞
卷一
夢(mèng)江南(一闋)一
赤棗子(一闋)一
憶王孫(一闋)二
玉連環(huán)影(一闋)二
遐方怨(一闋)三
訴衷情(一闋)五
如夢(mèng)令(三闕)五
天仙子(三闕)七
江城子(一闋)九
長(zhǎng)相思(一闋)九
相見歡(二闕)一〇
昭君怨(二闕)一一
酒泉子 (一闋)一二
生查子(五闕)一三
點(diǎn)絳唇(四闕)一七
浣沙溪(三十闕)二〇
霜天曉角(一闋)四四
菩薩蠻(二十三闕)四四
減字木蘭花(六闕)六二
卜算子(三闕)六五
卷二
采桑子(十三闕)六八
謁金門(一闋)七七
好事近(三闕)七八
一絡(luò)索(三闕)八〇
清平樂(十闕)八二
憶秦娥(三闕)八九
阮郎歸(一闋)九一
畫堂春(一闋)九二
眼兒媚(三闕)九三
朝中措(一闋)九五
攤破浣紗溪(六闕)九六
青衫濕(一闋)一〇一
落花時(shí)(一闋)一〇二
錦堂春(一闋)一〇二
海棠春(一闋)一〇四
河瀆神(二闕)一〇五
太常引(二闕)一〇六
四和香(一闋)一〇七
添字采桑子(一闋)一〇八
荷葉杯(二闕)一〇九
尋芳草(一闋)一一〇
菊花新(一闋)一一一
南歌子(三闕)一一二
秋千索(三闕)一一四
憶江南(二闕)一一六
浪淘沙(七闕)一一八
卷三
雨中花(一闋)一二三
鷓鴣天(七闕)一二三
河 傳(一闋)一二八
木蘭花令(一闋)一二九
虞美人(八闕)一三一
鵲橋仙(三闕)一三六
南鄉(xiāng)子(五闕)一三九
一斛珠(一闋)一四三
紅窗月(一闋)一四四
踏莎行(二闕)一四五
臨江仙(十闕)一四六
蝶戀花(八闕)一五五
唐多令(三闕)一六一
踏莎美人(一闋)一六三
蘇幕遮(二闕)一六五
淡黃柳(一闋)一六七
青玉案(二闕)一六八
月上海棠(二闕)一六九
一叢花(一闋)一七一
金人捧露盤(一闋)一七二
洞仙歌(一闋)一七三
剪湘云(一闋)一七四
東風(fēng)齊著力(一闋)一七五
滿江紅(三闕)一七六
滿庭芳(二闕)一七九
卷四
水調(diào)歌頭(二闕)一八二
鳳凰臺(tái)上憶吹簫(二闕)一八四
金菊對(duì)芙蓉(一闋)一八六
琵琶仙(一闋)一八七
御帶花(一闋)一八九
念奴嬌(四闕)一九〇
東風(fēng)及時(shí)枝(一闋)一九四
秋 水(一闋)一九五
木蘭花慢(一闋)一九六
水龍吟(二闕)一九七
齊天樂(三闕)一九九
瑞鶴仙(一闋)二〇三
雨霖鈴(一闋)二〇五
疏 影(一闋)二〇六
瀟湘雨(一闋)二〇七
風(fēng)流子(一闋)二〇八
沁園春(三闕)二〇九
金縷曲(九闕)二一三
摸魚兒(二闕)二二五
青衫濕(一闋)二二七
湘靈鼓瑟(一闋)二二八
大 酺(一闋)二二九
卷五
憶王孫(二闕)二三一
調(diào)笑令(一闋)二三三
憶江南(十一闋)二三三
點(diǎn)絳唇(一闋)二三九
浣紗溪(六闕)二四〇
菩薩蠻(三闕)二四四
采桑子(四闕)二四六
清平樂(一闋)二四八
眼兒媚(三闕)二四九
滿宮花(一闋)二五一
少年游(一闕)二五一
浪淘沙(二闕)二五二
鷓鴣天(二闕)二五四
南鄉(xiāng)子(一闋)二五五
踏莎行(一闋)二五六
虞美人(一闋)二五六
茶瓶?jī)?一闋)二五七
臨江仙(一闋)二五八
蝶戀花(一闋)二五八
金縷曲(一闋)二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