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文藝復興》解答你關于文藝復興的諸多問題:
文藝復興為什么起源自佛羅倫薩?這個小地方,為何能孕育最輝煌的藝術?
吉貝爾蒂和布魯內列斯基曾經PK過?
達? 芬奇與米開朗琪羅互相討厭是事實嗎?
為什么后世的藝術史家對兩人之間復雜的心結言之鑿鑿?
美第奇家族對文藝復興有何巨大貢獻?
天才米開朗琪羅為何獨獨鐘情卡拉拉大理石?
除了文藝復興三杰達? 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文藝復興時期還有哪些藝術大師?
……
《重返文藝復興》是及時部從天才的對抗來展現文藝復興藝術史的作品?!吨胤滴乃噺团d》告訴你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與創作細節,還原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布魯內列斯基、波提切利等最真實的文藝復興藝術家,解讀文藝復興的精神所在,感受那個自由奔放、充滿創造力以及智慧的燦爛年代。
每一個真心熱愛藝術,或者號稱熱愛藝術的人,都不應該錯過《重返文藝復興》。
《重返文藝復興》:生動說書、極簡妙評——歐洲文藝復興
《重返文藝復興》僅用七講,把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藝術、以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為首的藝術家之間的競爭講述得十分透徹,帶你探尋為什么文藝復興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么深。
《重返文藝復興》:首次從藝術家之間的競爭解讀文藝復興
《重返文藝復興》角度新穎,通過講述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等文藝復興藝術大師之間的競爭來講解文藝復興藝術。《重返文藝復興》指出,競爭激發創意,大師們在競爭中較量,精益求精,蔚為風氣。他們的競爭,為佛羅倫薩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奠定了基礎。
陳文茜、張小燕誠摯推薦,臺灣火熱的藝術說書人謝哲青,"青春版蔣勛"
青春版蔣勛、臺灣閃亮的藝術說書人謝哲青,首次觸電藝術考古寫作,將優美文筆與藝術考古史料融為一體,猶如一位飽讀詩書的導游,《重返文藝復興:你不知道的天才之爭》帶你暢游《花兒與少年》也癡迷的文藝復興重鎮佛羅倫薩。
《重返文藝復興》全彩印刷,大量只在博物館展覽的名畫和雕塑圖片,圖文輝映,賞心悅目。
謝哲青:倫敦亞非學院的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謝哲青曾任大英博物館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被譽為"青春版蔣勛"、"最閃亮的藝術說書人" 。?近年,謝哲青迅速竄紅于電臺及電視圈,是《康熙來了》、《SS小燕之夜》、《飛碟晚餐》等節目的嘉賓、主持人。謝哲青以知性誠懇的風格深獲大眾喜愛,并因本身的考古藝術學術背景,謝哲青為多本文史專書撰寫推薦序,多次受邀進行藝術講座。
1 為什么是佛羅倫薩?小城卻是大文藝復興時代的縮影
2 少年米開朗琪羅的成長與蛻變
3 文藝復興的前情提要: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與天堂之門
4 王者之爭前的寧靜:達·芬奇治水記
5 大衛像:米開朗琪羅與達·芬奇的及時個心結
6 濕壁畫:連達·芬奇也難以駕馭的奇技
7 巔峰對決:透視兩大天才的神性與人性
大衛像:米開朗琪羅與達?芬奇的及時個心結
達?芬奇《大衛》的素描,就不同的觀點來看,可說是米開朗琪羅版《大衛》的忠實復制。作品中,年輕男子的身體微微地向前傾,重心放在右腳,右手下垂,手掌弓起,像是積蘊了某種情緒許久,馬上就要走出來做些什么事似的。
和米開朗琪羅版不一樣的是大衛左手的動作。大衛的左手置于胸前,看起來有點漫不經心,好像維多利亞時期的紳士般,平撫著胸口,向人致意。這一件大衛不是大理石的復制品,也不是青銅鑄模,它是達?芬奇筆記本里的鋼筆速寫,收藏于英國溫莎的皇室圖書館。
當我及時次看見這幅速寫時,一直在揣摩達? 芬奇的心情,當公元1504 年,《大衛》及時次現身于世人面前時,想必讓達? 芬奇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溫莎皇家圖書館里的《大衛》,是達? 芬奇對米開朗琪羅作品及時時間的直覺反應。達? 芬奇以快速但又的筆觸,悉心地描繪大衛的肌肉,潛心鉆研過人體解剖的達? 芬奇,利用陰影加強了每一寸肌肉在空間中所延伸的向度與力量,達? 芬奇的《大衛》速寫,清晰地捕捉到隱藏在肉體下強大的精神能量。不過,如果稍加對比米開朗琪羅與達? 芬奇版本,還是會發現其中微妙的差異。
我常拿達? 芬奇的《維特魯威人》、《大衛》像速寫與米開朗琪羅的《大衛》來做比較。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改變了我們對待肉體的態度。達? 芬奇的《維特魯威人》清晰地以數學原理來呈現柏拉圖式的理想美:胸、下腹與生殖器之間的距離及四肢與空間的關系,皆維持著的幾何比例。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即使在比例上有所爭議,但仍得像是藝術解剖課的范本教材。達? 芬奇與米開朗琪羅的人體創作,向來都以最坦然直接的方式展示性器官,從來都不隱晦肉體與性之間的關聯。尤其是達? 芬奇,我們從散落在世界各國的其手稿中就能發現,他對人體的外在與內在形式都有強烈的興趣,從孕婦子宮中胎兒的位置,到男女時性器官的相對位置,達? 芬奇向我們揭露了藝術與科學的真實。
但是達? 芬奇的大衛素描卻有奇怪的轉變。與往常不同,達? 芬奇用墨汁重重地涂抹大衛的鼠蹊部位,就像中世紀教會用無花果葉羞恥地將性器官遮掩起來一樣。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這位只身挑戰巨人歌利亞的英勇少年,在達? 芬奇的手中被閹割了。
要說明達? 芬奇與《大衛》的轉變,就必須通過另一件雕像的故事來解釋。
還記得之前提過的多納泰羅作品《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嗎?這座目光凌厲、高舉彎刀砍下敵軍將領首級的女豪杰雕像,在公元1504 年被共和國政府設置在市中心的領主廣場上,就在維琪奧王宮的大門左側。
《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原本在美第奇家族花園里,卻被移到維琪奧王宮前。若我們仔細端詳朱提斯的臉龐,會發現她無情而迷蒙的眼神,正陶醉在這刀光血影的殺戮之中。原本這件作品寓意著柔弱戰勝剛強,謙遜擊敗驕傲。共和國新政府的發言人梅瑟? 弗朗西斯科的及時次施政報告,就站在暴怒的群眾與這座血腥味十足的青銅像之間發表。我想他心中必定是五味雜陳,畢竟每個文藝復興人都明白這件藝術品所傳達的信息。在美第奇家族垮臺之后,《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有了新解:"推翻暴政,有時候是需要暴力的。"
在馬基雅維利的《佛羅倫薩史》中就記錄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公元1504 年1 月25 日,新政府發言人全身顫抖地面對佛羅倫薩市民時是這樣說的:"現在將《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放在市政廳前,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甚至可說不合時宜。佛羅倫薩現在需要的,是可以讓我們挺胸抬頭的驕傲;佛羅倫薩現在需要的,是代表我們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及生命力的作品;佛羅倫薩現在需要的,是代表善良與不懈奮戰的象征,我們不需要一個代表死亡與邪淫的圖騰…… 佛羅倫薩已經失去了比薩,共和國的威信不斷受到外邦的挑戰,我們要向外邦證明我們是座偉大的城市…… 現在,聽說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已經完成了,佛羅倫薩的市民們!現在我們有機會用一個年輕奮斗的生命,來取代看起來像巫婆的朱提斯,現在佛羅倫薩需要的,不是死亡的黑魔法,而是可以帶來新生的恩典…… 我們需要《大衛》,我們需要米開朗琪羅……"
這番演說,立刻引起佛羅倫薩市民的熱情響應。民眾沖到米開朗琪羅位于大教堂旁的工作坊,夜以繼日地喊著:"我們要《大衛》!我們要米開朗琪羅!"當代任何一位藝術家若受到這樣的熱情包圍,一定會虛榮得飛起來。
經典的《大衛》, 本來是無人想承接的爛攤子……
三年前,當米開朗琪羅決定接下《大衛》這項工作時,市井之間的流言蜚語早就傳開了。早在米開朗琪羅出生前63 年,也就是公元1412 年,佛羅倫薩政府與雕刻大師多納泰羅之間就簽訂了合約,要為新建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制作新尺寸的大衛,必須比多納泰羅在四年前完成的青銅像《大衛》更巨大,也更驚世駭俗。多納泰羅收了訂金,訂好了大理石,也畫好了草圖,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項工作卻無疾而終,也許是多納泰羅工作滿檔,應接不暇。
直到公元1464 年,也就是多納泰羅簽訂合約后52 年,多納泰羅的學生阿戈斯蒂諾? 迪? 杜喬才重新接下這項工作。其實,多納泰羅早已離鄉多年,在外地流浪已久。無論如何,讓一位78 歲的老人爬鷹架制作如《大衛》這樣的大型雕刻也實在太勉強了。不過,為佛羅倫薩共和國完作這座巨型雕像一直是多納泰羅的夢想,根據原始合約規定,多納泰羅要用四塊大理石分別雕刻,再加以組合。這種源自于古羅馬的做法,在當時的文獻雖沒有明確的文字記錄,卻相當常見。但不知為何,《大衛》居然變成用一整塊巨大的卡拉拉大理石雕塑完成的巨型作品。
天才藝術家心中的之石:卡拉拉大理石
談到雕刻藝術,就不能不提大理石。大理石文化源自古希臘,我們從盧浮宮所收藏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就能一窺端倪。基克拉澤斯群島、納克索斯島、帕羅斯島與薩索斯島,都出產質地潔白無瑕的大理石。比如,以雅典的國家考古博物館里的《勝利者》來說,此作品使用帶有脫脂牛奶色的薩索斯島大理石,它純白的色澤為雕像及建筑添色不少。
不過純白絕非一切,薩索斯島的大理石太過堅硬,雖然擁有令人驚嘆的純白,卻無法進行細部雕刻。帕羅斯島出產的大理石脆弱易碎,雖然能承受精雕細琢,卻容易風化。我總覺得愛琴海所出產的大理石,雖然在視覺上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隨即就讓人覺得死氣沉沉,僵硬無比。意大利托斯卡納北部所出產的卡拉拉大理石,不管在強度、韌度與潔凈度上都大勝其他產地的出品,靠的是其溫暖潤澤的光彩,小小的斑駁瑕疵也有加分,雕刻家更是通過精巧的手藝,讓卡拉拉大理石綻放出動人的肌理與生命氣息。
將禁錮的生命,從石頭中全然解放之作!
阿戈斯蒂諾接下《大衛》的雕刻工作后,及時要務就是重新找尋大理石。只可惜阿戈斯蒂諾不是米開朗琪羅,對石頭并不具慧眼,他在卡拉拉大理石盆地中心的古羅馬采石場挑了一塊"九個手臂長,但有點薄"的巨石,而且還不太干凈。以米開朗琪羅的標準,這塊原石"像鬼一樣,沒有血色,只能拿去做墓碑"。
總之,花了半年的時間,這塊卡拉拉巨石好不容易才從采石場運到佛羅倫薩,途中不僅使用了平底船與牛車,還在風雪泥濘之際歷經幾番拖行,搬運的過程還不小心摔了下來,這導致后來《大衛》腿部出現如發絲般的裂隙。前來評估接洽的藝術家大為苦惱,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沒有藝術家愿意接下這個爛攤子。
公元1466 年12 月上旬,這塊巨石終于運到了佛羅倫薩,可是才過幾天,也就是12 月13 日,多納泰羅便以80 歲的高齡與世長辭,這使得《大衛》的雕刻案又被迫腰斬(這點再次證明阿戈斯蒂諾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作品)。又過了35 年,米開朗琪羅才在親友的慫恿(或是鼓勵)之下,簽了《大衛》的雕刻合約,米開朗琪羅還在合約中特別指出:"這塊石頭切割得很糟,好像外行人做的一樣,任何一位雕刻家都沒辦法勝任。"
這是牢騷,也是對佛羅倫薩市民發出的豪言壯語。歷經法國軍隊入侵、薩沃納羅拉的宗教狂熱、八方環伺的傭兵軍閥、居心叵測的羅馬教廷與佛羅倫薩城內各懷鬼胎的古老貴族們,重生的共和國賦予市民更寬容、更民主的參政權。在這個急欲重新定位自我的佛羅倫薩,藝術,變成公關宣傳與提升共識的關鍵媒介,米開朗琪羅在羅馬完成《圣殤》后回到佛羅倫薩,我想,一方面也是出于愛國心的驅使吧!
米開朗琪羅著手進行《大衛》時,流言又在共和國的街頭流竄,根據瓦薩里的記載:"終生執政官索德里尼常說要把這項工作交給達? 芬奇,還不是因為米開朗琪羅和教皇的關系好,所以才能夠接下《大衛》這項工作。"這樣的謠言,一定讓敏感易怒的米開朗琪羅憤憤不平。
其實索德里尼是在米開朗琪羅簽下合約一年后,才成為終生執政官,對米開朗琪羅的接案并不具任何影響,不過這也足以讓米開朗琪羅對達? 芬奇這位前輩心生芥蒂。全佛羅倫薩也屏息以待,用幸災樂禍的心情看這位年輕的雕刻家,如何處理這塊已被許多人"糟蹋"過的大理石。
米開朗琪羅究竟是如何處理這塊大理石的,是藝術史上的未解之謎。他在大教堂的工作坊內,用重重的布幕與高大的木制屏風,將卡拉拉大理石與人群隔離,"沒有人知曉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米開朗琪羅所拿到的原石又高又薄,下方還有裂痕。我們在學院美術館看到的成品,是雕刻家突破先天限制所完成的作品。
為了擺脫這塊平板單調的原石局限,米開朗琪羅試著將《大衛》的頭部、身體、大腿以不同的方向旋轉,并微微地向前傾,偏離古典形式的靜態平衡,這使得《大衛》得到某種出乎意料的張力,像是一位活力充沛的年輕運動員,仿佛他已經瞄準一個看不見的目標,正凝聚所有能量,隨時準備奮力一搏。《大衛》的姿態,一方面仍保有些許古典風格的均衡美感,雖然少了多納泰羅的細致與佛羅基俄的優雅,但更多的是強健肉體與昂揚精神的理想融合,意志堅定中流露出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
天才雕刻家從這塊前途黯淡的大理石中,將大衛釋放出來,這是空前的雄心之作,也是羅馬帝國崩潰之后,及時座真正的大理石巨像(Colossus)。這塊卡拉拉原石歷經了兩個世代的飄搖,在雨雪風霜中逐漸"熟成",其間還被幾位才華平庸的雕刻家"糟蹋"過。在米開朗琪羅之前,從來沒有人看好它,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佛羅倫薩的市民已經準備好要迎接城市的新象征。但是問題來了,這座高5.5 米、重達5 噸的大理石巨像,到底要放在什么地方?這是個難題。
根據原先的計劃,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是要放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高處的座臺上,居高臨下,俯瞰這座美麗的城市的。不過根據米開朗琪羅的設計,《大衛》目光是直視前方,而不是向下,還有他對表情的揣摩、微微暴起的血管,以及因興奮而弓起的手指肌肉…… 所有細節都在告訴我們,米開朗琪羅并不想要《大衛》被放在這有如神龕一般的地方,米開朗琪羅想要大家從四方八面都能看見《大衛》,不希望他被束之高閣。
公元1504 年1 月,也就是共和國新政府發言人對市民喊話不久以后,大議會緊急召開臨時會議,成立特別小組,共同研究這座龐然巨像到底該放在哪里。
就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達? 芬奇來到了羊毛工會的會議室,先到的委員默默地抬起頭來,然后又低頭繼續在火爐旁搓著手取暖。
這個特別小組的委員們可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夢之隊(Dream Team)。達?芬奇看到他的老朋友們,曾經一起在佛羅基俄門下的同門師兄波提切利、菲利波?利比、"偉大的羅倫佐"最信任的天才建筑師桑嘉羅,還有文藝復興時期最出色的陶藝家安德烈亞? 羅比亞,以及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奇諾…… 這樣一群來自佛羅倫薩的藝術精英,前來共同商議《大衛》的安置議題。
主宰《大衛》要放在何方的重量級人物們
其中一位委員的身份十分引人注目:羅倫佐? 佛帕亞,他是15 世紀最出色的鐘表匠?;蛟S很多人會有疑問,鐘表匠和藝術有關嗎?
在此必須跳出我們對文藝復興的傳統印象,要了解,神秘學與黑魔法,同樣也主宰著佛羅倫薩人的思想。佛帕亞曾經受雇于偉大的羅倫佐,設計一座精巧奇特的天文鐘,這座天文鐘的目的不在于顯示正確的分秒時間,而在于標示各星球的相對位置——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與流浪的彗星,而且就放置于維琪奧王宮的百花議事廳之中。
即使是開明的共和國政府,每當遇到選舉、出兵、征稅、政令宣達這樣的國家大事,也要像古希臘君主到德爾菲神廟請示神諭一樣,事事請教占星學家,卜算吉兇,選個黃道吉日再做事。這種謬誤與偏見,源自一位名為菲西諾的人文學者,他與米蘭多拉一樣,對文藝復興的新柏拉圖主義有深入的鉆研,但對后世影響最深的,是菲西諾在神秘學方面的研究。
我們今天所看見的占星術、塔羅牌、神秘組織光明會、共濟會、玫瑰十字會等,主體思想都是來自于名為"赫密斯神學"的古埃及手稿,原著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不過菲西諾以一己之力將不同流派的見解融會貫通,就像東漢的鄭玄,集古文、今文經學大成于一身,菲西諾可說是集赫密斯神學為一家的神秘學大師。
佛帕亞引用菲西諾的說法,認為當年《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從美第奇家族花園移來領主廣場時,死了太多人,雕像也沒有經過魔法的凈化,更何況安座時選了個黑道兇日,種種疏失造成了日后共和國數年的不幸。"現在,移開的時候到了!"另一座能量更強大的象征在安座之后,就能挽救佛羅倫薩悲慘的命運。
對女性的偏見,讓《朱提斯》非移走不可
除了占星學的意義之外,其實還有更深沉隱晦的原因,來自朱提斯的性別。遠在古希臘時代,社會一般都把女性視為"不完整的人",她們被認定不具有思辨邏輯的能力,也沒有實際上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在婚姻自主與財產繼承的假面之下,隱藏著對女性的極度歧視。
公元1487 年,在萊茵河畔的施派爾出版的《女巫之錘》, 更加深了對女性的偏見與迫害。書中宣稱"巫術來自肉體的欲望,這在女人身上是永難滿足的。魔鬼知道女人喜愛肉體樂趣,于是以性的愉悅誘使她們效忠"。通過錯誤偏激的言論,在宗教改革的羽翼下,這種偏見擴大為橫跨三個世紀的獵巫運動:敢說敢做的獨立女性、精神官能癥患者,甚至相貌稍微丑一點的女性,都可能被視為女巫,送進宗教裁判所之中,經過嚴刑拷打,再上火刑架燒死。
公元1480 年到1750 年之間,這場精神失常的獵巫運動總共犧牲了10 萬人,而且絕大部分是女性。佛羅倫薩共和國發言人在領主廣場上的演說,就明白指出朱提斯女巫的形象:沒有表現出端莊女性應有的舉止,以性誘惑犯罪、陶醉于不道德的行為之中,致人于死地。這不是女巫是什么呢?
在這次公開演講后的四個世紀,從卡拉瓦喬到克林姆,《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一直被視為性誘惑的致命象征。
達?芬奇筆記里透露的不耐……
不過在特別委員會中,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波提切利就是其中一位。這位以《春》、《維納斯的誕生》而著名的畫家,這一年將近60 歲,他的人生歷經了偉大的羅倫佐的統治,也曾經沉迷在薩沃納羅拉末世毀滅的恐怖預言之中。領主廣場的虛榮之火,讓波提切利親手燒毀了許多自己的精彩畫作,就某方面來說,他也是獵巫的受害者。因此,波提切利堅持反對《朱提斯》換位置,也反對為朱提斯扣上女巫的帽子,他說:"我們應該維持合約上的規定,就讓《大衛》放在他應該放的地方。"
達? 芬奇就是在特別委員會及時次的會議中,在筆記本上留下了《大衛》的速寫。先前全體委員們已曾分批前往米開朗琪羅的工作坊參觀過了,達? 芬奇是憑著印象與想象畫出這個年輕的戰士的。不過在達? 芬奇的版本中,大衛的眼神略顯呆滯、肢體僵硬,體態也比較笨重,缺乏米開朗琪羅作品中源源不絕的活力。
長達一個半月的審查會議,談論的都是米開朗琪羅不可思議的天才,以及他了不起的《大衛》,達? 芬奇的筆記本隱隱透出了不耐與厭煩,《大衛》的形象從英雄變成單純的肌肉男,化成街頭惡霸,暈染的墨汁也把大衛的性器官層層涂銷。這究竟是出于有心,還是無意?我們不得而知?!洞笮l》到底該置放在何方?在多方攻防之后,藝術家們分裂成兩派:一派以波提切利為首,想把《大衛》供在大教堂的座臺;另一邊以桑嘉羅為中心,認為《大衛》應該是"屬于民眾的",主張用《大衛》取代多納泰羅的《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或是陳列在傭兵涼廊,成為佛羅倫薩的吉祥物。終于,輪到達? 芬奇發言了。在國家的大門、城市的客廳之中,要讓國外的使節、往來的行旅不會覺得尷尬。"
我們可以想象事后米開朗琪羅聽到達? 芬奇的說法時的憤怒與不滿。對于藝術家來說,裸體,不僅是藝術題材,也是崇高的藝術形式。米開朗琪羅終其一生,都在面對群眾與裸體之間的鴻溝。
米開朗琪羅讓作品剝去衣物,讓我們看到圣俗之間其實沒有差別。不過,赤裸裸地將性器官公之于世一事,讓藝術的保守派難以容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561 年,羅馬教皇庇護四世下令,由畫家伏泰拉為米開朗琪羅《的審判》中懾人的肉體畫上遮羞布,后世給伏泰拉取了一個頗為難堪的綽號"束褲畫家"(Il Braghettone),永遠遭世人取笑。
不過同樣身為藝術家的達? 芬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真令后世的藝術史家百思不得其解。達? 芬奇的《維特魯威人》不也赤裸裸地將性器官暴露出來了嗎?根據收錄在佛羅倫薩國立中央圖書館的會議記錄,達? 芬奇的發言到此為止。從之后的安置作業看來,達? 芬奇的建議并未被大會采納,但卻埋下了兩人互為瑜亮的陰影,就像他們的前輩吉貝爾蒂與布魯內列斯基一樣,米開朗琪羅與達? 芬奇成為終生對手,其中當然也有兩人擁護者不同的說辭??椎暇S為老師所寫的傳記中提到,"加上遮羞布的建議,是心存惡意的侮辱"。
經過漫長的議程,35 人小組決定把大衛安置在領主廣場上,讓每個佛羅倫薩市民都能近距離接觸到"共和國的驕傲"。公元1504 年5 月14 日,米開朗琪羅的《大衛》緩緩離開圣母百花大教堂工作坊,從工作坊到維琪奧王宮前,總共花了4 天的時間,移動800 米的距離。
為了讓巨大的石像順利離開工作坊,搬運工班特別打掉大教堂工作坊的大門,沿途還有擁護美第奇家族的狂熱分子,用石塊及熱油攻擊象征共和國新政府的《大衛》,頻率高到必須安排全副武裝的士兵負責戒護。
我總是想象當年《大衛》移動的盛況,除了瘋狂暴民之外,也有殷切的市民沿途下跪膜拜,撒圣水與花瓣凈化這座城市的
新象征,許多當年目睹盛典的人用文字記錄了他們的感動,對于佛羅倫薩市民而言,這是他們及時次近距離面對《大衛》所經歷的神秘體驗,與每年圣母出巡所給予信眾的感受并無二致。
當《大衛》終于抵達領主廣場,35 人特別審查會依據議程,將多納泰羅的《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向左移15 米,將她原來尊貴的寶座讓給了大衛。
米開朗琪羅這位年輕雕刻家,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他的才華與天分。在這場藝術的戰爭中,他獲得佛羅倫薩的肯定,《大衛》取代了《朱提斯和荷羅芬尼斯》,岸然矗立在維琪奧王宮的門口。
達?芬奇啊達?芬奇,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常想,每天都要從《大衛》底下經過的達? 芬奇,心中是否五味雜陳?說要為《大衛》加上遮羞布的他,內心又在想什么?盡管達? 芬奇在推薦信中不斷地自詡為"出色的軍事工程師",但是我總認為藝術領域才是他的強項。如今,一位28 歲年輕小伙子的作品,就放在城市最引人矚目的位置,我真想聽聽達? 芬奇怎么說。
從公元1504 年5 月18 日一直到公元1873 年7 月30 日,《大衛》一直挺拔地站在廣場上,守護城市光榮的歷史,也沉默地看盡無常的世事。許多藝術史的畫集畫冊,早已從不同的美學觀點,像外科手術般地解構、透析過這座雕像。而對我來說,看《大衛》時,好可以放下上述所有驚濤駭浪的歷史糾葛與風花雪月的美學釋義。只要單純地坐在傭兵涼廊旁的長椅,以大衛的觀點,靜靜地看人來人往;或是多走幾步路,到學院美術館欣賞米開朗琪羅的鬼斧神工,更重要的是,去感受五百年流金歲月在《大衛》身上所刻畫的滄桑。
一年如果有三百六十五天,謝哲青會三倍地利用它!謝哲青是我見過所有年輕人當中,最能吃苦、最會念書、最會爬山、最會利用時間的人。謝哲青的腦容量應該比我們大很多,謝哲青的時間也比我們多很多。謝哲青有著孤老的靈魂,但存在于英俊瀟灑的外殼當中,謝哲青是個很奇妙的人!——張小燕
不多說,好東西
這本屬于休閑娛樂,在飛機上閱讀很不錯。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感覺不錯!
不錯,好評!
挺好的,紙質很好
非常好,值得一讀,值得收藏
好書,值得購買!
很好,了解很多歷史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好
等了好久
1萬個贊
買來放廉潔教育基地的,還不錯。
插圖清楚,紙質優良,但內容寫的還不是很詳細
一般一般化
不錯,挺好的
發貨速度快,正品 服務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囤著書,還沒看。。
不錯的書,很精致,作者的介紹簡單易懂,推薦。
有關文藝復興的一本書籍
等了好久終于打折了
一般般啦,不算太差。
好書,昨晚才打開箱子,包裝很好,希望書里面的紙張字跡內容一切完好。
盜版書,也是無語了,前面該講的內容裝訂到后面去了。正讀的起勁莫名來了兩頁前面的內容。
話說,文藝復興三杰中就裝飾度而言,我還會更欣賞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的那種溫暖明朗的柔和秀美。作者寫的很好,可惜就內容而言,這就不是一本我愿意買著看的書;就像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就不是我愿意買著來收藏的東西。這本書總給我一種要踩著達·芬奇,成就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家之名的感覺。雖然討厭這樣,但是考慮到人各有好,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作者的偏心眼。順便,書里介紹有說作者是小蔣勛什么的,就個人來看這兩者的風格根本不一樣好不好!畢竟,作者可沒有蔣勛的那種宗教素養,時刻表現出的空靈和禪意,讓對宗教無感的人看得清爽許多。
真的,語言通俗易懂,在圖書館借了好,下狠心買了~
因為去歐洲玩的時候感受到了文藝復興的魅力 就想多了解一些 所以就買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