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石田干之助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對于一般讀者來說,石田干之助之名似乎就是與《長安之春》連在一起的。本書以唐代長安為焦點,主要通過唐代文學家的詩文作品以及廣泛的漢文史籍,考論和描繪了國際化大都市長安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中外文化交融的歷史場景。
這是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對中國盛唐文化細節(jié)的考證,作者生前作為主要負責人創(chuàng)辦今天的東洋文庫,是著名的東洋文化學者。文筆流麗曉暢,附注考據(jù)嚴密,堪稱學術性和可讀性融于一爐的典范之作,因而被文學巨匠井上靖稱為“長安書系寫作的座右銘”。
石田干之助,1891—1974。文學博士。著名東洋史學者。曾任聞名于世的世界東洋學專業(yè)圖書館——東洋文庫的主任,日本國學院大學、日本大學教授,對東、西方漢學資料及漢學研究深有造詣。
長安之春
“胡旋舞”小考
當壚的胡姬
唐代風俗史抄
(篇一) 元宵觀燈
(篇二) 拔河
(篇三) 繩技
(篇四) 字舞
(篇五) 長安的歌妓(上)
(篇六) 長安的歌妓(下)
唐史雜鈔
(篇一) 斗歌
(篇二)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篇三) 王之渙
唐史關系諸考補遺
(篇一) 斗歌
(篇二) 永新
(篇三) 元宵觀燈
唐代宴飲小景
唐代中國北方的一種異俗
無題二則
(篇一) 驪山溫泉
(篇二) 陸羽的陶像
唐代的婦人
一
長安二月多香塵,六街車馬聲轔轔。
家家樓上如花人,千枝萬枝紅艷新。
簾間笑語自相問,何人占得長安春?
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
如今無奈杏園人,駿馬輕車擁將去。
——韋莊《長安春》1
陰歷正月元旦,隨著群臣百官的朝賀,長安的春天在歷書上登場了。然而,直到元宵觀燈,大唐之都的春色還尚淺。立春過后約十五日,進入雨水節(jié)氣,菜花開了,杏花開了,李花也接著開了,花信之風才變得漸漸溫暖起來。驚蟄一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及至春分,一候海棠,三候木蘭,各種花木繚亂競艷,帝都的春意日益濃酣。花香的氣息吹拂在東西兩街一百一十坊的上空,渭水之上落日鋪霞,終南山麓驕陽籠罩。又經(jīng)歷了幾個煙雨蒙蒙的春雨之日,清明節(jié)也過了。到了桐花現(xiàn)紫,郊外的田壟上麥苗青青,御溝的水面上柳絮繽紛如雪翻飛的時候,便是谷雨了,春色漸老。日光之影不由得增加了光耀,晴空碧藍如洗。熏風撫慰著浐、灞二橋橋頭的柳絲,舒爽地吹過;牡丹花盛開,王者般占盡了滿都的春意,城中的士女傾巢而出,追尋著花的蹤跡,曼妙度日。
當楝樹花盛開,惱人的香氣在夜晚飄蕩時,世界變成新葉綠葉的時節(jié),令人感動的新綠,淹沒了九街十二衢的里坊,道路兩旁遮天蔽日的槐樹、榆樹的樹蔭,也日漸濃密2;人們三五參差地在舒爽的人行道上休憩,他們是略感疲憊的都市士人的身姿,是換了嶄新輕衫還微露香汗的仕女的身姿,他們是在尋求一時的休憩?初夏就這樣隱約可見地來了。長安的春盡了,詩人們唱起春逝之歌、寫起惜春之賦。
站在京城東城墻的中門——春明門上眺望,西北方遠遠可見排列著三省六部飛甍的“皇城”,其北面是“宮城”的殿閣之頂,再往東北,如龍宮般浮現(xiàn)的,是后來天子居住的東內諸宮的屋頂。盛唐之時,玄宗新建的常住宮殿——興慶宮的一角,黃瓦與丹墀相映,勤政殿與花萼樓的畫棟朱簾相望。西南面,沿著朱雀大街,薦福寺的小雁塔在民房之間挺立著高高的尖頂。在其南方,遙遙可見是慈恩寺大雁塔金霞薄紫的身影。這周圍,便是上都長安連接東都洛陽、北都太原的孔道進入都城之處,所以,車馬往來非常繁忙。到地方上去赴任的官吏由此而出,騎著駱駝的沙漠商隊也由此而出。手臂上載著海東槿域(古代對朝鮮的別稱)的特產(chǎn)——鷹的貴公子,在城東的郊野狩獵玩樂了24小時,騎著銀鞍白馬也從這里而來。唐代朝廷的儀仗隊伍,迎來華麗奪目的驊騮緩步向西、千里迢迢跨海而來的東方島國日本國的藤原清河使者。外國使臣入朝的隊伍也從東面由這里進入都城。從日本、新羅、渤海等遙遠國家,為了修學求法,跨越山河萬里負笈而來的人,也是從這個門而入。日本國的遣唐使空海、圓仁、圓珍、宗睿,也都是從這里踏入長安之都的。卷發(fā)高鼻、紫髯綠眼的胡人,也是往來頻繁。在春明門附近遇到西域胡人的故事,在唐代不算珍稀逸事3。熱鬧之處雖在東市,略輸一籌的西市并不相讓,那里流寓的外國人絕不在少數(shù)4,所謂到“拓跋之都”的“胡姆丹”(長安城的胡名5)城朝見大唐的天子——天可汗6,逐利而來的西域胡商為數(shù)眾多。往來之盛不僅僅限于陸路,南門外有名叫龍首渠的運河環(huán)繞,江浙的大米、南海的珍寶如山般載船而來,桅檣林立,錦帆鼓風,水上舟楫穿梭繁忙,熱鬧非凡。王貞白的《長安道》說:“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梯航萬國來,爭先貢金帛。”7寫的正是這一帶的景象。
好
(?????)很喜歡
很好的書。
小論文的合集
每本都很好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原來的10幾萬積分為毛都沒了
我買書基本都是當當,買啦不知多少!
不錯 包裝完整快遞快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速度蠻快的,也無破損。網(wǎng)絡購書,當當體驗最好。好書一本!
非常好的一本書。可讀性強。內容豐富。
經(jīng)典之作,值得閱讀和收藏
了解唐代長安風土人情的一本重要書籍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Good book
等了好久……終于拿到了~good!~
紙質一般吧,感覺不是很精致,當然我是沖著內容來的~
其實完全是沖著錢婉約買的,一直很希望讀一下她的書看看,大促,并且在線試讀很精彩,心癢,收回家慢慢賞鑒~
了解外國人眼中的唐朝,看看那時的市井風景,另外也看看錢女士的譯作。
看到日本人研究的這么認真,就感到佩服,同時也有點擔憂。因為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對日本是完全不了解的,只停留在壽司和拉面上
很有意思,作者是日本人,感受異國人對本國文化的描述是一個很特別的歷程
別人推薦寫的不錯,所以買來。收到的書包裝不錯。
語言華麗,一點也不學究氣,但自有學者的扎實,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奢華的大唐王朝的盛世氣象,非常精彩!
不錯,一直沒看到這本書。很不錯的內容,日本人把中國研究到這種程度,又有些擔憂
日本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對中國盛唐文化細節(jié)的考證,作者生前作為主要負責人創(chuàng)辦今天的東洋文庫,是著名的東洋文化學者。
整體一般,內容大多談及長安風俗,按理說應是很有趣的,但讀來卻略顯枯燥。
長安之春這部書處處引經(jīng)據(jù)典,從上元節(jié)的花燈到歌妓的日常生活,隨時彰顯著盛唐時期文化的繁榮昌盛,而且作者治學功夫嚴謹,對于自己不懂或者不確定的問題絕不胡謅,而是向作者坦誠自己這部分未經(jīng)考證,這種誠實在浮躁的學術圈非常罕見。所以,這部作品既能深入淺出使讀者學到很多東西,同時趣味性、可讀性很強,強烈推薦!
這是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對中國盛唐文化細節(jié)的考證,作者生前作為主要負責人創(chuàng)辦今天的東洋文庫,是著名的東洋文化學者。文筆流麗曉暢,附注考據(jù)嚴密,堪稱學術性和可讀性融于一爐的典范之作,因而被文學巨匠井上靖稱為“長安書系寫作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