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江山有人物》收入著名文史學者傅國涌近年來讀史札記十五篇,全書各篇從史料出發,對中國近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政治文化名人經歷往事進行回顧和評述。全書文字延續了傅國涌歷史散文作品一貫的敘事風格,文字深沉有力,字里行間飽含感情,體現出對歷史人物深切的溫情與理解,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可讀性。
《無語江山有人物》收入廣東人民出版社"百家小集"書系——口袋中的百家講壇,思想界的小集大雅。
云集學人,結集思想隨筆,與知識分子面對面。
百年大轉型時代,江山無語,人物猶存。
傅國涌道出中國穿越歷史"三峽"的艱難曲折,讓歷史的還給歷史。
通過大量史料,爬梳考證期間的人和事,寫慈禧的垂簾時代,寫魯迅的演講、胡適與白話文、張季鸞與《大公報》、王云五與商務印書館、傅斯年對抗戰進程的判斷,還有郁達夫、竺可楨、胡政之等知識人的在民國時代的心路旅程。
深刻展現百年中國轉型中各路風流人物"激流勇進"的獨特風骨。
百家小集,名家云集。百家小集第二輯收入錢理群、十年砍柴、傅國涌、蕭默、單世聯、王學典、來新夏、陳行之、程映虹、周志興等名家思想隨筆。
百家小集:歷史的倒影(十年砍柴 著)
百家小集:秋風吹不盡(蕭默 著)
百家小集:無語江山有人物(傅國涌 著)
百家小集:一個人的戰斗(單世聯 著)
百家小集:與魯迅面對面(錢理群 著)
傅國涌,歷史學者,獨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百年中國言論史、知識分子的命運史、企業家的本土傳統等,并堅持獨立的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報刊開設評論或歷史專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葉公超傳》《歷史的誤會》《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主角與配角——辛亥革命的臺前幕后》《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史的一種讀法》《百年辛亥:親歷者的私人記錄》等。
一九〇六年:慈禧垂簾聽政時代的憲政萌芽
孫中山:"革命不忘讀書"
魯迅先生的講演
新語言和胡適的"得寸進寸"社會演進思路
邵飄萍:幸還是不幸?
張季鸞:大變動時代的報人典范
郁達夫,別了"風雨茅廬"
"三度挽危亡":王云五自命"野牛"
傅斯年對抗日戰爭進程的判斷
竺可楨怎樣當大學校長
"于子三運動"與浙江大學
胡政之,一個報人記錄的一個時代
傅斯年,"歸骨于田橫之島"
幾乎被文學史遺忘的周文
唐德剛走了,歷史仍在"三峽"中
一九四八年的24小時,南京長江邊上,大江滾滾而去,傅斯年和胡適兩人一邊喝酒,一邊背誦陶淵明的《擬古》詩第九首,相對淚下。
屈萬里回憶,聽說傅斯年那時身上經常帶著安眠藥,預備緊急關頭可以"隨時吞藥自殺"。我覺得這是因為他身體不好,夜難成寐,并不是為自殺而準備安眠藥。此時,前方戰場攻守之勢已易,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心中遷臺之意早就萌生。此前十二月二十二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傅斯年為臺灣大學校長,這個決定在十一月就已作出。當月,他主持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已遷到臺灣楊梅鎮。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傅斯年正式就任臺灣大學校長,臺大中文系教授黃得時請他寫幾個字,他信筆寫下"歸骨于田橫之島"的短幅相贈,其中彌滿了凄愴之感,更想不到竟一語成讖。屈萬里曾建議將這七個字刻在傅斯年的墓碑上。
一
臺灣大學最初是日本殖民地時代建立的,所以臺大將一九四五年光復之日算作校慶之期。到傅斯年接手時才迎來第四年的校慶。他之所以能把臺大辦成孤島上的北大,不僅取決于他的干才,和他大刀闊斧的勇氣與銳氣,更主要的是他的辦學理念,他繼承了北大的傳統,純粹為辦大學而辦大學,在相當程度上保持了大學的獨立性和學術尊嚴,比如拒絕三民主義進學校等。
四月二十日,傅斯年上任未久,就在《臺灣大學校刊》發表的《國立臺灣大學三十七年度及時次校務會議校長報告》中明確提出:"及時流的大學,不能徒然是一個教育機關,必須有他的重要學術貢獻,但是,也沒有一個及時流的大學,把他的教育忽略了的",他提議通過一年半時間,改進各種通習科目,"務使來校的學生,一進大門來,便得到及時流的教授教他們的普通課;教課之需要實習者,得到充分的實習機會,有富于教本參考書的閱覽室可用,有優良的助教改他們的卷子。國文和外國文的程度,一年之內頓然改觀。"同時他也表示,"不是我要把一個大學辦成一個專是教書的大學。一個專是教書的大學,不會把書教得很好,因為學術水準低,自然不會把書教得深入淺出。所以在進行本校的教育建設上,也應該時時不忘學術的標準"。他說這些都"卑之無甚高論","但在目前大局不定、社會動蕩之下,不特`高調`無從談起,即此`低調`,若努力擔負起來,也是極其吃力的。……究竟大局與環境能允許我們做到幾成,總在未知之數",但以他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力量,他只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做去。
什么是大學?近代意義的大學在傅斯年心中是很清晰的:"大學是個教授集團,不是一個衙門,照大學法,校長雖然權力甚大,然我為學校之前途計,決不能有極權主義的作風。"他深知,"一個大學必須大家要辦好,才能辦好,便可以辦的好,決不是校長要辦好的。我所謂大家,這包括全校教職員、學生、工友在內。""大學的主體當然在教授,為教育、為學術的研究,這都是當然的。假如教授受行政人的干預太多了,流弊極大,可以弄到學術研究根本難得進行。"所以,他原則上贊許大學的講座制度,保障教授的獨立性、教學的自由;如果大學教授與中學教員一樣,大學便不成其為大學。"五四"時代,他在北大度過了人生中重要的六年,趕上了蔡元培主政的時光,風云際會,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雜志,發表了大量鼓動新文化、新思潮的文章,終于和師長陳獨秀、胡適他們一同造成時勢,開創了新時代。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觀念,以及"教授治校,學生自治"這一套制度已經植根于他的生命深處。在他短暫的五十五年人生中,從進入北大讀書開始,幾乎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大學。留學歸來,他先后出任過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教授。在受命擔任臺灣大學校長之前,他做過西南聯大校務委員、北大校長,對辦大學并不是個生手。他有著讓胡適佩服得不得了的行政能力,同為"五四"時北大學生領袖的羅家倫和他開玩笑說,蔡元培、胡適是北大的功臣,而他們是"功狗";如今在臺大校園,還有"傅鐘""傅園"。有學者說:臺大校史上。孟真(傅斯年)先生雖非創校校長,但在常規及制度之設立上,恐無人能出其右。
他是"五四"之子,三十年來他的作為表明他是當年"五四"理想好的捍衛者。三十年后,當他在亂哄哄的孤島上受命主持小小的臺灣大學時,他心中的模本就是三十年前的北大,教授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教學自由。作為校長,他就是要保障教授的這些自由。
他認為"大學的任務,本來是三項:一是教育的,二是學術研究的,三是事業建設的,三者有不可分性。"三者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學是學術機關,它的教育的作用,是從學術的立點出發,不是掉轉過來;它的學術的作用是從教育的立點出發。換句話說,大學是以學術為中心,而用這中心發揮教育的力量;不是以教育為中心,而從這中心發揮學術的力量。""我不是把教育看作第二義,教育當然是人生及時義,但是大學的教育,是從學術的立點出發的,所以大學的教育,與中學的教育不同,并與職業教育不同,而且與專科學校的教育不同,而且應該與號稱大學或獨立學院的教育而以職業為目的者不同。"
他強烈反對把大學當作培養工具的搖籃,堅決擯棄大學的工具主義。抬頭看看今天工具主義大行其道,重溫傅斯年斯人斯言,不禁讓人黯然神傷。他倡導簡樸的學風。九月二十八日,他到臺大的第二個學期,這樣一個布告:
本校學風,素稱儉樸,然亦偶有有錢人之子弟,習為奢侈者。茲在學年開學之始,特行告知諸生:如有嬌養成性,習尚浮華者,務請不入本校之門;既入本校之門,即須改行自新。須知國家辦此大學,費錢甚多,經費皆民脂民膏,豈容此輩濫竽其內,浪費本校教育之努力!以后如見有習尚浮華、衣食奢侈者,必予以糾正,或開除學籍。
對有錢人子弟,以臺大為跳板,一有機會就要出洋,他也深有警惕,認為這是浪費教育資源,退學固然不能禁止,但在發證件上學校可以有自己的規矩。十月十二日的布告就是專門防止有錢人子弟"任意來去"的。
什么是大學精神?這是他耿耿于心、始終不曾忘懷的。"大學也必須有大學的樣子,包括精神與形式","發揮大學精神""促進學術空氣"是他辦臺灣大學期間首先考慮的。他一直想寫一本闡述大學精神、他對大學見解的專著,因為事務繁忙,最終沒有寫成。但在各種零散的演講、文章、書信、布告等文字中,我們可以大致上看出他的基本觀點。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他在臺大校慶日發表演講,不許把大學作為任何學術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如果問辦大學是為什么?我要說:辦大學為的是學術,為的是青年,為的是中國和世界的文化,這中間不包括工具主義,所以大學才有它的自尊性。這中間是專求真理,不包括利用大學作為人擠人的工具。""臺灣省既然回到祖國的懷抱,則臺灣大學應該以尋求真理為目的,以人類尊嚴為人格,以擴充知識、利用天然、增厚民生為工作的目標。"
在根本意義上,大學精神就是傅斯年說的"專求真理"(或"尋求真理")四個字,這是及時位的,其余一切都是次要的。這和竺可楨當年為浙江大學確立的"求是"校訓,和哈佛大學的校訓都是相通的。本著這一理想,傅斯年呼吁學生及時是要立信,在品行上自我修煉,一個社會品行好的人多,社會就會健全,反之就很危險。"這一個時代,真是邪說橫流的時代,各種宣傳每每以騙人為目的,在宣傳者不過是想用宣傳達到他的目的,但是若果一個人養成說瞎話的習慣,可就不得了。……社會上這個風氣厲害了,社會就不上軌道。"在大學里這一觀念尤其重要,他倡導"知識的誠實",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學問不能進步,發明更談不上。"所以立信是做人、做學問一切的根本,也是組織社會、組織國家一切的根本。"
第二是力學。"在這個苦難的時候能有這樣一個環境,已經算很有福氣了!這個遭遇,這個環境,是萬萬不可辜負的。……這些年來,大學里最壞的風氣,是把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當作及時件重要的事,其實在大學里得到學問乃是最重要的事,得到證書乃是很次要的事。"重要的是"由學術的培養達到人格的培養","須知人格不是一個空的名詞,乃是一個積累的東西。積累人格,需要學問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第三是愛國。他認為這是一種本能,是對民族文化、歷史的一種認同感。
第四是愛人。"愛國有時不夠,還須愛人。愛國有時失于空洞,雖然并不一定如此。至于愛人,卻是步步著實,天天可行的……克服自私心,克服自己的利害心,便可走上愛人的大路。只要立志走上這個人道的大路,無論一個人的資質怎么樣,每人都有作到釋迦牟尼或耶蘇基督或林肯或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機會,至少分到他們的精神。""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大學成為宇宙間的一個有意義的分子"。
江山無語,唯活在期間的人物代代更新。從一九一三年宋教仁在上海遭暗殺,至今已過去了整整一百年。中國變了,中國沒有變,歷史就在變與不變之間,我看見的是刻骨銘心的無奈,回天無力的無奈,翅膀折斷的無奈,孤獨前行的無奈。
——傅國涌
5
書不錯。
物流贊,超級快!
好書
不錯
好評!
很好,但是還沒有仔細看,總體上體驗不錯?
挺好看的。
很滿意,謝謝
這本書值得一看
包裝不錯,內容估計買的人都是有所考慮的吧,這里就不談了,要看內容可以看下目錄或者去豆瓣。
百家小集:無語江山有人物
不錯,還可以,買回來慢慢看。
非常喜歡的書!經典收藏!
很好的購物體驗,下次還在當當買書。
喜歡就買了
非常喜歡的書,發貨很快,質量很好,一看就是正版,以后還會來當當買書的。很好。
滿意
不錯的書。
非常不錯的書
江山代有人才出
非常不錯的書,文字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包裝也很好。下次還來買。希望再能優惠點。
好書值得一讀
好好好……
老師推薦的科普系列叢書,孩子正在慢慢看,希望能對他今后的學習有幫助。
紙質厚實,印刷精美,內容精彩。
包裝認真仔細 書籍沒有任何損壞 非常滿意
傅國涌真的是一個特別棒的歷史學者,他的書值得買。